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最喜欢颜回,颜回哪一点最吸引他?

颜小二述哲文


我认为:1.他出身贫寒,自幼生活清苦,却能安贫乐道,不慕富贵;

2.性格恬静,聪明过人,长于深思;

3.听孔子所讲的许多高深道理,他能完全理解,且能闻一知十,成为孔子的得意门生;

4.在孔门弟子中,颜回以突出的德行修养而著称;

5.他坚守先生不耻下问的教悔,一起毕生精力研之弥坚,欲罢不能,深得孔子的赞赏;

补充: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建立新世界


孔子喜欢颜回,可以从《论语》中下面这一段话看出。

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成现代汉语是:孔子说∶“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冷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其实,颜回最吸引孔子的是“不改其乐”,也就是能从对道的追求中找到乐趣,从而忽略一切物质的枷锁。能够忘我地学习忘我地追求自己追求的东西,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其中的乐趣旁人是难以甚至无法理解的,更不要说能达到!这种乐趣与物质无关,与功利无关。

英国大物理学家牛顿有一次请朋友来家里吃饭,饭菜做好了,可朋友还没到,他就进实验室专心致志地做实验去了。朋友来后找不着牛顿,因急于上班,就独个儿把饭菜吃了,并把吃剩的鸡骨头放在盒子里,然后走了。傍晚时,牛顿做完实验,准备吃饭。但当他看见盒子里的鸡骨头时,显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哈哈大笑地说:“我以为自己还没吃饭呢,原来早就吃过了。”

据说,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为了学习,为了自己的追求,以苦为乐,乐在其中的名人故事数不胜数。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乐在其中,乐而忘我。孔子喜欢颜回赞赏颜回,就是因为颜回能达到这样高的治学境界。


金风359


孔子一生致力于传师授业,到他晚年的时候,号称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便有七十二人。

在这七十二人中,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颜回。

颜回这人,简直是学霸中的学霸,什么“孔门十哲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儒家五大圣人之一
”的称号,统统被他收入囊中。

一、颜回真是一个君子啊!

颜回跟孔子一样都是鲁国人,他字子渊,十三岁就跟着孔子学习了。

颜回问孔子:老师,什么叫做仁?

孔子回答道:你要控制好你自己,一切按照礼的标准实行,不要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这样天下人就会觉得你是个仁德的人。

颜回记住了孔子的话,他决心要做个符合“礼”的人。

怎么做呢?

做人,要知足常乐;

为政,要以民为本;

从师,要恭恭敬敬。

不过,孔子生活的时代,诸侯们天天忙着争霸,时局动荡不安,谁又有心情去听你如何施行仁政的学说呢?

索性,颜回也就不去当官了,始终陪伴在孔子身边,对此,孔子却赞誉有加: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需要他的时候,他便济世救民;不需要他的时候,他便隐于俗世。能够这样不慕名利,一切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唯有我和你颜回了。)

无怪乎孔子对于这个贴心的弟子,特别满意,想来若是有人能够有颜回的才华、品行,也能很讨老师们喜欢吧?

二、学霸和孔圣人的日常

颜回和孔子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处于父亲和老师之间。

颜回看向孔子的眼神里,都泛着崇拜的光芒。

有一次,颜回在听完孔子的课后,感叹道:对于老师的才华和品德,我抬头仰望,越是觉得高,我埋头钻研,越钻研越觉得坚固。看上去老师就在我的面前,可当我走上前来,却发现老师又好似在我的身后……

《论语·子罕》曰:“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学霸颜回想了很多,在他二十九岁那年,【发尽白】。

随后不久,便英年早逝了。

颜回死的时候,孔子痛哭流涕,他想颜回了:自从我有了颜回,门人们越来越亲近。

这件事过去很久后,鲁哀公问孔子:先生门下的弟子谁最好学呢?

这件事又勾起了孔子的伤心事:“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喜欢本文的朋友,欢迎关注我,如果您有什么想要分享给我的内容,也可以留言探讨呢。


剑惊禅丶


孔子称赞颜回,在《论语》中留有记录:“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颜回有很多优点,我想这一点应该是最吸引孔子的:他能够在穷困之中,坚守节操,不改志向。

孔子很伟大,具有很多高尚的品质。但是在“贫困不能移”这一点上,他可能真的做不到。他曾为遭受不公平的待遇而愤怒疾呼,不能像颜回一样安于贫困。

人往往是这样,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孔子对自己不具备的优秀品质,看得格外重要,就会特别喜欢具备这项品质的颜回了。


栖鸿看红楼


我们先说孔子是多么喜欢颜回,这一点,子路、宰我和子贡他们,大概要羡慕嫉妒恨了。

就像班主任一般都喜欢班长一样,在“青年政治学院”,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班长颜回。

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天丧予!天丧予!”他哀叹说,“这是老天让我死啊”。

孔子是极为理性极为内敛的,颜回的去世,让孔子呼天抢地悲痛不已,可见孔子对颜回的感情至深。

孔子把颜回列为十大弟子之首,说他是君子,是贤人,别人都做不到做一天的君子,践行仁的理念,一般人一天都做不到,而颜回可以三月不违仁。在孔子眼中,颜回大概可以达到贤人的境界了。那么,颜回到底有什么优点,让孔子这么喜欢他呢?

好玩的国学认为,这里面,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颜回是孔子最忠心耿耿的弟子,对孔子是真心的崇拜,无论是孔子风光的时候,还是在孔子喝凉水都塞牙的倒霉的时候,颜回都不离不弃,守在孔子得瑟身旁。自十多岁进入师门,颜回始终追随着孔子的脚步,是孔子“骨灰级”的“铁粉”。对孔子的话,颜回深信不疑;对孔子的要求,颜回坚决执行。在办学之初,孔子在和少正卯的竞争中处于下风,学生们都跑光了,但只有颜回一个人陪着孔子,所以说,颜回是孔子忠心耿耿的学生。

第二,颜回最有执行力,最任劳任怨,是孔子最得力的助手。在孔子面前,颜回是班长,替他管理班级;是厨师,给孔子烧菜做饭;是心理医生,给孔子加油打气;是助教,帮晚年的孔子搜集资料整理《易经》;他甚至还会说几句笑话,给孔子调剂心情。在跋涉四方找工作时,颜回掉了队,很晚才和大部队会合,孔子担心地对颜回说,我还以为你死了呢。颜回则幽默地说,老师还没有死,我怎么敢死呢?这也就是颜回,要是子路说这样的话,估计孔子早就开骂了。

第三,颜回绝对情商巨高无比,他看起来很木讷,实际上却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太会讨孔子的欢喜了。

庄子曾经讲过这样的故事。颜回对孔子说,“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我们不禁感叹颜回的语言艺术。他平时不说话,一旦开口,每句话都能直达孔子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这段话是说,“老师慢步走,我也慢步走;老师快步走,我也快步走;老师跑起来,我也跑起来;但老师一旦加速,绝尘而去,我只好目瞪口呆了”。这话说的好啊,简直让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第四,颜回人家甘于寂寞敢于清贫。孔子从小也是苦出身,但对财富怀有一种淡然看待的心理。孔子就说过,富贵于我如浮云。孔子弟子中,颜回大概是最穷的人了。一竹筒饭,一瓢水,住在破巷子里,简直是在贫民窟里要饭的。别人不能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自得其乐。而颜回在这一点上,简直和孔子是一模一样的,这也让孔子与颜回之间,形成了一种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气场。

第五,颜回勤奋好学。孔子最喜欢勤奋的学生,只要你不是太笨,像司马牛那样的笨孩子,理解力太差,孔子是不喜欢的。但太聪明,孔子也不喜欢。比如子贡、宰我等学生,太聪明了,老喜欢表现自己,老喜欢耍小聪明,就经常找来孔子的大骂。

而颜回,实在很勤奋。孔子说“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 。意思是,“认真做笔记目不转睛不开小差听我讲话的,大概只有颜回了吧”。颜回去世之后,孔子还悲叹,“死得可惜啊!我只看到他前进,从未看到他停下前进的步伐。

”在孔子眼中,颜回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典范。最重要的是,颜回人家聪明,又很低调内敛,看上去有点呆。一开始孔子认为颜回的智商不高,到后来才发现,颜回其实一点都不笨,对孔子的学问,颜回不仅能够掌握其精神实质,做到融会贯通,还能够对孔子有所启发。

这样听话的乖宝宝,这样忠心耿耿的弟子,这样什么事都能做的学生,这样低调内敛不张扬的学霸,谁不会喜欢呢?


好玩的国学


《论语》中对颜回的生活曾做过这样的描述: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颜回吃的饭食非常简单,一碗米饭,就着一瓢凉水,也没有什么下饭菜,住的地方就是一条破胡同,但是他却能在这种简陋的环境中自得其乐,不改初衷地追求学问,沉迷其间,所以他也被后世人称为颜圣人。

孔子最喜欢颜回,这一点,孔子在他的弟子们面前从来都不回避,甚至他曾经说过:

“颜回,吾不如也”。

孔子作为万世景仰的圣人,可他自己却说自己比不上颜回,可见孔子是真的赞赏颜回的。后来,颜回去世,孔子听到消息后嚎啕大哭:

“天丧予,天丧予”!

孔子说,老天爷啊!你可把我害苦了!你既然把这样好的学生赐给了我,为什么又要把他夺走啊!你可让我怎么活啊!

颜回为什么能够这么感动孔子?我想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居善地”。

居善地,即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中提到的: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 动善时。”

“居善地”,即不择地而处之,不管待在哪里,不管是在一种什么样的境遇下,都能够除却尊卑之心,贵贱之辱,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在天上,我是云,在地上,我是水。夏天我飘落为雨,冬天我飘洒为雪。暖时我可以纵横万里,寒处我凝而待春。在低处,我独仰苍穹,赏而不妒;在高处,我俯瞰苍生,尊而不临。在自然的常态下,没有哪一种物质像水这样多变,这样多资,这样有适应性。

回顾千秋百代,像颜回这样在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其实都是经历了千难万险的,而他们最终能够胜出,最重要的就是怀有这样一种宠辱不惊的“居善地”的精神。


关注我,学习更多国学知识!@李清泉


李清泉


我认为还是颜回好学这一点上最吸引孔子,我们看《论语.雍也篇》,原文:

6. 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日: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者亡,未闻好学者也。

颜回死孔子感叹,现在没有象颜回这样好学的人了,也没有听说过谁好学。

孔子喜欢颜回好学这是符合人之常情的,做为老师最喜欢的就是自己的学生好学,从古到今一个道理。并且孔子也极力推崇学习,比如孔子说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而不厌。

在孔子看来没有比学习更重要的事,《论语》开篇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论语.卫灵公篇》里又说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还有在《论语.公冶长篇》里也说过,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用自己来说明知识都是通过学习得到的。子夏在《论语.子张篇》里说过这样一句话,君子学以致其道。可见学习是成功的唯一途径。

同时孔子也说到了不学习的危害,比如孔子在《论语.阳货篇》里说的,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这一段是孔子对学习最为精辟的论述,就是仁、知、信也必须要学习。我们知道孔子对仁可是情有独钟的,但是即使是仁人若不学习,那就变成了愚人,这就说明了学习是高于一切的。

我们从孔子是个老师,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高于一切这三点上,就可以推断出颜回好学是最吸引孔子的。

那么孔子对颜回的才能是怎么看的呢?

虽然在《论语》里孔子七次表扬或赞扬颜回的才能,比如回也闻一以知十;未闻好学者也;其心三月不违仁;一箪食,一瓢饮;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语之而不惰也;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但是孔子的内心深处是非常讨厌颜回的,我们看《论语.先进篇》,原文:

11. 4 子日: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什么意思啊!孔子已经看穿了颜回的本质,颜回是不能帮我成大事的人,把我说的话到处乱讲。这里的说不能当悦讲,孔子是师父,颜回是弟子,师父给弟子讲课在古代那是非常庄重的事,弟子需要认真听,认真思考的,怎么会表现出喜悦的心情呢?这与气氛不符。所以这里的说只能当说话讲。

11. 23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日:吾以女为死矣。日:子在,回何敢死?

孔子被囚禁于匡地,颜回很久才赶来,孔子就说了,我以为你死了呢?颜回说:你在,我哪敢先死啊!

从表面上看好象两人感情深厚,我们往深层次里想想,孔子在最危难之时,颜回并没有和孔子在一起,并且很久才赶来。这是把孔子恨的无话可说,恨不得颜回死掉,而颜回来晚了并没有感到内心的惭愧,确针锋相对而又理直气壮的回答孔子,你不死,我怎么能先死?玄外之意是我要看到你死。从两个人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两个人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已经到了生死的边缘了。

我们再看颜回死后的事,《论语.先进篇》,原文:

11. 10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日: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路是颜渊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这父子俩也太不尊重孔子了,也就是说没拿孔子当回事。颜路想用孔子的车给颜渊做椁,那个时代的棺材是里层叫棺,外层叫椁,共两层。

这时候我们看孔子可是真生气了,才能不才能的,颜渊只是你的儿子而已。孔鲤也是我的儿子,也是有棺无椁,把我的车给你儿子做椁让我步行,这是不可能的。然后义正言辞的说,我是做过大夫的,不是普通百姓,是不可以步行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颜回的才能持无所谓的态度,称赞归称赞,才不才的在我孔子眼里算不了什么。

总之,孔子看好的是颜回的好学精神,对其才能是持无所谓态度的,称赞颜回只是孔子管理弟子们的一种手段而已,并且两个人的矛盾很深。


寂语堂斋


孔子言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颜回的快乐是最高境界的快乐 是内在的清净心 并不追求物质享受 而且就算住的屋子简陋 吃的清汤寡水 依然改变不了他内心的快乐 这就是一种心境的快乐

孔子最喜欢颜回充满智慧 谦逊好学 极富学问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快乐





佛系少女919061


首先颜回是一个非常好学的学生,凡事老师一般都是喜欢好学的学生,从颜回死后孔子痛哭说,颜回死后就再也没有像颜回那么好的学生了。可见作为学生颜回是非常好学的。颜回不仅仅学习刻苦,同时也是非常聪明的,但是颜回的聪明往往表现为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上一点就透,甚至是做到活学活用,但是往往表现的有点大智若愚。孔子就曾经说:“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子贡也称赞颜回聪明,说颜回是“以一知十”而自己却只能是“以一知二”,一个学生既好学又聪明,怎么能不得到老师的喜欢呢?

  再者颜回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最坚定的支持者。孔子周游列国寻找实现自己理想的国家的时候一直没有找到,被困在山野里,七天七夜没有吃一粒米,于是很多学生对孔子的儒家思想产生了怀疑,甚至是子游与子贡这样的大弟子也动摇了,只有颜回是孔子坚定的支持者,颜回认为老师的大道不行是因为那个世道出现了问题,“不容然后见君子”,也就是说君子之道在混乱的世界里得不到应用,不是君子不好,而是因为世道不好。这样一个理解自己的坚定的支持者,孔子能不喜欢?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颜回是一个按照孔子所教导的儒家思想要求自己的人,可以说完全符合了孔子对于“仁”的要求,所以孔子毫不吝惜的将“仁”归于颜回,这样一个按照孔子的价值观塑造自己的颜回,孔子能不喜欢?


龙泉武兵堂


“贫而好学,笃于存亡,虽箪食瓢饮,不改其乐。”颜回家贫却敏而好学,能准确理解孔子“仁”,“礼”的思想,“敏于事而慎于言”,在颜回身上能看到“学而时习之”的乐趣和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