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解釋錯了詩,孫紹振先生有沒有資格批評她“褻瀆詩聖”


蒙曼解釋錯了詩,孫紹振先生有沒有資格批評她“褻瀆詩聖”

蒙曼解釋錯了詩,孫紹振先生有沒有資格批評她“褻瀆詩聖”

蒙曼解釋錯了詩,孫紹振先生有沒有資格批評她“褻瀆詩聖”



2020年春天的這場疫情,帶給我們很多東西,最意想不到的,恐怕是重新激發了我們對古詩詞的熱愛。

日本“回傳”的一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驚到了全國人民,讓我們突然想起來——中國本就是一個詩的國度。

蒙曼解釋錯了詩,孫紹振先生有沒有資格批評她“褻瀆詩聖”

知恥後勇,藉著這股勁,我們把對外物資援助變成了“環球詩詞大會”,每有物資外援,都會主動尋章摘句,找到符合上下文的詩句。這一刻,大家明白了,危局之中科學能療救我們的身體,詩歌可以挽救我們的靈魂

這股勁繼續發酵,成就了春節前後的第五季《中國詩詞大會》異常火爆,卻也引出一段“公案”——孫紹振先生批評蒙曼女士“褻瀆詩聖”。

蒙曼解釋錯了詩,孫紹振先生有沒有資格批評她“褻瀆詩聖”

一、蒙曼是怎麼讓孫紹振先生如此“痛苦”的

事情的源頭是網上的一段視頻,孫紹振先生高度評價《中國詩詞大會》,認為這樣的節目引發全社會對詩詞的熱情空前高漲,讓更多國人理解詩詞背後的故事和蘊含的中國人的智慧與情感。

看到有更多人願意接觸古典詩詞,老先生有多麼高興,但話鋒一轉,孫先生就提到了節目中有些地方讓他很痛苦。

蒙曼解釋錯了詩,孫紹振先生有沒有資格批評她“褻瀆詩聖”

矛頭直指蒙曼。孫先生指責的基本邏輯是:

1. 蒙曼老師缺乏讀解古詩詞的專業背景,她“是歷史專業的”;

2. 蒙曼在這檔節目中至少有兩處明顯的錯誤:

首先,錯解了劉禹錫的《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我們熟背,記得語文老師是這樣講得——烏衣巷是王、謝大族舊居,如今殘破,住進了尋常百姓,燕子不知盛衰,依然來此做巢,詩中談的是人事變遷的滄桑。蒙曼在節目中解讀,說詩中寫出了“富貴氣象”,百姓所居住的是“革命的家”“和平幸福的家”。

不管孫先生怎麼想,至少這一刻我這個語文老師是崩潰的,由蒙曼這種“國學大師”這樣講完之後,我在課堂上該怎麼給學生解釋?

蒙曼解釋錯了詩,孫紹振先生有沒有資格批評她“褻瀆詩聖”

其次,錯解了杜甫的《春夜喜雨》,提到詩中“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時,蒙曼說:“很火紅啊,火辣辣的,連火鍋的味道都出來了。”就是這句,讓孫先生感到很痛苦,認為這完全是“褻瀆詩聖”。

蒙曼解釋錯了詩,孫紹振先生有沒有資格批評她“褻瀆詩聖”

為了說清這句解讀錯得離譜,孫先生專門寫文章解釋了這兩句詩的意思:

“《春夜喜雨》這首詩是詩聖杜甫經過一段時間顛沛流離的生活,在成都草堂安寧生活了兩年,於春雨到來之時寫下的。此時的杜甫的心境逐漸平和、整個人都安寧了下來。春雨一來,滋潤萬物,自己內心也很興奮,但不至於像蒙曼形容的那樣,於當時萬物剛剛朦朦朧朧地甦醒景色現狀、於自己當時安寧的心境,都不符合蒙曼所形容的火紅、火辣辣,連火鍋的味道都出來了。”

蒙曼解釋錯了詩,孫紹振先生有沒有資格批評她“褻瀆詩聖”

我專門去看了一眼蕭滌非先生的《杜甫詩選注》,對“花重”句的解釋是:“花著雨而溼,故加重。”能讓花加重的雨,是喜雨而非暴雨,蓋暴雨智慧摧殘花瓣,唯有“好雨”“喜雨”潤物無聲使得花瓣“垂垂而溼”。基調是“喜雨”中的沉靜,何來“火辣辣”?

兩位老先生的解讀,我這個基層語文老師完全認同,上課也會給學生這麼講。

轉過身來,還得肯定蒙曼一句,她這麼解讀,很新奇、很喜慶、很討巧,大眾會喜歡。

這是“真實”和“討巧”的關係,就像忠臣諷諫,國王未必喜歡。但他人故作驚人語,也能討大王歡喜。

二、犯一個小學三年級的錯誤,奈何

除了這個錯誤,孫老師還舉出了其他幾處明顯的錯誤,其中就包含一個小學三年級的錯,可能全國人民都跟著犯錯了。

節目中出現畫沙圖景,一人坐在石頭上,身邊有樹葉和大車,讓人猜詩句,馬上有人猜出這是“停車坐愛楓林晚”。主持人和身邊的專家都認為無誤,隨即,專家王立群就開始和主持人共同分析這首詩的主題,認為是“悲秋”。

蒙曼解釋錯了詩,孫紹振先生有沒有資格批評她“褻瀆詩聖”

這一段不用孫老師批評,我這個普通語文老師就能搞定:

1. 詩句中的“坐”,不是“坐下來”的意思,而是“因為、由於”,三年級課本上確實有註釋。為防萬一,我又從《古代漢語詞典》中查到了這個詞條;

2. 即使我是個普通的語文老師,看到詩句中“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時候,再怎麼平庸,都不敢給孩子們說有“悲秋”的意思。詩人都寫“二月花”了,硬要解釋成“悲秋”和悲涼,“臣妾實在是做不到”。

三、李煜的舊宮殿,給人塗了油漆

10年前,我在《雜文報》上看過一篇文章,講了個離奇的故事。

某重點小學的語文課上,語文老師給大家講解李煜的詞:“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孩子們帶著崇拜的表情,聽老師解釋:

李煜是亡國之君,亡國之後,他被押著離開故國王宮。多年後,回想到自己曾經生活過的花團錦簇的王宮,他心中悲涼。於是寫到,故國王宮的建築都還在,只是欄杆已經被人

塗了紅色的油漆

蒙曼解釋錯了詩,孫紹振先生有沒有資格批評她“褻瀆詩聖”

第一次讀完,我沒看懂,反應了好幾下,才明白所謂紅色油漆就是老師對“朱顏改”的解讀。如果當時我剛入職當老師,必然會拍著桌子憤而起身,痛斥此文的作者喪心病狂,竟然要編排出這樣的故事來汙損人民教師的形象。

可惜,當時我已經當了好幾年語文老師,笑了一會兒之後,再沒吭聲。

10年間,這個故事我從來沒給人講過,覺得人家針對語文老師,我多少有點掛不住臉。可是,看到孫紹振老先生批評蒙曼的這段視頻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了這個故事,也感受到老先生有些掛不住臉的惱怒。電視上的專家,都是媒體親封的“國學大師”和“詩詞專家”。

蒙曼解釋錯了詩,孫紹振先生有沒有資格批評她“褻瀆詩聖”

四、哪裡跑來那麼多“哈姆雷特”——孫先生有資格批評蒙曼嗎

事情到這裡,似乎一切都很清楚了。孫先生批評的有理有據,蒙曼老師用自己的親和、博學贏得了大眾的認同和喜愛,有錯就改,應該給大家一個解釋和交代,還能接著上節目,帶給大家高質量的文化娛樂生活。

但事情好像沒那麼簡單,看到一個提到此事的帖子後面跟著的海量評價,我有些沉重,那個帖子後面跟了上百條評論,竟然有不少是這樣的:

蒙曼解釋錯了詩,孫紹振先生有沒有資格批評她“褻瀆詩聖”

蒙曼解釋錯了詩,孫紹振先生有沒有資格批評她“褻瀆詩聖”

蒙曼解釋錯了詩,孫紹振先生有沒有資格批評她“褻瀆詩聖”

蒙曼解釋錯了詩,孫紹振先生有沒有資格批評她“褻瀆詩聖”

蒙曼解釋錯了詩,孫紹振先生有沒有資格批評她“褻瀆詩聖”

人生最愚蠢的事情之一,就是在網上跟鍵盤俠討論問題,更何況是談一檔娛樂節目的對錯。我試圖跟媒體的朋友聊這件事,人家懶得理我,直接撂給我一句話:“給我一個故事,看在上帝的份上,把它講得有趣些。”

在他們眼中,文化娛樂節目要的就是新奇、有趣,你跑來糾正錯誤,本身就屬於無理取鬧。而評論中最有殺傷力的,還是“詩無達詁”或“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個說法。只有當過老師才知道,這句話對課堂的殺傷力,因為濫用這句話,很多學生現在最喜歡做的就是脫離文本,天馬行空、漫無邊際地解讀,貌似精彩的地方,還有人喝彩。

蒙曼解釋錯了詩,孫紹振先生有沒有資格批評她“褻瀆詩聖”

一個語文老師的悲哀是:要麼和學生一起尋找一首詩的“標準答案”,要麼接受網絡衝擊,聽憑孩子們懷裡揣著“一千個哈姆雷特”。

這時就想起了另一個故事:一位歷史老師搞課改,上民治維新這一段,讓學生上臺表演明治天皇。學生精心準備,上臺就是一句——我們要和平。

蒙曼解釋錯了詩,孫紹振先生有沒有資格批評她“褻瀆詩聖”

歷史老師一口老血差點噴出來。倒是給學生們“哈姆雷特”了,但他們還給你的是一大堆卡西莫多。

想評論這件事,文章寫到最後,自己竟然有些氣短,一個影響力巨大的節目,越多人觀看,確實應該越謹慎,因為他們不僅在傳達詩歌的美,還有義務在面對海量“哈姆雷特”沒法給他們講道理的時候,儘可能傳遞正確的知識,使用合理的分析方法。

蒙曼解釋錯了詩,孫紹振先生有沒有資格批評她“褻瀆詩聖”

面對這件事,我承認自己有私心:害怕上課有孩子用“專家”的意見質疑我,我要想好怎麼回答。可是,請允許我也揣著一個高尚的理由,有人質疑我“文科有什麼用”,我記得一本書上這樣說:

最傑出的文學作品與最傑出的天文學或物理學研究的其實是一回事,它們都是對真實的追問,它們的浩瀚之美讓我們的靈魂恐懼卻安寧。

-END-

作者丨格物谷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