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唯美唐诗,一个道家典故,告诉你古代道士修炼有多艰苦?

《唐诗三百首》023

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①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②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③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④

一首唯美唐诗,一个道家典故,告诉你古代道士修炼有多艰苦?

题解

全椒是县名,唐朝属滁州治下,今属安徽。山是神山,在全椒县西三十里,山上有洞,极深,山中有道士,即本诗中所指之人。

韦应物曾任滁州刺史,本诗作于任内。

一首唯美唐诗,一个道家典故,告诉你古代道士修炼有多艰苦?

注释

① 郡斋:刺史衙署,诗人家;

山中客:即道士;

② 荆薪:柴草

煮白石:喻指山中道士修炼艰苦的生活

指山中道士艰苦的修炼生活

③ 风雨夕:风雨交加的夜晚

④ 空山:空寂的山。

一首唯美唐诗,一个道家典故,告诉你古代道士修炼有多艰苦?

赏析

在一个风雨之夜,诗人怀念山中一位道士友人,想带着酒和他共饮,却又无处寻觅,无限惆怅中,寄托了诗人的真挚情感,语言简练平淡,却鲜明自然,感情深远。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起笔一个“冷”字,是全诗的诗眼,不仅气候冷,心里也冷,由“冷”引出“念”,想着山中的道友,在这样寒冷的天气中,又是怎样过的呢?

一首唯美唐诗,一个道家典故,告诉你古代道士修炼有多艰苦?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修行生活自然是非常清苦的,那位道友,一定会到涧底砍柴,回来之后却不是煮饭猪肉,而是煮白石——这是一个典故,据葛洪《神仙传》载,有一个白石先生“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另,道士修炼时要煮石英服用,还有专门的“煮五石英法”。所以后来就用“煮白石”来借指道家修炼。

这两句是写道士修炼生活十分清苦,既然都煮白石了,那么再返回去看上一联,“山中客”是谁也就不用言明。

一首唯美唐诗,一个道家典故,告诉你古代道士修炼有多艰苦?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念及此,诗人心中不免有些伤感,于是想送一瓢酒去给老友,在这风雨夕,也能暖暖身子,感受一下来自友情的安慰。话说韦应物作诗,挺爱写一瓢酒和风雨这些意象,之前流行的“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也出自韦应物的诗《简卢陟》,原文是“我有一壶酒,可以慰风尘”,是不是和这句诗有点像呢?

一首唯美唐诗,一个道家典故,告诉你古代道士修炼有多艰苦?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一转念又想,哎,他们这些修炼之人,都居无定所,这么大座山,我又去哪里寻找他的踪迹呢?更何况秋天落叶满山,他行走过的痕迹都被落叶掩盖了,要找到他,更是难上加难啊!

至此,这首诗就讲完了,是不是非常简单?韦应物如果在今天,应该用脑洞大开来形容,你看他思想多么跳跃,先是因为冷,从而引发了对道士的念,然后又因念,脑补了道士生活清苦,又由此让他产生了送酒安慰的想法,这酒还没送呢,又想带着酒也找不到人,真是惆怅。

一首唯美唐诗,一个道家典故,告诉你古代道士修炼有多艰苦?

诗题既然说“寄”,这酒到底送没送也就不重要了,主要是让你知道,我心中确实是挂着你、念着你,用笔清淡、画面清远、感情却真挚,那么,诗意是不是就到这一层呢?并不是,作家刘逸生先生在《唐诗小札》看出了更深一层的含义:细读这诗,也还可以看出作者的另一层用意,那就是对于宦情的冷淡和对于隐士品格的欣慕。

一首唯美唐诗,一个道家典故,告诉你古代道士修炼有多艰苦?


一首唯美唐诗,一个道家典故,告诉你古代道士修炼有多艰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