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氣”養護身心

疫情期間,出現了兩個新名詞,一個是“自限性疾病”,就是當疾病發展到一定階段,人體自身會產生免疫抗體,從而逐步康復。另一個新名詞是“共情傷害”,這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意思是當你長期大量地關注災難或負性信息,會傷害你的心理健康,讓人陷入抑鬱焦慮憤怒甚至精神崩潰。因此,以“正氣”之念養護身心健康尤為重要。

從生理角度上看,“正氣”是人體機能活動和抗病康復能力,其功能包括免疫這一重要功能活動,“正氣”虧虛是疾病發生的內在根據,“正氣”旺盛,致病邪氣難以侵襲,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從心理修養層面上來看,一個“正氣”之人其社會功能是良好的,在很好地適應周圍環境的基礎上,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其品質首先是除了利己,還有利他性、利社會性,這會使人的內在變得堅定、豐盈、平和,並牽引我們走得更寬、更遠,更具人格魅力。其次是吃苦精神,世上沒有好吃不貴的東西,每一個成功都離不開更多的努力和更多的刻苦,還有能容得下更多的“委屈”,這樣才能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如一線抗疫民警的工作,有時不免遭遇人誤解、歪曲,甚至給我們負面的評價,如果我們被這些糾纏,使自己陷入一個壞情緒裡頭,這會干擾和削弱我們的“正氣”,“邪氣”就會趁虛而入。三是擇善而居,當我們體驗到某些負面情緒的時候,及時自我調整心態,堅信一切向好,邪不壓正,給予自己意念支持,如靜下心來冥想保護自己身體的正氣一定會抵禦外邪的侵入,使自己安好無恙。一線抗疫工作已為期不短,且任重道遠,負面情緒不能自行化解實屬正常,那麼不壓抑很重要,學會及時與人分享體驗、善於宣洩、多回顧一些快樂經歷,善於獎勵自己,還可以找專業諮詢師進行疏導。總之,“正氣”的養成和不斷修煉,是我們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