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八世:愛情與權力,我選擇前者

中國歷史上有幾百位皇帝,但痴情皇帝很少見,最出名的或許要數清朝順治皇帝,為董鄂妃甘願出家,算是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的痴情皇帝了。今天想講講的這位英國國王,在世界歷史上,可以說是最痴情的君主之一,他為了與一個結過兩次婚的美國女人華莉絲·辛普森(Wallis Simpson)相愛,“甘願”放棄王位,成為英國曆史上惟一一位自動退位的國王。現在搜索他的名字“愛德華八世”,出現最多的人物標籤就是“不愛江山愛美人”。如果愛德華八世不棄江山的話,或許今天坐在英國王座上的也不會是我們的萌女王奶奶伊麗莎白二世了。

愛德華八世:愛情與權力,我選擇前者

愛德華八世 (1894年6月23日 - 1972年5月28日,1936年1月20日-1936年12月11日在位325天)

作為當時在位的維多利亞女王的曾長孫 (維多利亞女王:女王養成記 | 如果王冠是枷鎖,我該如何度過這一生?),愛德華出生時就獲得了愛德華王子殿下的名銜。父親是溫莎王朝開創者喬治五世,母親是瑪麗王后。愛德華八世和喬治六世分別是喬治五世的長子與次子。

自動退位,原是被迫放棄江山

實際上,愛德華八世並不是自願放棄王位的。1936年初繼位初期,還沒來得及加冕,愛德華八世就在12月因違抗教會和內閣,執意要娶離異的辛普森夫人為妻而引發了憲政危機。1936年11月16日,愛德華八世與當時的英國首相斯坦利·鮑德溫會面,表達了他想要迎娶辛普森夫人的想法。首相告知愛德華八世其想法在精神上是不可被接受的,因為英國國王作為英國國教會的領袖,根據英國國教的教義離婚和再婚都是不能被接受的,而且,人民也不會接受離異的美國人辛普森夫人為王后。為此,愛德華八世提出了一個妥協方案——在婚後辛普森夫人不被授予王后頭銜,他們未來的孩子也不能繼承王位。

這個方案依然被英國內閣拒絕。愛德華八世通知英國內閣,如果他不能迎娶辛普森夫人,他將退位。鮑德溫首相給了他三個選項:1、放棄迎娶辛普森夫人。2、違背英國首相意志迎娶辛普森夫人。3、退位。

愛德華八世:愛情與權力,我選擇前者

愛德華八世的退位詔書

1936年12月10日在三位兄弟約克公爵、格洛斯特公爵和肯特公爵的見證下,在貝爾維德城堡簽署了15份給各個自治領的退位聲明。次日,他最後一次作為國王批准《1936年國王陛下退位法案》。

1936年12月11日夜,他以愛德華王子的名義向英國人民廣播宣佈:
“I have found it impossible to carry the heavy burden of responsibility and to discharge my duties as king as I would wish to do without the help and support of the woman I love.”
“我發現無論我有多麼願意履行國王的責任,在得不到我所愛的女人的幫助和支持之下去承擔如此沉重的責任是不可能的事。”

愛德華八世:愛情與權力,我選擇前者

之後,愛德華王子即刻出發前往奧地利。1937年3月8日,喬治六世為其創建了一個名銜——溫莎公爵。1937年6月3日與華莉絲·辛普森在法國舉行了私人婚禮,彼時愛德華巳43歲,而辛普森夫人也巳41歲,英國王室的成員沒有一人出席他們的婚禮。婚後,溫莎公爵夫婦在法國度過了他們餘生大部分時光,直至死後才回到英國。辛普森也揹負了一生的罵名,被人們稱為溫莎公爵的情人。

愛德華八世:愛情與權力,我選擇前者

華莉絲·辛普森(1896年6月19日—1986年4月24日,生於美國)

愛德華八世“不愛江山愛美人”是否另有隱情呢?隨著近年來大量史料的解密,人們發現溫莎伯爵夫婦的愛情故事背後有一個並不浪漫的現實。據最新的說法,導致愛德華八世自動退位的主要原因並不是辛普森夫人離婚兩次的身份問題,而是迫於巨大的政治壓力,辛普森夫人被認為是德國納粹政權的擁護者。英國記者在德國外交部和葡萄牙薩拉查秘密警察局檔案館的文件中發現,愛德華繼承王位後,他毫不掩飾對德國納粹的同情和欽佩。這使得英國統治階層深感不安,擔心他和辛普森夫人結合後會變成德國納粹的忠實盟友。1936年3月,希特勒撕毀《洛迦諾公約》,將德國軍隊開入非軍事化的萊茵州。英國國王愛德華八世當時指示英國首相鮑德溫不許採取任何軍事對抗措施。再此之前,愛德華為其父王喬治五世舉行葬禮時,想同參加葬禮的德國遠房堂兄戚卡爾·愛德華公爵討論英德兩國關係的發展前景。身穿納粹制服的愛德華公爵建議首相鮑德溫與希特勒會晤。但是,愛德華八世向這位德國堂兄暗示,作為英國國王,他希望同德國納粹頭目希特勒會談。歷史資料表明,

正是愛德華八世的種種親納粹表現可能會危及到國家利益,才導致了英國國教和政權階層向他施加壓力,迫使其退位。二戰打響的第一年,聯邦調查局在給羅斯福總統提供的一份備忘錄上也確認了英國政府當時已經知曉溫莎公爵夫人與德國納粹密切往來。1937年,為了讓溫莎公爵遠走高飛,當時的英國首相丘吉爾任命他為巴哈馬群島總督。在戰爭進入高潮時,溫莎公爵曾向一位朋友表示:“他們不想讓我當國王,但我一定會重登王位。”在巴哈馬,他繼續與納粹人物格倫保持聯繫。他請一家美國雜誌的發行人奧斯勒轉告美國總統羅斯福,如果羅斯福能在英國有人阻撓前發出和平倡議,他將公開予以支持。

相遇相愛,緣起地下戀

愛德華八世:愛情與權力,我選擇前者

年輕的愛德華王子高大英俊,風度翩翩,我一直認為他代表了英國王室顏值的巔峰。在還未成為國王前,愛德華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痴情。如所有年輕的王子一樣,他也常在脂粉堆裡流連,並且有個癖好,喜歡和已婚女士發生地下戀情,包括弗麗達·達德利·沃德、佛奈斯侯爵夫人、華莉絲·辛普森。1930年,愛德華在一次舞會中邂逅了在美國出生的辛普森夫人,辛普森夫人已經結過兩次婚,當時和她在一起的還有她的丈夫恩尼斯特·辛普森。儘管如此,愛德華八世被這位幽默樂觀、高貴優雅的夫人所深深吸引,無視她還在第二段婚姻關係中這個事實,開始對其瘋狂追求。而辛普森夫人也同樣被這位帥氣的王子迷倒,兩人開始了地下戀情。

愛德華八世:愛情與權力,我選擇前者

愛德華王子跟辛普森夫人的關係令他和喬治五世的關係僵化,喬治五世夫婦均不肯接受辛普森夫人。其弟弟艾伯特王子(後來的喬治六世)也建議愛德華另覓佳配。英國國教教會也強烈反對。可是,愛德華和辛普森夫人的親密關係並不為這些反對的聲音所影響,反而越是有阻礙的愛情,越是要叛逆到要一個結果。二戰結束後,溫莎公爵夫婦漫遊世界,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同時,痴情的溫莎公爵不遺餘力地為夫人爭取王室封號。但英國王室堅決不肯接納這位兩度離婚的女人為王室成員,拒絕授予她“殿下”的封號。這位英國前國王因為喉癌於1972年5月在法國巴黎去世,葬於溫莎公園內,溫莎公爵夫婦一生沒有子女。雖然辛普森夫人能夠參加丈夫的葬禮,但王室沒有絲毫要跟她和解的跡象。溫莎公爵死後,辛普森夫人獨自孤獨苦悶的生活了14年,於1986年逝世,遺體被運回英國與溫莎公爵合葬。


關於這段曠世奇戀,麥當娜還導演過一部電影《傾國之戀W.E.》。這部電影的英文名字實際上就是華莉絲·辛普森與愛德華名字首字母的縮寫。

愛德華八世:愛情與權力,我選擇前者

哈里王子的引退是“不愛江山愛美人”?

愛德華八世:愛情與權力,我選擇前者

不,他不是現代版的愛德華八世。

2020年1月8日,哈里王子與夫人梅根宣佈將卸下王室高級成員身份,消息震撼全球,美國媒體稱其為MEGXIT。(哈里王子版"離經叛道")不禁令人產生疑問:莫不是哈里王子繼承了愛德華八世“不愛江山愛美人”的痴情基因?這並不奇怪,因為哈里夫婦與溫莎公爵夫婦有兩個共同點,一是哈里王子與愛德華八世一樣都追求愛情放棄權力,二是梅根與辛普森都出身美國並且都是離異的身份。但研究王室歷史的專家們指出,這兩宗事件有很大分別。英國曆史學家、《王冠The Crown》的顧問萊西(Robert Lacey)認為,哈里王子是自願引退,而愛德華八世則是被迫退位。他稱,愛德華八世與去年因捲入性醜聞而停止王室公務的安德魯王子一樣,他們“都不是真的辭職,而是遭撤職。如果這兩人不自行辭職,他們也會遭趕走。”他認為在哈里王子的個案看來,則沒有被趕走的跡象,而是真誠的“辭職”。他形容哈里王子的引退事件“在現代英國王室從未出現”。

哈里王子在結識梅根之前就想過“辭職”?哈里王子最高曾是英國王室第三順位繼承人,但威廉王子與凱特誕下子女後,哈里王子變成第六順位的繼承人。美國作家肯德爾(Mikki Kendall)認為,哈里早在結識梅根之前,就已經有了不要王室頭銜的心態,只是“直到現在他距離繼承王位的順位足夠遠,能夠脫身離開。”

小拓展

說到愛德華八世在位的1936年,英國曆史上在這一年內出現過三個國王:1月伊麗莎白二世的祖父,國王喬治五世去世(1910年—1936年在位),她的伯父愛德華八世登基,但是他的統治只維持了325天(1936年1月20日-1936年12月11日在位),為了迎娶兩度離異的美國人華莉絲·辛普森,愛德華八世放棄了王位。同年12月,伊麗莎白二世的父親、愛德華八世的弟弟艾伯特順應國法繼承了王位,即喬治六世 (1936年12月12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

喬治六世是《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中的國王。他本來有點口吃,即位後努力克服了這一缺陷,還發表全國廣播鼓勵民眾在二戰中抵抗德軍。

喬治六世本名艾伯特(Albert Frederick Arthur George),為了與德國劃清界限(Albert為德國名)改名為喬治。維多利亞女王曾要求歷代的君主的名字中必須加有Albert以緬懷自己對丈夫的愛,這個不成文的規定在伊麗莎白二世繼位後被免除。

愛德華八世:愛情與權力,我選擇前者

喬治六世


相關文章:

<code>本文出現的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刪。/<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