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去世后,为何梁思成不顾压力立即续弦?

谢应飞


梁思成在林徽因死后七年娶了小自己27岁的林洙。一时间舆论大哗,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梁思成不为所动,依然坚持初心不改。他为什么要如此一意孤行呢?

第一个原因是,林徽因在世的时候,他们夫妇虽然夫唱妇随,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作为一个丈夫始终生活在妻子的光环之下,对妻子始终是仰望的,内心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更何况林徽因,性格暴躁,花边新闻不断,这也让梁思成不堪其扰,生活得不得安宁是可想而知的。生活里,没有自己,只有妻子,这样的生活,对于一个男子来说,都是不可忍受的。

梁思成再娶的时候,他已经是61岁了,对于事业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热情,只想过一种平淡正常的生活。这时,林洙闯了进来。她尽管没有林徽因那么耀眼,但是却仰慕梁思成,让他心灵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而且,林洙贤良淑德,能够给他一份安静舒适的生活。

第二个原因是林洙深爱着梁思成,全心全意地付出。梁思成自己不能照顾自己,而林洙不仅能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还能和他精神上的交流。这对于梁思成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安慰。一个老人,子女都不在身边,怎样才能在精神上得到寄托呢?有一个相同层次的人和他交流,而林洙可以说就是这样的人。而林洙能给梁思成的,不只是精神上的,生活上的或许较之更为重要。试想一下,一个不知道怎样生活的人,他能有怎样的生活呢?

第三个原因是梁思成是从民国走来的,对于年龄的差距是不在意的。尽管他娶的是学生的前妻,心理上可能有一些波动。但是,梁思成是鳏夫,林洙是离异,有多少大的阻力呢?再加上林洙七年无微不至地照顾,给了他那么多的温暖和安慰,他还能不被感动吗?

生活不是爱情小说。如果按照小说的节奏,那他只能是在追怀亡妻中,孤独终老,而现在他选择林洙,生活充实安逸,还斑斓多彩,谁说他的选择就不对了呢?


蝴蝶花雨


我觉得人都是脆弱的,1955年林徽因去世时,女儿梁再冰已经26岁,儿子梁从诫23岁,他们早已长大成人,和父母的关系渐渐疏远。当时梁思成54岁,人届中晚年,事业有成,生活却是孤寂萧瑟的,而且梁思成独立生活能力一般,这个时候,林洙适时地填补空白,照顾他,安慰他,梁思成是容易被感动的。

其实,看到这个题,我主要是想谈谈人到中年的情感需求。中年时期的亦舒曾经写过一个短篇,说到中年空巢女性的寂寞。她写了一个中年女科学家,每天都带着一个小女孩出门,人们自然地以为这是一对母女。一日,女科学家在家中突发疾病去世,人们去她家里却发现小女孩依旧如常,他们问小女孩的名字,小女孩答自己叫“慰寂寥号”,原来,她只是女科学家为自己设计的机器人。

中老年人比青年人更需要情感照顾,但是,他们得到的爱却很少很少了。

我想说,其实不必对名人苛求太多,中年后子女离巢,伴侣去世,渐渐成为社会的负担,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今天还有一些养老机构可以选,但是当年,养老全靠婚姻关系维系。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和自己的保姆登记结婚,后来也是一场闹剧。但是当时他的子女全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且各有自己的负担。保姆尽管照顾的很好,却不愿意长期繁重的工作,如果要留住保姆,保持现在的生活水平,只能答应保姆的条件,和保姆登记结婚,为保姆转户口,身后财产和保姆共享。对于季羡林先生来说,耄耋之年的这场婚姻是喜剧还是悲剧呢?

再推及梁思成先生,应该很可以理解吧。尽管当时梁思成续弦几乎遭到所有人的反对,但是那些反对的人中,有能照顾梁的生活的吗?有谁能慰藉梁的寂寥呢?对他来说,这样的续弦能有几分真情呢?

因此,林洙后来出的书中,尽管大书特书梁思成对她的爱慕,但是我是不信的,答友们,你们认为呢?


大先生的故纸堆


我认为梁思成也是爱林洙的,这源于男人的劣根性,跟林徽因的那段婚姻,梁思成更多的是爱慕,但是跟林洙在一起,更多的是被崇拜和被爱慕!

见惯了阳春白雪,觉得下里巴人也是特色!

林徽因是当时有名的才女,从相貌上从家世上都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

林洙原是程应铨的妻子,而程应铨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学生同事,双方的关系都挺好,程应铨和林洙结婚的时候,梁思成还是主婚人,林洙还受过林徽因资助的学生。

在林徽因去世之后,为了和林洙成为夫妻,梁思成不顾家人反对。甚至和多年的老友直接闹得关系不和。

如果不爱,怎会如此呢!

哪种都是爱情,可能跟林洙的爱情更有烟火气!前后两段婚姻,感受完全不同!哪一个男人不想爱过一个天使,然后被一个凡人完全迷恋!

正是这种反差,让梁思成找到男人的尊严,前所未有的感受!




亦静


这种破论调早在天涯被扒的一清二楚,说林徽因的这些事都来自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 林老太太为了显示梁思成是爱自己的,各种在所谓的回忆录中编排林徽因,掩饰自己在林徽因去世后勾引梁思成的一堆破事(当时林洙而且有两个孩子,其前夫也是清华很有名的一个教授,感兴趣的可以去网上查),每次林洙装模作样搞纪念梁思成活动,梁家根本没其他人参与,只不过是一个后妻为了提高自己各种编造埋汰前妻林徽因的故事。




文子149038192


很简单,早就烦透了。

估计梁心里想的是终于解脱了。

因为林徽因虽然是才女,但是一身臭毛病。

林徽因嘴巴毒,得理不饶人,还很能吵架。

听说林徽因可以用英语和梁思成吵,同时用家长话和她母亲吵,而且这个时间还在用北京话和保姆吵,舌战群雄。

林徽因做作,爱摆谱,当然你也可以说她有仪式感。

提笔写字,要盥洗更衣,穿着旗袍才能写字。这种女神远距离欣赏一下可以,娶回家过一辈子谁受得了?

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她靠鬼斧神工的口才,居然让梁对她的行为无法指责,但心里憋屈与否,是个男人都能体会。

详情请参考冰心老师的文,《太太家的客厅》,而且钱钟书也对林徽因看不上眼,讽刺的文章也是说来就来。

面上梁不说,但谁心里苦谁知道。

亏得是梁,换成安宰贤,十个八个也离婚了。

婚姻最重要的是舒服,估计梁再投胎,打死也不娶女神了,再娶女神自己就是神经。


晓鹤扒情感


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民国时期才子佳人的典范,是当时文人圈子里的榜样形象。然而谁也没想到,林徽因去世不久,梁思成便不顾众人反对,非要迎娶一无相貌二无才学的林洙,这是为什么呢?

(林徽因和梁思成)

说起来,林徽因去世的时候,梁思成也才54岁,再加上他体弱多病,儿女又都不在身边,这让他不免生出颓丧和彷徨之感。

就在梁思成生病期间,林洙及时出现了,并且一直悉心地照料着病中的梁思成。言语上的安慰和细心的照料,点点滴滴都让梁思成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

这年,林洙还是知名学者程应铨的妻子,并且才生次女林彤不久。那么,她为何要去照顾梁思成呢?

原来,林洙和林徽因是同乡,她曾得到过林徽因的照顾,巧的是她的丈夫程应铨又是梁思成的学生,因此在她和程应铨结婚时,林徽因不仅资助过她,还让梁思成做她和程应铨的主婚人,这使他们的婚礼增色不少。

此后,两家人各有各的忙,平时少有往来。就如两条平行线一样,再无交集。

当时,程应铨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授。尽管林洙只有高中学历,但学校为了让程应铨安心教书,还是让林洙进了清华大学建筑系担任秘书一职。

林洙和程应铨的婚后生活和别人的一样平淡无奇,只不过添了一对儿女,这让一向喜爱孩子的程应铨颇为高兴。

不过后来,程应铨为保护古建筑,在特殊年代遭受了打击。林洙也受程应铨的牵连,被调到资料室去做了管理员。

林洙是个实用主义者,她看到程应铨犯错误后,而自己也受到了牵连,因此她在次年主动要求和程应铨离婚。按她的意思她离婚是迫不得已,也是为两个孩子的未来考虑。

(林洙)

离婚后的林洙,把两个孩子放回老家去寄养,而她则不断地出入梁思成家。

一方面她是为了更好地照顾梁思成,另一方面林洙主动帮助梁思成整理资料。这不仅让梁思成在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工作上还多了个副手,因此梁思成觉得林洙是个知冷知热的好女人,渐渐对她产生了异样的感情。

据林洙在回忆录中所言,梁思成曾给她写过一封求爱信,在信中更是直白地感慨,说自己做梦也想不到,她会在这时候突然光临,不仅打破了多年的孤寂,还给自己带去了莫大的幸福。

也就是说,林洙和梁思成,看上去是梁思成追求林洙,并且还因为坦白了心迹而忐忑不安,唯恐林洙会责怪他。

当然了,究竟是谁先追的谁,真相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林洙和梁思成在捅破窗户纸后决定生活在一起。

这一年是1962年,梁思成和林洙做出了结婚的打算。

消息一传出去,立刻遭到无数人极力反对,反对的原因有三个。

一是梁思成作为老师,居然娶了学生的妻子,社会舆论无法接受。

二是梁思成蒙冤时,作为学生的程应铨曾挺身而出,为他仗义执言。现在他反夺了程应铨的妻子,显然是不义的行为。

三是由于林洙在程应铨最困难的时候离开了他,大家觉得她人品有污。何况她还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不论从人品、模样还是才学,样样都和林徽因差得太远,这显然和梁思成不般配。

(梁思成与林洙)

所以,梁思成的老友们纷纷告诉梁思成,若是和林洙结婚,从此友尽。

梁思成的家人也反对,他的弟妹们曾联名给他写了一封信,表示只要他娶林洙,大家就和他断绝往来。

然而,梁思成顶着压力,还是和林洙举行了简单的结婚仪式。自那以后,梁思成旧日的挚友、儿女、弟妹们便真的和他渐行渐远。

后来,梁思成在运动中又也遭到了打击。

当时,人们认为,林洙一定会再次像躲避病毒一样和梁思成离婚。

没想到,这次林洙竟选择了和梁思成共患难。她虽然也受到了影响,但她愈发体贴入微地照料着梁思成的病体。

另外,自从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便一直出钱养着林徽因的母亲。林洙为了不让梁思成担心岳母的安康,又主动承担起照料林徽因母亲的责任。

饱受精神和肉体折磨的梁思成,扛不住一次次的冲击和批斗,最终病倒了。这次尽管有林洙在身边,但是他没能挺过去,在临终前,他望着来看望他的陈占祥说:“占祥,这几年多亏有林洙啊!”

大概,梁思成直到去世还是觉得大家对林洙不公吧,所以临终前才会这样为林洙辩白!

(参考史料:《梁思成、林徽因和我》)


张生全精彩历史


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立即续弦的说法是不成立的。林徽因是1955年4月1日去世。林洙与梁思成是1962年结婚,其时距林徽因去世己有七年时间,因此立即续弦有说法是不成立的。

林洙的前夫是梁思成的学生程应铨,也是一位著名建筑学家。林洙与林徽因是福建老乡,曾得到过林徽因的帮助。她与程应铨结婚是梁思成主持的。这是梁思成在续弦时受到亲戚朋友普遍反对的原因,因为林洙曾经是梁思成学生的妻子,按传统的婚姻道德观念(女子从一而终)来看,他们的结合是不符合婚姻道德标准的。

但是以现代的婚姻道德标准来看。梁思成与林洙的结合并不违背婚姻道德。林洙的前夫程应铨在57年被打成右派,58年离婚,到62年与梁思成结婚的时候,距他们离婚也已经四年了。她与梁思成之间都是单身,想要结婚既不违德,也不违法。

有许多批评林洙的人,认为她与程应铨的离婚是无情无义的。抛弃程应铨转投梁思成是趋炎附势的行为,说明这人品德有问题。从现象上来看,似乎也不错。但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之下,婚姻成了政治牺牲品的情况是很多的,并不是一个个人品德问题所能囊括的。在当时,因政治问题导致婚姻解体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很多的。金维映离开小 平是因为政治观点不一致。浦安修与彭总离婚也是政治的原因。这些婚姻的解体,都与个人品德关系不大。而是时代的原因,一个普通人是很难承受时代的压力。

人们之所以对梁思成续弦感兴趣,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林徽因。人们心里的想法也很简单,即,曾经娶过林徽因这样绝代佳人的男人还会对其它女人感兴趣吗?在许多人的心里认为,林洙的出现,与林徽因是冲突的。但我觉得,梁思成续弦林洙是很正常的选择,体现了正常的人性,毫无值得奇怪之处。

元稹有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指的当然是爱情,可是,人生除了爱情之外,还有现实生活。不是说没有了爱情,生活也不要了。林徽因与梁思成在一起,就是一个美好的爱情,但爱情中也有生活。梁思成与林洙在一起,是生活,生活里当然也是会有点爱情的。前者是爱为主导,后者是生活为主导。

林徽因去世之后,在爱情上,梁思成肯定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在爱情上,他永远不可能再找一个与林徽因相当的,因为现实中不存在这样一个人。但除了爱情之外,她还要生活。做为国家级专家,他的生活当然有秘书助手等等其它人的照顾,但谁都知道,照顾一个男人最方便最细心的,就是妻子。当梁思成独身七年之后,林洙主动来帮他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这当然为他的生活和学术上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既然这样,为什么不给林洙一个身份呢?

与林洙结婚,是梁思成做为男人的担当。林洙既然照顾了自己,帮助了自己,自己当然也要给她她所需要的东西。这不是一个男人的无情或是变心,恰恰是一个男人重情重义的表现。

把林洙拿来与林徽因比是很无聊的事。人与人之间没有可比性,林徽因和梁思成平等站在一起的生活中的伴侣,事业上的伙伴。两个人在一起是互相成就对方。而林洙只是梁思成的妻子。如果没有梁思成,她不会为人所知,什么也不是。她本身也成了梁思成的一部分。


七月流火140400643


林徽因去世后,为什么梁思成会再婚?这个问题,我在内心也曾默默地问过自己好几次。

对于中国著名建筑师梁思成而言,林徽因一定是他最爱的女人。林徽因一代才女,陪他一起经历抗战时期知识分子颠沛流离,和他一起查访古建筑,寻找遗落在祖国山川河谷中的建筑瑰宝。林徽因后期一直因为肺病缠身,经常卧病在床,梁思成也是悉心照料,无微不至。所以,对于梁思成先生再婚百思不得其解。作为这两位学者的仰慕者,我也只能从普通人角度理解,毕竟在生活面前,我们都是一样的。

梁思成会再婚,也许是生活上需要有人照顾。梁思成年轻时车祸后他的腰一度要靠穿“钢背心”来支撑,后遗症发作时经常痛得不能坐立。步入晚年的他,不得不需要有一位贴身的人能够随时照顾他。

也许是精神上需要有一个人的陪伴。梁思成曾经说过:“林徽因是个很特别的人,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文学、艺术、建筑乃至哲学她都有很深的修养。……所以做她的丈夫很不容易。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我不否认和林徽因在一起有时很累,因为她的思想太活跃,和她在一起必须和她同样地反应敏捷才行,不然就跟不上她。”老婆太优秀,作为丈夫总会在无形中感到股压力。当林徽因驾鹤西去时,梁思成正身处针对他的“大批判”发动的当口。在以后的七年里,梁思成一个人在漆黑长夜品味人生无边的孤寂,身心俱疲。

也许梁老真的老了,在经历爱妻离世、人性拷问之后,寻找一个相对“卑微”的女子,只想过着和普通老人一样的柴米油盐生活。


包子铺爱吃黄油面包


娶了民国四大才女林徽因的梁思成压力太大,痛苦与压抑伴随其婚姻一生。

民国奇女子林徽因到底有多么耀眼,可以从旁人的眼光中看出他们的嫉妒与羡慕。大作家冰心曾经写过一篇《我们太太的客厅》在报纸上发表,结果消息传到了林徽因的耳中,林送了山西老陈醋给冰心,两个女文人之间相斗自然别有一番风趣。

林徽因的仰慕者不乏名人。林徽因在16岁欧洲游学期间,认识了当时的大才子徐志摩。徐志摩成了林徽因文学道路上的领路人。在梁思成与林徽因结婚后,金岳霖因为经常参加林家的聚会,认识了林徽因并对其仰慕。只因林徽因是一名才貌双全优秀女子。大千世界庸脂俗粉太多,让金岳霖终其一生也没有找到能和林堪比的人,为此金岳霖终生未娶。

作为林徽因丈夫梁思成压力可想而知,林徽因因为去世后,梁思成已经55岁的老人日常生活能力完全没有,自己的儿女们不可能整天跟在自己身旁照顾自己,于是才娶了自己学生林洙为妻。


陆弃


梁思成在林徽因去世后续弦,是家庭为本的责任。和以孝为本的亲情。

提到梁思成的续弦总是绕不过他的前任林徽因女士,后世大多数人认为林女士去世后梁先生续弦表明他们的爱情不够坚固等等,或者认为林女士才貌双全,又有浪漫的诗人徐志摩的追求,以及邻居金岳霖的守候。两人之间的感情在林女士活着的时候可能就有嫌隙。

我个人认为这么理解太狭隘了。 先来看一下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婚姻背景与家庭,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先生家风严谨,家庭和睦他一向倡导引导而不干涉子女的婚姻政策。林徽因是他的好友林长民的女儿,一开始,林家希望能早一点订婚并举行婚礼。

但梁启超觉得,孩子的学业更重要,希望他们继续求学,毕业后在结婚。但后来,林长民在战争中不幸去世,梁家考虑到林徽因的悲痛和家庭状况,立即着手为思成找工作,让她们结婚帮助他们解决生计问题。婚后梁家把林徽因的母亲接来一起住,为的也是照顾她们母女。而且林女士去世后,梁思成一直供养林女士的母亲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这一点看梁家对林徽因是有恩的。

即使是后来续弦也是情理之中的,梁思成后来的身体不好也需要一个伴侣来照顾。在日常的接触中和自己的学生产生感情并决定余生相伴并没有错。梁思成作为家里的男主人也要考虑继续照顾林女士母亲的责任,有一个女人相伴扶持到老难道不对

我们普遍对爱的定义都太狭隘了,或者给爱附加了很多条件。 你活着的时候我爱你,并愿意与你承担一切。当你有一天离开人世,我有可能爱上别人。谁能保证爱一个人到永远,死了都要爱。梁先生也是普通人,他在林女士去世后遇到新的感情是人之常情。难道因为他是名人,他过去有一个有名的妻子。就应该孑然一身,往后孤独终老吗

他履行了家庭的责任,顾及了爱情亲情的本分。余生过得安稳和睦,不正是林徽因女士也愿意看到的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