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吼大”的娃,多半有這3種“性格缺陷”,暴脾氣的家長要注意

這是中國很多父母的現狀;

在職場中步步為營、努力生存;

頂著巨大的壓力辛勤工作加班;

為了生活勞碌奔波;

回到家面對老人和幼孩;

……

被“吼大”的娃,多半有這3種“性格缺陷”,暴脾氣的家長要注意

成年人的世界著實不易,當負面情緒一點點地在內心累積,爆發只是一瞬間的事情。很多父母在崩潰的時候,找不到能夠發洩情緒的方法,只能對著孩子大吼大叫,把孩子當做自己的“出氣筒”。

被“吼大”的娃,多半有這3種“性格缺陷”,暴脾氣的家長要注意

社會學專家李林明教授就曾做過一份調查,結果顯示有65.7%的家長反映自己偶爾會因為承受不住巨大的生活壓力所以在孩子面前發怒。

被“吼大”的娃,多半有這3種“性格缺陷”,暴脾氣的家長要注意

但是細想一下,孩子又做錯了什麼?為什麼要幫助父母一起分擔憂愁呢?尤其是年齡尚小的孩子,面臨著父母突如其來的大吼大叫,他們的情緒一定會受到波動,總是被家長吼叫的孩子容易造成性格缺陷,你的發洩方式是不是也在傷害著自家的孩子呢?

被“吼大”的娃,多半有這3種“性格缺陷”,暴脾氣的家長要注意

被吼大的孩子容易出現這3種性格缺陷

1、孩子跟父母疏遠

不必多說,大吼大叫這一行為勢必會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在和父母相處的時候,由於擔心再次被拿來撒氣,孩子潛意識裡會自我保護,提高自己的警惕性,從而不願意接近父母。二者之間的距離被拉遠。

被“吼大”的娃,多半有這3種“性格缺陷”,暴脾氣的家長要注意

2、變得越發膽小

一直以來,關於教育都存在著這樣一個誤區: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會逐漸忘卻被罵的經歷。其實不然。孩子自出生開始,他們的人格就處於被塑造的階段,對比成年人來說,幼兒的心理抗壓能力太弱,可能僅僅是父母的幾句氣話,他們也會當真。這樣的孩子性格會受到語言暴力的制約,比較內向膽小,不愛與人接觸。

被“吼大”的娃,多半有這3種“性格缺陷”,暴脾氣的家長要注意

3、孩子模仿父母,脾氣變得暴躁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因為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通過模仿父母而獲取的,通過一個孩子的言行舉止,我們也能大概推測出他們的父母是怎樣的人。長期在被父母訓斥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他們的脾氣也會變得很暴躁,在他們看來,暴怒是發洩情緒的一種方式,因為他的家庭教育便是如此。

被“吼大”的娃,多半有這3種“性格缺陷”,暴脾氣的家長要注意

如果孩子的性格已經出現問題,家長可以用這3個方法進行補救

1、跟孩子換位思考

孩子也是人,值得被尊重。在和孩子交往的每一件小事上,父母都要顧及到孩子的感受。在親子關係的危機時刻,父母們一定首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要輕易動怒。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嘗試琢磨孩子的心理變化,或許我們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被“吼大”的娃,多半有這3種“性格缺陷”,暴脾氣的家長要注意

2、注重鼓勵式教育

忽視孩子的成就,卻對他們的錯誤窮追不捨,這是一種扭曲的教育理念。孩子就像幼苗,大風大雨會提高他們的韌性,但真正能讓他們成長的卻是陽光雨露等營養成分。當孩子在生活或學業上有所成就時,家長們千萬不要吝嗇自己的鼓勵,多激勵孩子,為他們的進步添加動力,有助於完善他們自信的人格。

被“吼大”的娃,多半有這3種“性格缺陷”,暴脾氣的家長要注意

3、多對孩子微笑,建立安全感

如果家長覺得大吼大叫的方式不對,就要嘗試改善自己的面部表情和說話的語氣。和孩子交流時,多一點微笑,孩子對你的好感自然而然就會提升。這樣還能幫助他們建立安全感,感受到人性的溫暖與光輝。

被“吼大”的娃,多半有這3種“性格缺陷”,暴脾氣的家長要注意

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家庭生活是我們學習情緒的第一個學校

作為父母要知道孩子是在家庭中學會感知自己的情緒,瞭解別人如何回應我們的情緒,讀出別人眼裡的希望和恐懼。作為父母要成為孩子情緒引導中最好的老師。家長要學會與孩子情緒共享,懂得管理情緒,懂得引導孩子用積極的方式應對緊張心理和不良情緒,學會識別,控制,表達和調節。

被“吼大”的娃,多半有這3種“性格缺陷”,暴脾氣的家長要注意

所以在文章的結尾,達達媽媽像大家推薦一套關於孩子情緒管理的書籍——《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養成故事書》,全書共有10冊,是一套幫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礙,陪伴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中英雙語繪本

。書中共有十大主題:誠實守信、克服恐懼、不發脾氣、自我保護、做最棒的自己、團結友愛、知書達理、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值得每一個小朋友擁有。

被“吼大”的娃,多半有這3種“性格缺陷”,暴脾氣的家長要注意

這套書最大的亮點就是中英雙語,既可以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還可以幫助孩子練習英語口語,認識更多新詞彙,一舉兩得。

購買鏈接如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