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0 常見症狀腹瀉治療中中成藥的用法及注意事項,來了解一下

腹瀉:是一種常見症狀,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日排便量超過200克,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粘液。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症狀。腹瀉分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腹瀉發病急劇,病程在2-3周之內。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複發性腹瀉。

一. 藿香正氣水(口服液、滴丸、軟膠囊、膠囊、丸)
藥物組成:蒼朮、陳皮、厚朴(姜制)、白芷、大腹皮、茯苓、生半夏、甘草浸膏、廣藿香油、紫蘇葉油(水、口服液、滴丸、軟膠囊由上述藥物組成); 廣藿香、陳皮、厚朴、紫蘇葉、
蒼朮(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法半夏、甘草。(丸、膠囊由上述藥物組成)。

臨床應用
1.本品適用於腹瀉,見大便如水樣,常伴噁心嘔吐,輕度發熱,頭昏沉不爽,腹脹,舌淡紅苔薄白膩的患者。
2.頻繁嘔吐、腹瀉患者在使用本藥同時,應同時服用口服補液鹽以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3.滴丸劑不含乙醇,無刺激味道,口感較好,服用方便。

不良反應個別患者服用本品後出現過敏性皮疹、過敏性休克、過敏性紫癜以及心動過速等不良反應,患者使用時注意用藥安全,特別是有過敏體質者,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本藥。


注意事項
1.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藥。
2.服藥期間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食油膩魚蝦海鮮類食物。

3.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孕婦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療的患者,均應慎用。
4.嚴格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兒、年老體虛者應慎月。
5.服藥三天後症狀無改善,或出現吐瀉明顯,並有其他嚴重症狀時應停藥,酌情治療。
用法用量酊劑、口服液:口服,一次5-10毫升,1日2飲,用時搖勻;滴丸劑:口服,一次1-2袋,1日2次; 軟膠囊:口服,-次2-4粒,1日2次; 膠囊劑:口服,一次4粒,1日2次;丸劑:口服,一次6克,1日2次。
二.葛根芩連片(丸)

藥物組成葛根、黃芩、黃連、炙甘草。

臨床應用

1.本品適用於身熱,心煩,口苦,口中黏膩,口渴不喜飲噁心,腹痛腹瀉,洩下臭穢,小便色黃的患者。

2.可與喹諾酮、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合用。

注意事項

1.本品對治療因濫用抗菌素造成菌群紊亂的腹瀉病人療效欠佳。

2.本品苦寒,易傷胃氣,不可長期服用。

3.脾胃虛寒、慢性腹瀉患者忌用,表現為脘腹喜溫喜按,受涼後易腹脹不舒,大便不成形。

4.洩瀉腹冷涼痛者忌服。

5.服藥期間飲食宜清淡,禁食生硬、海膩、難消化食物。

6.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病、浮腫的患者,孕婦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療的患者應慎用。

7.小兒及年老體虛者應慎用。

8.服藥三天後症狀未改善,或出現其他嚴重症狀者,應停藥,酌情治療。

用法用量片劑: 口服,一次3-4片,1日3次:丸劑:口服,一次3克,1日3次。

三.複方黃連素片
藥物組成鹽酸小檗鹼、木香、吳菜萸、白芍。

臨床應用
l.本品適用於腹瀉、腸炎、痢疾,見腹痛腹瀉,洩下膿血或腥臭,伴急迫欲洩,肛門墜脹灼熱,小便短色黃,舌紅苔黃膩的患者。

2. 可與喹諾酮、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合用。

不良反應:偶有出現過敏情況。

注意事項:

1.脾胃虛寒、慢性腹瀉,洩瀉伴腹部冷痛者忌用。

2.嚴重脫水者,應採取相應治療措施。

3.本品為苦寒之品,慢性虛寒性腹瀉不宜使用,具體表現為腹部喜溫,受涼後腹瀉易發作者。

4.易傷胃氣,不可過量服、久服。

5.服藥期間飲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膩之品。

6.服藥三天後症狀未改善,或出現其他嚴重症狀者,應停藥,酌情治療。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1日3次。

.胃腸寧片

藥物組成:布渣葉、辣蓼、番石榴葉、火炭母 、功勞木。

臨床應用:本品適用於急性胃腸炎,見腹部疼痛,瀉下急迫或瀉後不爽,氣味臭穢,肛門灼熱,煩熱口渴,小便短色黃紅苔黃膩的患者。

注意事項

1.脾胃虛寒患者禁用,其表現為脘腹喜溫,大便時稀時瀉少,食後胃部不舒,受涼後大便次數增加,面白,身怕冷,疲倦乏力,舌淡。
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藥。
3.本品為大腸溼熱所設,年老體虛者應慎重應用。

4.服藥期間飲食宜清淡,禁食辛辣油膩之品。

5.孕婦禁用。
6.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慎用。
7.服藥三天症狀無緩解者,應停藥,酌情治療。

8.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片,1日3次。

五. 補中益氣丸(口服液、合劑)
藥物組成炙黃芪、黨參、炙甘草、白朮(炒)、當歸、升麻、柴胡、陳皮、輔料、生薑、大棗。
臨床應用
1.本品適用於腹瀉,伴倦怠乏力,少氣懶言,面色少華,食少腹脹,長期大便稀溏或洩瀉,肛門下墜感,舌淡的患者。
2.若黎明前腸鳴欲洩者,可合用四神丸。
3.若腹部疼痛較重者,可合用虛寒胃痛顆粒、氣滯胃痛顆粒等。

4.若嘔吐物為清水、腸鳴頻繁、小便不暢者,可合用五芩散。

注意事項
1.該品不適用於有惡寒發熱表證,或暴飲暴食脘腹脹滿實證者。


2.不宜與感冒藥同時服用。
3.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慎用。
4.服藥期間忌食生冷油膩、不易消化食物。5.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用法用量丸劑: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小蜜丸一次9克,水蜜丸一次6克,水丸一次6克,1日2-3次; 合劑:口服,一次10~15毫升,1日3次; 口服液:口服,一次10毫升,1日2-3次。
六.六君子丸藥物組成黨參、半夏(制)、白朮(麩炒)、陳皮、茯苓、炙甘草。
臨床應用本品適用於腹瀉,伴飲食減少,食後胃部不舒,倦怠乏力,咳嗽痰多、大便稀或不成形,瀉下清稀的患者。
注意事項

1.不適用於脾胃陰虛胃痛者,主要表現為口乾、舌少津、大便乾等。

2.溼熱洩瀉者不適宜應用本品,主要表現為瀉下臭穢,肛門灼熱,煩熱口渴,小便色黃。
3.咳嗽痰黃者不適宜應用本品。
4.服藥期間忌食生冷油膩不易消化食物。
5.孕婦慎服。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克,1日2次。

七.參苓白朮丸(散)
藥物組成人參、茯苓、白朮(麩炒)、山藥、白扁豆(炒)、蓮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
臨床應用本品適用於腹瀉,見大便時稀時瀉,時間較長,食少,食後胃部不舒,進食油膩食物,後大便次數增加,面色黃,倦怠乏力,舌淡苔白的患者。


注意事項
1.本方稍偏溫燥,陰虛火旺者慎用,其主要表現為手足心熱,心煩失眠,口渴喜飲,急躁易怒,大便乾等。
2.不宜與感冒類藥物同用。
3.服藥期間不宜喝茶和食用蘿蔔以免影響藥效。
4.溼熱洩瀉,表現為口苦口乾,大便臭穢不爽,肛門灼熱,水腫,厭食及痰火咳嗽,主要表現為咳嗽咳痰,痰粘色黃,面色紅,身熱患者忌服。
5.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病、糖尿病患者及孕婦應慎用。

6.服藥兩週後症狀未改善者,應停藥,酌情治療。孕婦慎用。
8.服藥期間忌食油膩葷腥等不易消化食品。
用法用量丸劑:口服,一次6克,1日3次;散劑:口服,一次6-9克,1日2-3次。
八.理中丸(黨參理中丸)
藥物組成

黨參、白朮(土炒)、甘草(蜜炙)、炮姜。

臨床應用本品適用於腹瀉,伴胃部隱痛喜溫喜按,受涼後腹脹腹瀉,或嘔吐,長期大便稀,消化不良,瀉下未消化的食物,倦息的患者。可與其他健脾類中藥同用。

注意事項
1.不宜與感冒藥物同用。
2.服本藥時不宜飲濃茶,服蘿蔔等食品。

3.服藥期間忌食生冷、辛辣油膩之物。

4.感冒發熱及陰虛內熱患者慎用。

5.孕婦慎用。
6.有慢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伴膿血等慢性病史者,應慎用。
7.過敏體質者慎用。
用法用量大蜜丸:一次1丸,1日2次;濃縮丸:一次8丸,1日3次。


關注天天醫學,瞭解更多醫學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