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壽“重振戰略”首年業績出爐,舉牌標的選擇要看這三大特性

海外市場大跌,對你們影響多大?為何頻頻舉牌H股、舉牌標的是如何選擇的?2019年淨利潤大增400%,2020年盈利還能持續增長嗎?國壽集團整體上市有進一步消息嗎?疫情影響下,全年業務目標會不會有所調整?……

2019年淨利潤大增411%的中國人壽,3月26日召開線上業績發佈會,圍繞這家體量3.7萬億的國內最大機構投資者以及保費5600億的第一大壽險公司,市場有諸多關注話題。

2019年是中國人壽新一屆管理層任職的首個完整年份,也是其重振戰略的首年,在這一年,業績指標亮眼:

1)歸母淨利潤582.87億,增長411.5%;增長主要來自總投資收益增加、手續費新政“減稅”利好。

2)價值表現好於同業:新業務價值586.98億,增長18.6%;其中,個險渠道一年新業務價值率45.3%,同比提升3.2個百分點;期末內含價值9420.87億,同比增長18.5%。

3)個險渠道隊伍規模161.3萬人,同比逆勢增長12.1%。

4)淨投資收益率4.61%,保持相對穩定,上一年為4.64%。

5)總投資收益率5.23%,大幅提升195個基點;總投資收益較2018年大幅增加739億至1690億。

6)考慮投資浮盈的話,綜合投資收益率7.27%,較2018年上升417個基點。

新人還有更多新氣象。中國人壽年報在內容展示上較往年更開放,封皮是其標誌性的“國壽綠”,突出業績亮點,同時,繼去年中報首次出現董事長形象後,高管團隊也開始在年報中“亮相”。

發佈會上,中國人壽董事長王濱等管理人員回答了券商中國等媒 體的上述提問。

談疫情下的投資:固收和權益都面臨挑戰

截至2019年末,中國人壽投資盤子規模達到3.57萬億,是國內最大機構投資者之一。疫情爆發以來,市場大幅下挫,低利率預期日盛,這對國壽如此大體量投資業務有何影響?

“我們在一開始就密切關注了新冠疫情對我們投資的影響,做了一系列的壓力測試和情景分析,來判斷疫情對我們的短期業績的壓力和長期的配置的影響。”中國人壽投資管理中心負責人張滌介紹,疫情給投資帶來兩大方面挑戰,一是長期固收配置的挑戰,二是權益市場短期波動對組合的衝擊。

固收配置上,隨著疫情的爆發,無風險利率在下行,對於長期投資者來說,意味著固定收益品種的配置存在著一定的挑戰。但是,國內的疫情率先得到了控制,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已經從防疫開始轉向推動復產和經濟發展,所以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利率未來可能還有上升的可能性。

權益投資方面,國壽定位長期價值投資者,對長期資金來說,市場的波動,尤其是巨幅的下跌,反而會帶來長期的買點。“我們對中長期的看法是不悲觀的,短期我們要重點的防範的是風險。”

她表示,無論市場怎麼變,國壽這樣的上游機構投資者始終把握兩個原則:一是長期投資、價值投資,二是資產負債有效匹配。在這兩個框架下,公司會圍繞長期的戰略配置,以更靈活的戰術配置來解決短期的問題,並且著眼長遠。

在具體策略上,固收投資上會更體現不同的賬戶的差異化的特徵,以負債為出發點,來做好長期和短期的配置。特別是今年,更注重的是投資節奏的靈活性和時機的把握。在權益投資上,國壽明確了“核心+衛星”的策略,要持續積累長期的核心資產,構建高股息的組合,降低組合波動性。

張滌同時說,考慮到疫情還在發展中,國壽也在持續關注資本市場、宏觀政策的變化,及時地做好壓力測試、情景分析,更主動地做好配置安排。

談境外投資風險:不存在大的長期的風險

隨著新冠疫情持續蔓延,全球的資本市場出現了巨幅下跌,這對中國人壽影響大不大?張滌表示,目前公司的境外投資規模比較小,佔總投資產的2%左右。總體上,境外投資的風險敞口比較低,長期來看,是沒有很大的長期的風險的。

她具體介紹,國壽在境外投資品種包括公開市場、私募股權基金,以及其他一些資產,如實業資產、實物資產等。

在境外市場下跌過程中,首先受到衝擊的是公開市場類的品種,短期市場有巨幅的下跌,管理人也面臨壓力,不過考慮到委託的是最優秀的管理人,都有阿爾法的創造能力。所以,從長期來看,公司是可以獲得阿爾法的收益的。同時,隨著各國出臺系列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不斷給資本市場提振信心,隨著市場趨於穩定,公開市場部分的回撤會有所改善。

在私募投資方面,由於私募投資都具有跨週期的特徵,因此短期的影響並不會帶來長期的影響結果。

舉牌標的股的選擇:看成長性、價值、股息

在權益投資上,中國人壽近來活躍了很多,今年連續增持農行H股、中廣核電力H股,舉牌的具體考慮是什麼?如何選擇標的股票?

張滌表示,近期在資本市場舉牌農行H股、中廣核H股、包括此前的太保H股等動作,都是公司長期以來的配置策略的具體體現。

舉牌這些公司,是基於國壽長期的戰略配置和短期的戰略考慮,標的股的選擇也基於一系列的標準。根據個股的成長性、價值、股息等系列標準,篩選出符合長期持有要求的龍頭的股票,再進行配置。“隨著市場的調整,尤其是在股市承壓的時候,這個策略會更加得有效,我們也會更加積極主動地把握長期的一些配置的機會。”

具體到港股,張滌表示,港股市場和全球有很大的聯動效應,目前全球的疫情還在發酵,形勢還不是非常明朗,國壽也在持續關注,在港股上更多地是發掘一些個股的價值投資機會。

談國壽集團上市:具體還以公告為準

關於中國人壽,近期還有一個市場關注點在於,中國人壽集團整體上市傳聞。2月中旬媒 體報道國壽集團計劃資產注入旗下上市主體中國人壽,從而實現集團整體上市。國壽集團是否有這一考慮?集團上市時機成熟取決於什麼因素?

對此,中國人壽董事長、同時也是國壽集團董事長的王濱表示,非常感謝媒 體關注,作為長期持續發展的戰略,中國人壽一向致力於為股東和客戶提升價值,推進轉型並打造國際一流的壽險品牌,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力爭為廣大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此前,也就是在2月13日,中國人壽已經就相關的傳聞發佈了澄清的公告(截至目前,本公司及集團公司均不存在涉及本公司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具體情況還是請以公告為準,如果有進一步的消息,我們也會及時地告知媒 體。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中國人壽在2019年報中罕見列出與國壽集團其他子公司的各項協同信息:公司積極整合內外部生態資源,穩步推進與集團公司其他子公司業務協同發展,通過“一個客戶、一站式服務”延展市場開拓和客戶經營,2019年,公司壽代產業務保費收入同比增長9.4%,代理企業年金業務新增中標基金規模及養老保障業務規模同比增長26.7%;同時,推動廣發銀行代理本公司銀保產品銷售業務,2019年首年期交保費收入同比增長52.8%;國壽廣發聯名借記卡、信用卡年新增髮卡量超100萬張,形成了平臺經營、良性互動、互利共贏的協同效應。

國壽集團年初工作會議發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度國壽集團合併營業收入超過9000億元,保費收入超過7000億元,淨利潤大幅增長,投資收益突破2100億元。2019年末總資產超過4.5萬億元,管理第三方資產規模突破1.4萬億。

記者獲悉,王濱曾在內部講話中提到,隨著國壽集團綜合化經營的深入推進,對協同發展的要求已從原來的資源整合提升到價值創造的新高度。

談盈利增長持續性:市場可以放心

中國人壽2019年淨利潤583億,大增超過400%,盈利增長今年還能持續嗎?對此,中國人壽副總裁、董事會秘書、總精算師利明光表示,公司的利潤和財務穩健性,都是市場可以放心的。

他闡釋了壽險公司盈利影響因素,包括投資、保險經營和準備金是一個方面,並重點介紹了對盈利影響較大的投資和準備金因素。

在投資方面,國壽把資產的70%~80%投向固收領域,公司近年在不斷優化和預配固收資產,這給今年的固收息利收入奠定比較好的基礎。不過,今年的市場環境也對新增固收投資構成一定挑戰。權益類投資上,公司總的原則是價值投資為主,不過會受到A股市場等市場波動的影響。

在準備金方面,按照現行規定,保險責任準備金中的普通型壽險準備金評估,要對摺現率依據“750天移動平均國債收益率曲線+綜合溢價”形成假設,之後再對準備金進行評估。從目前的信息可以基本判定,750天均線在今年年底大概率較年初會是下降的,不過折現率假設還取決於流動性溢價的變化,流動性溢價的影響因素又包含負債、資本市場的溢價信息等,公司會持續進行觀測。總體上,公司的準備金評估利率比較低,準備金也比較穩健。

如果折現率假設下調,則普通壽險準備金需要補提,會對當期的利潤造成負向影響。不過,因為折現率假設變化而導致的準備金變化,只是影響利潤在不同年份的分佈,不影響保險業務總的利潤。

談疫情下的保險業務:爭取達成全年預定目標

疫情給保險公司線下銷售帶來影響,保費規模5600多億、以傳統營銷渠道為主的中國人壽,今年業務受到多大影響?會調整年度業務目標嗎?

對此,中國人壽副總裁詹忠表示,疫情對國壽公司和整個行業一季度的業務,都有比較大的影響。衝擊主要在於客戶需求滿足、銷售模式、隊伍管理等,這使得全年目標達成面臨更大不確定性。

他介紹,應對疫情影響,中國人壽採取了系列措施。包括髮揮科技國壽優勢,加大在線銷售和在線服務力度,加強線上隊伍培訓、增員,產品優化升級等,提高隊伍在特殊時期的非現場銷售能力,緩解疫情對業務和隊伍的影響。不管是線上線下,都要把握住發展規律,都要求有活動量,在線下要求能夠見到客戶,在線上要能夠觸達客戶。下一階段,隨著疫情逐步向好,相信業務會逐步回到正軌。

同時,他表示,公司也會堅定發展策略,堅持穩定規模、突出價值。如對保障性的產品、10年期的產品,加大銷售支持力度,同時加大對業務的追蹤、隊伍的支持力度,爭取達成全年預定目標。

此前的3月12日,中國人壽發佈數據顯示,今年1~2月保費約2280億元,同比增長20.5%,整體仍維持較高增速。其中,2月單月保費約345億元,同比增長9.9%。整體增速在大型同業當中都較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