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濟南默默崛起,知否?

新濟南默默崛起,知否?

· 這是第3215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5k+ ·

上次寫蘇州(《蘇州為什麼這麼拼?》),筆者用了大量筆墨寫了顧炎武及其實學,他的第一故鄉是蘇州(崑山),第二故鄉大約就是濟南了。

他在濟南章丘,那個叫“長白山”的山腳下住了十來年,在章丘大桑家莊置田十頃精耕細作,山上有寺有花有果,山下有良田有朋友,行商讀書都很適宜。據說,他的《日知錄》《音學五書》《肇域志》《金石文字記》等,基本都是在那裡完成的,那真是一座神奇的山。

他寫了《刈禾長白山下》記錄這段生活經歷:“載耒來東國,年年一往還。禾垂墟照晚,果落野禽間。食力終全節,依人尚厚顏。黃巾城下路,獨有鄭公山。”

他還曾留下濟南的同名詩兩首。“湖上荷花歲歲新,客中時序自傷神。名泉出地環巖郭,急雨連山淨火旻。絕代詩題傳子美,近潮文士數子麟。愁來獨憶辛忠敏,老來無端痛古人。”“落日天邊見二峰,平臨湖上出芙蓉。西來水竇緣王屋,南去山根接岱宗。”被“經世致用”的實學家肯定過的地方,一定藏著某種精神底蘊。

章丘真是臥虎藏龍,“千古第一才女”宋朝女詞人李清照也是那裡人。明清時期的濟南府也可謂家喻戶曉,《還珠格格》的臺詞裡也有一句“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紫薇的母親和乾隆就在濟南大明湖畔相識相戀。

寫完蘇州,覺得緣分到了可以寫寫濟南了。做了一些功課,發現濟南最近確實也蠻火的,比如“百度省會風雲榜”,濟南竟排在第四,在武漢、長沙、成都之後,說明搜索量之大,相信群眾的眼光是雪亮的,市場的感覺也是敏銳的。

新济南默默崛起,知否?

關於濟南,人們最近關心的大約有,它的消費券、它的特價房,它是否能趕超青島,它是否也會成為強省會等等。

新濟南正在雄心勃勃又默默地崛起,它集合著自身最具優勢、也最切合時勢的產業、資源和氣勢,勇敢地向前走,終將走向高精尖化、精深化。

誰有深厚的底蘊,誰終究能崛起。一切都是時間問題。

新济南默默崛起,知否?新济南默默崛起,知否?

疫情與復甦:如何樹立新濟南形象?

濟南市累計報告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47例,已全部治癒出院,其中最後一例於3月21日晚上出院。

在27個省會城市中,濟南的確診病例排在第15位,是東部沿海地區受影響最小的省會。東部省份的復工復產以江浙滬最為積極,3月20日,蘇州、杭州和上海的領導開會時,都帶頭提倡脫下口罩。蘇州的會是上午開的,杭州和上海的會是下午開的。3月21日,濟南市委常委、副市長鄭德雁登臺致辭時,也摘下了口罩。

截至3月24日18:00,大陸/內地各省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情況:

武漢50006(1),廣州384(2),長沙242(3),南昌231(4),哈爾濱198(5),杭州181(6),合肥174(7),鄭州157(8),成都150(9),西安120(10),南京93(11),福州72(12),南寧55(13),昆明53(14),濟南47(15),長春45(16),海口39(17),貴陽36(18),蘭州36(18),銀川36(18),石家莊29(21),瀋陽28(22),烏魯木齊23(23),太原20(24),西寧15(25),呼和浩特7(26),拉薩1(27)。

除港澳臺之外,在經濟復甦方面,濟南在全國最先做到的是兩點:

1、第一個推出消費券措施。3月2日,濟南印發相關文件,推出2000萬元文旅消費券,主要用於拉動文旅消費。

2、濟南12345市民服務熱線與濟南日報報業集團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泉城服務“總客服”。探索形成城市政務服務與媒體融合一體化推進新方向,這在全國尚屬首創。

3月22日,濟南下發《關於進一步明確做好新形勢下疫情防控工作的意見》,提出17條意見,其中,影劇院、圖書館等在控制人員數量前提下自主有序開放,酒店餐館全面恢復堂食。

濟南在公眾印象中,相對缺乏一些有共鳴、共情的定義,如蘇州杭州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它自己根據一些國外機構的排名做了一些界定,比如“亞洲50強”(英國皇家學會)、“全球二線城市”(全球化與世界城市GaWC研究網絡)等。此外還有“大強美富通”,“全國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和海陸雙向開發樞紐”,“儒風泉韻的世界級生態文化和康養宜居名城”,表達很準,但有些複雜,不利於記憶和傳播。

其實,在疫情與復甦這個情境下,濟南面對公共衛生危機,總體防控能力和恢復經濟的主動積極性都是排在前列的,健康發展的能力凸顯。健康二字,可以多做文章。

新济南默默崛起,知否?新济南默默崛起,知否?

濟南的硬核是什麼?

2018年12月26日,國務院批覆同意山東省調整濟南市萊蕪市行政區劃,撤銷萊蕪市,將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設立濟南市萊蕪區,以原萊蕪市萊城區的行政區域為萊蕪區的行政區域;設立濟南市鋼城區,以原萊蕪市鋼城區的行政區域為鋼城區的行政區域。

萊蕪市2018年GDP為1005.65億元,人口約137萬人。在萊蕪加入前,濟南2018年的GDP首次超過煙臺,達到7856.56億,加上萊蕪後則為8862.21億元。

新濟南的經濟實力,2018年排在大陸/內地所有地級及以上城市的第18位,在鄭州(10200億元)之後,在泉州(8467億元)之前。2018年東莞排第22位,GDP為8300億元;合肥排第26位,7822億元。

2019年GDP20強: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天津、南京、寧波、長沙、無錫、青島、鄭州、佛山、泉州、東莞、濟南。

2018年GDP20強: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天津、重慶、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青島、長沙、無錫、寧波、佛山、鄭州、濟南、泉州、南通。

2019年數據顯示,濟南GDP為9443.40億元,排名大陸/內地地級及以上城市的第20名,在東莞(9482.50億元)之後,合肥(9409.40億元)之前。

山東全省2018年的GDP有過一次修正,濟南經調整後減少了183.6億,為8678.6億,是除了菏澤(數據不降反升)之外向下調整幅度最小的市。調整超過千億的城市是:淄博、東營、泰安和青島。可見濟南的GDP相對還是經得住考驗的。濟南與青島經濟總量的距離,從2018年的3139.29億的差距,變成了2019年的2297.91億。

東南沿海各省,省會城市首位度都相對不高。而想到山東,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青島,濟南的存在感相比沿海省會城市更弱。這些年,各個省會的發展戰略在趨同化,都在強調強省會效應,特別是武漢、成都崛起之後。兼併或代管,強調地理拓展、城市圈共榮、公共服務統籌,這是提升首位度的普適手法。黑馬合肥的崛起(從2018年的26位上升到21位),也有行政區劃擴展因素。

但其實行政上的調整是非常艱難的,特別是21世紀以來,撤縣、縣級市為市轄區等是經常性的操作,但兼併、代管,則是十年一遇甚至二十年一遇的,需要長時間的籌劃和等待批覆及調整,並不是想並就能並的。

筆者上次寫成都時強調城市的新增長突破,主要有四個方面,即機會拿捏、模式取巧、組織擴容和戰略借勢。併入萊蕪之後,濟南的組織擴容步驟基本完成,它強調成為區域性經濟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科創中心等,也把握了黃河流域發展帶和自貿區等機會和紅利,並形成了系統化的模式,其東拓戰略也進展良好。

組織擴容還有一面,即人才擴容。《山東濟青局部片區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創建方案》3月19日正式印發。片區包括:濟南市歷城區、長清區、市中區、章丘區、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淄博市淄川區、博山區,青島市即墨區、平度市、萊西市,面積約12846平方公里。根據方案,到2022年,試驗區將完全放開戶籍限制。這是山東省為了集中力量搶人才的部署。武漢是搶人大戰的首發城市,山東對重要城市的部署,基本是繼續做強做大青島,讓濟南學習上海,讓青島學習深圳,兩大城市齊頭並進。

濟南跟青島比,一直蘊含著趕超青島的默默低調的努力,這兩年越來越集中發力。

有一個數據很能說明問題,濟南研發投入佔GDP的2.66%,全省第一,已超過青島,打造創新之城目標明確。《山東專利創新企業百強(2019)報告》近日發佈,濟南以26家超過青島21家,居全省第一。2019年新增的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準獨角獸企業數量,濟南也居省內首位。2019年中國互聯網100強,山東上榜的浪潮集團、開創集團、海看網絡3家,全是濟南的。3月9日,科技部公佈4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即重慶、成都、西安、濟南,濟南也在列。在新型新興互聯網產業和人工智能領域,有濟南的位置,這就是它的戰略借勢,形成發展勢頭。在疫情期間,智慧城市、線上相關的行業的意義凸顯,濟南在這方面顯然有了一席之地。

不光是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濟南還有一個底蘊深厚的殺手鐧,即它是山東大學的所在地。3月18日,山東大學與濟南市深化校地合作簽約儀式在山東大學中心校區舉行。中國27個省會中有影響力巨大的著名高校的城市,其實不多,嚴格界定的話,只有武漢、哈爾濱、杭州、成都、西安、南京、濟南、合肥等8個算得上。

2020年1月9日,科睿唯安(原湯森路透)發佈了2009年1月1日到2019年10月31日的ESI(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最新排名,山東大學取得重大突破:臨床醫學和藥理毒理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同時新增微生物學、地球科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山東大學ESI排名位列全球250位,較去年同期提升39位次。在國內,山東大學一般綜合排名在第10、11名左右。

山東大學的醫學專業,起源於1864年,幾乎可以認為,它是我國高等教育醫學專業的奠基者。還是重複那句話,有深厚底蘊的,終會崛起。實際上,醫療康養,也是濟南強調的十大千億級產業之一。

濟南的十大千億級產業正在加速崛起,醫療康養、文旅產業規模已達到千億元;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和高端裝備主營業務收入突破3000億元;重汽、浪潮營業收入突破千億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佔據全省半壁江山;全市新藥藥號超過1300個,居全國之首。

濟南的十大產業,都符合“創新”“新興”“時勢”三詞的要求。如果省會能集中優勢資源,攻克熱點難點敏感點,則首位度高,專業人腦密集度高一些也無可厚非,反而是好事。

新济南默默崛起,知否?新济南默默崛起,知否?

對“新濟南”的建議

筆者十年前經常跑山東,去濟南的次數尤其多,一直對濟南保持著關注。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當時濟南給人的感覺並沒有那麼詩意,建築也顯得過於方方正正,沒有個性。但十年來,濟南的變化真的太大了,從表象到實踐,都在努力改變。

筆者對濟南的印象中,有著青春期初出茅廬的回憶,也有某種永遠留在腦海裡的啟發。比如,浪潮給我的感覺是很踏實,很低調,近40年了,還是那麼穩重、穩定。1983年,第一臺浪潮微機在濟南誕生,這是中國IT發展的新起點;1990年,浪潮研製出全球第一臺中文尋呼機;它的創始人孫丕恕,被稱為“中國服務器之父”;這些都是里程碑式的東西,永遠刻在中國信息產業歷史上。進入新世紀,雖然它已經不是名列前茅,但近半個世紀了,從來不掉隊,隨著時代變遷,永遠有自己的位置。“積累主義”“做長久”,中國重汽更是如此。其實濟南也是這樣的氣質,這種氣質,其實跟文頭提到的顧炎武的實學精神,是一致的。未來要培養一批新的企業家代表人物。

集中一省的優勢資源,解決高精尖的難題,這樣的強省會必將成為專業主義的聚集之地。濟南正走在這樣的路上。城市的比拼,不光是人才數量的比拼,人均GDP和人均收入的比拼,更是專業頭腦密集度的比拼。

對於新濟南的發展,筆者有幾個不成熟的建議:

1、為人類做點事,努力打造“國際新健康之城”。濟南市政府的官網,首頁第一行分別是天氣、空氣質量和趵突泉的水位。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水位降至27.98米,今年首次亮“橙警”。氣溫大幅回升、蒸發量加大、春耕澆灌是泉水水位下降的原因。未來可以圍繞氣候變化做一系列國際化動作,進行國際化的事件營銷。2019年是過去十年次熱的一年,卻很有可能是未來十年最冷的一年。2019年山東平均氣溫創1951年以來新高。疫情過後,所有城市要關心人本意義上的事情,生存的環境、健康生活方式等等。泉城可以結合信息產業、大數據等科技優勢和醫療優勢,建設“國際新健康之城”,健康包括氣候變化在內的環境健康和人的身心健康。這比“儒風泉韻的世界級生態文化和康養宜居名城”容易記憶。

2、為北方做點事,成為北方新一代創新城市的代表。濟南目前人口已經快接近900萬,不久也會成為千萬人口大城市,“萬億俱樂部成員”、“國家中心城市”等,只是時間問題。北方城市相對南方城市來說,總體有式微之勢,濟南應該成為振興北方的創新力量。它的目標可以是北方前三大城市,貢獻北方城市的新形象,成為“東亞文化之都”+“中國算谷”。政府已經在提出一些概念,就看概念之間怎麼整合,讓新濟南、新北方城市真正落地,打造一個區別於青島的新的北方新一代創新城市。在這個過程中,濟南要出現一批像提起青島就能想起來的企業家,有充分發揮的、源源不斷的企業家精神和創造力。打造、記錄、總結這些人和這些精神。

新济南默默崛起,知否?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活動來源:“我們在一起”2020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全球招貼設計公益徵集活動 」

新济南默默崛起,知否?新济南默默崛起,知否?

內容合作、投稿交流:[email protected]

新济南默默崛起,知否?新济南默默崛起,知否?
新济南默默崛起,知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