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太粘人、每次分開哭鬧不止怎麼辦?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初為人母,雖有辛苦,但第一次體驗這種被至親摯愛的小小人兒依賴的感覺,還是蠻有成就感的。

從寶寶出生到產假結束那段時間,我與寶寶朝夕相處、寸步不離的相處模式,換來了寶寶官方認證的最親密依賴對象,沒有之一。

寶寶從認人開始,就跟我互動最多,會要人的時候,家裡其他人頂多抱一會兒,看到我在,就會習慣性地指定要我抱抱,不如願就哭鬧。特別到了晚上,更粘我粘得死死的,不讓別人碰。婆婆忍不住發愁:“這麼黏你,以後你去上班了怎麼辦?”

寶寶太粘人、每次分開哭鬧不止怎麼辦?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母親親吻孩子在面頰, 嬰孩在媽媽肩膀休息

果不其然,剛上班的那段時間,從出門換鞋開始,寶寶就在婆婆懷裡鬧騰起來。門關上的那一刻,聽著屋裡寶寶瞬間的情緒決堤哭鬧不止,和婆婆的百般哄勸卻無濟於事,感覺門外的自己彷彿一個狠心的人販子。

為了安撫寶寶,我和婆婆“連哄帶騙”試過不少招數,一開始都不怎麼見效,次數多了,寶寶還沒治癒,感覺我自己快要撐不住了。對寶寶的愧疚、為難和無奈,讓我一度產生想要辭職在家安心帶娃的念頭。

無獨有偶,聽說我身邊一些同事也都曾經或者正在經歷著這種尷尬,很多甚至比我的情況更難應付。“同病相憐”給了我一些堅持的勇氣。再後來,或許是哪個招數湊效了,也可能是時間的治癒性,寶寶漸漸對我的每次外出沒那麼敏感,偶爾會有不捨或追趕,但多數時候都能跟我說完再見,繼續投入自己的世界中了。

寶寶太粘人、每次分開哭鬧不止怎麼辦?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其實,對於多數寶寶表現出來的這種過度依賴,有個專業名詞,叫分離焦慮症。

概念上講,分離性焦慮是與依戀對象分離時出現與年齡不適當的、過度的、損害行為能力的焦慮,是學齡前兒童最常見的情緒障礙之一。

研究表明,寶寶的第一次分離焦慮最早出現在6個月左右,大部分寶寶的分離焦慮高峰期出現在10-18個月。而第二個分離焦慮高峰期將出現在寶寶去託兒所或幼兒園。總之,多半發現在6歲之前。

面對寶寶的第一次分離焦慮,很多新手媽媽可能都會措手不及。尤其是每天要上班或者長時間外出打工的媽媽,面對哭的稀里嘩啦的寶貝,每一次出門都搞得像是一次生離死別,受傷的不止是孩子幼小的心靈,媽媽更是揪心地不忍。

寶寶太粘人、每次分開哭鬧不止怎麼辦?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很多人可能都不明白,孩子還這麼小,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焦慮呢?以下幾大疑似“元兇”,家長不妨一一排查:

1、是否對孩子保護或照顧過度

現在的孩子基本都是一落地,就成了家裡的“團寵”,而且有專人照料,有點風吹草動的,甚至一家人齊上陣。一些父母甚至成了包辦派,各方面照顧得事無鉅細,寶寶缺乏動手能力,也缺少獨立空間,就會特別依賴父母,這種過分的保護和照顧也會使孩子養成膽小、害羞、依賴感強的毛病。一旦突然面對分離,焦慮症狀就會很明顯。

2、 是否家人配合不夠默契

由於家庭分工不同或個人性格習慣問題,很多家庭照顧寶寶的重擔基本都落在媽媽一個人身上,其他人在這個過程中的參與度過低,互動太少,寶寶在除了媽媽之外,很難與其他人建立親密關係,從而就難以產生依賴,沒有安全感。

寶寶太粘人、每次分開哭鬧不止怎麼辦?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3、是否平日“圈養”過度

平時在家圈養過度的寶寶,在逐漸有了一些自主意識後,對陌生環境和其他不熟悉的人通常會有一些或多或少的排斥甚至會有些恐慌。當他們離開了父母的懷抱,哪怕只是預測到將和父母分離,都會呈現出各種不適應的表現。

4、是否受父母焦慮影響

研究發現,父母有焦慮症的,孩子焦慮症發生幾率高。尤其是把工作上的不良情緒帶回家,不能做到高質量陪伴的父母,寶寶的一些需求沒有得到好的回應,很容易讓寶寶感覺自己沒有被關注到,情緒低落,同時會因為害怕失去父母的愛,而產生更強烈的依賴性。

對於出現這種症狀的寶寶,家長一定不能放任不管,因為很多被分離焦慮症困擾的對孩子除了白天會哭鬧不止,有的晚上睡眠質量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寶寶太粘人、每次分開哭鬧不止怎麼辦?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還有研究表明,孩子長期承受這種分離焦慮的情緒創傷,要麼會阻礙今後他與他人建立和諧的親密關係,會因過度擔心而懷疑人拒絕人,要麼會變得過度依賴他人,無法忍受和親近的人分離,或容易陷入高度焦慮、沮喪,既使是短暫或必要的分別。

為了及時消除這些將來可能存在的負面影響,父母在發現孩子第一次出現分離焦慮的症狀時,就開始進行正確有效的“干涉”:

第一、培養孩子獨處的能力

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在家裡專門開闢一個安全的空間,讓孩子自己玩,如玩玩具或遊戲、看圖畫書或動漫,並逐漸增加孩子的獨處時間,開始可能是5分鐘再逐漸增加到10分鐘或更長時間。你可以在旁邊偷偷看著,一定要確保孩子的安全,不要給他誤吞誤食的東西。

第二、引導家人多與寶寶互動

為了不讓孩子過分依賴媽媽,媽媽要適時地“放手”,適當引導家裡其他人多參與到照顧寶寶的工作中來,尤其是爸爸,儘可能跟寶寶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

寶寶太粘人、每次分開哭鬧不止怎麼辦?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第三、出發前讓寶寶有心理準備

打算離開前,先花點時間跟寶寶溝通好,告訴他媽媽接下來要去幹什麼,試探一下寶寶的意願。如果反應太過強烈,可以暫緩一下,或者通過寶寶喜愛的玩具、遊戲等轉移注意力。如果反應還算正常,可以跟寶寶約定好回來的時間,必要的時候可以許下一個小承諾。

第四、回家第一時間兌現承諾

回來的第一件事,最好能兌現臨走之前的承諾,讓寶寶覺得自己沒有“白等”,媽媽是說話算數的,下次再使用這招兒就會比較有效。這個我試過,對我家寶寶確實很管用。等到寶寶習慣了,就可以逐漸減少次數直至削減這一環節。

結語:

孩子的成長的每一步都需要父母的耐心呵護。身為父母,既要用行動告訴他“有我在,不要怕!”更要在不同的成長階段及時調整心態。父母給孩子的愛應當成為他們成長道路上源源不斷的力量,而不是一種時刻不能分離的捆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