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最後救命武器「人工肺」,是如何為我們的生命創造奇蹟?

50歲的陳先生參加例行員工體檢。體檢報告顯示,平素注重養生的陳先生始終保持著健康的體魄,以為所有檢查項目都會正常,卻發現糞便潛血檢查呈現「陽性」,於是醫師建議進一步安排大腸鏡,只見陳先生的臉色突然為難了起來。


「可是…我鄰居半年前也這樣,再做第二次就正常了,我能不能重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就好?」


1.糞便潛血檢查要看什麼?

糞便潛血檢查,是檢測在糞便中肉眼看不到的微量血液。它可以用最少的力氣幫我們找出潛藏的大腸癌,以及較大的息肉,這兩者都容易產生不易察覺的微量出血。


根據我國的統計,每 20 位糞便潛血陽性中,至少有一位大腸癌,而一半以上有未來可能癌化的腺瘤性息肉,而每20個大便隱血試驗陽性的病人當中,就可能有10個結腸息肉病患者。


新冠肺炎最後救命武器「人工肺」,是如何為我們的生命創造奇蹟?


由糞便潛血篩檢,後續大腸鏡確認的病灶,通常是比較早期的大腸癌,可以手術切除,有些狀況下甚至用大腸鏡下就能做完整的治療,無需在肚子上留下傷口!同樣的,發現較大的息肉後,只要切除乾淨,就等於是預防了未來的大腸癌。


2.糞便潛血檢查到底準不準?


可能有人會問,既然糞便潛血陽性,「中標」的機會也不過是 1/20 ,何必那麼緊張呢?


糞便潛血檢測結果是:

患有結腸息肉或者大腸癌的病人,在大便通過腸管的時候,會摩擦到病變部位的黏膜,導致出血。因此,患有大腸癌和結腸息肉的病人,大便隱血檢查試驗會呈陽性。


消化道癌症早期,有20%的患者可出現潛血試驗陽性,晚期病人的潛血陽性率可達到90%以上,並且可呈持續性陽性,因此糞便潛血檢查可作為消化道腫瘤篩選的首選指標.


新冠肺炎最後救命武器「人工肺」,是如何為我們的生命創造奇蹟?


但它有一些「缺陷」,會造成假陽性或假陰性的結果。


大腸癌和結腸息肉,並不是每時每刻都會出血,因此在某些時候做糞便潛血檢查,就會出現假陰性的情況。


還有一個,就是易受飲食的影響呈現假陽性。


為了避免影響檢查結果,建議在檢查前3天應避免食用含有血及鐵質的食物,如紅肉、內臟、豬血、鴨血、雞血,富含過氧化酶的食物如甘藍、花菜類等,此外阿斯匹林類的藥物及維生素C 也應暫時停止服用。


新冠肺炎最後救命武器「人工肺」,是如何為我們的生命創造奇蹟?


只要有一次糞便潛血試驗陽性,就算再次複查糞便潛血試驗為陰性者,也需要常規做腸鏡檢查,以排除大腸癌和大腸息肉的可能性。


3.一次糞便潛血檢查陽性,就要做大腸鏡!

看到這裡可以明白「重做一次」已經沒有意義了。假設真的是早期大腸癌,是會有幾率出現第二次檢測呈陽性的結果。以為能鬆一口氣,卻可能會變成對自己人生最大的玩笑。


雖然很多人覺得做腸鏡會讓人覺得難受,但腸鏡確實是篩查和診斷腸癌的金標準。


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潰瘍患者糞便潛血試驗多為陽性,或呈現間斷性陽性;可導致糞便中出現較多紅細胞的疾病,如

痢疾、直腸息肉、痔瘡出血等也會導致潛血試驗陽性反應,要具體查出是什麼原因,都得靠腸鏡作進一步的診斷。


新冠肺炎最後救命武器「人工肺」,是如何為我們的生命創造奇蹟?

做腸鏡是不分年齡限制的,若存在下消化道症狀,如腹痛腹瀉,大便性狀及形態改變,便血、黑便、便粘液、腹部包塊等情況,應及時進行腸鏡檢查。


同時建議50歲以上的人群,即使沒有任何症狀,都建議進行檢查。檢查正常者,間隔3-5年再做即可。


總之,一旦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就應該馬上接受下一步(大腸鏡)檢查。我們也瞭解到,大便潛血雖不一定是患癌,但也會可能是其他的疾病所致,不要因為重複檢查大便潛血時正常,就當作沒事發生哦。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