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後吐痰、腹痛、皮膚癢、放屁…是灸壞了還是「排病反應」?

本 期 導 讀

艾灸後出現一些不適,怎樣判斷是「灸壞了」還是向好的排病邪反應?瞭解了這些,你才能放心艾灸養生。


艾灸後吐痰、腹痛、皮膚癢、放屁…是灸壞了還是「排病反應」?

驅邪外出,才能正氣存內


身體像一個戰場,正氣振奮,邪氣消退;正氣不振,邪氣大進。打仗嘛,不是敵進我退,就是我進敵退。


打仗有兩種可能:速戰速決,一方很快取得勝利;持久戰役,雙方處於長時間的相持,沒有任何一方有能力迅速取得勝利。


急性問題,大部分速戰速決,可能很快恢復健康,也可能不治。


慢性問題,正邪相持,發展緩慢。但如果不加以調治,邪氣長時間潛伏在人體內,人體正常的津液的生成和布揚、營衛的生成和運行,都會受影響,並且逐漸產生痞塊、痰飲、瘀血、結石等異物,最後臟腑功能失調。


對於大部分的慢性問題,都可以選擇艾灸來調養。艾灸灸對了,可以很好地振奮陽氣,暫時打破體內的正邪相持,正氣稍強於邪氣,便有劇烈的正邪相爭,表現出來就是各種劇烈的感覺,如痛、脹、麻、癢等灸感。


此時持續施灸,便開始進入正氣驅邪外出的階段,表現出來就是各種各樣的排病反應,如拉肚子、放屁、嘔吐等。等到邪氣被徹底驅出體外,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人體又重新恢復了健康的狀態。


歸納一下,便是:


【慢性問題】:正邪相持→慢慢的正不勝邪,導致久病。

【艾灸調理目標】:正邪相持→正邪相爭→驅邪外出→邪去身安。


一般地,慢性問題的時間越長,病位越深,灸到正邪相爭和驅邪外出時,感覺就會越劇烈,排病反應也會更明顯。此時最最重要的是要保證足夠的灸量,才有可能幫助身體儘快將伏邪驅出體外,而得以邪去身安。


而如果是灸灸停停,則很可能在正邪相爭和驅邪外出兩個階段反反覆覆,給自己帶來遷延的痛苦,事倍功半,很是可惜。


艾灸後吐痰、腹痛、皮膚癢、放屁…是灸壞了還是「排病反應」?

三類常見的排邪反應


下面把在正邪相爭和驅邪外出這兩個階段可能出現的一些劇烈感覺和反應歸納一下,供大家參考。


排病反應按照排出的東西有形與否,可以分為排氣和排物兩種。但是在排的時候,通常還伴隨著身體內的一些感覺,所以,排病反應大致分為排氣、排物和身心感受三大類。


如果按照排病時借用的通路來分,則一般有通過皮膚、肛門、尿路、陰道、七竅、經絡腧穴和心情變化這幾類。


將這幾大類列成表格,大致如下:


艾灸後吐痰、腹痛、皮膚癢、放屁…是灸壞了還是「排病反應」?


艾灸後吐痰、腹痛、皮膚癢、放屁…是灸壞了還是「排病反應」?


排病反應&症狀加重怎麼區分?


正在更新的答摩《家庭實用艾灸指南》課裡,詳細講述了排病反應的判斷方法:


灸後反應很普遍,堅持艾灸,一定會遇到的。遇到時能判斷出這是排病反應,才能安心堅持灸下去,一鼓作氣,排乾淨邪氣。那麼,當艾灸後症狀加重,我們應該如何判斷這是身體向好的排病反應,還是身體向壞呢?


第一,我們可以先看有沒有兼證。


比如艾灸後鼻涕增多,是感冒了還是排病呢?如果症狀單一,就是鼻涕增多,沒有明顯的鼻塞感,沒有惡寒,沒有喉嚨痛等感冒時容易有的兼證,那此時的鼻涕增多,很可能就是排病反應。


第二,我們可以觀察身體的「基本面」。


比如艾灸後嘔痰,嘔痰之後,胃口怎麼樣?有沒有影響到吃飯或者喝水?嘔痰後胃口改善,還是吃一點飯或者喝一點水就想吐?


身體出現反應後,一定要注意休息,休息是人體的自我修復。經過長足的休息後,第二天如果①精神變好了,②胃口改善了,吃東西覺得香了、順口了,那說明正在進行的劇烈反應是排病,而不是病情加重。


觀察比較多的排病案例後,我們發現排病反應還有個特點,排病時症狀加重如山倒,而排乾淨時症狀又會很快消失無影蹤。


比如艾灸後不停地流鼻涕,排乾淨鼻腔內的痰後,一下子就感覺很清爽,不像感冒後不流鼻涕了,可能還有點鼻塞和鼻音,再過一兩天才好徹底。


排病反應是身體吸收艾熱後,正氣得到補充,驅邪外出的標誌。確定自己正在經歷排病反應時,最好的做法,就是守住自己灸出排病反應的那個點,繼續灸下去。


守住原點灸,身體不需要額外的調整,就可以持續地吸收艾熱,增加驅邪外出的後援力量,最終成功排出外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