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周朝礼乐治天下(三)老对手戎狄

戎狄是周人的老对手,周人起家就在戎狄地区。周人祖上就是抵抗戎狄被商王朝封为诸侯的,因为得到商王朝的支持,周人才强大起来,后来取代商朝建立周王朝。在周建国初期,戎狄的力量并不强大,西周的防御重点也没有放在西边,周王朝对戎狄采取怀柔政策,在建国初期双方还是和平共处的。

周王朝这边太平盛世,天天阳光普照,锦衣玉食。戎狄那边在天天喝西北风,饥肠辘辘,时间长了谁也不能忍。到了康王末期,戎狄终于按奈不住,开始侵犯周王朝。率先向周王朝发起挑战的是鬼方。康王时周王朝正值盛世,面对挑战自然也不会退缩。康王命大将盂两次征伐鬼方。两次战争中,在强大的周军面前,鬼方损失惨重,周军俘获鬼方两万多人,斩杀五千多,获得大量的牛羊牲畜,以后鬼方再也没有能力进犯周王朝。鬼方入侵虽然失败,但是开启了周王朝两百年的战争序幕。

到了穆王时期,犬戎也开始向周王朝发起挑战。犬戎在周文王时期,被文王打败,实力衰落。犬戎部落也开始分化,一步分迁移到甘肃地区,另一部臣服周国。武王建西周后,臣服的戎狄被封在申侯,向周王朝纳贡,他们与秦人联合共同镇守西边。在周王朝前期,一直在巩固东方和南方,放松了对犬戎的治理。犬戎部落逐渐强大起来,不甘心再向周王朝纳贡。穆王十二年,犬戎就没有向周王朝纳贡。这对于强大的周王朝是不能容忍的,穆王决心征伐犬戎。当时的大臣祭公劝说穆王继续执行文王时期的怀柔政策,通过政治施压让犬戎继续进贡。穆王拒绝了这个建议,派兵征伐犬戎,犬戎大败。周军俘虏了犬戎大量人口,其中包括五个诸侯王。虽然这次战争穆王获得胜利,但是从此犬戎和周王朝的关系彻底决裂,后来犬戎不断的入侵周王朝。

周懿王时期,懿王软弱无能。犬戎抓住机会,不断的入侵周王朝,甚至入侵到周国都附近。懿王派虢公征伐犬戎也无功而返,拿犬戎是毫无办法。一直到了周孝王时期,在申侯的调解下,犬戎同意和周王朝和平相处,不再侵犯周王朝并向周王朝纳贡。实际上由于周王朝两线作战,此时的周王朝已经没有能力大规模的征伐犬戎。到周宣王时期,犬戎开始大规模侵犯周王朝,攻入王朝腹地镐京附近,给王朝造成很大威胁。宣王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周王朝国力增强。周宣王派大将尹吉甫帅军反击,大败犬戎,一直打到犬戎的居住地太原地区。西边进攻失败,犬戎改变入侵方向,又从北部入侵周朝。宣王十二年,派大将虢季子白征伐,大败犬戎,将他们一直赶到甘肃地区。经过两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犬戎受到重创,暂时安定下来。

犬戎能够不断入侵周王朝,并入侵到腹地。因为周王朝早期建立的西部防线已经崩溃,为了加强西部防御。宣王把自己弟弟郑恒公封郑国,镇守西部。封秦人为西锤大夫,将犬戎之地分给秦人,利用秦人抗击犬戎。

宣王时期经过不断的军事打击,加强西部防御,西部地区暂时安定下来,周王朝也出现了兴起的迹象。但是宣王晚年又主动对犬戎进行进攻,结果大败而归。尤其是征伐姜戎的战争中全军覆灭,周王朝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

宣王去世后,周幽王继位。此时的周王朝已经内忧外患。周幽王也是一个毫无作为的君主,戎狄经常入侵周王朝,边患严重。宣王弟弟郑桓公意识到的周王朝的危机,为了郑国的安全,他向周幽王请求东迁。而虢公也意识到了边患的危机,也向周幽王请求东迁。这两个诸侯国都是西边防御的重要力量,而此时请求东迁,为了一己私利至王朝的利益而不顾,周幽王竟然同意的他们的请求。郑国和虢国的东迁,西部防御只能依靠秦人。但是秦人的实力还很弱小,当时连诸侯国都不是,只是个大夫。西部的防御门户大开,戎族进入周王朝是畅通无阻,来去自由。

此时周王朝内部有又出现了问题,周幽王废掉申王后和太子宜舀,改立褒姒为王后,褒姒的儿子为太子。这引起了申后的父亲申侯的不满,申侯联合犬戎和鄫国攻打周幽王,犬戎攻占西周都城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无论是蛮夷,还是戎狄,他们的实力都远远不如周王朝。只要是周王朝举全国之力,上下一心。蛮夷戎狄无论哪个部落,都会被打败,甚至被消灭。他们在入侵周王朝的过程中,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经常惨败,大量人口被屠杀。他们明知自己不如周王朝强大,却不断的入侵周王朝,这又是为什么呢?

为了生存。中华大地一直是一个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华夏民族因为率先崛起,占据了物质丰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广大地区。今天华北平原,长沙中下游平原都被华夏民族占领。周边少数民族崛起的比较晚,他们占据的都是偏远的山区和高原地区,那里都是资源匮乏,气候寒冷,生存条件比较艰苦。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向华夏民族占据的平原地区发展。这也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要始终面对的问题。民族冲突和战争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对少数民族的政策、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也影响着历代王朝的兴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