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隴川:“不翼而飛”的56頭扶貧牛

“張嘎小組的牛欄怎麼是空的?”“56頭扶貧牛去哪兒了?”前不久,面對隴川縣紀委監委檢查組的突然到訪,勐約鄉瓦幕村掛村領導、駐村工作隊長、村委會幹部們有些緊張。

“鄉里工作任務重,且紛繁複雜,實在沒有時間關注。”

“可能剛出售完,還沒來得及補欄。”

“這個養牛場太遠,路又難走,平時來得少。”

……

幾位幹部面面相覷,竟無一人能講出個所以然。

“56頭扶貧牛‘不翼而飛’了?”隴川縣紀委監委隨即組織調查組,圍繞這一線索進行走訪,真相很快浮出水面。

2016年,瓦幕村張嘎小組被列入省級自然村整村推進項目,項目批覆後下達資金28萬元,用於發展黃牛養殖。張嘎小組召開村民代表會議,決定用28萬元購買56頭黃牛,由本村黨員尚勒門承包集中養殖。

“尚勒門養殖有經驗,也有實力,交給他養殖,群眾能夠獲得更多的收益。”大家都表示贊同。

按照合同約定,養殖期三年一簽,尚勒門每年需向張嘎小組繳納承包費8400元,作為農戶分紅。同時,要求黃牛出欄必須及時補欄,牛的數量不能變,確保項目下一輪繼續正常滾動發展,保證農戶持續受益。

2016年4月,56頭黃牛交由尚勒門。至此,項目正式落地實施。

2017年,尚勒門依照合同養殖黃牛,並向小組集體上繳了第一年的養殖承包費8400元。

2018年,尚勒門陸續私自出售黃牛,到10月份,56頭黃牛已被出售一空

2019年4月,養殖期限屆滿,尚勒門均未補欄,還拖欠兩年承包費共計16800元,造成扶貧項目資金損失。

“我對扶貧項目動起了‘歪腦筋’,辜負了群眾的信任,也損害了群眾利益,我願意接受組織處理。”面對調查人員詢問,尚勒門後悔不已。

好端端的扶貧政策,為什麼“走了樣”?不難看出,不僅僅是因為尚勒門為了一己之私,動了“歪腦筋”,其中主要原因是作為監管的鄉村幹部沒把群眾利益真正放在心上,懶政怠政,把扶貧項目僅當作任務應付,一發了事,層層當“甩手掌櫃”,對出售扶貧牛長期未補欄、未支付承包費的狀況均不知情。

扶貧牛的“不翼而飛”,其背後是責任“放了牛”。最終,隴川縣紀委監委給予尚勒門留黨察看一年處分;掛村領導副鄉長董詩毅履行“兩個責任”不力,工作失責、監督缺位,受到黨內警告、政務記過處分;瓦幕村黨總支書記董成堵、村委會主任孫勒成、副主任刀臘苗工作執行不力、把關不嚴受到免職處分。同時,對勐約鄉鄉長丁勒堵和縣發改局駐村第一書記刀勒用批評教育談話。

案結了,人處理了,“不翼而飛”的扶貧牛怎麼辦?隴川縣紀委監委及時責成勐約鄉追回該案扶貧損失,要求尚勒門補齊欄和繳納承包費……

“扶貧‘不走心’,當心吃‘紅牌’。”隴川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深化脫貧攻堅專項治理,堅決斬斷伸向扶貧資金、扶貧項目的‘黑手’,嚴查不擔當不作為,以鐵的紀律保障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

雲南網記者 管毓樹 通訊員 楊正濤、羅秋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