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周朝禮樂治天下(四)西周一個令人遺憾的王朝

西周的滅亡是歷史上一件遺憾的事。西周不像夏朝,歷史久遠,它似乎離我們很近。它不像商朝那麼粗暴,它開創禮儀治天下。西周湧現了中華民族歷史很多偉大的人物,周文王,周武王,姜太公,周公,召公,他們一直是人們舞臺上的正面人物,人們心中的英雄。西周開創了中華歷史了第一個盛世,成康盛世。西周是一個強大的國家,曾經征伐四夷,所向披靡。西周也代表著先進的文明,他們創建的宗法制,禮樂制,詩詞歌賦一直被歷代王朝傳承,影響著我們今天生活。一個強大的王朝怎麼就滅亡了呢?

如果把一個王朝的滅亡的原因歸結為一個女人的容顏,末代君王的墮落似乎是容易的,歷史似乎也就是這麼回事。夏亡國的時候有妺喜,商亡國的時候有妲己,西周亡國的時候有褒姒,而夏桀、紂王、周幽王似乎恰好又是三個好色的傢伙。然而他們三個接手還是一個強大的王朝嗎?一個王朝統治者僅僅是天子嗎?當國家危亡的時候他的臣民,那些諸侯王又在哪裡?顯然武王,周公分封天下不是讓他們享福的,要保家衛國的。創建禮樂不是讓他們淫樂的,是讓他們首規矩的,天子愛護臣民,臣民效忠天子。他們盡力了嗎?他們遵守了嗎?

要弄清這一切,我們還是看看周王朝都發生了什麼。從武王建國,歷經周公代政,成康之治,昭王南征蠻夷,穆王北伐戎狄,周王朝一直是一個強大不可戰勝的國家。然而,國雖大,好戰必亡。好戰是任何強大的國家最容易犯的錯誤,也是經常犯的錯誤。戰爭最大的問題不是殺戮,是國家實力的消耗,無論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周王朝經過昭王,穆王時期的頻繁征伐,雖然取得了輝煌的戰爭結果,但是財力消耗巨大,徵收的賦稅已不足已支持國家龐大的開銷,於是到了周恭王時期國家就沒錢了。

沒錢了怎麼辦?作為農業國家,最值錢的就是土地,想要獲得更多的財政,還得在土地上打主意。在周朝建國初期,土地屬於國有。天子將國有土地分給諸侯和貴族,天子封的土地屬於公田,耕種公田需要諸侯貴族要交賦稅。除了公田還有一些開墾的荒地,就是私田,耕種私田是不用交稅的。但是無論公田還是私田,對於諸侯和貴族只有使用權,沒有佔有權,土地還是國家的,私人是不能交易的。為了支撐國家龐大的開銷,收取更多的賦稅。周恭王時期承認土地私有,允許私人交易,並對所有的私有土地收稅。收稅土地的面積增加了,收取的稅賦自然就多了。從經濟方面這個政策確實是一個高明的辦法,但是從政治上看這個政策卻有很多問題。

土地是周王朝的根本。天子之所以可以統治天下的諸侯,是因為諸侯種的是天子的土地。現在土地是諸侯的,那麼諸侯為什麼還要效忠天子呢?土地私有化,允許土地交易,也給了那些大諸侯侵佔和吞併弱小諸侯土地的藉口。大的諸侯越來越強,弱小的諸侯就越來越弱。實際上到了西周末期周天子的土地越封越小,諸侯的土地卻越來越大。當這些大諸侯的實力強大到可以和周天子抗衡的時候,周天子還管的了嗎?周厲王兩次南征,徵顎侯平淮夷,殺伐決斷也是個厲害的角色,就因為收取山林湖泊生產的賦稅就被趕下臺,這些貴族還像話嗎?

諸侯得了土地對天子卻越來越不滿,那處於社會底層的平民和百姓呢?

人們對幸福的生活的追求在不同階段是不同的。在建國初期剛經歷戰爭的災難的人們,太平就好,平安的過日子,能夠吃飽出暖,就是極大的幸福。吃飽穿暖了,人們的對生活的要求就會提高,希望吃點好的,穿點好的,頓頓有肉,天天換新衣服。如果國家長期的戰爭,這一切是不可能的,大量的物資、糧食被戰爭消耗了。種植再多的糧食,百姓依然吃不飽。織再不多的布,百姓依然衣不遮體。土地被兼併,生活艱難,一無所有。百姓對天子能滿意嗎?

諸侯貴族已經變壞了,那天子又如何呢?周懿王在戎狄入侵時嚇得瑟瑟發抖;周夷王把齊國國君齊哀公放鍋裡煮了;周宣王干涉魯國立太子,廢長立幼,公然破壞法治。這樣的天子諸侯還會尊敬嗎?

這樣的天子,這樣的諸侯,禮崩樂壞不是遲早的嗎?西周經過兩百年滅亡了,開始了禮崩樂壞的東周時代。實際上西周滅亡,周王朝就已經滅亡了。西周滅亡後,周王朝再也不是那個尊卑有序,行之有禮,禮中有樂,一片祥和的世界了。西周或許這個王朝可以做的更好,只能說西周的滅亡是一種遺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