歷史上的十大瘟疫事件----艾滋病

艾滋病毒最早出現在1920年代的非洲金沙薩,由西非中部的黑猩猩傳給人類,後來艾滋病毒由此處開始蔓延全球。


1981年6月6日,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通報全球首宗艾滋病毒感染案例,自此人類便展開了與這頭號傳染病的漫長抗爭。在艾滋病發現之初,醫學界對其瞭解甚少,苦無醫治對策,染病者只好受折磨至死。直至1995年終首現曙光,雞尾酒療法的發明與廣泛應用均延緩了大多數感染者的發病時間,使死亡率開始大幅下降。

歷史上的十大瘟疫事件----艾滋病

及至21世紀10年代,科學家仍在進行大量研究與臨床實驗,以祈儘快找出能徹底根治的方法。多數學者認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是20世紀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蔓延開來,至今已成為全球性的大流行病。 而根據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自1981年首度證實以來,AIDS已奪取超過3,000萬人的性命,使它成為史上最具破壞力的流行病之一,截至2011年6月底世界上約有6,400萬人感染艾滋病毒,每天平均有7,000宗新病例。而在2005年便造成約300萬人死亡,當中約57萬是兒童,三分之一的死亡案例發生在非洲撒哈拉以南,間接造成經濟發展遲緩以及人力資本的匱乏,超越了疾病本身的層次,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使得社會議題更加棘手。根據統計,每天有1800名新生兒一出生就感染上艾滋病毒,45%的感染兒童在2歲之前死亡。

歷史上的十大瘟疫事件----艾滋病

儘管目前研製的藥物能夠抑制病毒的活性、減緩病程發展,間接減少感染後的死亡率和發病率,但副作用及侷限仍很明顯,且並非所有國家都有能力取得這些藥物,這種情況在發展中國家更為嚴重,當地卻同時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患病率較嚴重的地區,且事實上仍未有任何藥物獲得證實能根治艾滋病,因此艾滋病目前已是全世界疾病監測的重要指標之一,各國政府也透過立法試圖控制傳染的規模並藉由各種教育宣傳手段,增加全人類對該疾病的認識。

到2002年為止,艾滋病這種全球性的傳染病沒有顯示出感染減慢的趨勢。據估計,全球有四千萬的艾滋病帶原者,大約有一千三百萬已經死於與艾滋病有關的疾病,主要是肺結核。如果這種趨勢繼續發展,估計全球艾滋病的死亡數字將達到像黑死病或西班牙流感的死亡數字。

歷史上的十大瘟疫事件----艾滋病

在西方國家,由於對安全性行為的教育,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率開始有減慢的跡象。但是,在一些特殊人群中,感染率有再次升高的跡象。例如,在英國,診斷為艾滋病的人數從2000年到2001年上升了26%。主要涉及到公眾健康工作者,伴隨著非法的性工作者和毒品注射者,艾滋病將仍然是一個問題。艾滋病的死亡率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因為有了被證明能有效的壓制艾滋病毒的用於治療艾滋病的藥物,目前公認最佳的療法為“雞尾酒療法”。


在中國大陸地區,第一次發現艾滋病是在1985年6月,從一名阿根廷遊客身上發現,最後這位病人在北京協和醫院因併發症死亡。截止到1989年底,中國大陸已經發現艾滋病感染者172名,其中大部分是吸毒人士。當年在雲南吸毒人群中發現艾滋病標誌著中國艾滋病開始流行。中國政府近年來也積極對公眾進行艾滋病知識的宣傳教育,包括向性工作者和同性戀者間進行安全性行為的教育,但收效甚微,至2006年1月25日,中國衛生部、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公佈,至2005年底中國艾滋病感染者65萬人,其中發病患者約7.5萬人。2007年11月29日,國務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衛生部、聯合國艾滋病中國專題組聯合舉行《中國艾滋病防治聯合評估報告(2007年)》專題新聞發佈會,公佈了中國2007艾滋病最新數據,截至2007年底中國現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約70萬,全人群感染率為0.05%,其中艾滋病病人8.5萬人,2007年新發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萬,因艾滋病死亡2萬人,在5萬新發感染者中,異性性傳播佔44.7%,同性性傳播佔12.2%,注射吸毒傳播佔42%,母嬰傳播佔1.1%。雖然艾滋病教育在中國已逐步展開,但社會上仍然普遍對艾滋病及其感染者認識不足且帶有歧視。


在臺灣,1984年12月首次發現艾滋病個案,在一名外籍過境旅客驗出,並在1986年2月底首次發現臺灣人感染案例。1988年起規定捐血者所捐血液要經過檢驗確定無病毒後才可使用,1990年公佈《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防治條例》。為增加可能罹患HIV的人篩檢的意願,政府在一些指定醫院開辦“匿名篩檢”。臺灣籍的艾滋病感染者及病患在臺灣可享受免費的醫療服務,由政府負擔相關醫療費用。但2006年1月1日起,艾滋病不再列入臺灣全民健康保險重大傷病範圍,另由政府編列公務預算;但由於艾滋病患人數上升,對其它疾病及公衛預算產生排擠效應。截至公元2019年11月30日,臺灣累計感染人數為39,533人,其中男性佔37,444 (94.72% ),而累計全死因死亡人數為6,749人。

歷史上的十大瘟疫事件----艾滋病

在香港,1984年發現的首例受艾滋病病毒感染個案;並於1985年發現首宗艾滋病發個案。截至2012年12月31日,香港衛生署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累積個案統計:自1984年以來,累積發現5,783人受艾滋病病毒感染。自1985年以來,累積發現1,353宗艾滋病個案。在2011年第一季,肺囊蟲肺炎是最常見的艾滋病併發症。衛生署提供免費及身份保密的艾滋病抗體檢測,多年來性行為都是艾滋病感染的主要途徑。截至2008年9月統計,自1984年首宗病毒感染個案起,經由性接觸感染的艾滋病病毒感染案例佔74%;由性接觸感染的艾滋病患者佔85%。香港的艾滋病活動由政府和多個志願組織主理。政府主要負責艾滋病感染的監控和政策的制定,並與其他非政府機構一同為社區提供預防或治療教育和推廣工作。


澳門衛生局自1986年首次發現外地輸入的艾滋病毒感染個案,截至2012年12月31日,總計有508人感染艾滋病毒,當中73人已病發。45%染病者為從事娛樂行業的外籍人。性接觸是主要的傳播途徑(66%),當中以異性性接觸感染最多(56%),同性性接觸感染佔9%;靜脈注射吸毒的感染率佔感染個案的14%;其餘則為母嬰傳播、輸血感染及不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