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班出身的軍事專家,在戰爭時是否具備上戰場指揮作戰的能力?

yuzuki


任何沒有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都是空洞的,題主在提這個問題時其實答案可以參照秦趙常平之戰中趙國指揮官趙括。趙括自幼天資聰穎,很有軍事天賦,不但能將各類兵書戰策倒背如流,還能提出大膽的見解。

有著豐富實戰經驗的趙括的父親馬服君趙奢卻對此很不以為然,對趙括的評價是:“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他的意思是,兵書有云:”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這種關係到國家、軍隊生死存亡的大事,趙括卻當作兒戲輕易隨便分析、指點江山,將來趙國不用趙括為將也就罷了,如果趙國一旦用趙括為將,把趙軍帶向死地的必然是趙括。

這就是實踐總結出來的經驗,趙奢已經對趙括的未來做出了準確的判斷,奈何趙王急於求成,趙括又投其所好,結果這君臣二人就生生的將六十萬趙軍葬送了。

所以,科班出身的軍事理論家和戰場上憑戰功殺出來的軍事實戰家是兩碼事情,在我軍的機制裡有著明確的人才培養、鍛鍊機制,一般科班出身的都是先在基層帶兵,或者先搞政工工作,再或者做一做參謀,在這個過程中去考核他們的軍事指揮才能,如果確實獲得了一定經驗,具有相當領悟力、軍事指揮才能,才會逐步把他們推到一線去指揮。

總之,套一句外交語言,叫做聽其言、觀其行。人們解放軍是在血與火的鍛鍊中成長起來的,有過太多血的經驗教訓,絕對不會允許把國家、人民、軍隊的未來交給趙括似的理論將軍手上。

那麼這些軍事理論家是不是沒有用處呢?也不是,他們的任務就是設定、推演各種可能,預測各種軍事動態或者動向,做出軍事行動方案,呈遞于軍委或者軍事指揮機構,作為一種頭腦風暴的參考意見。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種人才和機制還是非常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