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才是人间常态

欧阳修在《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中有这样几句词: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渐行渐远,才是人间常态


说的是两个曾经亲密无间的人,没有嫌隙,没有争吵,只是一次离别之后,慢慢地就断了音讯。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免不了有那么几个曾经亲密无间,但却慢慢失联的朋友。

踏入社会后,因各种缘由添加了许多好友,通讯录的人数越来越多,真正能推心置腹聊天的反而越来越少。曾经无话不谈的朋友,联系频率由每天变成每周、每月,渐渐地就不再联系了,朋友圈也慢慢变成了点赞之交,到最后视而不见,一刷而过。

哪怕彼此还拥有着共同的朋友圈,可有的人早已默默地被地被划在了圈外。成年人之间的告别不会再有仪式感了,若有若无的疏远,让彼此达到了最后的默契,不用只言片语,彼此心照不宣,大家都回不到过去了。你会发现有时候,渐行渐远,成为了人间常态。

知乎有个话题是好朋友之间是如何变淡的? 其中有一位网友倪一宁的回答获得很多赞,这意味着有绝大多数对这个回答感同身受。

“为什么没有人承认,是社会资源地位见识差距变大,你的苦闷他无法理解,他的彷徨在你而言,是变相炫耀。

两个人无话可说,只能叙旧,直到过去被反复咀嚼,淡而无味,又碍于情面,怕被指责势力,还要勉强维持点赞的情分。

当然,有很多超越阶级的友谊,但两者的见识和思辨力,一定是对等的。许多年少时,闯祸的朋友,只能被拿来怀念,许多因为恩情而结缘的人,也只适合报恩。朋友是需要交换观点的人,而不仅仅是交换感情。”

渐行渐远的其实不是人与人,而是时间与距离。任何一种关系都需要维护,也需要成本。当你所给予的成本跟不上关系的需求的时候,你们的关系只能是渐行渐远。

成年人关系的脆弱,令人怅然若失,但换个角度来想,疏远其实也是一种尊重,不去给别人造成负担。

要学会在世界的喧嚣中享受孤独,宁静心灵,可有可无的社交大可省去,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朋友状态,有几个真正的知己和执友就够了,平时联系不多,然而一旦遇到困难则会尽全力帮你的朋友,三两个就足够了。

蔡康永曾说:“永远不要把友情放在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上,有些朋友就是在一个阶段带给自己美好东西的人,互相享受而不要互相捆绑。”

所以,就这样吧,不必对远去的朋友过分介怀,未知的际遇、不同的价值观更新着我们的朋友圈,更铺就不同的人生路,我们在路上会分道扬镳,会有缘相逢,有些人早已远去,而有些人一直都在。在生活这场随时会有人到站的旅途,下车时挥一挥手,把珍贵的记忆存放在心底,继续上路。总有一天,我们都会明白,相遇是离别的前奏,任何一种关系都免不了日渐疏远。珍惜当下一起度过的时光,也许是我们抵抗离别的一种方式。


晚安。

我是小创,明天会遇见更好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