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年的零售史,不变的是什么?


3000年的零售史,不变的是什么?


3000年的零售史,不变的是什么?


3000年的零售史,不变的是什么?


3000年的零售史,不变的是什么?

周宏明/文


3000年的零售史,不变的是什么?

(原始社会交易场景描绘)


零售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可以说,从人类社会形成,零售就相伴相生而来。人活一世,衣食住用行都离不开零售,零售的发展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历久弥新


中国与西方国家相比,无论是行商还是坐商的起源都更早。


一般认为,中国从商朝开始就有了商人和商业活动,主要是行商;自秦汉以来就有了在固定场所从事商业活动的坐商。


在前工业化时代,生产靠工人,信息传播靠口碑,物流主要通过人力、畜力进行转移,资金流动主要靠当面交付的方式完成



因此在早期,零售的主要商业形式是市集或杂货铺。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市场上的商品种类日益增多,零售形态中也逐渐开始出现了专业销售,出现了食品杂货铺、服装店铺、药店、五金店、珠宝店等专营店铺。


据《美国文献百科全书》称,早在公元前200年,中国商人就创立了包括许多分店的店铺,实际上这是连锁商店的萌芽。到明清时期(约公元1600年—1800年)的山西商人“汇通天下 ”的票号,可以称得上真正的连锁店业态。只不过,票号只能被称为“零售银行”,拥有金融等承兑功能,并没有售卖普通商品,面向普通民众开放。


3000年的零售史,不变的是什么?

(宋朝市集繁华景象)


实际上,中国零售业的发展缓慢的原因在于“坊市制 ”与“宵禁制 ”


自秦汉以来,交易场所主要由官方划定区域,筑有围墙,定时击鼓开闭,这是市坊分离的制度。北宋以前,历代都有“宵禁制度”,严禁在市场关闭后从事商业活动。到唐朝中后期,坊市制渐渐被冲破,出现了小手工业者在作坊前设店售货,商人摆小摊或开饮食店等商业活动,从而出现了市坊合一型的商人。


宋朝时期,坐商达到空前繁荣的程度。这一繁荣景象的出现,得益于开明的北宋政令。


在政府力量的全面推动下,拆围墙,销门禁,工匠作坊、货肆(店)、摊贩可自由选择营业地点。于是,城廓内外的繁荣商业区逐渐形成,宋朝的夜市盛况空前,历史上有专门记载。


南宋文学家周密、耐得翁分别在史料笔记《武林旧事》和《都城纪胜》为后人展示了杭州及江南夜市一派繁荣的景象。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谓:“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在此后的1000余年,中国经历了元、明、清等朝代,历代执政者偏向于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导致在中国零售业的坊、市、集为主的形态,千年以降并没有质的改变,零售业的新业态——百货商场、连锁店、超级市场等都来自西方国家。


3000年的零售史,不变的是什么?

(蒸汽火车的出现)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工业革命在西方国家里应运而生。


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不仅是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也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产生大量中产阶级,使得分散的购买力集中于城市,大规模的百货商店应运而生


1852年,一个名叫阿里斯蒂德·布西科(Aristide Boucicaut)的年轻人,在法国巴黎开办了一家名叫“Bon Marché”(博马尔谢)的百货商店 。“Bon Marché”一词在法文中的含义是:廉价市场。可见百货商店的原意是“廉价商店”。


博马尔谢百货商店有十大创新,最基本的是:价格固定与薄利多销,从此改变了传统的“作坊式”零售模式。但百货业的发展并没有传承“廉价逻辑”,后来的百货商店几乎都坐落在城市最繁华的地带,建筑富丽堂皇,营业面积很大。


每一家百货商店内都有不同的商品店铺,各自经营不同门类的商品,品种相当广泛,几乎包括全部家庭用品。专职的服务员为消费者提供专业周到的服务,百货商店内实施明码标价,维护购销双方的利益,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


在百货商店出现不久,美国人首先发明了一种可以快速复制零售店铺的经营模式,这就是“连锁商店 ”。1859年,美国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简称A&P)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连锁商店。


连锁商店的出现改变了商业组织的形式,即由单体店向组合店方向发展。但其高速发展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这与零售业态的创新紧密相关。


超级市场也是美国人的另一大发明,1930年,一个名叫迈克尔·卡伦(Michael Cullen)的美国人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家超市——金·库仑(King Kullen)。当时,美国已是一个汽车社会,家中有大容量冰箱,这就为一次性购买食品提供了条件。


自助购物的方式给顾客带来了便利,迎合了顾客的消费心理,增强顾客的购买欲望。“薄利多销”的促销策略从经济利益上诱导顾客大量购物。在超市的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综合超市、社区超市、便利商店、折扣商店等多种零售业态,各有特点,不一而足。


3000年的零售史,不变的是什么?


当然,更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在1962年,他创办了第一家沃尔玛(WalMart)折扣百货店,营业面积为1500平方米,第一年的营业额就达到70万美元。


沃尔玛兼具连锁店和超级市场的优点,既有统一的连锁品牌和规范的管理文化,也有超越一般超市的仓储式经营。沃尔玛经营的商品品种齐全,举凡一个家庭所需要的物品在这里都能买到,从服饰、布匹、药品、玩具、各种生活用品、家用电器、珠宝化妆品,到汽车配件、小型游艇等等,消费者可以体验“一站式”购物(One-Stop Shopping)的新概念。


山姆•沃尔顿坚守着一个信念,“只要商店能够提供最全的商品、最低的价格、最好的服务,顾客就会蜂拥而至 。”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直到今天,沃尔玛公司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连年居于世界五百强之首位。


而零售在中国近现代百余年间的发展,因朝代更迭、战乱频仍等客观原因陷于停滞,基本与世界潮流绝缘。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计划体制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发展,生产制造能力跟不上时代要求,导致大多数商品都供不应求,凭票证定额定量供应,遍布全国城乡的供销社成了零售店的主体形态,这实质还是政府职能延伸的一种体现,算不上真正的零售业态。改革开放打破僵局,1980年代,连锁店、超市业态才逐步引进中国。1991年上海内外联综合商社创办“联华超市 ”,标志着我国零售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中国零售业在长达3600年的发展史上,用最后30年的时间,浓缩了西方国家160年的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初以标准超市为主导,90年代中后期以综合超市为主导,1997年以后大型超市连锁公司开始关注生鲜食品经营,以后出现了生鲜超市、高端超市、折扣超市、社区超市等多种业态,超市业态已经从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至此,中国的零售业态才开始真正蓬勃发展起来。


图/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