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周朝礼乐治天下(四)西周一个令人遗憾的王朝

西周的灭亡是历史上一件遗憾的事。西周不像夏朝,历史久远,它似乎离我们很近。它不像商朝那么粗暴,它开创礼仪治天下。西周涌现了中华民族历史很多伟大的人物,周文王,周武王,姜太公,周公,召公,他们一直是人们舞台上的正面人物,人们心中的英雄。西周开创了中华历史了第一个盛世,成康盛世。西周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曾经征伐四夷,所向披靡。西周也代表着先进的文明,他们创建的宗法制,礼乐制,诗词歌赋一直被历代王朝传承,影响着我们今天生活。一个强大的王朝怎么就灭亡了呢?

如果把一个王朝的灭亡的原因归结为一个女人的容颜,末代君王的堕落似乎是容易的,历史似乎也就是这么回事。夏亡国的时候有妺喜,商亡国的时候有妲己,西周亡国的时候有褒姒,而夏桀、纣王、周幽王似乎恰好又是三个好色的家伙。然而他们三个接手还是一个强大的王朝吗?一个王朝统治者仅仅是天子吗?当国家危亡的时候他的臣民,那些诸侯王又在哪里?显然武王,周公分封天下不是让他们享福的,要保家卫国的。创建礼乐不是让他们淫乐的,是让他们首规矩的,天子爱护臣民,臣民效忠天子。他们尽力了吗?他们遵守了吗?

要弄清这一切,我们还是看看周王朝都发生了什么。从武王建国,历经周公代政,成康之治,昭王南征蛮夷,穆王北伐戎狄,周王朝一直是一个强大不可战胜的国家。然而,国虽大,好战必亡。好战是任何强大的国家最容易犯的错误,也是经常犯的错误。战争最大的问题不是杀戮,是国家实力的消耗,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周王朝经过昭王,穆王时期的频繁征伐,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战争结果,但是财力消耗巨大,征收的赋税已不足已支持国家庞大的开销,于是到了周恭王时期国家就没钱了。

没钱了怎么办?作为农业国家,最值钱的就是土地,想要获得更多的财政,还得在土地上打主意。在周朝建国初期,土地属于国有。天子将国有土地分给诸侯和贵族,天子封的土地属于公田,耕种公田需要诸侯贵族要交赋税。除了公田还有一些开垦的荒地,就是私田,耕种私田是不用交税的。但是无论公田还是私田,对于诸侯和贵族只有使用权,没有占有权,土地还是国家的,私人是不能交易的。为了支撑国家庞大的开销,收取更多的赋税。周恭王时期承认土地私有,允许私人交易,并对所有的私有土地收税。收税土地的面积增加了,收取的税赋自然就多了。从经济方面这个政策确实是一个高明的办法,但是从政治上看这个政策却有很多问题。

土地是周王朝的根本。天子之所以可以统治天下的诸侯,是因为诸侯种的是天子的土地。现在土地是诸侯的,那么诸侯为什么还要效忠天子呢?土地私有化,允许土地交易,也给了那些大诸侯侵占和吞并弱小诸侯土地的借口。大的诸侯越来越强,弱小的诸侯就越来越弱。实际上到了西周末期周天子的土地越封越小,诸侯的土地却越来越大。当这些大诸侯的实力强大到可以和周天子抗衡的时候,周天子还管的了吗?周厉王两次南征,征颚侯平淮夷,杀伐决断也是个厉害的角色,就因为收取山林湖泊生产的赋税就被赶下台,这些贵族还像话吗?

诸侯得了土地对天子却越来越不满,那处于社会底层的平民和百姓呢?

人们对幸福的生活的追求在不同阶段是不同的。在建国初期刚经历战争的灾难的人们,太平就好,平安的过日子,能够吃饱出暖,就是极大的幸福。吃饱穿暖了,人们的对生活的要求就会提高,希望吃点好的,穿点好的,顿顿有肉,天天换新衣服。如果国家长期的战争,这一切是不可能的,大量的物资、粮食被战争消耗了。种植再多的粮食,百姓依然吃不饱。织再不多的布,百姓依然衣不遮体。土地被兼并,生活艰难,一无所有。百姓对天子能满意吗?

诸侯贵族已经变坏了,那天子又如何呢?周懿王在戎狄入侵时吓得瑟瑟发抖;周夷王把齐国国君齐哀公放锅里煮了;周宣王干涉鲁国立太子,废长立幼,公然破坏法治。这样的天子诸侯还会尊敬吗?

这样的天子,这样的诸侯,礼崩乐坏不是迟早的吗?西周经过两百年灭亡了,开始了礼崩乐坏的东周时代。实际上西周灭亡,周王朝就已经灭亡了。西周灭亡后,周王朝再也不是那个尊卑有序,行之有礼,礼中有乐,一片祥和的世界了。西周或许这个王朝可以做的更好,只能说西周的灭亡是一种遗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