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老鐵山渤黃海界線的守衛者

老鐵山位於遼東半島的尖端,系天山山脈的餘脈,她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其間的老鐵山水道是我國最兇險、最湧急的水道。老鐵山燈塔就建在老鐵山角上,海拔86.7米,是清廷海關當局於1893年請法國人制造,由英國人修築的,雖歷經了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和1904年日俄戰爭,仍保存完好,至今仍為過往船隻導航。

大連老鐵山渤黃海界線的守衛者

大連老鐵山渤黃海界線的守衛者

百年燈塔

在老鐵山燈塔下方,是險峻陡峭險的懸崖峭壁,它與山東蓬萊的理論對角線即為黃、渤海兩海分界線。黃、渤兩海的浪潮,由海角兩邊湧來,交匯在這裡,由於海底地溝運動和兩海各自不同水色(黃海海水較藍、渤海海水略黃)的作用,形成一道"涇渭分明"的水流,即黃渤海分界線。

大連老鐵山渤黃海界線的守衛者

大連老鐵山渤黃海界線的守衛者

分界線

大連老鐵山渤黃海界線的守衛者

大連老鐵山渤黃海界線的守衛者

據說,當年玉皇大帝分封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四龍王海疆領域時,東海、南海兩位龍王一直相安無事,而且互嫁龍女,成為兒女親家。唯有渤海龍王和黃海龍王,倆人都是氣量狹小、斤斤計較的勢利眼。雙方巡海夜叉龍兵蟹將經常為海界之爭大打出手,糾紛不斷,又都不服對方,因為此事常常鬧到玉皇大帝那裡,玉皇大帝讓他們倆攪得大傷腦筋,無奈,他只好派太白金星到黃渤兩海上空去巡視。太白金星來到現在的老鐵山前洋,見此處地勢險峻,而水色略有不同,又見巡海的兩海夜叉龍兵在此地帶氣勢洶洶地爭鬥,遂向玉皇稟報了實情,玉皇大帝立刻召見黃渤兩海龍王,問他們可否同意在老鐵山前洋劃分永久界限。倆龍王起初相互無言,轉念又想,長此爭吵下去,也不是個事,這樣由玉皇大帝出面欽定,也算是討了個說法,何不順水推舟,就此罷休得了。於是跪拜謝道"但憑玉皇恩准"。玉皇大帝當即命令太白金星手持令箭一支投向老鐵山前洋,只見轟隆一聲巨響,濺起萬丈波濤,海底突然生出一道深深的溝塹,而與此同時,渤海變得略黃,黃海反倒湛藍起來。這樣一來,渤海龍王略有不快,太白金星又道,渤海龍王休要少見多怪,你領海的顏色變黃是因為從黃土高原帶來的沃土養料充足,對海里的龍子龍孫與魚蝦繁衍大有益處,沒事你偷著樂吧。渤海龍王一聽也高興起來。從此,這一帶就成為黃渤海的自然分界線,而渤海的海鮮水產也由於海洋中營養成分浮游生物豐富,所以非常鮮美無比。

大連老鐵山渤黃海界線的守衛者

山上遍佈灌木叢及喬木林,是候鳥過境的理想停站。每年秋季,來自西伯利亞、興安嶺、蒙古草原和我國東北的大批鳥類,遷徙時路過這裡,或在這裡停留數日,養精蓄銳,再漂洋過海,到南方越冬;春季返回。因此,老鐵山有“鳥棧”之稱。

大連老鐵山渤黃海界線的守衛者

大連老鐵山渤黃海界線的守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