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可以判斷一個人是否肥胖嗎,你怎麼看?

艾美麗她媽


作為一個減肥40斤並且成功保持兩年至今的我很高興來回答題主這個問題。

上面的圖片很好的證明了,同樣都是兩斤的肉,肌肉和肥肉,重量相同的前提下,體積不一樣。

換言之,有的人為什麼想減肥?並不是因為他看起來有多重,而是因為他看起來比較大!

如果你看起來很嬌小,但其實你有兩百斤,你還會在乎這個體重數字嗎?

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女孩子到了減肥的最後時期,進入了一個走火入魔的階段。最開始的時候,體重只是檢驗減肥成果的標尺之一,但是到了中後期,還是應該回到鏡子裡來,看一看你的圍度變化,你看起來美不美比較重要。

但是有的人習慣性的盯著體重秤看,說人家說的“好女不過百。”我也要瘦到100斤,無論我是一米七、一米六還是一米五,人家說100斤,我也要到100斤。



“胖子”與“瘦子”的較量,不僅僅是皮下脂肪,“胖子”的內臟脂肪也明顯高於“瘦子”。

體重都是70kg的人,因為年齡、身高、脂肪分佈的關係,看上去也是不同的。

當然,同樣是一米六的人,90斤看起來肯定比120斤要瘦,但是也有可能90斤的人看起來很乾癟,但是120斤的人看起來身體曲線更好,前凸後翹玲瓏有致。

所以,體重數字,並不是衡量一個人胖瘦或者身材好與否的唯一標尺。

以上就是為題主解答的關於體重和胖瘦之間的關係,相信從圖片上大家就可以直觀地看到它們之間的關係。謝謝您留下來看到最後~


愛美食的資深減肥人士


肥胖主要是指脂肪在人體內的大量堆積。

更多地時候我們是對著鏡子,靠感覺來評價自己的胖瘦。然後我們會根據自己的“感覺”採取減肥行動。

先不說減肥的行動是否正確,單是我們判斷自己肥胖的標準都非常的不靠譜。

感覺上的事情最難把握,你可以永遠感覺自己胖,最後身患進食障礙症;你也可以永遠感覺自己不胖,最後身患肥胖症並伴隨大量的併發症。

BMI最普遍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以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來評估肥胖。

身體質量指數的計算方法是以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最健康的BMI值為22,大陸標準中18.5-23.9屬於正常範圍,24.0-27.9屬於超重範圍,≥28.0屬於肥胖範圍,≤18.4屬於偏瘦範圍。

綜合這些年的經驗,基本上BMI大於24的時候,也就是處於超重狀態的時候,就已經有減肥的需求了;如果是肌肉率比較低的女生,在BMI大於23的時候,大臂後側和小腹的位置也會有明顯的脂肪堆積;但是當BMI小於22,還有特別強烈的減肥需求的時候,大多需要深入的溝通,有時候甚至需要心理諮詢師的介入。

關於最後一點,也說明了要通過科學的方法判斷自己肥胖狀態的必要性。如果心理上有問題,感覺也一定是偏離的。

註釋:BMI判斷肥胖程度也有自身的缺陷,因為只參考身高和體重,忽略了體脂肪和肌肉的比例問題。但這也是這個公式可以普遍適用的優勢,越簡單越好使。

腰臀比:肥胖的另一個觀察角度

我們已經瞭解到,通過BMI來判斷肥胖有自身的缺陷,但是如果同時測量腰臀比,數據的可信度就會更高。

如果BMI比較高,同時腰臀比也處於危險狀態,那肥胖就是肯定的了。

  1. 用捲尺測量腰和臀最大的圍度。

  2. 使帶子與地面平行

  3. 確定腰與臀的比例,用腰圍除以臀圍

  4. 評估危險性

不靠譜的體脂稱測試

肥胖與否,實際上最準確的是直接測量身體脂肪含量。

水下稱重法是最可靠的,它的原理是利用脂肪和非脂肪組織的不同密度來計算出脂肪的含量。

其次是使用皮脂鉗,但皮脂鉗測試需要經驗豐富的教練來完成,受操作者經驗水平的影響比較大。

最後一種方法是利用電阻法測試體脂率,原理是利用脂肪組織導電率低,其他組織導電率高的特點,這是目前市場賣的家用體脂秤的原理,同時也是誤差最大的。這種秤的測試點的數量不合格,測試要求也做不到,體重計顯示的體脂率誤差很大。

註釋:體脂稱測試雖然誤差比較大,但也是可以參考的,特別是當我們只是查看自己的減重趨勢的時候,如果你的體重一直在降低,體脂率一直在減少,那麼你的減肥就有成效。

肥胖的危害

  • BMI每增加一個標準差單位,二型糖尿病發病風險增加87%。(調查樣本17萬人)

  • BMI每增加5,增加冠心病27%的發生風險。

  • BMI小於18.5,增加死亡風險48%。(調查樣本170萬人)

  • BMI大於等於25,小於30,處於超重狀態,降低死亡風險10%。(調查來自歐美和日本臺灣65歲以上人群,調查樣本19萬人)

  • BMI大於等於30,處於肥胖狀態增加死亡風險36%。(調查來自歐美65歲以上人群,調查樣本19萬人)

肥胖會引起許多相關的合併症,如糖尿病、高血脂、睡眠呼吸中止、冠心病、退化性關節炎、尿酸過高,甚至某些癌症等,進而可能造成死亡,因此肥胖症患者的平均壽命比起正常體重者少了許多。

我們的現狀

2010-2012中國居民營養和健康監測顯示,全國18歲以上的成人,超重率是30.1%,肥胖率是11.9%,比2002年分別上升了7.3和4.8個百分點。

6-17歲的兒童青少年,超重率是6.4%,比2002年分別上升了5.2和4.3個百分點。與2002年相比,超重率增加一倍,肥胖率增加兩倍。

不論是成人還是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增長幅度都高於發達國家。

總結

當我們打算減肥的時候,主要的參考標準是計算自己的BMI,然後可以參考體脂稱數據,絕對不是自己的“感覺”。

只有科學的認識自己,才能科學的減肥。


James振龍減脂


體重,又稱身體重量,其主要包括骨骼、肌肉和脂肪等物質的重量。體重一般可以由身高體重計直接測得,即整個身體的重量。但,體重並不能夠十分準確的判斷一個人是否肥胖。我們經常能發現一個現象,一些小個子女性,體重很小但看起來肉呼呼的,某位健身教練,體重值很大,但滿身都是肌肉塊,看起來並沒有什麼脂肪。這是因為,體重不能作為判斷肥胖的標準。還有一些人在減肥期間可能會產生一些疑問,就是為何我一直在運動,體重卻沒有發生任何改變?那是因為運動會使脂肪減少的同時肌肉含量增加,脂肪在不斷地向肌肉轉化,雖然體重沒有變化,但體成分其實在悄無聲息的發生變化,體脂的減少才是真正的減肥。

真正決定你是否肥胖的是你身上脂肪的重量。體脂指的是身體脂肪的重量,其一般出現的形式以體脂百分比的形式比較多見,體脂百分比即是身體脂肪重量占身體總重量的百分比,其可以用來幫助我們更加準確的判斷我們的身體是否在健康的範圍內。其目前在生活中最常見的測量方法是採用體成分測試儀,其原理是採用生物電阻抗法來分析身體,但其準確性有限。科學研究中常用到雙能量X射線法來測量身體成分,這種方法測量的體脂是十分準確的,但其成本太高,不適應在大眾中推廣。

知道了體脂百分比,我們就可以對於一個人是否屬於肥胖進行更加準確的判斷。《運動處方》中對體脂百分比作出了評價,男性體脂百分比低於12.00%為偏瘦,12.00%—22.9%為正常,23.00%—25.00%為超重, 25.00%以上即為肥胖;女性體脂百分比低於16.00%為偏瘦,16.00%—26.9%為正常,27.00%—30.00%為超重,30.00%以上即為肥胖。


科學運動與健康


單純的體重不能斷定一個人是否肥胖。

就是因為,如果僅以體重來論的話,由於同體積的肌肉比脂肪重很多,所以,同樣兩個看上去胖瘦一致的人,一個肌肉含量非常高,一個脂肪含量高,那麼肌肉含量高的人一定比脂肪含量高的人要重很多,如果以體重判斷,那麼肥胖的人就會是前者,而事實上肥胖的人是後者。現代科學判斷,肥胖的標準是以BMI指數為準的,這個指數的含義是,以體重的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的平方。這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它可以分析一個人的體重對於不同高度的人所帶來的健康影響,BMI值是一個判斷肥胖的指標。

成人的BMI數值到定標準:低於18.5屬於過輕,應增加體重。18.5-24.99之間屬於正常。25-28之間屬於超重。28-32之間屬於肥胖。高於32以上的屬於非常肥胖。


保健生活錦囊


絕對不是!相同體積的肌肉的重量是脂肪的三倍。是否肥胖要看身體脂肪比例、骨骼肌比例等指標。健身者,尤其是健美者的體重都很大,但人家體脂含量極低。


毒牙76189062


反正不超標的話,我感覺還是肉緊肉鬆的問題,還有個高個矮的問題,有的個高,覺的很瘦其實別人也不見的瘦!但想瘦還是控制體重!想瘦沒捷徑啊,控制嘴邁開腿!反正我沒瘦,對自己狠不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