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人孟浩然为何频频使用《世说新语》典故?与他人生遭遇有关

盛唐多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的诗作极具个性,用典风格也是大相径庭。以现存的诗句统计数据来看,孟浩然的诗歌引用《世说新语》典故率最高,这样的诗歌占其在《全唐诗》及其外编补编中现存诗歌总量的1/10左右。闻一多先生曾经评价孟浩然说:

"孟浩然可以说是能在生活与诗两方面足以与魏晋人抗衡的唯一的人。他的成分是《世说新语》式的人格加上盛唐诗人的风度。"

可见,孟浩然的生活和创作都被魏晋文化所浸染。本文将在上文初唐诗人李峤的基础上,以孟浩然为例,分析诗人用《世说新语》典故的用典类型特征及其用典时的文人心态。

一、用典特色分析

孟浩然在描写自己悠闲超逸的生活情趣时,往往会联想到魏晋士人那种高逸超俗的情趣,而且十分欣赏魏晋名士的放诞旷达和淡雅闲适的精神追求,故而在其宴饮游乐题材的诗歌中多用"竹林七贤"、"习家池"、"江东步兵"、"刘伶解酲"、"雪夜访戴"等典故。而这些典故,皆与酒有关,而魏晋名士的风度与酒息息相关,宴饮更是离不开酒,这正是孟浩然偏爱使用此类典故的原因之所在。

盛唐诗人孟浩然为何频频使用《世说新语》典故?与他人生遭遇有关

如《洗然弟竹亭》、《听郑五愔弹琴》、《宴荣二山池》、《高阳池送朱二》等宴饮游乐诗,孟浩然或是用"竹林七贤"典故,以七贤的竹林之游比拟竹亭宴集,或是用"习家池"典故,以切地点,并回顾山简豪饮的往事,亦或是用"江东步兵"典故,以张翰喻友人,赞咏其名士风度等。

除此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诗歌运用了表达隐迹江海心愿类的典故,其中引用最多的则是"海上狎鸥"这一典故。魏晋士人追求飘然高逸,放浪形骸,不营物务,栖心玄远,于是他们崇尚隐逸,后世文人也多在自己仕途不顺时企盼能归隐遁居。

归隐本是这个朝代文人士大夫的普遍倾向,对于有些诗人而言,这仅仅是一个期待和盼望,亦或是暂定的调剂,但对于孟而言,却是一个完整、不争的事实。再回想前文中所提的"竹林七贤"、"习家池"等典故,不难发现山简与竹林七贤的好酒狂放、任意放诞与"隐者"的精神更是相通,可见,孟浩然也是想通过这些典故来表达自己的隐居之乐。

"海上狎鸥"则是最好表现孟浩然及其友人的归隐之思与遁世之情的典故,如孟浩然在其诗歌《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中言:"

跃马非吾事、狎鸥宜我心",以狎鸥自喻,自述其隐迹江海的心愿;《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中:"不知鲈鱼味,但识鸥鸟情",每一小句都用了表达归隐之志的典故——"莼鲈之思""海上狎鸥"。

细看孟浩然用典概况,可以发现其对魏晋时期的玄学清谈很是赞扬、向往,加之唐代实行儒释道三教并重的思想体系,这些都对孟浩然的佛教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盛唐诗人孟浩然为何频频使用《世说新语》典故?与他人生遭遇有关

因此,他也有一部分与佛寺相关的诗歌,用以叙述佛事、咏佛寺、赞僧人,而这些诗歌中就会使用很多佛教典故,统计数据显示,孟浩然偏爱使用表现雅致不俗情怀类典故,"许询""支遁""买山隐"等典故。支道林乃是东晋简文帝司马昱优待的僧人,许询则是尚清淡的士族大名士,不应征辟,才思敏捷,游弋山林,与支遁来往密切。

对于深谙佛理思想的孟浩然来说,此二人的言行事迹深得他的赞赏。如《还山贻湛法师》有诗句:"晚途归旧壑,偶与支公邻",此处以支道林借指湛法师;《同王九题就师山房》中说:"晚憩支公室,故人逢右军",以支公借指就师;《晚春题远上人南亭》:"给园支遁隐,虚寂养身和" 亦是以支遁借指远上人,这些诗歌不仅通过用典赞扬了与之深谈的法师道行深远,而且进一步的体现了孟浩然的佛教思想。支道林买山隐居的事迹,更是符合孟浩然隐居山林之事实,故而孟浩然也喜用支道林买山事来衬托山野之趣的美好,如其诗《宿立公房》。

集中而又重复的使用《世说新语》典故是孟诗用典的一大特色,也是孟诗题材、思想的集中性体现。

二、用典文人心态分析

众所周知,《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名士,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尚清谈、善玄理、好嗜酒痛饮、讲究服五石散,崇尚隐逸旷达。久而久之,后世文人士大夫都认为,玄学清谈是名士风度的集中体现,谈起魏晋名士风度必然想到清谈、饮酒、服药、隐逸四方面。翻开孟浩然的诗作我们不难发现,孟浩然身上有魏晋名士的影子。

因为孟浩然经常吟咏和倾慕阮籍、支道林、谢安、山简、张翰等人,所以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追仿他们的名士风度。孟浩然有诗《韩大使东斋会岳上人诸学士》曰:"翰墨缘情制,高深以意裁",表明自己的诗作皆为伫兴之作,因此他的诗歌能帮助我们很好地去了解他,其用典特点则更能让我们明白其创作时的心态。

孟浩然对"竹林七贤"、"习家池"、"刘伶解酲"、"许询"、"支遁"等典故的频繁使用,足以见其潇洒飘逸的风姿仪态。

盛唐时期经济繁荣、万象更新,国力蒸蒸日上,使得很多文人士大夫都有积极入世、建功立事的豪情壮志,孟浩然也不例外,但他的独到之处在于追求理想也不能改变他任意而行、无拘无束的放诞性情,就像是他在《题鹿门山》中写道: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这种兴之所至好比"雪夜访戴",乘兴而行,兴尽则返,这正是对阮籍放诞不拘精神的承继,还有孟诗《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中:"闲垂太公钓,兴发子猷船",他对"雪夜访戴"典故的明用,更是将他率性任真的个性表达的淋漓尽致。

但这并不是说孟浩然放弃了对功业的追求,他现存的 268 首诗歌中,有五十多首是表达自己希望成就不世之功业的愿望的诗歌,如孟诗《南阳北阻雪》中所说:"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 、《岘山送萧员外之荆州》中说:"再飞鹏击水,一举鹤冲天。" 虽也具豪情壮志,但因他的性情所致,对功名利禄并不执着,故而《洗然弟竹亭》: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俱怀鸿鹄志,昔有鶺鴒心。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盛唐诗人孟浩然为何频频使用《世说新语》典故?与他人生遭遇有关

全篇流露自己与诸弟之间浓厚情感,且表明大家都有很远大的志向,但诗的颈联中用"竹林七贤"典故,不仅以此刻画了兄弟们的高雅志趣,而且还通过此典故映照出自己对遁迹竹林的生活的无限向往。看上去"

鸿鹄志"和"竹林七贤"相矛盾,但却是孟浩然放诞不拘、率性任真的完美写照,使诗歌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逸气。

魏晋之际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谢安一直被孟浩然当作从政典范。孟浩然的不物名利则是对谢安精神的一种承继。他对谢安的"累辟不至"甚是欣赏,认为这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手段。他在隐居期间,和谢安一样与名士僧侣交流清谈、互相唱和,"出则游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 ,看似毫无处世之意,实则恰恰相反,这不仅是对谢安行为的一种摹仿,而且是对自己入仕的渴望。

他有两首诗用关乎谢安的"东山起"与"谢庭赏雪"典故,即《陪张丞相祠紫盖山途经玉泉寺》、《和张丞相春朝对雪》两首,这两首诗皆为当时的丞相张九龄所作,前一首用"东山起"典故,是因为孟浩然在拜读了张九龄祭山所写的诗时,感受到张九龄似有退隐之意,故而他用此典故,将张九龄比作谢安,高度赞扬张九龄的仕途功业,并以苍生之需劝慰丞相张九龄;《和张丞相春朝对雪》则用"谢庭赏雪"典故,一来表现对谢安的敬仰,二来表达对张九龄的赞赏。

从这两个诗例中我们也能或多或少的感受到孟浩然他的长期不仕是对谢安行为的一种效仿,想要"欲擒故纵",以此表明意欲为苍生而仕的宏图壮志,这也正是孟诗用关乎谢安典故的文人心态之所在。

直到孟浩然四十岁,谢安式的征辟道路让他看不见任何仕途希望,故而他选择放弃,重新以"科举"的方式走上求仕道路,但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于是他在《答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中说:

"为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明扬逢圣代,羁旅属秋霖。岂直昏垫苦,亦为权势沈。二毛催白发,百镒罄黄金。泪忆岘山堕,愁怀湘水深。谢公积愤懑,庄舄空谣吟。跃马非吾事,狎鸥真我心。寄言当路者,去矣北山岑。"

苦学三十年,最终却要以隐居度过一生,所有的努力付之一空,他愤懑不已,故而在诗中以狎鸥自喻,表明自己意欲隐逸遁世,决心以魏晋名士那种飘然高逸的精神栖心玄远,来弥补自己仕途上的失意。

盛唐诗人孟浩然为何频频使用《世说新语》典故?与他人生遭遇有关

孟浩然的一生,早年有志入仕,之后经历仕途困顿,但仍坚守性情,贞洁自守,最后决定终身归隐。从他的用典概况可知,他每个阶段的诗歌创作在用《世说新语》典故方面相当集中,这也正是他的诗歌能统一性的反映孟浩然当时的心理状态的原因。

总结

总的来说,李白、杜甫等人与孟浩然有着极其相似的用典特征,他们常常用魏晋风度来标榜自我、安慰自己。在用《世说新语》典故时表现着积极入世、建功立事的豪情壮志,对自己狷狂放诞的性情亦是毫不遮掩,在仕途困顿时依然坚守性情、贞洁自守,栖心玄远。其根本原因在于相似的人生遭遇,以及来往唱和后性情的相互影响。

但韦应物却表现得格外不同,其用典大部分为赞美人物风情类典故,与其善于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息息相关,而他的隐居是因疾病的困扰,而非对仕途的失望,故而缺少了李白、杜甫、孟浩然那种郁郁不得志和纵情适性的精神,多了一份坦然。这不仅是个人性情使然的必然结果,也是韦应物寻找历史精神的归属之所在。

总之,盛唐诗人的个人遭遇使诗人在人格上更加认同于庄子。他们倾慕魏晋名士的狷狂放诞,以此来宣泄自己心中不满,这就使诗人在寻找历史精神的归属时与魏晋风度发生了顺势的对位与切合。如李白的狂放不羁、傲骨嶙峋、愤世嫉俗与魏晋名士阮籍、嵇康极其相似,孟浩然的长期不仕与谢安的累辟不至更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他们对魏晋名士的倾慕追仿寄托了诗人强烈的情感共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