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瘦马”盐商身上的原罪

扬州瘦马的产生与两淮盐商密切相关!

何为瘦马?其实是对一种女性带有侮辱的代名词。

首先人贩子对女性的人格进行任意的摧残和蹂躏,使之从形象到性格柔弱如马匹一般,最后成为供有钱人寻欢作乐、满足变态心理需求的玩物。

女性被要求:一方面柔弱,另一方面顺从。以马匹为形象,即为干瘦柔弱、无条件屈从。这就是扬州瘦马最为直观的形象。

女德班培训的本身行为是“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内在就是“瘦马”。(试想传统文化、思想都模糊的今天,这些行为背后哪里有这些东东西西啊!)但是,古代“扬州瘦马”的培养也没有假借传统美德,而现在的女德班培养确实以传统美德为标榜。在法律法规不健全的今天,道德代替法律践行正义、公义,无论程序还是实体正义都可能被违法的伪道德、伪合法所掩饰。


“扬州瘦马”盐商身上的原罪

扬州盐商剧照

成年人的视野中没有对错,只有利害关系!只要有利害关系,这种事情无论合法还是不合法,灰色还是光明,一直存在的!

现在就说一种合法现象吧!

宠物。无论喜爱宠物的人如何说,把宠物转换成满足自己心理的状态,这难道是一种人道行为吗?既然存在人类的道德,那动物自己的道德存在么?以人类的道德、意识塑造动物,那么人类怎么质疑加之于同类相同的“行为”呢?

成人的世界里只有对错,没有利害关系!扬州瘦马的培养和女德班的培养都是满足富人的变态心理需求。

策划和组织这门生意,从商业人的本心出发,这已经没有对错,只有利与害了。

而这门生意的服务对象难道不是和宠物主人本质上一样的吗?动物只有生命权、没有人格权、只有主人的感情和财产权。而主人的感情对动物来说,只有依赖于否,而没有处于动物和处于宠物之后的其他影响。

好啦,以上就是作者对扬州瘦马的感受与评价,以及对现代社会一些现象的感觉,下面对扬州瘦马的真实处境进行历史的探究。

首先,为什么有扬州这样一个地域性的前缀?

以前读过国富论,上面说:中世纪的国王、领主,由于没有自己的官吏直接征税,只能在自己的领地上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大量的剩余只能用宴饮宾客,做消费用了!

这和扬州地区有很多盐商聚集差不多意思!这些富商利用国家对盐业的垄断,获得了大量的财富,而这些财富只能用来享受与消费。扬州城当时就他们这类人能够充分享受城市生活,其他的人都是为他们提供服务的,这就是中国古代商业城市的本质!


“扬州瘦马”盐商身上的原罪

扬州盐商生活场景

其次,扬州瘦马在史书中是怎样描述的?

清代丁耀亢在《续金瓶梅》一书中对“瘦马”有过描述。一等资质的女孩:将被教授“弹琴吹箫,吟诗写字,画画、围棋,打双陆,抹骨牌,百般淫巧”,以及精细的化妆技巧和形体训练。

二等资质的女孩,也能识些字、弹点曲,但主要则是被培养成财会人才,懂得记账管事,以便辅助商人,成为一个好助理。

三等资质的女孩则不让识字,只是习些女红、裁剪,或是“油炸蒸酥,做炉食、摆果品、各有手艺”,被培养成合格的主妇。

往往一个行为从表面理解总是“美好”的,但是,初衷和目的或者是结果会击破人们一点点幻想。“扬州瘦马”的严苛的鉴定标准:最为客商看重的就是对于瘦马的小脚的评判,这有着一套极详细的办法,并且人们还为此制定出了“瘦、小、尖、弯、香、软、正”等七条标准。

可想而知,人贩子对“商人”,一方面“极致”的追求,另一方面“残酷”的认知。


“扬州瘦马”盐商身上的原罪

扬州盐商剧照

最后,扬州“瘦马”的下场。

“瘦马”大多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幼时被人买去。等待她们就是漫长、集中营式的魔鬼训练期生活。“瘦马”的瘦,既有天生体弱的原因,也是被刻意“饿”出来的意思。因此,“瘦马”被分为三六九等。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好的归宿。最后,有些被挑剩下的“瘦马”不得不被送入烟花柳巷、秦淮河畔。而那些“有幸”被官宦、富商、贵公子纳为小妾的,也不见得就过得上美满的生活。

这里有些想法:从前看一本虚构的历史小说叫《亭长小武》。其中不断强调甚至作者本人都有些歇斯底里:“法”要平!也就是社会动荡根源在于“执法不平”。在书中,无论汉武帝还是各级官员处理任何案件时,对法条异常熟悉、脱口而出。整本书虽然以悲剧结尾(那也是主人公及武帝个人的悲剧),但是武帝之后,西汉社会又开始兴隆。所以,每个社会都有自己不同的司法环境,司法环境决定“善、恶、美、丑”被社会所接纳的程度。盐商——扬州瘦马——人口买卖,那个社会多罪恶、多么原罪啊!

题目我提到了盐商的原因何在?

古代社会有徽商、晋商等等从事各行各业,聚集扬州的两淮盐商最为恶劣。盐商垄断了全国食盐流通的全过程,肆意压低买价,抬高卖价,剥削灶户和消费者,获取巨额的商业垄断利润。他们大多生活奢侈,尤以扬州的两淮盐商为甚。

民国时,一文化名人曾于报纸上撰文:扬州什么“小三”,好像出产“小三”之类的话,惹怒了当地的人。无论黑道还是名人都要找他打官司。可能当时大家的认知,就有这种行业的影响吧!


“扬州瘦马”盐商身上的原罪

扬州盐商剧照

扬州城,明清时大部分地域都是盐商的园林。纪录片“盐商”中提到当时所有城市设施都是为“盐商”的生活而设定的。如果没有盐商的聚集,很可能就没有扬州城!

比如,一个鸡蛋好几两银子,贵在哪里?下蛋的鸡使用各种“名贵的中药材”喂养。大部分就是这种“极致、残酷的”商业认知。“扬州瘦马”有一定的传统,但是“得名于扬州”,与扬州盐商关系密切。

为什么“扬州瘦马”盐商身上的原罪?

是因为这在当时是合法的!现在是违法的!呼吁对“女德班”要审慎看待,对动物虽然我们限制它们范围,但是不能限制它们的“自由与意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