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瑜亮 一世餘言

“嗚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豈不傷。君其有靈,享我烝熵。嗚呼公瑾,生死永別。樸守其貞,冥冥滅滅。魂如有靈,以鑑我心。從此天下,更無知音。嗚呼痛哉,伏惟尚饗!”一段《臥龍弔孝》的祭文,讓我們感受到羽扇綸巾的孔明先生與顧曲的周郎惺惺相惜、心心相印。京劇界也有這樣一對人物,那便是老生行的餘叔巖與言菊朋二位大師。

一時瑜亮 一世餘言

一時瑜亮 一世餘言


餘、言老先生生年相同,卒年亦相差不到一年,終其一生皆以京劇為業,勝擅老生。嘗有二賢不睦的傳聞:餘譏諷謂“言五子”,即“小網子、小鬍子、小靴子、洗鼻子、裝孫子”。言聞之,半晌無語,忽大笑,嘆喟:“餘叔巖最怕的是我啊!”。

其實,縱觀他們的藝術人生,太多相似,真伯仲間!先說學藝演藝,都是在走票期間觀摩學習譚鑫培的表演藝術,私下向陳彥衡討教精研“譚腔”;演出多是在錢金福、王長林的輔佐之下,合作者則是梅蘭芳、楊小樓這樣的頂尖高手。


再說藝術風格,餘派、言派著名於世,向來人們愛講,餘是“新譚派”代表,言是“舊譚派”首領,實際上何分新舊,他們二位都是“活譚派”。現在大家覺得餘言二派相去甚遠,但是仔細聽聽老唱片,相較譚小培、王又宸等同時代的老生演員,他們二人聲腔是最接近的,而且都以發展的姿態繼承了老譚派。


一時瑜亮 一世餘言

一時瑜亮 一世餘言


還要說說傳承,他們都有各自的徒弟學生以及私淑弟子,其中有的也非常著名,但最關鍵的是,都直接派生了新流派,即楊(寶森)派與奚(嘯伯)派。

一時瑜亮 一世餘言

一時瑜亮 一世餘言

最後想說說他們共同的不幸與尷尬。一是他們嗓音都出現了問題,自己滿意的舞臺黃金期都並不長,否則還會有更多的精品供我們後人學習欣賞。二是他們各自都有一個影響力很大的女弟子,尤其在傳承傳播上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直接塑造了今天京劇舞臺上的餘派與言派。


一時瑜亮 一世餘言

一時瑜亮 一世餘言

一時瑜亮 一世餘言


或是生理原因,二賢共同的“清剛”本色,分屬個人的“英氣”、“文氣”,現在很難感受到了。如果二位老先生在天國同赴蟠桃盛宴,或許嘴裡說不出什麼,但手會緊握到一起,多搖幾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