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藿香


情感 | 哦,藿香  | 楊同靈


我與藿香的邂逅是在去年暮春時節。當路邊綠化帶裡一個似曾相識的身影映入我的眼簾時,我正在散步。驚喜之餘,我小心地採下一片嫩葉輕輕置於鼻翼間。頓時一股清香沁入我的心脾。再輕咂細品,那綿軟、醇厚、濃郁的味兒一下子喚醒了我的記憶。哦,果真是它,藿香!於是,這一小株藿香便以貴賓的身份被“請”到我家陽臺,在花盆裡安下了家。

提起藿香人們自然會聯想到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丸之類。沒錯,藿香是一種藥食同源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健脾祛溼、和中理氣、芳香化濁的功效。至於為什麼叫藿香而不是別的什麼香呢,原來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說來令人扼腕嘆息。

從前,有一座大山深處住著一戶霍姓人家,哥哥從軍在外,妹妹霍香與嫂嫂在家務農。一年夏天,嫂嫂中了暑,上吐下瀉,病情十分嚴重。妹妹見狀連忙去後山採藥,誰料採藥時不慎被毒蛇咬傷,竟不治身亡,而嫂子用妹妹所採的藥治好了病。眾鄉親們為了防病治病,在房前屋後田間地頭都種上幾株這種藥草,並用霍香的名字來命名,以作紀念。

我與藿香的重逢可以算得上“他鄉遇故知”了。自從離開家鄉在鄭州生活的二十餘年間,我不曾與藿香有一面之緣,儘管這大部分時光我與各類蔬菜有著太多的交集,其間經營的品類不勝枚舉,如海南的青椒、內蒙的土豆、四川的菜薹、山東的番茄、中牟的大蒜等等,唯獨沒有經手過、甚至未曾見到過藿香的一枝一葉,這不禁令我有些詫異。“百里不販青”這一俗語早已被高速快捷的交通和不斷完善的保鮮技術所顛覆。“生於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水土不服,也不至於吧,畢竟老家離這兒也僅有五百里的路程,屢屢詢問當地菜農,仍是無果。

有時,你不得不驚詫造物主的神奇。一次,我差點被藿香的“孿生姐妹”所矇騙。那橢圓形的葉面,四稜行的秸稈,就連葉面上的紋路都是極其地相似,甚至它的取名都沾著香氣,這就是“十香菜”了。它的名字霸氣十足,但品嚐之後,感覺全然沒有藿香的清香淡雅,更別奢望唇齒留香了。然而,在我們豫東老家想要找幾顆藿香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瓜田菜地的田隴上,農家小院的花盆裡總有一顆枝繁葉茂鬱鬱蔥蔥蓬勃向上生長著的藿香。

情感 | 哦,藿香  | 楊同靈


藿香既可以播種育苗,又能宿根生長,是生命力極強的植物。春回大地,新燕啄泥,一叢叢略帶淺紫色的嫩芽破土而出,充滿勃勃生機。夏日裡蔥蘢一片,嫩葉嫩芽是絕好的調味佳品,下麵條、做湯、涼拌,哪一樣都能打動你的味蕾。秋天則開出一簇簇白中帶紫的小花,在颯颯秋風裡搖曳、生長、成熟,種子採集留作來年播種,風乾的秸稈是滷肉煲湯的上好佐料,還可以入藥治病。冬天到了,覆蓋上一層厚土,宿根深深紮在泥土裡,待到春風送暖冰雪消融,一個嶄新的生命又昂首挺立於春風裡。

不知何故,我自幼時對於香菜荊芥這類氣味偏重的蔬菜就不喜歡,更直白點說簡直不能下嚥,每次食用,總是難受不已,成年以後才有所減輕。然而,略帶淡淡清香的藿香卻是我的最愛。

闊別二十多年的“老友”他鄉重逢,倍感親切欣慰。出於特殊的禮遇,藿香被請進我家,方寸之地的陽臺平日裡倒也擺放幾盆心儀的綠植,諸如吊蘭、蘆薈、綠蘿、蒲公英之類,但自從藿香入住以後,真正是“萬千寵愛在一身”了。

久居鋼筋水泥的樊籠裡,採菊東籬自然會受到一定的限制。不過,佇立陽臺,南山倒是悠然可見的,但隨著地鐵樓盤的開建,南山真的變成了“難見之山”,它的倩影也只能在樓縫裡眺望了!這樣還好,我也有了更多的時間打理花草、喝茶、讀書、寫字,夜晚睡夢中尚能聆聽北邊黃河的陣陣濤聲。

每天清晨,朝霞中與藿香揮手告別,晚上歸來,無論再晚都會在燈火闌珊中互道晚安。隔三差五給它鬆土、施肥、澆水,藿香漸漸呈現了生機,莖杆一天天壯實,葉片也愈發寬厚濃綠。

夏天到了,陣陣涼風從窗口吹進來,頃刻間整個廳堂都瀰漫著一股藿香所特有的淡淡的清香。夜闌更深時索性在陽臺放一張躺椅,吹著習習涼風,望著窗外的繁星,聞著醉人的芳香,睡意朦朧。

酷暑時節,偶爾也會掐下幾片嫩葉放入杯中沖泡,看著杯中怡然自得的綠葉,品著略帶淡淡清香的茶水,燥熱慢慢消退,清爽之感油然而生。哪天若是遇上家中實在沒菜下鍋,就忍痛割愛摘下少許藿香葉以解燃眉之急,不到萬不得已是絕不會輕易下此重手的。

情感 | 哦,藿香  | 楊同靈


寒來暑往,冬去春回。今年剛出了正月,陽臺上沉睡了一冬的藿香就露出了嫩芽,不幾天竟然撲稜開一簇簇嫩葉煞是水靈鮮嫩,很顯然今年發出的新芽比去年的粗壯了許多,待到盛夏時必定出落得枝繁葉茂。

忽然有一天,不幸的事情發生了。晚上回家時,我發現,一向生機盎然的藿香怎麼全耷拉著葉子。當時,我心想,可能是天氣炎熱缺水的緣故。於是,自作聰明地立馬澆了點水,祈盼著它明天就會好起來。但事與願違,這棵藿香竟然一天天地乾枯死掉了。傷心之餘,想起去年秋天收拾起來的藿香種子,但是,尋遍各個角落,蹤影全無。唉,僅有的一線希望也化作了泡影!

上天有好生之德。值得慶幸的是,大約一個星期後,我發現花盆裡冒出幾星點嫩芽,再幾天竟然長成藿香的嫩苗了,這時才猛然明白,原來是去年散落在花盆裡的種子所生。這些失而復得的生命,在我的精心呵護下一天天成長起來。那一叢叢綠葉碧柯伴我度過了酷熱而漫長的盛夏時光。至深秋時節隨著葉子一天天蒼老,一朵朵毛絨絨的小花也結出了成熟的種子。

看著一粒粒棕褐色細如沙粒的種子,思緒飛揚,恍惚中這些可愛的小精靈努力掙脫我的掌心,從指縫中輕輕滑落,頓時,整個陽臺,房前屋後,全是藿香,蓊蓊鬱鬱清香四溢。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哦,藿香!你用你細如沙粒的種子和樸實無華的生命演繹了什麼是春生夏長,什麼是秋收冬藏。你不僅孕育了延續生命的種子,還把充滿活力貯蓄能量的根留下。

五百里的塵和月沒能阻礙你赴我邀約,鋼筋水泥的樊籠沒能禁錮住你的手腳,狹隘貧瘠的土壤沒能枯萎你的夢想,因為你是一棵藿香,你的生命僅需一寸土,一滴水,一縷風,一束光。

#沈丘專欄主編:鹿斌(露白)

#副主編:劉彩珍,王倩倩

情感 | 哦,藿香  | 楊同靈


楊同靈,1965年10生,河南沈丘人,現住鄭州,個體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