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確診病例破萬後,這場戰“疫”如何過關?

截至1月31日24時,中國累計報告新型肺炎確診病例11791例。在確診病例破萬的關鍵節點,中國如何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備受外界關注。

從2019年12月31日武漢對外發布首個肺炎疫情通報到如今確診病例破萬,一個月的時間裡,肺炎疫情從發源地湖北省蔓延至全國,內地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相繼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響應。

确诊病例破万后,这场战“疫”如何过关?

數據的不斷攀升,讓民眾甚為期盼疫情“拐點”的到來。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曾表示,根據武漢近期疫情數據的變化,疫情拐點即將出現。

對於這一論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表示肯定,他指出,新型冠狀病毒的最長潛伏期是14天,如今武漢“封城”已有多天,到農曆正月十五,疫情管控應該可以看到明顯成效。

此間,多位權威專家就“拐點”一說發表言論,儘管觀點略有差異,但眾人普遍認為,在官方佈下疫情防控“天羅地網”和民間全覆蓋、轟炸式的自發動員下,疫情“拐點”即將出現。

在當前嚴峻的形勢下,要想打贏這場戰“疫”,中國或許還需過兩關。

其一是防控關。

面對來勢洶洶的肺炎疫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早前給出了防控的兩大關鍵詞:早發現、早隔離。在確診病例破萬的當下,曾光表示,相比不斷攀升的數據,“更重要的是觀測疾病的流行動態”,防控措施做得好的城市,目前均處於“圍堵”病毒的關鍵時期。

以武漢為例,對內,現階段武漢確診病例的增長速度已在下降。火神山、雷神山兩所醫院建成後,可接收武漢市內大量的確診、疑似病例進行集中診治,這對遏制疫情蔓延至關重要。

對外,過去一段時間武漢“封城”已卓有成效,“城裡人不出去,城外人不進去”的措施已經在全國各地產生影響,“只要武漢人不再出去,病毒就沒有‘援兵’,我們希望在武漢之外形成‘圍殲’。”曾光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全國已派這麼多的專家過去幫助,武漢有可能打贏‘翻身仗’。”

值得注意的是,現階段全國各城市的防控成果各有差異,未來如何形成全國“一盤棋”?這一命題尤為關鍵。

曾光認為,這是一個綜合命題,關鍵是要“落實屬地責任制,讓各省管各省的事”。全國各地要實施聯防聯控,各省要把任務落實下去,有困難的事由中央幫著管。當前正是考驗中國過去多年建立的公共衛生系統能力、防治行動動員能力、醫院治療能力強弱的關鍵時期。

其二是藥物關。

各地在落實聯防聯控之餘,相關的藥物疫苗研製也要提上議程。

1月31日晚間至2月1日上午的一場雙黃連口服液的搶購浪潮,也折射出疫情防控中民眾對治療肺炎藥物的渴求。

在當前神經緊繃的狀態下,任何一篇媒體關於藥物的報道都有可能引起民眾的熱議和追捧。無論是引發這次搶購風波的雙黃連口服液,抑或是近期媒體報道的藿香正氣口服液、金銀花等藥物,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熱銷。

不過,雙黃連口服液對新冠病毒的抑制作用,並不等同於預防和治療。北京世紀壇醫院中醫科主任姜敏在採訪時指出:“目前雙黃連口服液還處於臨床研究的階段,並沒有真正用到人體治療”,真正效果如何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觀察。與此同時,世界衛生組織亦稱,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用於預防和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特效藥。

從長遠來看,若要緩解民眾的緊張情緒,相關藥物和疫苗的研發尤為重要。

近期與新冠病毒相關的科研工作,好消息頻傳。“國家隊”方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球首發第一株新型冠狀病毒毒株信息,為研製疫苗奠定了基礎;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正在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藥物篩選、動物模型建立、疫苗研發等工作。

全球範圍內的專家也在積極參與疫苗研發。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福奇在受訪時透露,研究人員已開始利用病毒基因組研發疫苗,他有理由相信三個月內可以進行人體測試。

不過,疫苗的研製並非易事,不可操之過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指出,新型肺炎疫苗的初期研發至少需要三個月,距離疫苗真正走向市場還有很長的路。

令人欣慰的是,中國官方早前證實,洛匹那韋/利托那韋等抗艾滋病藥物在新冠病毒的臨床治療中取得效果。在服用藥物和各地醫護人員的精心呵護下,1月31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新型病毒性肺炎患者集體出院。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1日17時,已有21省區市陸續出現治癒出院病例,治癒人數達251人。

二月伊始,邁過防控、藥物兩關,中國距離打贏這場戰“疫”更進一步,“草長鶯飛二月天”的美好願景有望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