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講究"過午不食"的幾點原因,對我們現代人的深刻啟示

過午不食,又叫持午。是說佛教戒律規定出家人必須在早上到中午以前進食。凡超過中午之時用餐,稱為非時食,為戒律所不許。

從古代醫學來說,要想健康,就要順應人體的子午流注的規律。人的血液循環一般是子時(晚上23-1),午時(中午11-1)。心血來潮,在心血來潮之前飲食,心血來潮後不吃飯,對身體有很多好處。對修習禪定靜心很有助益。

古人講究


《處世經》對於過午不食的好處 有以下幾點:過午不食1少淫2少睡3徳一刺撓4無下風5身得安樂。

《大毗婆娑論》也語:過午不食則少昏睡,無宿食患,心易得定,有如是益處,故令中食。

據現代醫學科學研究過午不食有以下幾點

1人體代謝是從凌晨4點開始加速,一直到下午4點到最高峰。之後新陳代謝就慢了許多。如果你晚上吃東西,晚上消化不了,就會變為廢物,積澱為脂肪堆積出來的。

古人講究


2如果我們吃了食物,血就會集中到消化系統 所以心,腦,肝腎肺都會缺血 尤其是心臟缺血。

有心肌梗死的人不能夠吃得太飽,就是此理。如果太飽,馬上就會發生突然的死亡威脅。50%以上的心臟突然停住跳動 或者猝死,都是發生在吃太飽以後。

古人講究


3科學家做過實驗,把一日三餐分成 5頓飯來吃,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會減少15% 。孫思邈也說過:"食慾數而少,不欲頓而多"。

4佛教戒律的過午不食,是講究受持八分齋戒,能夠讓人腸道比較清淨,坐禪誦經就會安心不受干擾,更好進入禪修狀態。

5對於年輕學生,現在普遍存在粉刺,過敏性鼻炎等,以及腸胃疾病,也都是因為飲食不規律,導致腸胃紊亂,不乾淨,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古人講究


所以 儘管由於工作學習緊張繁忙,我們不可能完全按古人要求,做到過午不食,但也要儘量按時吃飯,在心血來潮前進食,長期堅持就會醫治好許多藥物難於根治的疾患,對於本來就身體健康的人,就能提高免疫力,保持身體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