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玉、翡翠的含義與古今玉概念

玉石、玉以及翡翠的含義不僅有古今之別,而且還有地域之分。

以現今來說,翡翠在南方通常被稱為玉或玉石,在中國的雲南、廣東、香港、臺灣以及翡翠的出產國緬甸一帶,業界所說的玉石或玉都指的是翡翠,諸如帕敢玉石廠、仰光玉石(JADE)公盤、平洲玉石交易會中所說的玉石就專指的是翡翠玉料。因此,在南方,凡是說到玉,都是指翡翠而不是白玉,更不能指其它的“玉石”。

中國的北方與南方不同,北京一帶所說的玉,是專指和田玉而不是翡翠,當然也不是指其它的“玉石”。也就是說,玉和翡翠在北方不屬於同一個概念,一般不能將翡翠稱為玉,只能直呼其翡翠名。

玉石、玉、翡翠的含義與古今玉概念

玉石,這個名稱,無論是寶石學概念,還是玉學概念,都屬於廣義的概念。玉石的寶石學定義是:凡是經過雕琢能夠製成玉器的美麗的天然岩石或礦物,即可稱為玉石。例如水晶、瑪瑙、岫玉、密玉、獨山玉、綠松石、東陵石、青玉、白玉、翡翠等,都屬於廣義範疇內的玉石。在這個定義之下,玉石在自然界中的分佈相當廣泛,其種類可多達百種以上。

玉,在現代的玉學概念中屬狹義概念,只有翡翠與和田玉才能稱為玉。其它廣義上的“玉石”都不能稱為玉,而屬於“非玉”的範疇,在稱謂上只能直接稱呼其名稱,如稱瑪瑙、綠松石、岫玉······不可以將它們直接稱為玉。

由於玉和玉石的概念不同,因此不能將兩者完全等同看待。玉可以稱為玉石,但是玉石是不可以稱為玉的。也就是說,翡翠與和田玉既然是玉,當然也就可以將它們稱為玉石的緣故。而其它的玉石屬於“非玉”,所以一定不可將它們稱為玉。

現代的玉概念實質上是將狹義的“玉”與廣義的“玉石”進行了明確的區分,它們各有不同的特定含義。現代的玉概念是由古代的玉概念歷經數千年演變而來的,這種傳承關係不僅使玉的文化理念得以延續,而且也必將造成古今玉概念之間有所不同。因此若要了解翡翠深刻的文化內涵,就必須瞭解古代的玉概念及其文化屬性。

古代的玉概念最早是一種廣義概念。在遠古時代(即玉兵時代)人們將美的石頭統稱為玉或玉石,凡是可以製作出精美“石器”(即玉器)的石材或玉材,都可以稱之為玉或玉石。在那個時代“玉”與“石”是不分的。也可以說:玉石=玉+(美)石,這就是古代廣義的玉概念,主要突出了玉的唯美性,也就是玉的珍寶性。這種廣義上的玉,在《山海經》中提及的就有兩百多處,且可作為其典型代表。

到後來(銅兵時代)隨著玉的社會功能的強化和文化內涵的深化,加之新疆和田玉東進中原,從而出現了“玉”“石”分化。這時的“玉”就有了新的特定含義,它從單一的珍寶性,轉化為了珍寶性和社會性的雙重含義。也就是說,玉不僅是美的象徵,而且是神、權、禮的化身,它同時要滿足的社會要求和皇室的至尊需要。於是獨尊白玉的古人,就將(而且只將)和田玉認定為“玉”,並指定其為宮廷的帝王用玉,這就出現了狹義上的“玉”;而將其他廣義上的“玉石”界定為“瑉”。這就是“玉”“瑉”分明的古代玉概念。古代玉概念中的玉並不包含翡翠,當然這也是因為當時翡翠還未進入中原的緣故。

所謂的“瑉”是指“似玉的美石”,也包括後來的翡翠在內,它僅反映其唯美性,基本上被定義在了“石”的範疇。而“玉”則被定義為具有“德性”的美石,突出了玉德的文化理念,有如東漢許慎所說的“石之美,有五德”為玉。至於玉有幾德,因各人的體會和認知不同而有很多種說法,先後有管子的“九德”、孔子的“十一德”、荀子的“七德”,以及“三德”“六德”的說法都有。可以用一個公式來概括:美石+德=玉,這就是古代狹義的玉概念

玉石、玉、翡翠的含義與古今玉概念

玉、瑉分明的古代玉概念在後來的演變中,發生了一些微妙變化,“瑉”這個概念詞在後來一般不再提及了,也許是因為它過於強調了“石”的概念,於是瑉又回到了廣義的玉石概念上,被稱為了“非真玉”,而玉則深化為了“真玉”。於是“真玉”與“非真玉”就成為了傳統的古代玉概念

文字參考馬崇仁《形象翡翠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