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康震蒙曼評海日生殘夜,古人爲何總把江寫成海?

中華文字,博大精深,有些字的意思流傳到現在,已經完全不是最初的樣子了。

這讓早期的,最初的創造和使用這些字的人,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

如為什麼把岳父叫“嶽”父,而不是其他的父呢?

老丈人就老丈人吧,怎麼與“嶽”聯繫到了一起呢?

這得從岳父的另一個稱呼“泰山”說起了,因為是“泰山”,五嶽之首,所以就“嶽”父了,丈母孃順便也沾了光,“嶽”母了。

但是問題又來了,為什麼“岳父”最初,會被叫做“泰山”呢?

這得從唐朝開元年間的重臣張說講起了,開元年間,唐玄宗封禪泰山,張說為封禪使。

《中國詩詞大會》康震蒙曼評海日生殘夜,古人為何總把江寫成海?

張說

封禪之後,三品以下的官員,都要升官一級。可是張說利用職務之便,把九品官的女婿鄭鎰(yi)升成了五品官。

後來玄宗大宴群臣,鄭鎰也在場,玄宗就問他官為什麼升得如此快,鄭鎰無言以對。然而旁邊的宮廷樂師黃幡綽馬上笑說:“這都是泰山的功勞啊!”

從此,“泰山”的稱呼就不脛而走了,還有老丈人的作用有時候也確實是挺大的,泰山為五嶽之首,也是分量不可低谷,意思竟然串在了一起,交相輝映,越來越深入人心!

說到這個張說,一生也是起起伏伏,歷經幾個皇帝,三度為相,本身雖有很多缺點,但卻為開元前期一代文宗,與許國公蘇頲[tǐng]齊名,號稱“燕許大手筆”。

但是就是這個文宗,一生非常推崇一句詩,甚至親自把它書寫裝裱在宰相政事堂上,讓文人學士作為學習的典範。究竟是什麼樣的詩句,讓這個玄宗的封禪泰山大使,一生都佩服的五體投地呢?

這句詩,就是王灣的《次北固山下》裡的句子,“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中國詩詞大會》康震蒙曼評海日生殘夜,古人為何總把江寫成海?

海日

《次北固山下》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中國詩詞大會》康震蒙曼評海日生殘夜,古人為何總把江寫成海?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這首詩中間四句寫的,還真是大氣廣闊,氣象萬千,怪不得朝中重臣張說大加讚賞了!

在詩詞大會中,就考到了這個名句,還是考沈子揚小朋友的,聽他怎麼答的,和嘉賓怎麼說的。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描寫的是哪裡的景象?

《中國詩詞大會》康震蒙曼評海日生殘夜,古人為何總把江寫成海?

詩詞大會考題

很可惜,小朋友說是海上。

下面聽聽康震老師是怎麼點評的。

康震:已經很不容易了,這孩子,太聰明瞭。

伯伯給你慢慢說啊,是這麼回事,這首詩是寫在江蘇鎮江的北固山。

《中國詩詞大會》康震蒙曼評海日生殘夜,古人為何總把江寫成海?

康震

鎮江這個地方啊,在唐代,是長江和大海交匯的一個地方,正因為這樣啊,詩人的船真的是停在長江上面。

但是因為江和海的交匯處,遠遠的望去,太陽好像是從海上升起來的。

其實他是從江上看的哦,所以這個不是真的從海上起來的,他不可能坐著船在大海上走。

“潮平兩岸闊”那個潮是江潮,不是海潮。

“海上生明月”其實是“江上生明月”,明白吧?小子揚。

《中國詩詞大會》康震蒙曼評海日生殘夜,古人為何總把江寫成海?

蒙曼

蒙曼:而且唐朝人,用這個海,是比較寬泛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他看到的也不見得是海。

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中國詩詞大會》康震蒙曼評海日生殘夜,古人為何總把江寫成海?

海上生明月

包括“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看到的仍然不見得是海。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其實,只要是那種大的水面,就能讓人產生海的聯想。你越長大將會越明白,這詩寫得真好。

《中國詩詞大會》康震蒙曼評海日生殘夜,古人為何總把江寫成海?

春江花月夜

聽蒙曼老師這樣一說,感覺還真是這樣,那篇“孤篇蓋全塘”的《春江花月夜》裡面的海的大氣象,真不是寫海呢。它只是春江的大氣象罷了,然而張若虛的心胸是如此的開闊,不是一條江能裝的下的。

發現不但唐詩裡,還有宋詞裡都很多寫海不是海呢。

如蘇軾的名句“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蘇軾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hú]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這裡的江海,指的應該湖泊,去隱居肯定不會去海上隱居吧,再說海上大風大浪的,一點也不好玩。

蘇軾這裡嚮往的,應該是想學范蠡當年那樣的,泛舟五湖。

《中國詩詞大會》康震蒙曼評海日生殘夜,古人為何總把江寫成海?

泛舟五湖

感覺古人之所以把江河湖泊,更加廣闊化為海,其實是他們心胸寬闊博大的反映呢!

或許他們的眼界是狹窄的,甚至終生也沒看到海呢,但是什麼也擋不住他們對海的嚮往,什麼也擋不住他們畢生的,對寬闊,對雄渾,對博大的追求。

也許正是這種嚮往追求,才讓如張說那樣的一些重臣們,開創了一個,在中華歷史上最燦爛,也是最奪目的開元盛世!

如今我們的這個時代,在將來的歷史上,不知會是何種的定位稱呼。

但是我感覺我們這代人,已經越來越越多的人,開始對海有嚮往了,甚至有些,已經是胸中有海了。

我也相信,我們只要堅持那種,與開元時代的人民一樣的,對心中那片海的嚮往追求,不久的將來,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個屬於我們的盛世的光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