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遥望拉达克:披着僧袍的御用外交官(上)


关山遥望拉达克:披着僧袍的御用外交官(上)

在拉达克王朝九百年的历史上,始终处于佛教势力与伊斯兰势力交锋的最前线。

虽然伊斯兰东进的旋风不断袭来,但由于拉达克与阿里诸国同根同源,且信仰一致。

其与阿里古格、卫藏格鲁派之间的关系,始终是拉达克外交的主线。在这条主线上,奔走四方的并不是职业政客,而是身份更显赫,也更有说服力的高僧们。

今天,我们从一位主巴噶举派高僧人生经历,来揭示拉达克与阿里、卫藏政权间的政治关系。


达仓热巴·阿旺嘉措(1574-1651年)是西藏望族昆氏家族的后裔。

我们知道,萨迦派便是昆氏家族主修的宗教,萨迦派的法王都是在昆氏家族内部传承转世的。

按说生在一个如此豪奢的家族内部,达仓热巴应该专心修炼萨迦派的教法才对。

但他却选择了另立门户,拜入贡噶宗活佛拉孜巴·阿旺桑布门下修习噶举派的教义[1]。

关山遥望拉达克:披着僧袍的御用外交官(上)

噶举派也被称为“白教”,一般意义上认为,是因为噶举派初始的几位祖师喜欢身着白衣,且噶举派的僧侣身上有白色条纹装饰而得名。

其实,在藏文中,噶举一词有“教授”之意,包含着师徒言传的含义。

另外,噶举派主修密宗教义,也因此对于传承不重视文字,而是重在理解。

正是因为这种传承方式,导致噶举派之下门派众多、传承广泛。

这种分支流派各异的传承方式,一方面使噶举派在西藏各地都能得到广泛的传播,当时曾有“藏人半数为主巴,主巴半数为乞丐,乞丐半数得成就”的谚语。

但另一方面,不重视文字,不重视寺院建设,更重视口传身教的传承方式,也使得噶举派在宗教集团方面处于劣势。

在后弘期中期,噶举派也开始注重宗教集团的建设,并和其他宗教集团发生了很多摩擦和流血冲突。

到了达仓热巴的时代,噶举派已经发展成了卫藏地区举足轻重的宗教势力。

关山遥望拉达克:披着僧袍的御用外交官(上)

达仓热巴学成之后,他的导师命他去西部(阿里地区)游历求学,为此他到过止贡噶举派建立的神山圣湖修炼区,也到达过桑噶嘉地,这两个地名我们也算是屡次提到了,它们大概的位置分别位于上、下拉达克地区,也就是北靠

巴尔蒂斯坦、南靠不丹的区域。

达仓热巴游历的脚步甚至不仅限于西藏,传说中他还曾到过中原的佛都五台山学习。

但我个人对于此说持怀疑态度,主要是来回一趟耗费的时间太长了,毕竟那时候没有高铁。

随着游历脚步的延伸,达仓热巴开始声名鹊起。

当他在嘉地传教时,收到了拉达克王室的邀请。达仓热巴接受了邀请,带着20名弟子来到了列城。

在列城,他见到了继位不久的拉达克国王森格南杰,很快就获得了推崇。

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他促成了拉达克王室和他的导师主持寺院的联系,这也算是完成了导师的心愿。

关山遥望拉达克:披着僧袍的御用外交官(上)

也就在同一年,四世班禅大师对古格的造访,搅动了整个阿里地区佛教版图。

它既夯实了,格鲁派在古格王朝的国教地位;同时也意味着,古格王朝开始走上灭亡之路。

1620年(明万历四十八年),达仓热巴带着弟子回卫藏继续修行。

在卫藏生活两年之后,他再次启程奔赴阿里。

行至古格和拉达克边境地区的时候,达仓热巴发现因为古格王扎西扎巴德的悔婚事件,两国处于战争状态。

虽然以达仓热巴的身份,两国军队都给足了面子,但古格百姓却是生活困顿、嚎哭转徙。

见此情景,他动了恻隐之心,转折来到古格王宫,见到了古格王扎西扎巴德

经过一番交流后,达仓热巴凭个人影响力,给拉达克国王森格南杰

写了亲笔信。

劝说森格南杰扎西扎巴德谈判和好,在他的斡旋下,古格和拉达克的战争暂时平息。

但两国间深深的裂痕,并没有因为达仓热巴的出现而弥合,阴影依旧笼罩在两个国家的头上,等待着下一个冲突事件引爆。

回到了拉达克后,达仓热巴才发现,森格南杰为何如此爽快的,答应了休战请求,原来拉达克国内也是一团糟。

森格南杰和弟弟罗布南杰两人关系一直很紧张,两人本是一奶同胞,都是巴尔蒂斯坦籍王妃的亲生儿子。但在王权面前,这些血缘亲情就都是小事儿了。

更严重的是王弟罗布南杰手中,还握有很重的权柄,并且拉达克国内不少区域的贵族都是他的支持者。

面对即将分裂的局面,达仓热巴再次利用他宗教领袖的人格魅力,劝说森格南杰念及血肉亲情,不要妄动刀兵。

最终,兄弟二人达成一个协议,在拉达克国内形成了,类似国家联盟的关系,各自行使权力。

甚至有学者认为,森格南杰在达仓热巴的劝说下放弃了王位,全身心的投入宗教事业,他来到了巴廓,并在此修建了一座庞大的寺院。

关山遥望拉达克:披着僧袍的御用外交官(上)

不久后,王弟罗布南杰去世,森格南杰重新掌控整个拉达克的朝政。达仓热巴又不辞劳苦的在拉达克各地奔波,劝服各地的领主重新支持森格南杰。

我们能够从史料中看出,通过他的游说,拉达克、古格、日土、普里格、桑噶囊贡之间保持了和平[2]。

这些地区,很有可能并不在拉达克的领土范围,它们应该是通过朝贡、税收之类的举动向拉达克表示臣服。

达仓热巴的奔走,使这些属国保持了和平,同时他的影响力,也在这些地方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关山遥望拉达克:披着僧袍的御用外交官(上)

达仓热巴也不是在任何事情上都顺风顺水,当他带着60名弟子想去冈仁波齐神山附近修炼时,便遭受了罕见的挫折。

冈仁波齐附近的神山区域是所有佛教徒的圣地,止贡噶举派捷足先登在此修建了寺院和修行地。

作为噶举派的分支,主巴噶举也对神山仰慕良久,达仓热巴的导师便曾叮嘱他,如果有机会也要在冈仁波齐脚下传播主巴噶举派的思想。但可惜,他带弟子修炼的请求,被古格国王断然拒绝。

考虑到不久之前,达仓热巴刚刚为古格带来了短暂的和平,这一断然拒绝令他猝不及防。

遭到了拒绝的达仓热巴,五天后便带着弟子从冈仁波齐离开。

达仓热巴可以包容失败,可以带着失望,不失优雅的离去。

但不是所有的僧侣都能有如此的心胸,神山附近娘波日宗的主巴噶举派僧侣便不能接受,他们认为这是古格王室对于他们高僧的侮辱。

公元1624年(明天启四年),心中愤愤不平的僧侣们,结队来到古格境内掠夺。

当年益西沃为避免出现吐蕃王朝时期,因大量青壮劳力出家为僧,国家军队无人可用的窘境。

在颁布兴佛诏令的时候,特意明确要求僧侣修习武艺,在国家遭遇外敌入侵时,僧人有义务参与保家卫国的战争。

可惜,益西沃也不是神,他没法预见到古格王国即将灭亡的时候,寺庙的僧兵成了促成古格灭亡的力量。而这次主巴噶举派的武装僧人,则变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关山遥望拉达克:披着僧袍的御用外交官(上)

这种动乱当然不能被古格王国允许,国王迅速派出军队前来平叛。

要说国家的正规军怎么也比僧兵有战斗力,虽然古格的军队在面对拉达克军队的时候,通常是贻笑大方的角色。

国王的军队很快就击溃了主巴噶举派的僧人武装,并且迅速攻克娘波日宗寺庙,将寺庙中的80多个僧人囚禁了起来。

达仓热巴知道了这个消息后,马上展开了营救。

一开始营救的斡旋受到挫折,古格国内要求重罚主巴噶举僧人的呼声很高,直到达仓热巴亲自置信于扎西扎巴德,向他提出两个解决办法:

或者拉达克和古格达成一年的和平协议,或者为这些僧侣缴纳赎金。

扎西扎巴德选择了,第一种和平协议的方式来平息此事。

为此,达仓热巴亲自赶赴札布让,代表拉达克和古格签署了和平协议。

从这次营救中,达仓热巴开出的条件看,他在拉达克确实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甚至可以左右国家层面的对外关系。

在得到了和平协议后,扎西扎巴德释放了囚禁的主巴僧人,并归还了从娘波日宗寺庙中抢走的物品。

为了表示诚意,达仓热巴也当面承诺,主巴派僧人不会再参与动乱。

关山遥望拉达克:披着僧袍的御用外交官(上)

但总有些事情会向事与愿违的方向发展,这回出来挑事儿的是门域(今不丹境内)的主巴噶举派法王夏仲·阿旺南杰

他派遣手下的僧人依照相同的套路,跑到古格境内劫掠,结果被古格军队抓了个现行,直接导致一些在山中苦修的喇嘛被杀。

夏仲·阿旺南杰派去领头的两个见势不妙脚底抹油先跑了,但他们的88个手下都被古格军队俘虏。

两个领头见到没法回去交差,于是跑到拉达克向达仓热巴求助。

都是同宗的喇嘛,达仓热巴也不好拒绝,只得再次出面圆这个场子。

这次他向扎西扎巴德提出,希望进行一次囚犯交换行动,拉达克、古格日土三方互相交换关押的他国囚犯。

这个聪明的提议,既满足了各国的面子,又顺便解决了主巴僧侣的问题。

扎西扎巴德也不希望事情闹大,答应了他的请求。

这次换俘行动顺利完成,古格换回了多年来被拉达克掠走的属民(古格和日土应该算成一方,虽然日土名义上是拉达克的属国,但治理国家的是古格王室的王族),而达仓热巴也带回了这些闹事的僧侣。


参考书目:

[1]、拉达克王国_第二王朝的早期统治者_L_伯戴克;

[2][6]、拉达克王国_南杰和拉达克在喜马拉雅西部的统治_L_伯戴克;

[3]、《西部西藏史》_弗兰克;

[4][5]、《达仓热巴传》;

[6][7]、拉达克王国_拉达克力量的衰退_L_伯戴克;


详解历史细节,厘清来龙去脉,视角不同的中国历史!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家乡特色签约内容

关山遥望拉达克:披着僧袍的御用外交官(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