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臟腑熱劑——清心、肝膽、肺、胃、溼熱痢、熱毒血痢劑


清臟腑熱劑

導赤散(心經火熱)、

龍膽瀉肝湯(肝膽實火上炎、溼熱下注)、

左金丸(肝火犯胃)、

瀉白散(肺熱喘咳)、

葦莖湯(肺癰痰熱瘀結)、

清胃散(胃火牙痛)、

玉女煎(胃熱陰虛證)、

芍藥湯(溼熱痢疾)、

白頭翁湯(熱毒血痢)


導赤散

組成:生地、木通、甘草梢、淡竹葉

功用:清心利水養陰

主治:心經火熱證,症見心胸煩熱、口渴、口舌生瘡或小便赤澀,舌紅脈數。

特點:清心+養陰、利水不傷陰,滋陰不戀邪


龍膽瀉肝湯

組成:龍膽草、梔子、黃芩、柴胡、生地、車前子、澤瀉、木通、甘草、當歸

功用:清瀉肝膽實火,清利肝膽溼熱

主治:1.肝膽實火上炎證,症見頭痛目赤,脅痛,口苦,耳聾,舌紅苔黃,脈弦數有力;

2.肝經溼熱下注證,症見陰部腫癢,潮溼有汗,小便淋濁,舌紅苔黃膩,脈弦滑而數。

特點:清利並行;瀉中有補;降中寓升。補肝體而養肝用。


左金丸

組成:黃連 吳茱萸

功用:清肝瀉火,降逆止嘔

主治:肝火犯胃證,症見嘔吐吞酸,脅痛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

特點:辛開苦降;寒熱並提;肝胃同治。

鑑別:左金丸與龍膽瀉肝湯均可瀉肝火,左金丸主治肝經火鬱犯胃之嘔吐吞酸,尚有降逆和胃之功,但無清利溼熱之能,且瀉火作用較弱,龍膽瀉肝湯治肝火上炎之目赤耳聾,肝經溼熱下注之淋濁陰癢,尚有清利溼熱之功。


瀉白散

組成:桑皮、地骨皮、炙甘草、粳米

功用:清瀉肺熱,止咳平喘

主治:肺熱喘咳證,症見咳喘氣急,皮膚蒸熱,舌紅苔黃,脈細數。

特點:清中有潤,瀉中有補,培土生金,肺脾並調。

鑑別:瀉白散與葶藶大棗瀉肺湯均可瀉肺氣,培土生金之功,用於肺氣不利之咳喘,瀉白散以桑白皮為主,主要是瀉肺氣與熱(伏火),葶藶大棗瀉肺湯重在瀉肺之氣與水(痰),治肺有痰水之喘咳。


葦莖湯

組成:葦莖、薏苡仁、桃仁、瓜瓣(可用冬瓜子)

功用:清肺化痰,逐瘀排膿

主治:痰熱瘀結之肺癰,症見胸痛,咳嗽,吐腥臭痰,或吐膿血,舌紅苔黃膩,脈數。

特點:體現肺癰內消之法。

鑑別:葦莖湯與瀉白散均可清肺止咳,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然葦莖湯不僅可清肺除熱,又可化痰逐瘀排膿,主治熱毒壅結,痰熱瘀結之肺癰,瀉白散主治肺有伏火之咳嗽發熱。


清胃散

組成:升麻、黃連、當歸、生地、牡丹皮、石膏

功用:清胃涼血

主治:胃火牙痛,症見牙痛牽引頭痛,口氣熱臭,舌紅苔黃,脈滑數。

特點:清熱兼涼血,降火兼升散,降中寓升,以清降為主。

鑑別:


玉女煎

組成:熟地(滋陰)、牛膝、石膏、知母、麥冬

功用:清胃熱,滋腎陰

主治:胃熱陰虛證,症見牙痛齒松,煩熱乾渴,舌紅苔黃而幹。

特點:清熱滋腎,以清為主,引熱下行。

鑑別:玉女煎與清胃散都可治療胃熱牙痛,清胃散以黃連為君,屬苦寒之劑,配伍升麻意在升散解毒,兼用生地、當歸涼血散瘀,功用清熱涼血,主治胃火熾盛之牙痛,牙宣等症;玉女煎清胃火而滋腎陰,以石膏為君,配伍熟地、知母、麥冬等滋陰之品,屬涼潤之劑,功能清胃滋腎,主治胃火旺而腎水不足之牙痛及牙宣等症。


芍藥湯

組成:芍藥、黃芩、大黃、黃連、肉桂、炙甘草、檳榔、木香、當歸

功用:調氣和血,清熱燥溼

主治:溼熱痢疾,症見痢下齒白,腹痛裡急,苔膩微黃。

特點:歸芍-行血則便膿自愈,木香、檳榔-調氣則後重自除,大黃-通因通用。


白頭翁湯

組成: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

功用: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主治:熱毒血痢,症見下痢赤多白少,腹痛,裡急後重,舌紅苔黃,脈弦數。

特點:苦寒清解,兼涼血收澀

鑑別:白頭翁湯與芍藥湯均可治痢疾,白頭翁主治熱毒血痢,乃熱毒深陷血分,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止痢。芍藥湯治下痢赤白,屬溼熱痢兼氣血失調證,治以清熱燥溼與調和氣血並進,且取通因通用之法,使"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