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滅室韋定渤海

唐時,在契丹的西北邊居住著室韋。該族最西一部即呼倫湖西南的烏素固部,與回鶻接界。由此向東,依次為移塞沒部、塞曷支部、黑車子室韋部、烏羅護部,再往東即是“那禮部”。“那禮”即阿保機的祖先泥禮。契丹人同室韋人在語言、風俗等方面十分相近。

  

遼滅室韋定渤海


  攻滅室韋回鶻強大時,黑車子室韋與達靼一同受其役屬,是其左廂。唐末,回鶻散亡,黑車子室韋則南徙至幽、並近塞地區,依靠當地的割據勢力抗衡契丹。天覆四年(904)九月,尚未即汗位的阿保機曾率軍討黑車子室韋,盧龍節度使劉仁恭發兵數萬,派其養子趙霸率領前來救援。趙霸至武州(今河北宣化),為阿保機伏兵擒獲,其眾則大半被殲。次年七月,阿保機再討黑車子室韋,與河東軍閥李克用在雲州會盟,易袍馬,約為兄弟。及即位,又在907年二月、十月及次年五月、十月多次征伐黑車子室韋。契丹因伐黑車子室韋而同劉仁恭交兵,同時完全征服了另外一些同它語言、風俗相近的部族。這樣,它的勢力範圍就大大向西南擴展了一步。神冊元年(916)阿保機稱帝后,又繼續向西南方向發展。這一年的七月,他親征突闕、吐渾、党項、小蕃及沙陀諸部,皆平之。神冊四年(919)徵烏古部,俘獲人口一萬四千二百多,牛馬、車乘、廬帳、器物二十餘萬,烏古被迫舉部來降。次年八月,阿保機又親征党項諸部。天贊三年(924)六月,他又大舉徵吐渾、党項、阻卜等部,率軍至古回鶻城,獲甘州回鶻都督畢離遏,遣使詔諭其主烏母主可汗,可汗遣使貢謝。這樣,契丹的勢力就達到了西北廣大地區。這不僅使他們免除了以後東征、南下的後顧之憂,更重要的是擴大了契丹王朝的疆域,獲得西北許多部族首領長時期的效忠,直至遼末,契丹還能夠依靠這些部族抗衡女真,建立西遼政權。

  

  平定渤海

  

  唐代武后時,粟末部首領大祚榮乘契丹李盡忠反唐,率部東遷,在今東北東部地區建立了一個地方二千里、戶十餘萬、兵數萬人的震國,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開元元年(713),唐以大祚榮為渤海郡王,故這一政權又稱渤海國。

  

  阿保機的契丹王朝崛起之後,東北西部諸部族先後被征服,於是,其東即以渤海為鄰。渤海畢竟與那些小部族不同,它是一個比較強大的政權,契丹初曾與之通聘。天贊三年(924),渤海攻掠契丹遼州,殺刺史張秀實,並掠走居民。這一事件表明,當時的渤海國似乎並未認識到它在與新興的契丹王朝的力量對比中已處於劣勢。他們既然主動挑起了衝突,於是,阿保機正好以此作為進攻的口實。然而,他必欲滅亡渤海的原因卻更為深刻得多:當時,他的主要目標是南下中原,但懼渤海從背後發動攻擊,故必欲滅之而後已。在西討與東征問題上,他顯然是選擇了先易後難的策略。渤海攻遼州之時,他正準備出師西討。他命長子耶律倍留守皇都,耶律倍向他陳述了攻滅渤海的主張,於是,滅亡渤海的方針就確定下來了。但是,他的全盤計劃絲毫不受渤海尋釁滋事的干擾,仍按既定部署率部西討。

  

  西征獲勝後,天贊四年(925)十二月,阿保機下詔稱,他耿耿於懷的兩件事,其中之一——西征已經完畢,“惟渤海世仇未雪”,使他寢不安席。於是以青牛白馬祭天地,率部徵渤海。從徵的有其長子耶律倍及次子大元帥耶律德光,還有趙思溫、康默記、韓知古、韓延徽等漢臣及他們統領的漢軍。天顯元年(926)正月,阿保機指揮大軍攻克渤海都城上京龍泉府(今黑龍江寧安縣東京城),渤海國國王出降。阿保機接受他投降後,仍放他回到城內,然後詔諭各郡縣。但是,渤海國國王被放回後,卻又負隅頑抗。當契丹將領康末怛等入城收繳兵器時,竟被渤海巡邏士卒殺害,而渤海國國王本人則躲在宮中任其下屬所為。在這種情況下,契丹軍再度攻城。

  

  城破後,渤海國國王向阿保機請罪,被扣留在軍中。在征服渤海之後,阿保機選擇了耶律倍作為這一地區的統治者:改渤海為東丹(即東契丹),以耶律倍為東丹王,仍以渤海王都為東丹國都城,改名“天福”。賜耶律倍天子冠服,建元“甘露”,稱制,置左、右、大、次四相及百官,分別由契丹及渤海權貴擔任。耶律倍在這裡繼續維持渤海國原來的政治、經濟制度不變,仍用“漢法”治理這一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