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14噸的玉石,卻被他雕成了魚缸。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化的加工設備,已經能夠輕而易舉的,將一塊巨石加工成人們想要的模樣,但是現代的化的設備做出的產品,普遍被認為缺少靈魂,沒有感情投入在內的工藝品,並不是一件完美的工藝作品。因此還是有很多的藝術家,堅持用手工打造產品,雖然花費的時間是機器的數十倍,但是經過人工打造的產品,每個細節都很用心。近日,男子花5年將“14噸玉石”雕刻成魚缸,專家無法評價其價值!

一塊14噸的玉石,卻被他雕成了魚缸。

可惜如此奇幻的海底世界並不存在,但現實中卻有人用石頭雕刻出了“東海龍宮”,雕刻自古有之,指把木材、石頭或其他材料切割或雕刻成預期的形狀,一般的雕刻不夠讓人稱奇,得個惟妙惟肖的讚美也就罷了,最讓人稱奇的是微觀雕刻。

甚至可以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數毫米的頭髮絲上進行雕刻的,有一篇《核舟記》,當中的描寫足夠體現微雕的神奇,其作品要用放大鏡或顯微鏡方能觀看到鏤刻的內容,故被歷代稱之為''絕技''。若說微雕是細小之物,而這座“東海龍宮”就是龐然大物。

一塊14噸的玉石,卻被他雕成了魚缸。

吳承恩對於龍宮的描述,可以說充滿了神奇和未知的美感,但他的幻想卻並非首創,因為龍宮的概念早在唐朝時期杜光庭的《錄異記·龍》中,就有第一次的記載。龍宮是神話傳說中東海龍王居住的海底宮殿,又名水晶宮。

《錄異記·龍》:子華罷秩,不知所之,俗雲入龍宮得水仙矣。

相傳,黃河流至鄄城西南四十里處,這裡有一處湖泊,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這裡都會有一些神奇的表現,看起來像是人間仙境。這個湖泊上僅住著一位書生,某天書生在湖面上唱歌,突然出現一位白衣老者從水中走來。

一塊14噸的玉石,卻被他雕成了魚缸。

所以也密切的關注這個雕刻師的一舉一動,他後來做出來的事情更讓人吃驚,在長時間的雕刻下,“東海龍宮”已經被他雕刻了出來,他的想象力也十分的豐富,他心想為什麼不能和魚缸打造到一起呢,這樣的話豈不是更加的形象,有魚有水,更加的好看,像極了真正的東海龍宮。

接下來就是龍宮中的美景和人物,內部別有洞天,因為林鎮在每個細節上都不馬虎,為了保證雕刻的完整性,林鎮沒有用大型機器粗暴雕刻,他都是一刀一刀雕刻出來的,最終雕刻得惟妙惟肖,為了將龍宮五彩斑斕的特色表現出來。

林鎮還在其中安了彩色的燈,顯得整個魚缸都五光十色,最後還在外面

一塊14噸的玉石,卻被他雕成了魚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