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目前人类的技术能造出20万吨的航母吗?

军备时刻


造肯定是能造出来的,但是没有必要。航母的发展就是一个从简陋到复杂,从小吨位到大吨位的发展过程,航母越来越大肯定是一个趋势,但是航母究竟需要多大,这个和他搭载什么样的航空器材有关系,比如说你要是搭载F35B这样的垂直起降战斗机,别说20万吨,就是5万吨都显大,可是如果未来战斗机发展到40吨重,那可能就有必要建造超过10万吨的航母了。

图为我国未来航母想象图,航母的总的发展趋势就是越来越大。

航母发展的辉煌时期是在二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航母还仅仅是个起源,只有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航母才出现了系统性的发展,尤其是技术和海上战役学的发展非常迅猛。当时的航母吨位不需要太大,有些1万多吨出头的航母就可以搭载不少飞机。比如美国在二战中以C-3运输船改造的博格级护航航母,他的满载排水量才1.5万吨,搭载28架飞机。

图为博格级护航航母,二战中的航母不需要很复杂,商船就能改造为航母,而且吨位也很小,只有1万吨。

当时的飞机都是螺旋桨行星式发动机,比如博格搭载的就是F4F野猫战斗机,起飞距离只有几十米,最大起飞重量才3.6吨重,这已经是很不错的飞机了。二战中较大的航母,比如埃塞克斯级也不过3.6万吨,当时的航母吨位就足够搭载七八十架舰载机了。当然,二战中也出现过排水量高达7万多吨的信浓号航母,但是他的吨位大主要是因为从大和级战列舰改造而来,全是装甲结构的重量,本身航空能力并没有多强,这是属于个例。

图为现代航母起源之作:英国海军鹰级大型航母,吨位是5万吨。

但是现代航母不同,舰载机的发展引发了航母技术的进一步变革。首先更大、更重的喷气式飞机出现,催生出航母弹射器和斜角降落甲板,而夜战能力的出现则催生出光学助降系统,越来越大的飞机航程和越来越快的飞行速度,则催生了航母上专业的航空管制中心和指挥雷达,同时由于这些设备越来越重,包括舰载机的重量上升,为了保证起降能力和足够的载机量,航母吨位进一步放大,从最早的具备以上设备的英国海军鹰级航母开始,大型航母的吨位就超过了5万吨。

图为基辅级航母,使用垂直起降的雅克38战斗机,这种航母不需要复杂的航空操作设备,飞行甲板较小,吨位也不用太大,基辅级吨位是4万吨级。

如今,不看那些只能搭载垂直起降战斗机的轻型航母的话,一般要起降中型以上常规起降战斗机的航母,吨位最小的都有4.4万吨,也就是法国的戴高乐号航母,他可以搭载44架舰载机,包括目前已经装备的22架阵风M战斗机,他的最大起飞重量是22吨,属于比较大的中型舰载机了。至于要搭载最大起飞重量超过30吨的重型舰载机的航母,最小的一艘也是6万吨的。像美国海军那种需要搭载80架舰载机的航母,吨位已经直逼10万吨。

图为美国海军战后第一代大型航母,福莱斯特级,他已经初具美国现代超级航母的雏形,他的吨位是6万吨级。

由此可见,航母的战斗力发挥要靠舰载机,而航母航空设施是为了舰载机服务,航母的吨位也是航母为了操作舰载机准备的基础平台条件,要让航母吨位超过20万吨,首先需要让舰载机的作战能力和重量出现划时代的提高,比如说如果有一天,舰载机的最大起飞重量超过了50吨,阻拦降落滑跑的距离超过400米,那航母就有希望超过20万吨。航母从1万吨发展到10万吨用了60年时间,从10万吨发展到20万吨,恐怕还需要下一个60年。

图为美国海军福特级航母,他是世界上现役最大的航母,吨位接近10万吨。


海事先锋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船舶是新加坡的海上巨人号,全长458.5米,满载排水量82.5万吨,而世界上最大的航母是美国的福特级,全长337米,满载排水量11.2万吨。也就是说,最大的船的排水量是最大的航母的7倍有余。当然,不同类型的船舶不能这样直白地用吨位来比较其水平高低。



以目前的造船能力来看,建造20万吨的航母还是可以做到的。不光美国可以,中国同样具备这样的造船技术。船只要制造地大,受制于两个技术问题。一个是动力设备,目前美国海军有11艘航母都采用核动力,把核动力用到20万吨的航母上同样可行,因为空间很足够,核动力难度在于小型化,较大的核动力设施反倒技术难度没有小型化那么大。


第二个就是材料,因为航母常年在海上奔波,航速明显远超其他的大型船只,又要具备较强的防护能力,所以结构强度要比普通船舶标准高了几个档次。航母的船体过长结构强度就会有所降低,过于沉重的舰体也需要很高的结构支撑,你像航母海试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项测试就是高航速急转弯,舰体强度不足会出很多问题,舰船的寿命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舰体强度。航母体型过大会使其机动性能变差,很难想象400米长的大家伙像现在330米长的航母一样来一个急转弯。在反舰弹道导弹的眼里这是再好不过的目标。


航母就算从10万吨提升到20万吨,其甲板长度也不过变长了几十米而已,这对舰载机起降来说没有明显的帮助。因为固定翼飞机降落要勾住拦阻索,有效降落距离也只有几十米,多出的几十米也就能帮助舰载机着舰失败之后进行复飞。无论是电磁还是蒸汽弹射器其都能在几十米的距离上弹射现有的舰载机,所以航母增加几十米的长度对起飞也没有实质性的提升。虽然空间大了,舰载机数量也不会高到哪去,即使是再大的陆地机场,也不见得会部署数百架作战飞机,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


还有就是价格了,10万吨的福特级航母尚且造价近千亿人民币,20万吨的航母造价不是简单的数字加倍,而是好几倍。就算美国再有钱我想他也不可能同时养活11艘20万吨的航母。再数量减到几艘也不能满足美国的需求,毕竟飞机不能环球飞行,航母航速有限。一艘10万吨的尼米兹级航母就需要近6000名人员,20万吨的航母起码得10000人以上。这明显是很不划算的买卖。

所以说,航母确实可以做的非常大,但是



武器装备的发展是根据国家战略和国际形势而定的,不能脱离了客观发展规律。


止水兴波


看到这个题,让我不由想到之前网络上常说的连体航母!试问,连体航母如果出现,不久代表着能够造出20万吨的航母来么!因此理论上来说20万吨航母还是能造出来的,至于造出来能不能达到预设效果,另当别论!

随着军工技术的不断进步,美国10万吨核动力航母都已经拥有11艘之多,这个时候将其中两艘利用技术手段衔接成连体航母,从理论上讲不就是20万吨航母嘛!但我们不妨想想为何美国宁可要10万吨核动力航母也不要20万吨的核动力航母呢?

更何况,在我个人看来即便是单体的航母也能做出20万吨的。只是需要攻克一些壁垒难题,然后将其航母整体设计的比现有的航母大一些。毕竟,20万吨的船只比比皆是,建造一艘航母也仅仅是将核动力装置高大些而已,除此之外想要建造一艘排水量在20万吨的航母还是没太大问题的。

同时有一点值得一提,单单是建造一艘10万吨核动力航母,据网友不完全统计就需要46亿美金,而建造比其大1倍的核动力航母即便是不翻一倍也差不多少,这样一来的话光建造一艘20万吨的核动力航母就需要差不多100亿美金。

而这个时候,钱花出去就要让其花的值。但试问20万吨的核动力航母,我们是不是还应该考虑其回报率呢?如果其投入到实战中,航行速度跟不上节奏,将会完全成为敌人的活靶子。这个时候,20万吨的核动力航母对于我们来讲,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此一来,想要让20万吨的核动力航母发挥作用,又的重蹈覆辙去考虑如何能让这个大家伙在海洋中跑起来,起码的达到30节的速度,其投入的钱更是一个无底洞。更何况,单单是美军10万吨的核动力航母每年的保养维护以及日常开销就需要花费30-40亿人名币,如果把人员工资各项算进去,起码每年都需要花费千亿,俨然就是一艘吸金巨兽。

试想,如果出现一艘20万吨的核动力航母,那每年的开销更是无法想象。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利器的同时也是拖后腿的玩意。因此,总体来说完全没有必要造20万吨的航母。


军武视界


一般来说,一艘航空母舰的战斗力与它的吨位成正比,吨位体积越大甲板机库也就越大,同时可以携带的舰载机就越多,而且更“抗揍”!航空母舰的诞生已有近百年,但吨位最大的就只是11万吨的“福特号”航母,当然这并不说明人类建造不出来20万吨的航母!

▲中间福特级航母

目前,人类建造的20万吨以上的船舶多不胜数,而其中最大的一艘是1976年日本建造的“海上巨人号”超大型原油运输船,长度达到了458米,满载排水量达到了82万吨,吨位相当于“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8倍!

这艘40年吨位就达到82万吨的超大油轮,足以说明人类是完全有能力建造吨位在20万吨甚至以上吨位的航空母舰的,但是建造20万吨航母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以及建造难度,包括所能达到的战斗力却不一定符合现代海军的需求!

▲30万吨的双体航母设想

首先是建造难度,虽然目前人类的技术可以建造20万吨级的航母航母,随着长度和吨位的增加,其结构重量和纵向受力会越来越大,所以对结构强度要求也会更高,整体建造难度大幅度增加的同时也会增加建造成本;目前一艘11万吨的“福特级”航母的造价就已经超过了100亿美元,那20万吨的航母造价可能就要翻倍了!

然后是动力问题,大型民用船舶的航速要求并不大,最大速度一般都在15节左右,但航母就不一样了,因为作战的需求最大航速一般需要30节甚至以上;10万吨的“尼米兹级”航母的动力总功率有26万马力,而平常50万吨以上的大型油轮功率却通常不足10万马力,所以再建造20万吨的航母的话,动力系统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超大型浮岛式航母

另外,两艘10万吨的航母战斗力加一起远大于一艘20万吨的,目前一艘“福特级”航母甲板的长度为330多米,即便将吨位增加到20万吨其长度也不会超过360米,甲板面积不会翻倍,而且最多也只能增加一条弹射器,整体性能提升只有10%左右,所以战力远低于2艘10万吨的航母!

▲最右侧是200万吨的冰航母

其实,美国早就作出过评测,虽然航母的吨位越大越不容易被击沉,但9-11万吨的航母“性价比”最高!

综合来说,1艘20万吨的航母建造难度和建造成本大幅度增加,但建造出来的战斗力却不如2艘10万吨的,哪个国家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天下布武


能不能造是一回事,需不需要是另一回事。这就像,一个男人一生能让多少女人怀孕,是医学问题,一个男人一生能有几个孩子,是社会学问题,一个男人一生能负担几个孩子,就是个人能力问题了。

航母作为海上超大型军用舰艇,其生存能力是个硬性指标。超过14万吨,航母的整体防护能力就很难做了,特别是战术机动能力会非常差,和活靶子一样,就算再抗揍,那也不是用来挨打的啊。

集装箱船就省事多了,不用担心整体防护能力,但是得考虑海洋航道的通行能力,所以50万吨是一个门槛,否则大了就过不了马六甲海峡了。假设一艘60万吨的集装箱船,满载从中国驶往印度,居然要横穿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那简直可以疯掉了。

所以,20万吨的航母,没人造,不是技术问题,不是财力问题,而是智商问题。


温情默默的兔子


如果从船舶技术的角度出发,打造20万吨的航母是可以办到的。其实在船舶建造领域存在的诸多技术难题,如果采用扩大空间的办法都可以解决,真正的难点是如何让设备小型化。目前在海运和军用舰船领域,有不少船舶的吨位已经超过了20万吨。例如新加坡的商船“海上巨人号”,满载排水量达到了82万吨。商用船舶增加排水量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但军舰增加吨位是否合算就要另说。

现在美国海军的主力航母尼米兹级的满载达到了十万吨。福特级是新一代航母,其吨位和尼米兹一样,但载机数量却更多,起飞效率更高。尼米兹每天理论上的起飞次数不能超过200次,否则蒸汽弹射系统容易出故障。采用电磁弹射的福特级就没有这个担忧,一天能起降400次。

如果把航母的吨位增加到20万吨,长度会增加几十米,宽度会相应增加几米。现在的十万吨航母最多能搭载各类飞机80架左右,采用20万吨标准做出来的航母估计可以再增加20-30架飞机。在同等条件下,战斗力能提升30%左右。但在云维护成本上,20万吨的维护成本可比10万吨航母多一倍。从性价比角度出发,明显10万吨更合理。

接着看动力,20万吨航母只需要多增加几组核反应堆即可,动力上能够满足。但核动力系统本身有风险。如果舰船体积变大,一旦被对方的反舰导弹击中,引发核反应堆爆炸的概率更高。20万吨的庞然大物,沉得也很快。

最后就是稳定性,在商船领域,往往是大吨位更稳定。但在军用领域,大船不一定就灵活。20万吨的航母在转弯和海上机动的时候很容易出现重心不稳,这对航母上复杂的线路设备和舰载机来说,是个潜在的危险。综合来看,航母并不适宜发展大吨位,应该走提升起飞效率的路线。


兵说


现如今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船只,是新加坡的巨轮,排水量80多万吨。以现有的条件来看,想要制作一艘20万吨级的航母,完全有可能实现。可如今世界上最大的航母还是美国的尼米兹级,满载排水量不过11.2万吨。和新加坡的巨轮一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

现在的舰艇不再是追求以前的巨船巨炮了,而是更加追求高机动性能和高科技含量。你根本就没有必要建造20万吨级的航母。20万吨级的航母并不比10万吨级的航母优越多少。但是建造成本可不是1+1=2那样来计算,而是成倍数上涨。保养费用建造材料光这些就不是一个国家就能够出得起的。一艘尼米兹级航母造价已经是100亿美元了,更不要提造一艘20万吨级的航母所要的造价了,估计200亿美元是造不出来一个20万吨级的航母的。

造出船体来动力装置倒是不成问题。完全可以采用核动力,因为20万吨级的航母船舱比较大,所以核动力反应堆也可以相应的做大,而我国之所以没有实现核动力航母的原因,就是核动力小型化技术并不成熟。而如果航母的船体做大就不用担心这一个问题了。最关键的是航母的船体硬度、柔韧度。军用舰艇需要至少达到30节的航速,而且还要能够适应急速转弯时所承受的应力。20万吨级的航母体积和长度都有所增加在海上来一个急转弯,怎么想想怎么笨拙来着,如果不能做到高机动那么大型航母无异于敌方导弹的活靶子。而且航母的船体做大,那么它出故障的几率也就更大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没有需求。现在10万吨级的航母,除了美国需求比较大,其他国家都对10万吨级航母没有那么高的需求,就算有也养不起。所以更不要说制造一个20万吨级的航母了。


沐风谈兵论道


以目前人类的科技和造船水平是可以造出20万吨的航空母舰的,因为在1976年日本就造出过全世界历史上排水量最大的船舶“诺克·耐维斯”号原油运输船。它船长超过1/4英里,比横躺下来的艾菲尔铁塔还长,满载排水量80余万吨。现在都过去四十余年,已现在的造船技术,造出排水量100万吨的船舶也不在话下。但船舶制造业考虑得除了技术,还有市场和成本,所以在“诺号”之后,世界各大船厂就没再造如此之大的船舶。



“航空母舰”也是如此,虽然建造很难,但是如今要造出20万吨的航空母船长超过1/4英里,比横躺下来的艾菲尔铁塔还长标过大的问题(不灵活,更容易被袭击,与舰队协调不畅),建造一艘20万吨的航母,显然需要更多的建造周期,花更多得金钱。虽然比10万吨级航母多一倍吨位,但建造时间要延长一倍,造价可能要三倍。一艘20万吨的航母需要的护航舰只就需要一艘10万吨航母的2到3倍,这样整编一个航母战斗群的各方面成本:“武器装备养护、后勤补给、平日训练等花费”就会比10万吨航母战斗群翻几番,且还要找合适的深水海岸建设母港。到时,光为配合20万吨航母而修改训练体系、教官培训等时间和人员调配成本也会增大。



所以因为诸多问题,拥有先进核动力航母制造经验的美国,在“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后,新一级航母“福特”级,在技术上进行大规模革新,可在排水量上仍为10万多吨。因为美军考虑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制造成本和实战价值问题,11个10万吨级核动力航母战斗群更适合美海军全球作战。


时尚新播客


以当前的造船水平造出来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只不过性能就很难保证,即使“航母龙头”美国当前的技术手段也很难保证,毕竟造一艘排水量30万吨的民船和造一艘20吨的航母在工艺上还是有很区别的,实际作战使用有无需求还有待商榷。

美英军事专家说,能造超级油轮就有造航母的潜质。造船能力与造航母有显而易见的直接关系,也就是只要船坞足够大,造出大吨位航母船体在技术上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美国最新的CVN-21“福特”级满排达到了11万吨。设计、建造航母船体所需大功率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大型试验水池和风洞和航母特殊钢三大技术运用基本成熟,不存在技术瓶颈,只是一个技术沿承和周期问题。

有关建造20万吨的超级航母首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克服吨位增加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按照国际舰船制造惯例,吨位越大技术难度就也大,对造船工业基础设施和工艺要求更高,最为致命的就是建造成本不成比例增加。诸如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里根”号建造费用为45亿美元,到了最后一艘“布什”号增加至60亿美元,最新的CVN-21首舰“福特”号建造费用则超过80亿美元,由此可见一斑。

纵观国际,当前能够建造20万吨油轮的国家并不在少数,这也就意味着造船工业基础设施和工艺基本没什么问题;前文提到了,建造20万吨航母船体技术和工艺目前基本掌握,其吨位放大后主要的技术难点集中在动力系统之上。

目前航母动力系统主要有传统的蒸汽轮机、燃气轮机、核动力反应堆以及最新的全电推进四大体系。我国“辽宁”舰使用的就是技术成熟的蒸汽轮机,燃气轮机运用主要集中在欧洲,比如意大利的“加里波第”、“加富尔”号航母、西班牙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航母以及英国已经退役的“无敌”号航母都是采用燃气轮机动力;核动力运用当前只有美法两国,美国现役航母全部为核动力;最新的全电推进技术只有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使用。

通常民用油轮的航速一般在15节左右,90%左右的油轮采用成本低廉的蒸汽轮机。与油轮不同的是,航母对于航母的要求有相当高的要求,通常是民用油轮的一倍以上,也就是30节左右,甚至美国航母高速状态下曾经跑出34节的高航速,对于巡航速度要求也大致在20节左右,而现阶段认为舰艇的航速技术瓶颈大致在32节上下,由此可见航母对于航速的高要求,这也给动力系统功率带来直接的影响。

以蒸汽轮机为例,美国“小鹰”号航母采用的蒸汽轮机单台功率达到51450KW,四轴配置总功率达到205800KW,从而实现了33节高航速和蒸汽弹射器运作;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采用的TB-12型动力组单轴功率约为33075KW,这主要和没有蒸汽弹射器有关。目前美国尼米兹级使用的PWR42W型压水堆核动力推进装置,两台输出值就达到小鹰号四台蒸汽轮机205800KW的输出功率。在燃气轮机方面,运用最为广泛的美制LM2500型和英国TM-30.B型单轴功率为18500KW。


基于上文各类动力系统发展现状,要保证20万超级航母有足够的高速性,使用的动力系统总功率至少要在514500KW以上,这就需要16台俄制TB-12蒸汽轮机,28台美制LM-2500和英制TM-30燃气轮机,就算是单台功率输出最强大美制压水堆核动力系统也至少要8台方能满足航母的高速性以及舰载机弹射起飞以及着舰等相关要求。

因此,船体建造出来没有太大问题,但是支撑其运作的动力系统将成为最大的拦路虎,20万吨的排水量保证30节的最大航速以及20节的巡航速度,这对于动力系统的输出功率提出苛刻的要求,还要保证舰载机起降时对动力系统的需求,理论上数字很简单,但实际实施起来绝非易事。这也是航母建造中很多国家难以克服的技术瓶颈。

基于上述考量,故而美国作为“航母龙头”其航母发展吨位也大致停留在10万吨上下,并没有发展更大的吨位,除了作战需求考量之外,技术也是制约因素之一。


鹰鸽分析


造是可以造,而且非常有用,20万吨的航母谁说不能起飞,运9,b58级别的飞机,那战斗力不是成指数倍增长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