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大學團隊自我賦能的“降龍十八掌”

近年來,“賦能”成為企業管理的熱門詞彙,不少中外知名企業也通過賦能獲得了不錯的收益。


1

谷歌為員工賦能,於是有了AdWords廣告體系的突破(迄今為止最賺錢的廣告體系)。

2

阿里的淘寶為小b(business,小商戶)賦能,所以有了S2b的概念(Supplychain platform To business,即服務於中小企業的供應鏈平臺)。

3

蘋果為供應商賦能,所以儘管他們自己的研發成本只佔營收的4.3%,但依然是全球最具創新力的公司之一。

就連比爾·蓋茨也在不同的場合也多次提到:“展望下一個世紀,領導者將是那些能夠給別人賦能的人。”而著名的管理學家陳春花教授也表示:“未來的組織管理中,最核心的價值就是我們怎麼去賦能和激活人。”

究竟賦能是什麼?拆文解字,賦能就是為某個主體賦予某種能力和能量。放在企業中,賦能就是去中心的主動發展。

阿里巴巴執行副總裁曾鳴教授在為《重新定義公司》撰寫的序中提到:“未來組織最重要的職能是賦能,而不再是管理或激勵。”


作為在賦能方面頗有成效的中國企業,阿里巴巴通過自我賦能,實現了淘寶網、天貓商城、阿里雲、大數據、螞蟻金服、盒馬鮮生等多中心的扁平化發展結構。對此,阿里巴巴集團資深專家、淘寶大學學習運營中心負責人安秋明給出了18條賦能“真經”


(以下內容來自淘寶大學內部分享,簡單直白但又深刻有趣)


01

什麼是賦能的接地氣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個道理誰都懂,但不是誰都做的到。

業務部門訪談,相關業務leader訪談,就拿到真實情況了?未必。因為這些都是二手、三手信息。做賦能,要紮下去,看終極客戶-商家的真實狀況。走訪也好,電話也好,會議也要,你要去身臨其境。有時候,你會發現,一手信息和二手信息還有出入。這是好事兒,因為給了你機會去思考業務到底真實的問題是什麼。

02

為什麼培訓不接地氣

多數時候,無他,就是因為項目是辦公室裡YY出來的。學員學會了,應該就會用,用了應該就有效。這個鏈路聽上去挺完美,實際上根本不是這回事兒。因為工作中的問題,很多時候和知識無關,跟找到人,找到方法有關。這些需要,不是培訓的問題,是知識管理的問題是業務流程改造的問題。所以,用錯了地方自然不會有好結果。

03

培訓和賦能的區別

簡單來說,是單維和多維的區別。

就比如讓一個人身體健康,有病治病是一種方法,健康飲食是方法,積極鍛鍊也是方法,保持好心情也是。

讓業務發展,組織發展,道理也一樣。知識有用,信息有用,數據有用,工具有用,系統有用,資源有用,還有很多很多。這些“有用”的要素,都是賦能關注的範疇。而培訓,只是之一而已。

04

治已病還是治未病?


很多人聽說過扁鵲三兄弟的故事,從中也知道了其實不同段位的醫生關注的問題也是不同的。賦能,其實道理也一樣,有人關注當下,有人關注未來。

做戰略,我們說做一年,想三年,看十年。做賦能,即使做不到這個高度,也要去思考現在、即將、未來的問題。現在很多賦能計劃只見當下不見未來,我認為不是賦能團隊能力的問題,我認為很多是思維視角的問題。跳出來,才可能看見,才可能打開。

05

為何簡單的動作也無效

中午食堂排隊買單,A同學說,唉,又胖了。B同學說,少吃點,多運動,減下來也快的。聽完我內心發了句牢騷,站著說話不腰疼,胖人的痛瘦子怎麼可能懂。

賦能者的窘境大抵也是如此。問題就是這個問題,方法就是這個方法,經常反思,經常總結經驗,就能越幹越好啊。是啊,簡單的道理誰都懂,可為啥做不到呢。變革平衡公式說,還是痛點不夠痛,畫餅不夠香,對了,還有一條,每天一二三的路徑不夠清晰。送上馬,送一程,必須服務到位。

06

什麼是精益創業型賦能?

賦能暫時沒有一個完備形態和成熟模式,現在沒有,估計未來也不會有。商業世界變化越來越快,倒逼我們必須要先開槍後瞄準(引用凱文•凱利的話),這是現在和未來的新常態。

基於這個判斷,賦能的快速迭代和自我進化就尤其重要。以前是賦能的內容重要,現在是輸出賦能的能力重要,未來也許是賦能的網絡重要。一切都是進行時...

07

賦能的效果如何證明?

我愛你,海枯石爛,地老天荒。

怎麼證明?

我...我...我...

培訓賦能很有用,能這樣能那樣...

怎麼證明?

我...我...我...

這就是賦能者最常見的挑戰之一,如何證明價值?一二三四級評估是一個常見路徑,沒錯,但好像不太靈。給大家添兩個方子:第一個眼見為實。讓成功標準的評判者全程參與,有參與才有重視。第二個,要有鮮活的故事案例來說話,用感應徵服理性。

08

經驗萃取是個啥?

經驗萃取這個名字起的特別好,顯得很高大上的樣子。經驗萃取的方法論流派也不少,用人話總結一下,16個字:

身臨其境,採訪者和受訪者要能夠進入故事場景,有畫面感;

前因後果,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瞭解衝突點,瞭解決策思考邏輯;

一二三四,理清楚行動步驟,讓流程、里程碑有形化突顯;

舉一反三,經驗萃取要提煉普適規律,能夠應用在多個場景。

09

線上培訓失敗的真因?


規模以上企業,基本都在做在線培訓,節省時間差旅,跨地域,隨時隨地,等等,這些好處顯而易見。但是,這麼好的東西,卻幾乎所有人都說在線培訓不好做,原因出在哪?

本質原因是我們如何理解在線培訓,它是培訓範疇,還是業務範疇,還是管理範疇的問題。如果想清楚這個問題,從培訓出發,讓在線培訓成為業務管理抓手,成為管理落地工具,顯然很多問題會迎刃而解。同樣一個東西,有人看見了1,有人看見了10,有人看見了100。還是那個結論,不是能力問題,是思考認知邊界的問題。

10

行動學習,雖好卻遠

行動學習本質上是個特別好的概念,連接了學習和行動,讓培訓學習更進一步。但是在實際場景中,往往更多成了空頭支票,變成了忽悠人的把戲。

其實,企業需要的不是“行動的學習”,而是“學習的行動”。如果以學習為出發點,那麼即便冠以行動之名,也難逃職能化的培訓視角,無非就是個更好的遊戲罷了。但是反過來,讓學習融入到行動中,往往可以事半功倍。所以,企業需要的不是學習,不是培訓,這些都是過程,都是技術。這些東西融合進了業務流程,管理流程才是好東西,否則就是案頭的概念。這些年我們在做的,就是讓培訓學習服務於知識管理,讓知識管理服務於業務管理。學習既管理,管理既學習,深以為然,深受裨益。

11

體驗設計,賦能項目的阿喀琉斯之踵


每次接到一個賦能需求,在項目設計初期,我都會問一個問題,這個項目的體驗希望是什麼樣的?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是錯愕的一怔,除了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還需要設計體驗?沒錯,體驗。

我經常做個類比,賦能項目的本質是一種文化產品,比如電影大片。高分大片題材各異,動作,情感,歷史,紀實,愛情等等,都可以是大片,但給觀眾的體驗衝擊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大片都是一個範式,估計也不會有這麼多電影愛好者。賦能也是如此,圍繞著共振這個目標,可以有很多路徑,激發憧憬,激發好奇,激發挫敗,激發反思,激發凝聚,等等,都是好的有價值的體驗。在設計之初,我們就要進入到這種情緒體驗,而不是事後去總結這種體驗。視覺設計上有一個特別有用的方法,先找樣圖給客戶,讓他找找對的感覺。這個方法,於賦能項目,也是如此。

12

企業發展的新動能,連接側改革

沒看錯,連接側改革,不是供給側,不是需求側。看了很多行業,我們有個基本判斷,需求側沒有大問題,供給側沒有大問題,但是連接通路往往有問題。這看上去像正確的廢話,但事實如此。

賦能團隊要做的,其實本質就是推動連接側的工作。讓企業看到客戶的真實需求,讓企業的能力形成合力來服務客戶價值。賦能團隊通過自己的賦能技術,可以讓需求顯性化表達,讓業務策略共振互聯,讓產品服務能力外化聚合,這些都如催化劑般的加速整個業務進程。加速連接,就是加速企業的未來。

13

連通器原理

連通器指的是上端開口不連通,下端連通的容器。正常情況下,兩邊液麵保持相平。

這個U型管,映射的就是企業賦能的現實價值鏈。一邊是內部的團隊,一邊是外部的客戶或合作伙伴。兩邊看似有內外之分,實則是一體兩面。賦能的路徑也是如此,一方面要向外看,一方面要向內看,還要內外結合看,由外而內,由內而外。如果只做一端,現實會把你做的努力推回原點。所以,別無選擇。


14

不是為了輸贏,就是認真


最近碰到一個很有趣的提問,安老師,做覆盤怪浪費時間的,有意義嗎?還不如把這個時間拿來做業務。

兩個事兒,我覺得特別有代表性。一個來自毛選,毛主席多次提到要總結經驗教訓,形成組織自己的思想體系。抗戰時期的生死存亡時刻,延安抗大毫無疑問起到了統一共識培養幹部的關鍵作用。另一個,來自阿里鐵軍。很多鐵軍的故事都會有個相似的細節,晚上,銷售團隊聚在一起,把見到哪些客戶,從第一句話到最後一句話怎麼說的,客戶是如何反應的,做的好的,做的不好的,——拿出來討論。鐵軍的戰鬥力,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的凝聚起來。

所以,我認為覆盤,敏捷,迭代,精益,這些事兒本質都是一樣的。承認我們自己並非完人,用一種儀式感來促進自己的行動。老羅說的挺好,不是為了輸贏,就是認真。認真過好生活,認真過好每一段經歷。

15

比賦能目標學員更重要的,是賦能賦能者

不少集團型企業的大學校長經常和我抱怨,集團上上下下的培訓團隊人也不少,但始終捏不起來合力,有時候甚至還會相互打架。

我常常從這個問題出發,但不糾結於這個問題,我會問,你的時間都花在了什麼地方?很多人的回答都是在各種項目上。項目很重要,當然,但我覺得不是最重要的。我很“偏激”的認為,對於賦能團隊,員工第一,客戶第二。啥意思,最多的賦能力量要花在賦能賦能人員上,讓大傢俱備賦能別人的能力。最佳實踐萃取的能力,項目設計的能力,影響他人的能力,績效改進的能力,這些都是最最重要的“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賦能之器,就是賦能團隊的能力。如果一個賦能團隊不會自我賦能,你就不要指望他能創造什麼客戶價值了。

16

滋養組織土壤,激發團隊能量

這兩句話特別OD範兒,不過沒關係,說的直白點,就是如何打造一個有戰鬥力,凝聚力的團隊。

最近做商家訪談,聊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疫情之下,你的組織發生了什麼變化。好幾位老總都聊到一個現象,公司裡面的年輕人好像變了個樣,不再是懶懶散散的,而是想了不少花頭,特別是線上帶貨,給公司創造了不少驚喜,看到了新的希望。現在有不少公司開始把線上業務大膽交到了年輕人手上,這在過去都是不敢想的事兒。互聯網公司的同學可能不以為然,但是我要說,對於很多傳統企業,這絕對是一個大大的轉折。是什麼促成了這個變化?這是我們作為賦能者要去反思的。曾教授說,未來是賦能的時代,要求組織更多去思考如何讓員工激發創意,自我成就,而不是用物質啊榮譽啊去激勵他。今天再琢磨琢磨這句話,又體會到了一些新東西。某種意義上,經營的災難也是組織的財富,讓我們重新審視組織因何形成力量,如何散發力量。

17

探索未知,賦能的高維價值

關於賦能的價值,我總結過三句話,其中一句,就是探索未知。這個時代,所有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如果你也認同這個觀點,再向前一步想想,為什麼?跨界,是這個時代非常鮮明的特徵。商業價值鏈條中任何一個小環節做了跨界,都可能演化出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如果是多個環節的跨界,那甚至是新的產業模式。很多時候,可能嗎?不如這句,為什麼不呢?賦能的價值,其中之一,就是讓為什麼不呢,成為組織思考模式的一部分。

18

讓體驗本身成為更好的教學

有些主題的賦能,通常意義很難做,比如領導力培訓。無論領導力模型多麼嚴謹,引入的課程多麼高端,似乎都有學員不滿意,難逃腳不沾地的質疑。

為什麼不大膽做個轉置呢?我們不去定義什麼是公司認可的領導力,但是可以讓學員自己去體會領導力。設計一個遊戲化的行動學習任務,讓學員調研採訪公司中公認的領導力標杆,並編排話劇做個演繹,讓學員相互點評總結領導力,也未嘗不是一個方法。沿著“我不說你來猜”的路徑,可以想出太多的玩法。賦能有時候,一是一二是二的告訴你,有時候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先去創設體驗,讓體驗本身自己說話。


淘寶大學團隊自我賦能的“降龍十八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