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被誤解的名方——藿香正氣散

作者/羅嶽良

藿香正氣散出自宋朝《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一書,它和六味地黃丸、安宮牛黃丸一樣,是中成藥裡家喻戶曉的“一線明星”,很多媒體都宣傳它可以預防、治療中暑,久而久之,人們將它視為盛夏解暑的必備藥物。當其他藥物羨慕藿香正氣的功成名就、大紅大紫時,它自己卻為揹負著解暑聖藥的盛名而感到惶恐不安——因為

它根本就不擅長治療中暑,相反,如果有人在高溫中暑的情況下誤用藿香正氣,非但不能緩解痛苦,反而有加重病情的風險。

大家一定感到驚訝疑惑——為什麼會這樣呢?

想要解答這個疑惑,我們要先明白:什麼是中暑?藿香正氣是幹什麼的?

一首被誤解的名方——藿香正氣散

一、什麼是中暑

中暑是指人在暑熱的環境裡(溫度高且溼度大),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或者體力勞動,如盛暑烈日之下長途跋涉、田野勞作、工地搬磚等,身體對暑熱之氣適應能力不足,導致的一類熱性疾病。中暑是被大自然的暑熱之氣所傷,臨床表現為身熱心煩、口渴飲冷、體重出汗等。總之,從寒熱角度劃分,人們常說的中暑是一種熱性疾病

二、藿香正氣是幹什麼的

就藥性而言,藿香正氣由一些溫燥的藥物組成,具有內化寒溼治腸胃、外散寒邪治感冒的兩大作用。

在炎熱的夏季,琳琅滿目的冰鎮飲料、水果、雪糕、涼麵、涼皮等食物,讓我們貪圖涼爽的心毫無招架之力,有的人甚至要吃到喉嚨冒寒氣才肯罷休,結果導致腸胃瞬間變成“冰箱”。如果平素腸胃功能好,短期內尚無大礙;如果平素腸胃功能弱,過食或稍食冷飲,腸胃會立刻被寒溼所傷無法正常工作,身體就會出現嘔吐、洩瀉、腹脹、腹痛等症狀,此時服用藿香正氣是完全對症的。

因為藿香正氣中的藿香、紫蘇、白芷性味均屬辛溫,具有芳香之性,能夠溫化腸胃的寒溼。桔梗能宣暢肺氣。陳皮、半夏、厚朴、大腹皮能暢通腸胃之氣,全身氣機通暢,寒溼之邪才能暢通無阻地被趕出體外。此外,這四種藥屬於溫燥之品,燥能勝溼,溫能散寒,治療腸胃寒溼非常合拍;陳皮、半夏能降胃氣,這兩味藥能很好地治療嘔吐。由於寒溼之氣能夠損傷腸胃,往往存在腸胃虛弱的內在因素,所以方中加用白朮、茯苓、甘草健運胃腸、匡扶正氣。

一首被誤解的名方——藿香正氣散

雖然藿香正氣不能治療熱性的中暑病,但是由於空調的普及,現在夏天用藿香正氣的機會確實很多。盛夏季節走進空調房裡感覺涼颼颼的,體質差的人更是感覺像走進了冰窖,凍得瑟瑟發抖、噴嚏連綿、怕冷流涕、頭昏頭痛(俗稱空調病),這時候再看一下舌苔,如果舌苔呈現白膩偏潤的狀態,就可以毫不猶豫地服用藿香正氣,而且效果立竿見影!

因為藿香正氣中的藿香、白芷、紫蘇葉都能驅散體表寒氣。此外,如果體表受涼後,帶出了腸胃不好的老毛病,除了有怕冷鼻塞、噴嚏流涕、頭昏頭痛、咳嗽頻頻等感冒症狀外,還出現了嘔吐、洩瀉、腹脹腹痛等腸胃炎症狀(俗稱腸胃型感冒),此時服用藿香正氣再好不過,因為它就是為治療腸胃型感冒而生。這種情況不僅可以發揮它外散寒邪治療感冒的優勢,更能充分展現它內化寒溼治療腸胃炎的特長。

一首被誤解的名方——藿香正氣散

綜上所述,中暑是被盛夏季節的暑熱之氣所傷而引起的一類以發熱口渴為主要症狀的熱性疾病。藿香正氣是一種專門治療受涼感冒和寒溼型腸胃炎的溫性藥物。用溫性藥物治療熱性中暑,猶如火上澆油、抱薪救火,顯然是錯誤的。

但是為何總有藿香正氣治療中暑的說法呢?原因在於對中暑概念的混淆,中醫所說的中暑分為“陽暑”和“陰暑”。陽暑指的正是本文所說的被暑熱之氣所傷的熱性疾病,即真正的中暑,也是人們口中的中暑;陰暑指的是夏天受涼感冒,只是因為發生在夏天所以被冠以“中暑”之名,其本質還是受涼,這和真正的中暑相隔十萬八千里。

一首被誤解的名方——藿香正氣散

總之,歷經千年的藿香正氣,無數次被實踐證明是一種療效很好的中成藥,生活中經常需要用它來治療外受風寒和(或)內傷生冷引起的諸多病症,尤其在治療腸胃型感冒和寒溼性腸胃炎方面療效顯著,但是絕對不能用於治療中暑,也不能預防中暑。

希望本文能夠幫助大家正確地認識和使用藿香正氣,讓藿香正氣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好幫手。

2020年3月3日

庚子年二月初十

湖南·衡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