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兩百字評論曹操?

樑上不是君子


一代梟雄曹操在歷史上一直飽受爭議,後人在探討曹操是功多於過,還是過於多。在我看來,應該要用辯證邏輯去評論曹操,不可一概而論。

那我就先從曹操的不好方面闡述;曹操生性多疑,狡猾奸詐,忘恩負義。比較典型的例子是曹操刺殺董卓的計劃失敗,狼狽逃到老友伯奢家,但是他因為懷疑友人對自己不忠,便狠心殺了友人一家。曹操的行為實在令人髮指。

當然,曹操也有他好的一面,愛才如命,求賢若渴。於是友善對待關羽,將赤兔馬贈予他。此外曹操文學極其深厚,被後人譽為“三曹文學家”之一。在三國時代,他的文學成就可謂達到敢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的境界。


羽墨尋音


曹操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

  • 黃巾起義後,曹操起兵,他父親曹嵩反對,導致父子分道揚鑣。若聽從父命,愚忠愚孝,則沒有後來的一代梟雄。
  • 官渡之戰時,袁紹兵多將廣,實力雄厚,很多人認為曹操不可交戰,他聽取荀彧意見,對部下說:“我知道袁紹的為人,智大而智小,將驕而政令不一。”最後以少勝多,戰勝袁紹。

曹操是一個愛惜人才,知人善任的人

  • 後漢軍閥紛爭時期,曹操文臣武將眾多,顯示了曹操成熟的人才觀。謀士有荀彧、荀攸、程煜、郭嘉、許攸、賈詡等等,武將有典韋、許褚、張遼、張郃、徐晃、李典、嶽進、于禁、龐德、夏侯惇、夏侯淵、曹仁等等,這些優秀的人才對曹操忠心耿耿,為曹操的霸業立下汗馬功勞。

曹操是一個能文能武的人

  • 他是後漢三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名篇《短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等。
  • 他還具有高深的軍事理論素養,整理註解孫子十三篇。

統一北方,是曹操對社會,對人民的最大貢獻。他的各項政策,都是有利於社會穩定,代表了歷史的進步潮流,符合時代需求和人民的期望。儘管曹操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但他是後漢三國時期最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生活五花肉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諡號武皇帝(魏武帝),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 [1-2] 。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3] ,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是一個文韜武略的人,論文功,當時的人沒有幾人能夠比得上的,氣壯山河的詩詞,現在讀起來都大氣磅礴;他也是一個愛恨分明的人,只要是人才,他從不吝惜你是什麼樣的人人,只要你能發揮最大的才能來幫助他實現抱負,那你就能夠被重用;

但他也不能夠容忍對父母有異心的人,曹操從小就被送到太監的身邊撫養,作為養子,他很憤怒,但是他知道父母是生育自己的人,不能夠隨便辱罵,所以他殺了孔融。

在曹操控制的中原地區,一片祥和,都城內沒有百姓胡鬧,頻繁殺人的情況。他主張立法嚴明,不冤枉一個小人,也不放過一個壞人。雖然有時候因為猜忌和顧慮錯殺了人,包括楊修,這都是作為一個當權者該有的猜疑之心。當然這也是他最為人詬病的地方,呂伯奢一家被他殘忍殺害,是他生前和死後,無論何時都存在的汙點。



人們說他是一位奸雄,為了達到目的不惜殺掉任何的人。的確,曹操非常的心狠手辣,以至於讓手下的人都非常的忌憚他,所以他身邊的人不敢肆意妄為。諸葛亮仁厚,但是他身邊總出現一些搗亂的人。這個方面沒法說得清楚。


廣慷Talk


曹操,是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和文學家,也是曹魏政權的奠基人。他聰明絕頂又遇不可及,坦率真誠又狡詐多端,寬宏大量又心胸狹隘,即是君子又是小人。他善於玩弄權術,精通兵法,挾天子以令諸侯,發動官渡之戰,為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繼赤壁之戰戰敗後,求賢若渴,得而用之,平定涼州等眾多戰役,剷除群雄,實現統一北方大業。由於處在戰亂時期,百姓遭屠,流離失所,土地荒蕪,為了能更快的恢復經濟,穩定局面。實行屯田制,興修水利等政策,來促進社會經濟與農業的發展。他也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矛盾而極富特點的人。




心隨永航


魏武帝曹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做為政治家,挾天子以令諸侯(奉天子而令不臣),延續了漢王朝的壽命,同時也發展了自己的勢力。做為軍事家,有過成功,官渡之戰,擊敗袁紹,為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有過失敗,赤壁之戰,喪失了統一全國的機會。做為文學家,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詩雄渾豪邁,汪洋恣肆,為中國文學史的發展發揮了不少的作用。他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但卻是一個頑強的人,一個有雄心壯志的人,一個充滿詩意的人。


騎青牛的十四郎


題主的這個問題還是需要辯證完整看待的。

首先,不得不把曹操的軍事政治功績放在最前面說,這對於他的一生來說是最宏觀最偉大的成就,也就是從一個出身於宦官家庭的無名小卒成長為打下中國半壁江山,統領千軍萬馬的領袖,俗話說亂世出英雄,曹操就是這樣一個在亂世中脫穎而出的領導者,這一點大家都清楚,我就不贅言了。

其次我想談一下曹操讓我覺得是一個很有魅力的人的小細節。第一,他是一個很愛老婆的人,史書記載曹操的原配丁夫人在他的長子曹昂戰死後悲傷離去,而曹操覺得愧對於夫人曾去往丁夫人住處想勸她回去,夫人執意不肯曹操才悵然離去,想想在古代一夫多妻的體制下能做到這樣的男人真的不多。第二,曹操在北方興修水利,採用屯田制,使北方的生產力恢復很多,許多百姓都能從戰爭的痛苦中走出來,這又是曹操勤政愛民的一面。第三,曹操又是一個十分節儉的人,在他的宮殿裡是可以看到打過補丁的東西,為節約糧食他規定一餐飯只能有一樣葷菜,侍女的鞋都不能用兩種顏色的布縫製,這是他勤儉節約的一面。第四,曹操死後並沒有像傳說那樣佈下七十二疑冢,而是留下遺書要在自己死後穿普通衣服下葬,不要奢華的陪葬品,不許戍邊將士返回,雖然他死後曹丕沒有全部按照他的遺囑做,但他作為一代領袖能這樣說已經很令人欽佩。

這樣的細節很多,也許就是這種種細節之處讓我感受到曹操的魅力,感受到了他與那些晚年荒淫無度的帝王的不同之處。

當然人非聖賢,他也有很多缺點,包括好色,多疑,有時候殘忍,他的很多所謂的缺點其實在每一個能做出開天闢地般豐功偉績的領袖身上都有,所以我選擇包容,而去學習他身上的閃光點,給我自己以啟迪。



亦之丶


淺談曹操

曹操孟德,進攻黃巾,斬首數萬,刺殺國賊,陳留起兵。加入諸侯,合兵袁紹,勾心鬥角,豎子不謀。初平三年,再破黃巾,獲得降卒,三十餘萬,編其精銳,號為青州。初平四年,大敗袁術,父親被殺,出師有名,進兵徐州,略地東海。興平二年,三敗呂布,平定袞州,布投劉備。建安元年,親迎獻帝,脅迫天子,以令諸侯。建安二年,討伐張繡,折將典韋,東征袁術,傷其根基。建安三年,討伐李傕,夷滅三族,九月伊始,再徵徐州,殲滅呂布。建安四年,取得河內,官渡大戰,功在千秋。建安十年,平定冀州,再平青州,文治武功。建安十二,平定烏桓,胡漢皆降。赤壁大戰,損兵折將,海陸齊敗,撤軍北還。屯田西涼,平定涼州,位極人臣,官拜丞相。劉備崛起,相爭漢中,再遇一敗,再度北征,大破鮮卑,北方已定。襄樊會戰,七軍被淹,會盟孫權,化解危機。兵強馬壯,歌功頌德,廢漢立魏,誓死不從。天命在吾,吾為文王。建安二五,病逝洛陽,六十又六,諡號武王。觀其一生,文韜武略,帝王之相,亂世梟雄。


集思廣益


1、奸詐。提到曹操,首先讓我們想到的就是曹操的奸詐形象。為什麼一提到曹操,人們就覺得他是一個奸詐的人呢?當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的。

(1)最大的原因應該就是曹操本人的性格就比較奸詐吧。在三國演義的很多回閤中都能看出曹操的奸詐2)曹操篡漢。民間認為曹操是個奸詐小人,還有個原因就是因為他篡漢。在古代的時候,皇帝就是一國之本,國之根基,但是曹操卻要自己當皇帝,肯定就要受到人民的唾罵,從這個方面來說也應該是人民認為他奸詐從而不喜歡他的一個原因吧。

(3)最後可能還因為曹操說了一句話“寧肯我負天下人,也不能天下人負我”的話,讓人們更加痛恨他的奸詐。事情大概是這樣的。董卓入京後,表曹操為驍騎校尉。曹操拒絕董卓的任命,逃出洛陽,抄小路回家鄉。路過朋友呂伯奢家時,到老朋友家去休息,突然聽到朋友家有磨刀子的聲音,以為被出賣,於是把他們一家都殺了,可是到後面才發現是他誤殺了朋友一家,於是說下了上面的話。也許就是因為以上的幾個原因,所以才讓人們一提到曹操就想到他的奸詐吧。


我們以史為師


三國是一個英雄的時代,曹操更是一代梟雄。曹操在人們的印象中大多是比較負面的形象,然而歷史上的曹操並非如此,這當然要拜家喻戶曉的《三國演義》所賜。

曹操是有擔當的,董卓入京之後,山東諸地多有反抗聯軍,到大多是隔岸觀火之輩,真正拿出行動的只有曹操等一些人。

實際上,東漢末期朝廷已經沒有任何權威,漢獻帝四處漂泊甚至吃不上飯,但曹操將獻帝迎到許昌,禮遇有加,漢獻帝也感動不已。當然,這裡面也有政治需求,畢竟皇帝是一面大旗,掌握了皇帝就掌握了天下正統。

曹操一生並未稱帝,最後只是稱魏王,曹丕稱帝之後追封其為魏武帝。雖然不能說他不想稱帝,畢竟有足夠的的實力,任何人都是有野心的。

作為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現代人,應該客觀認識這段歷史,客觀認識曹操,難道他所受到的非議,只是因為曹操不姓“劉”?




都趣


治世之賢能,亂世之奸雄。是一代英豪。當時是群雄逐鹿,只能強者才能領導群雄。曹操文武雙全,當時政治,文化,農業發展都做出巨大功獻。古今少有。在北方廣泛的屯田,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抑制豪強,所統治的社區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還精讀於兵法《孫子略解》《孟德新書》等。他精通音律善於作詩歌,舒發政治報負。寫出當時的人民苦難的生活,慷慨悲涼。曹操的特徵①他陰險,奸詐。好弄權術而暴戾,狡詐,野心勃勃。②有過人膽識才幹,謀略超群。③求才若渴,用人惟才又自負猜忌。④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