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旭北大演講,彌足珍貴


陳曉旭北大演講,彌足珍貴

“《紅樓夢》為我打開了一扇窗,卻又向我關上了一扇門。為此,我只能重新開闢一條路,卻意外地發現它通向更美麗的遠方。”

——陳曉旭

時間倒退至2006年3月6日(週一)19:00-21:00

地點: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202報告廳

陳曉旭有三副面孔,一個是林黛玉的面孔,一個是企業家的面孔,一個是佛的面孔。北大光華的這場演講是她短暫一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演講,雖然會有緊張、忘詞、不知所措,但舉手投足之間還是透著林妹妹的韻味,給人一種洗盡鉛華,返璞歸真的感覺。無論是演講還是後面跟北大學子的互動都能讓人感到她的真誠和善良。

這次演講2個月後陳曉旭被查出罹患乳腺癌。第二年2月在長春百國興隆寺出家,法號釋妙真。2007年5月13日在深圳病逝,香消玉殞。

雖然我做廣告已經十五年,但希望大家不要把我當作專家,這樣我就會很緊張。我們一起來交流探討,一起來分享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點點感悟。如果真心去交流,就會有真正智慧的泉水在我們中間自由地流淌。

總結我的前半生,經歷的困難和挫折真的不是很多,但經歷了很多次轉折和夢想的破滅,每一次都是對自己的一種判斷、否定、反思和重新開始。

大家認識我應當是從《紅樓夢》開始的。人們都以為我演了一個林黛玉就消失了。所以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紹一下我都去做什麼了。

有記者採訪時問我人生是不是很幸運,我的幸運伴著陰錯陽差,經歷了幾次夢想破滅。

小時候夢想做個芭蕾舞演員,非常用功,十二歲時就已經可以做白毛女倒踢紫金冠的高難度動作。而政審時老師的一句評語徹底斷送了我去專業芭蕾舞學校的路,他寫的是:“這是一個資本主義的苗子。”

那時我萬念俱灰,卻由於這個打擊有了去拍《紅樓夢》的機會。我特別喜歡看書,看了很多遍《紅樓夢》,還把對林黛玉的理解寫了好長好長几頁紙,寄給導演。導演親自回信,我就去北京見導演,導演考我妙玉的判詞,我又背妙玉的判詞。王扶林導演後來告訴我:“你的綜合氣質是最像林黛玉的一位。”

《紅樓夢》之後,到了我人生中的第二個階段。一是覺得自己在表演上並沒什麼天賦;二是由於起點太高,之後沒拍什麼戲了。‘林黛玉’已成為我演藝途中不可逾越的山峰。

我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該做什麼,整日無事可做。有段時間一個人憋在家裡看書,讀到“莊生夢蝶”的故事覺得很美,就看了許多莊子的書。

《逍遙遊》裡有篇寓言讓我很受啟發:有種小蟲子叫朝菌,朝菌的生命只有一天,朝生暮死,所以它的生命中從來不知道有白天和黑夜,這就是“朝菌不知晦朔”。而東海里有種龜叫做靈龜,它的壽命是上萬年,一個五百年才是它的一個生日,就是“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朝菌屬於小年;靈龜屬於大年。小年永遠不知道大年生命的真相,所以小年是非常悲哀的。正是“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我想,這不僅僅指生命的長或短,而是“井底之蛙”的寓意。一個人的眼界是有限的,不知道無限裡的許多事情,這就像小年不知大年的悲哀。

這個想法一致困擾著我。在困惑的驅動下,我就一直想學到更廣闊的知識。我有一種渴求,希望我能瞭解我為什麼會來到這個世界?來到這個世界是做什麼的?死了以後會去哪?我覺得生命之外,還有生命。

後來我隨波想出國,但被拒籤。於是我去國外旅遊,之後三個月裡我把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全花光了。而在異國他鄉無論再怎麼努力,仍是緣木求魚。我所有的知識,所有的文化,所有的東西,都是在中國播下的種子,此地播下種子不可能期望到另一個地方去收穫。

於是我就毅然決然地回國了。這期間,因為股票賺了一筆錢,這錢成為公司第一桶金。

陰錯陽差,我和朋友一起做了公司。第一年我們做了四五百萬的營業額。一是因為幸運,二是因為認真。對待每一個客戶每一個訂單我們都是非常用心幫他們做的。

現在我們的世邦公司,已經發展成包括廣告、文化和商貿三家公司的一個品牌企業。一個陰差陽錯的機會讓我們承包了長城國際影視公司下邊的一個部門,最早只有四個員工。過了艱難的三個月,終於有了第一個客戶,而且還是因為他們知道我是陳曉旭才來的。

陳曉旭北大演講,彌足珍貴


我常被問到,“你做廣告非常成功,是不是跟你演過林黛玉有關?”一開始有很大關係,後來就完全沒有關係了。‘林黛玉’對生意沒有什麼幫助,有理性的商家絕不會因為你是‘林黛玉’就與你合作,但‘林黛玉’仍無形地帶來一些寶貴的機會。從91年到93年,我們穩步地發展。因為當時中國只有幾百家廣告公司,規模都不大。我進入的時機好,客戶不知道做廣告該信任誰,紛紛慕其名而來。那時候籤合同都知道總經理是我,所以客戶盈門,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要是現在,行業都已成熟,競爭也日趨激烈,不懂行的人哪有機會?

影視界在光明時才可以看到前景。面對電視展示的不是真實的自己。平心而論,我十分厭惡傳媒和影視業界中的“炒作”,這個詞充滿了一種喧鬧、虛假、做作。我們看看現在的報紙對什麼感興趣?滿紙都是名和利。這給我們的後代帶來非常不好的影響。

影視現在流行“戲說”或改編名著。前段拍的《京華煙雲》被改得面目全非,據說《紅樓夢》也要重拍,要渲染寶黛釵的愛情線,因為觀眾喜歡看。其實這是降低了觀眾的審美標準的。是對觀眾智慧的一種侮辱。

傳媒需要宣揚美好的道德東西,世邦投資拍攝《了凡四訊》,講述了明朝時的了凡先生小時算命預定了他的命運,之後他考試得多少分都會被算定,他認為既然命是預定的怎麼奮鬥都沒用,迷茫時他遇見雲祖禪師,禪師說其實命是有的,它是你前世業的積累,但運是可以轉的,只要你行善積德,就會改變你的運,從而改變人生。

陳曉旭北大演講,彌足珍貴


我們大家都是生命的共同體,沒有一個人可以獨立地在世界當中生存的。我想把自己小小的感悟來和大家去分享。

我們知道佛經裡,孔子的“五常”是作為一個君子必須達到的做人的標準,這就是“仁,義,禮,智,信”。那麼我們看看這個“仁”字包含的含義,左邊是一個“人”,右邊是兩橫。我們可以由它領悟到怎樣做人。左邊的“人”代表生命的狀態,生命。右邊的兩橫包含了自己和他人,所有的生命都是由“我”和“他”組成的。上面一橫可以是父親,底下一橫是兒子;上面一橫可能是丈夫,底下一橫是妻子;有時上邊是你,下邊是你的朋友;也有可能上邊是你,底下是動物或植物,萬物。

也就是說,我們自己的一個生命和大家共同組成了這樣一個世界。那麼為什麼我們心裡要懷仁,仁愛?大家看到所有的水果,裡邊必須會有“仁”。這是一種生命的延續。你有了它才會把生命延續下去,然後生生不息,這樣自然地運轉。

陳曉旭北大演講,彌足珍貴


那麼我們心中也要懷仁。如果一個農民心中沒有他人,種菜時就會放很多農藥,讓菜快快長大賣到市場,而不管他人的健康;如果一個醫生心裡沒有他人,就會為了拿到一個回扣,給病人開貴的但沒有益處的藥,而不會救死扶傷;如果一個教師心中沒有他人,就會誤人子弟。

我們傳媒業和影視業的人尤其要心中懷仁,因為我們的作品會影響整個社會。所以,傳媒界和影視界的人要負擔起教育人,繼承傳統中華美德的責任。這不是前景的展望,而是一種對社會的責任感。要在我們的作品中儘量抑惡揚善,讓大家都知道世界是美好的。

這就是我自己的願望,也是我這麼多年來學習聖賢經典的一個感悟。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