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為什麼叫“第三帝國”,第一、第二帝國都是什麼?

獨行者老黃


納粹德國通常也被我們稱為“第三帝國”,在法西斯統治時期,1933年—1943年期間官方的叫法是德意志國(Deutsches Reich),1943年—1945年期間又改為了大德意志帝國(Großdeutsches Reich),第三帝國這一稱謂是希特勒認為納粹德國是第一帝國(中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和第二帝國(近代的德意志帝國)的延續,從法統上確立納粹德國的正統合法地位。

  • 第一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時期

神聖羅馬帝國全稱是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它是由東法蘭克王國演變而來的,在公元843年,查理曼大帝去世後,他的三個後人瓜分了法蘭克王國,這就導致法蘭克王國的分裂,其中日耳曼人路易瓜分了法蘭克王國東邊的領土,成立了東法蘭克王國,在公元911年,東法蘭克王國的國王"孩童路易"駕崩後,他沒有子嗣,所以就從近親的貴族中選國王,康拉德一世成為了東法蘭克王國的國王,之後又傳位亨利一世,亨利一世死後,奧托大帝繼位,這也就是奧托一世,奧托大帝於公元962年在羅馬由教皇約翰十二世加冕,正式稱為羅馬皇帝,這時也就宣告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建立。

神聖羅馬在最鼎盛的時期,疆域比較龐大,包括了法國東部,意大利北部,東邊到了捷克斯洛伐克等地,神聖羅馬帝國常年都對外採取領土擴張的政策,始終和教會聯合在一起,由於長年累月的戰爭,也極大消耗了神聖羅馬帝國的財力物力,也導致了帝國內部各領地諸侯和騎士的內訌,加上階級矛盾的不斷激化,神聖羅馬帝國從內部就在慢慢的瓦解,公元1806年,拿破崙率法軍進攻神聖羅馬帝國,這時的神聖羅馬帝國就已經名存實亡了,公元1876年,普魯士統一德意志,才正式結束了德意志長期分裂的局面,但是也宣告了神聖羅馬帝國的滅亡。

  • 第二帝國——德意志帝國時期

在神聖羅馬帝國晚期,神聖羅馬帝國已經對自己的國家沒有實質的統治能力了,曾經稱霸一時的帝國,變成了無數鬆散的諸侯,領主組成的聯盟,5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最多的時候分裂出了近千個小的城邦式國家和領地,這樣的狀況維持了近兩百年時間,19世紀資本主義開始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德意志的民眾開始熱切的期待國家的統一。

19世紀中葉,俾斯麥出任普魯士宰相,他的出現給了德意志統一的希望,他採取了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先調和了國內的階級矛盾,然後在一步一步的收復神聖羅馬帝國時期失去的土地,在俾斯麥的領導下,普魯士先後擊敗了丹麥,奧地利,法國,在公元1871年,基本上統一了德意志全境,1871年德意志通過憲法正式成立了聯邦制國家,由德國皇帝和德國首相統治國家,這時起德意志帝國正式建立,也就是第二帝國時期。德意志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著德國的戰敗,第二帝國也宣告了滅亡。

  • 第三帝國——納粹德國的建立

德國在一次世界大戰戰敗之後,一度走向衰落,無數德國人都一樣的迷茫,不知道德國將何去何從,戰敗導致鉅額的賠償,德國的青年面臨失業的問題,資源被其他的列強瓜分,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民族主義開始迅速崛起,同樣參加了一戰的希特勒,藉此機會,大肆宣揚自己的思想,他承諾將降低失業率,對國家的經濟,工業,軍事等重要的方面進行改革,他讓一些德國人開始看到了讓德國復興的希望,德國的民眾開始支持希特勒。

在1932年聯邦選舉,德國工人黨成為了國會最大黨派,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事實上從希特勒上臺之後,德國的經濟和工業也的確開始出現了復甦,這些看得見的成效也讓德國民眾備受鼓舞,後來在興登堡死後,更沒有人能阻擋希特勒,他復興德意志帝國的願望更加強烈,德國將從1933年起到1945年起,由希特勒和他的德國工人黨統治的德國,稱為了第三帝國,將這視為神聖羅馬帝國和德意志帝國的延續,1945年德國戰敗,第三帝國也就此滅亡,並進入了長達45年的分裂時期。


玄坤


這個“第三帝國”是納粹德國的自稱,官版的叫法主要分兩個階段:1933年至1943年叫“德意志國”(Deutsches Kaiserreich),1943年至1945年改成了“大德意志帝國”。

這個叫法我很費解,畢竟,納粹宣傳的是“國家社會主義”,號召大家打破傳統階級界限和舊貴族的特權。還在日耳曼民族中組織“勞工戰線”,成員之間不論出身,都親切的互稱“戰友”、“同志”。

“社會主義”、“同志”這樣的稱呼,貌似和“帝國”(REICH)是兩個世界的詞彙,怎麼就給搭配到一起了?希望懂行的人能在評論裡指點一下。

再回到“第三”這個話題上來。那麼,第一、第二是何方神聖呢?

第一帝國(公元962-1806 )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

由日耳曼民族的“東法蘭克王國”演變而來的。前期也牛過,不過只是曇花一現。多數時間裡,都只是一個徒有虛名的鬆散邦國聯盟,量最大時,全國竟分有上千個邦國。

按照伏爾泰的說法,這個帝國既不神聖,也不羅馬,甚至到了後來,連個帝國的樣子都沒有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長期就是個空殼,說話也沒人聽,下面的邦國分裂,各自為政,其中最拿得出手的邦國就是後來第二帝國的龍興之地——普魯士。

而且,由於神聖羅馬帝國沒有實際管轄過意大利,自然也失去對羅馬教廷的控制,導致皇帝權威屈居於教宗之下,所以也不羅馬。

不過,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作為西羅馬帝國繼承者的身份還是勉強獲得了各國的認可,還在各種武力脅迫和外交斡旋之下得到了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的承認。所以,雖然神聖羅馬皇帝被伏爾泰質疑過,但總的來說是合法的,也還說得過去。

1806年,早已搖搖欲墜的神聖羅馬帝國,即德意志第一帝國,被拿破崙所滅。

從此,德意志各個邦國成為了一盤更散的散沙,直到普魯士王國威廉一世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輔佐下,通過三次王朝戰爭,成功統一了德意志諸邦國,在1871年,建立了德意志帝國,歷史上稱為德意志第二帝國。

而且,開國的加冕儀式竟然辦在了人家法國的凡爾賽宮,相當的霸氣,與所謂的“第一帝國”畫風明顯不同。第二帝國非常強勢,各方面都算是一霸,但實在是有點用力過猛。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投降並不是因為軍事上的徹底失敗,甚至在打到1918年時,俄國十月革命後退出戰爭,東線沒了壓力,兵力可以全部調往西線作戰,又出現了些許優勢。然而,無奈德國國內民生問題嚴重,厭戰情緒日益高漲,結果國內發生革命,德皇下臺流亡,新政府宣佈戰敗投降。1918-1933,德國進入了魏瑪共和國時代。

希特勒在魏瑪共和國時代用各種套路,積累起了強大的群眾基礎。1933年,通過自下而上的選舉,拿到了44%的選票,成了選票最多的一方(不要拿西方選舉和咱們比較,在當時環境下,這已經是非常高的比例了),合法正式上臺組閣,宣告了魏瑪共和國的終結,開啟了所謂的“德意志第三帝國”時代(Deutsches Kaiserreich)。

個人分析,叫帝國更多是基於民族榮譽感的一種宣傳策略,旨在強調是納粹繼承了古代雅利安人的優秀血統和文化,而不是傳統“帝國”那種更看重神學和宗教三位一體的考量。儘管如此,還是感覺跟納粹鼓吹的所謂的“國家社會主義”不太搭。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二戰時期的德國被稱為第三帝國,其實這是延續德國地區歷史上曾建立的第一帝國和第二帝國的叫法,第一帝國就是神聖羅馬帝國,第二帝國就是在普魯士的主導下完成統一的德國。

第一帝國:神聖羅馬帝國

德意志人在公元962年建立神聖羅馬帝國,通過長期的對外征服,神聖羅馬帝國佔領了捷克、意大利北部和波蘭西部,並遠征俄羅斯、匈牙利。但是剛開始並沒有神聖羅馬帝國這一稱呼,而是在1254年才第一次開始使用“神聖羅馬帝國”這一頭銜,1512年的科隆帝國會議後頒佈敕令,使用“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此後作為官方名稱沿用直至1806年。

但是當時拿破崙不想德意志強大,所以在1806年就解散了神聖羅馬帝國,其中列支敦士登、巴伐利亞、符騰堡和巴登在內的萊茵河兩岸的德意志南部、中西部邦國,脫離了神聖羅馬帝國,然後組建新的政治聯合體“萊茵邦聯”,這個邦聯接受拿破崙的領導和保護。而原來的哈布斯堡家族只能統治奧地利地區,所以曾經在歐洲延續了800多年的神聖羅馬帝國就不復存在了。

第二帝國:德意志帝國

其實剛開始最有可能統一德意志地區的應該是奧地利,畢竟奧地利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者,也是德意志地區實力最強大的王國之一。但是奧地利逐漸被後來的普魯士超越,普魯士在鐵血宰相脾斯麥的主導下開疆拓土,逐步統一德意志地區,並且通過普法戰爭、普奧戰爭,擊敗了法國,排除了奧地利,於1871年完成德意志的統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國,被稱之為德意志人的第二帝國。

前有神聖羅馬帝國和德意志帝國,那麼希特勒建立的帝國就被稱為第三帝國了。


銘蘇先生


簡單明瞭的說吧:

第一帝國:神聖羅馬帝國(962 ~1806)。

第二帝國:俾麥斯擔任首相的德意志帝國(1871 ~ 1918)。

德國這個國家從1933年到1943年叫“德意志帝國”,1943年到1945年叫“大德意志帝國”。

至於“第三帝國”,是當時非正式的稱呼,以證明自己是神聖羅馬帝國和普魯士德意志帝國的正統繼承者。

因為在西方文化中,只有羅馬帝國的正統合法接班人才能叫帝國。

至於“納粹德國”這個叫法,類似“南越”“北韓”,“南朝鮮”之類的稱呼,成王敗寇而已。


閒雲去處


第一帝國,羅馬帝國,第二帝國,德意志帝國,第三帝國,希特勒獨裁帝國


歷什麼史啊



豬曉俠


神聖羅馬帝國為德意志第一帝國,1871-1918年德意志帝國為第二帝國,希特勒德國為第三帝國。


太陽王01


一個既不神聖,也不羅馬的神聖羅馬帝國,另一個是普魯士統一除奧地利以外建立的德意志帝國(也稱凱撒德國),然後就是希特勒的第三帝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