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7.戎狄蛮夷之“戎狄”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被迫迁都雒邑(今河南洛阳)。由于周的东迁,史称东周。

此时王室衰微,各路诸侯国之间开始大打出手,小的方国被纷纷吞并,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中国历史进入到了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号令诸侯的能力,更没有了昔日的尊严,疆域仅仅局限于雒邑四周。

7.戎狄蛮夷之“戎狄”

各路诸侯国因经济文化上的先进而自称华夏,把落后的小国以及偏远华夏以外的称之为“戎狄蛮夷”。中为华夏,也是“中国”之名来历,南蛮北狄东夷西狄。

东夷指的是今山东、安徽、江苏北部一带。又以莱夷、淮夷最为强大,但是最终都被齐国所灭。

南蛮为今天汉江之南,也有指云南一带。

戎和狄则分布于今黄河流域或者更北和西北地区。史书记载:“戎狄多披发左衽”。此时原来“荤粥”、“鬼方”、“猃狁”等名字彻底消失在史书,出现了大大小小一百多个“戎狄”。

光今天的山西境内,便有“戎狄”的多个部落。今潞城市的潞氏、今屯留县的留吁氏、今长治市的铎辰氏,今垣曲县的东山皋落氏、今永济市的蒲氏、今石楼县和吉县之间的屈氏,以及今交城县的“犬戎”、大同的“代戎”、盂县的“仇由”等。

7.戎狄蛮夷之“戎狄”

作为春秋五霸之一,晋国当时正积极开疆拓土。周天子封给他们的“怀姓九宗”,其实有大部分是当年的鬼方。晋文公以怀柔姿态面对而统治,尽量以适应度的时间节点来控制节奏。穿着一身羊皮来上朝,以博取认可。率先采取“和亲”政策,向这些“戎狄地”下嫁宗室女,但从来也没有娶过一个“戎狄女”。待时机成熟,晋国大军便开赴“戎狄地”,逐一灭之。

当时被引狼入室的犬戎盘踞镐京不愿离去,无奈的申侯只得邀来晋、郑、卫、秦等诸侯联军将犬戎打败。因东迁时秦襄公护送有功,周平王将其由西垂大夫升为诸侯,并留下诏命:被犬戎所占据的今陕西地区,只要秦人能够驱逐犬戎就归其所有!从此后,秦跻身于诸侯行列。

历经二十多年的努力,秦逐渐灭掉了犬戎所建立的大大小小20多个国家,开疆辟土千余里,将其驱逐至更遥远的西北。

7.戎狄蛮夷之“戎狄”

春秋时期列国均举大军进攻各地“戎狄”。由于长期和华夏聚居在一起,经过不断的相互影响,文化礼俗等方面的差别日趋减少。原来散居中原各地的戎狄蛮夷基本上都与华夏融合在一起了。

仍然不可避免有或多或少向各地逃跑的戎狄残余,在远离诸侯列国的地域与别的民族再度融合。历经多个氏族和部落之间的分合聚散,或被吞并融合,或远走他乡,其中的一支迁至蒙古高原,成为了最早的游牧民族之一,被称之北狄,也就是史学家确认的早期匈奴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