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推荐的哲学书籍?

某一种未来


《反杜林论》,虽然比较难读,你如果是学生,还是先读《矛盾论》与《实践论》吧,其次是《政治经济学》。《四书》,《老子》《庄子》,《坛经》等,其实,中国的政论文章,无不包含着哲学思想。最近从网上读过一篇文章《论工业社会及其未来》,其观点是否正确姑且不论,从中却可以学习所谓“思考”文章的写作方法。

道无处不在,悟或智慧之得,不在于读的书多少,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真正的道在人的实践中,但是,这个实践不能如“倏”似“忽”,为报“混沌”之德,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这种行为叫逆“道”而行。

读点哲学书还是有好处的,可以开阔眼界,眼界开阔了,人也就变得如老人或《思想者》一样了,《周易》说,无咎。


脂砚正堂


如此笼统的直接求推荐某个巨大领域的书,可见提问者还是出于对哲学有感性认识的程度。因为真正的初步入门的人,是知道需要从哪一本书读起的,无需笼统推荐。

但这是好事情,对一个领域有求知的愿望,是进步的初始。

对于向门外读者推荐读物,不应该直接推荐某个大师的某部经典甚至是某流派的奠基著作,因为根本读不懂。读不懂的结果是丧失自信和兴趣。

所以推荐书的目的应该是帮助读者找到自己的兴趣和阅读路径。哲学史和哲学哲学流派初探类的书籍就比较符合条件。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在哲学上可以先分两个大类,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然后分别了解。

西方哲学推荐梯利的《西方哲学史》

这本书非常经典,本身作为一本哲学史,其地位,基本上是可以写进哲学史。

本书从西方哲学的最初源头开始探讨,古希腊哲学开始,到基督教兴起后的经院哲学,再到近代经验主义和唯理主义,最后到现代实证主义。涵盖了所能出现的所有流派。读者从这本书可摸清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找到自己想要阅读和研究的方向。

推荐的第二本书是郭建龙的《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

这本书别看是一本畅销书,就以为他浅显没有价值。

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国哲学是深入自己骨髓的,中国哲学一直悄悄影响着中国人的观念和行动,只是对这种影响没有体系化的认识。

这本书从汉朝中央集权建立开始论述,揭示了对中国人思维的大一统格式化;再到三国魏晋对这种集权的反叛;再到东晋五代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儒释道开始系统塑造中国人的哲学观念;之后到宋明理学完成儒教思维的固化;最后清朝面临外来哲学的冲击,世俗哲学的兴起,直到现在也是仍然处在对儒释道哲学的第二次反叛。

这两本书可以让读者系统宏观的了解中西哲学的发展脉络,为自己的阅读兴趣找到线索。希望能帮到你。


毁三观学


如果了解一件事物,最好的途径就是从了解它的发展历史开始。哲学是非常庞大的思想体系,建议先了解它的发展历史及各学派的思想体系、内涵和形式,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或比较倾向于自我三观的学派去研究。因此我建议先系统了解哲学的历史,主要看两本就好: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梯利所著,一个是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所作。可能哲学专业老师会建议看梯利版本,但如果是业余研究哲学就建议看罗素的版本。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是研究哲学史的两部重要作品,也是大多数人了解西方哲学的首选读物。《西方哲学史》涵盖了西方的「古代哲学」、「天主教哲学」和「近代哲学」,描述了整个西方社会文化传统的理论结晶,虽然在学术界争议很大,但仍不影响它长期受广大读者的追捧。罗素在1950年获得诺贝尔奖,很大关系都是因为这一部作品。

《中国哲学简史》

想了解东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不必看其他作品了,就看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便足矣。此书从先秦时期的哲学启蒙聊到近现代西方哲学史传入中国,贯古通今,格局宏大,充满睿智与洞见,是世人了解中国哲学发展的必读书籍。


基耶斯洛夫斯基


1《哲学简史》威尔・杜兰特 / 梁春

豆瓣评分:8.4分

作者威尔・杜兰特哲学简史,也是普利策奖(1968)和自由勋章(1977)的获得者。

哲学简史通过对哲学派系、哲学的时代、哲学的发展以及哲学大师的哲学观的形成分析。

2《大问题》伯特·所罗门

豆瓣评分:9.0分

作者罗伯特·所罗门是世界著名的哲学教师和讲演者,目前是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一百周年纪念教授和杰出授课教授。


《哲学之树》、《西方哲学史》等等。


广学君


好多吧!哲学家的原著,西方哲学: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尼各马可伦理学》。奥古斯都:《忏悔录》。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录》。洛克:《人类理解论》、《政府论》。斯宾诺莎:《人类理智新论》。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卢梭:《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密尔:《论自由》。体谟:《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纯粹理性批判》、《道德形而上学原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尼采:《悲剧的诞生》、《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胡塞尔:《逻辑研究》、《现象学的观念》。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维特根斯坦 :《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福柯:《词与物》、《知识考古学》。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约翰•罗尔斯《正义论》。等等。

中国哲学:《周易正义》、《论语集注》、《孟子正义》、《大学》、《中庸》、《老子道德经注校释》、《庄子集释》、《荀子校释》、《韩非子集解》、《淮南子集释》、《春秋繁露》、《王弼集校注》、《原道》、《周敦頣集》、《张子正蒙注》、《二程集》、《四书集注》、《朱子语类》、《传习录》、《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周山全书》等等。

哲学的不好懂,可以先读点哲学入门书和哲学史的著作。

哲学入门书:国外比较好的有《苏菲的世界》,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罗伯特·所罗门的《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等;国内的比较好的有:湖南人民出版社的袁卫的《哲学家的故事》,吉林出版集团的文聘元的《你不可不读的西方哲学故事》等。

哲学史的著作。西方哲学推荐先读张志伟老师的《西方哲学十五讲》、张汝伦老师的《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再读凤凰出版社与江苏人民出版社合出的《西方哲学史·学术版》。中国哲学先看冯友兰先生的两卷本《中国哲学史》,再看中山大学与武汉大学合编的《新编中国哲学史》。


苍岩吹雪


1.《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读哲学的人,不可能不读这本书,因为它太经典了,经典到绕不过的地步。柏拉图是古希腊最为著名的哲学家之一。读这本书,你可以在问答中看到智慧的闪光点,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他提出了正义的城邦所具备的三个条件,即统治者是有才能且被公平选举出来的,他们要过公社的生活,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哲学知识。相信对现在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菊花与刀》,美,鲁斯·本尼迪克特:如果你想了解日本,那么这本书绝对是最佳读物之一。这本书的前身是一个关于日本的研究报告,后来作者又加入了一些章节,成为了现在的我们看到的这个出版物,这本书出版于上世纪40年代,自出版以来,便经久不衰,成为了关于日本的经典读物。

3.《历史研究》,英,汤因比:汤因比在历史学研究中的名声响亮,在他的这本历史学著作中,将人类看成一个整体来考虑,以宏观视角,为我们展现了人类文明史上诸多的历程,犹如一幅迷人的历史画卷,而汤因比本身的博学和睿智,在这本书上也展现的淋漓尽致。读这本书,虽然有些难懂,但是对于人类历史而言,是上帝视角最佳的一本作品。

4.《战争论》,德,克劳塞维茨:这本书是西方军事史上最为著名的论述之一,受到了许多伟人的好评。而写这本书的作者,不仅是一位睿智的哲学研究者,而且还参与了普法战争、法俄战争等,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他的论述“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这一命题,至今影响巨大。

5.《正义论》,美,约翰·罗尔斯:关于正义,约翰·罗尔斯为我们提供了经典的参考原则,即平等自由原则、差别原则和机会平等原则。前者要求每个人都能在社会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后者要求人们在同等条件下,必须要获得平等的机会。或许这些原则听起来不太符合现实,但是作者睿智的思辨过程,我们还是可以学习的。


彩云文旅


《论语》。

常言道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是历代读书人的经验之谈。深入学习论语会对你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当然,论语是二千年前的书,读起来很不容易,需要静下来认真的精读。方能体会其精髓要义。

认真读吧!读了一定不会后悔的。


金刚7894


《王阳明哲学》《中国哲学简史》《哲学起步》,还有一些人物传记,如《孔子传》《爱因斯坦传》等。



十二月917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推荐你读《人生的智慧》,讲的是人“如何尽量幸福、愉快地度过一生的一门艺术”,意思其实也就是“如何尽量避免、减轻人这一生所遭遇的痛苦的一门艺术”认识自己,了解清楚自己的首要和真正的意愿,明白自己应该从事何种职业,需要扮演何种角色,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活在当下,不要只是计划和考虑将来,或者一味沉湎于对往事的回想。将来的发展几乎总是与我们的设想有所不同,甚至过去也与我们对过去的回想有所出入,只有现在才是唯一真实和确切的。不要由于在过去我们的希望落空现在就变得忧郁寡欢,或者为了将来操心伤神以致败坏现时。由于懊恼过去和操劳将来,我们拒绝美好的现在时光或者任意地糟蹋它,这可是彻头彻尾的愚蠢做法。我们不加留意地度过我们美好的日子,只有到了糟糕日子真正来临的时候,我们才会怀念和渴望曾经有过的美好日子。我们脸带愁容,许多欢乐愉快的时光未加品尝和咀嚼就过去了,直到以后日子变得艰难和令人沮丧的时候,我们才徒劳地为逝去了的好日子而叹息。



吴淮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哲学是非常具有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会对各种问题进行研究,以更为合适的方式将其阐述出来,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叔本华在完成这部作品的时候年仅28岁,以至于影响了几代哲学家。书中将忧伤和悲观的理念用唯意志论的语调的描述出来,细节非常之多,很值得细细品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