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孝通|個人·群體·社會

費孝通|個人·群體·社會

費孝通|個人·群體·社會

對“社會”歷來有兩種基本上不同的看法。一是把社會看作眾多個人集合生活的群體。嚴復翻譯sociology作“群學”。眾人為群,一個個人為了生活的需要而聚集在一起形成群體,通過分工合作來經營共同生活,滿足各人的生活需要。

人原是動物中的一類,衣食男女,七情六慾等生活需要,來源於自然界的演化,得之於個人的生物遺傳。在這些方面人和其他動物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生物界演化到了人這個階段出現了超過其他動物的智力。人被生物學者稱之為homo sapiens, sapiens就是智力的意思。憑此特點人在其滿足需要上具備了超過其他動物的智力。人和人能通過共識和會意建立起分工合作的體系,形成了聚居在一起的群體。

嚴復把sociology譯作群學,以我的體會說,是肯定活生生的生物人是構成群體的實體,一切群體所創制的行為規範,以及其他所謂文化等一切人為的東西都是服務於人的手段。

另一種看法卻認為群體固然是由一個個人聚合而成,沒有一個個人也就沒有群體,這是簡單易明的。但是形成了群體的個人,已經不僅是一個個生物體,他們已超出了自然演化中的生物界,進入了另一個層次,這個層次就是社會界。

在這個層次裡一個人不僅是生物界中的一個個生物體,或稱生物人,而且還是一個有組織的群體裡的社會成員,或稱社會人。

社會是經過人加工的群體。

不僅不像其他動物群體那樣依從生物的繁育機制吸收新的成員,也不像其他動物一樣,每個人可以依它生物遺傳的本能在群體裡進行生活,在人的社會里,孩子須按社會規定的手續出生入世,生下來就得按社會規定相互對待的程式過日子;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對待不同的對象,都得按其所處的角色,照著應有的行為模式行事。

各個社會都為其成員的生活方式規定著一個譜法。為了方便打個不太完全恰當的比喻,像是一個演員在戲臺上都得按指定了的角色照劇本規定的程序進行表演。每一個歌手都得按譜演唱。社會上為其成員規定的行為模式,一般稱為規矩,書本上也稱禮制或法度。它確是人為的,不是由本能決定的;是經世世代代不斷積累和修改傳襲下來的成規。通過上一代對下一代的教育,每個人“學而時習之”獲得他所處社會中生活的權利和生活的方式。不僅如此,如果一個社會成員不按這些規矩行事,就會受到社會的干涉、制裁,甚至被剝奪掉在這個社會里繼續生存下去的機會,真是生死所繫。

社會在自然的演化中是繼生物世界而出現的一個新的但同樣是實在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以生物體為基礎的,正如生物體是以無生的有機體為基礎一樣。生命的開始,出現了生物界,生物群體的發展,出現了社會界。

人還是動物,但已不是一般的動物,人的群體已不是一般的群體,上升成為社會。從這個角度來看,社會本身是個實體,生物人不能認為是社會的實體,而只是社會的載體。

沒有生物人,社會實體無法存在,等於說沒有有機物質,生物實體無法存在一樣。有機物質是生命的載體,生物人是社會的載體。實體和載體不同,實體有自已發展的規律,它可以在載體的新陳代謝中繼續存在和發展。

正如一個生物人是由無數細胞組成,個別細胞的生死,不決定整個人的壽命。個人的生命正是靠其機體細胞的不斷更新而得以延續。同樣的社會里的個別成員,因其尚屬生物體,還是受生物規律的支配,有生有死,但並不決定社會群體興衰存亡。因之,生物實體和社會實體是屬於自然演化過程中的兩個層次。人有兩個屬性:生物人和社會人。

费孝通|个人·群体·社会费孝通|个人·群体·社会

[email protected]

费孝通|个人·群体·社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