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遷貧困戶家門口務工領薪美滋滋

雲南網訊(記者 包濤 通訊員 丁昌緣)“楊銷芬工作15天,加班3個小時,工資1080元,請簽字。”近日,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城子林場搬遷安置點大棚蔬菜基地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隴川縣脫貧攻堅指揮部正組織穗豐公司為150餘人發放9月份務工工資,被喊到名字的村民,喜滋滋地從工作人員手中領取家門口務工工資。據瞭解此次共發放工資35465元,領完工資後,農戶們又繼續到大棚蔬菜基地辛勤勞作。

易地搬迁贫困户家门口务工领薪美滋滋

領取工資

據悉,隴川縣城子林場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佔地276.86畝,規劃宅基地面積均為250平方米。民房建設主要以漢族、景頗族戶型為主,共安置環境惡劣或地址災害隱患點的4個鄉鎮11個村28個村民小組搬遷群眾355戶1408人,其中建檔立卡185戶729人,同步搬遷戶170戶679人。

很多貧困戶此前不願或不敢搬出老家,還是因為老家土地,可以幹活養家,擔心搬下山後無事可幹,不能維持生計。隴川縣充分考慮到了貧困戶的實際需求,利用安置點附近豐富的土地資源,規劃並實施建設了城子林場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現代農業示範區,發展大棚蔬菜。項目總投資約732萬元,佔地153畝,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縣農業部門和龍頭企業提供技術指導及銷售,安置點搬遷戶負責種植和管理,並參與餘利分紅和出工結算。項目結合隴川縣就業扶貧“以獎代補”操作細則,以就業補貼形式,鼓勵有勞動能力的搬遷戶到大棚蔬菜基地務工,切實解決搬遷戶家門口就業問題。現在,城子林場搬遷群眾每天在大棚蔬菜基地工作8個小時,就有70元的收入,一個月能掙2100元。

易地搬迁贫困户家门口务工领薪美滋滋

產業園

楊銷芬一家7口人,祖祖輩輩一直住在護國山上,發展受限,趕集、讀書就醫也不方便,由於缺錢一直都未能搬出大山。2015年野油壩小組被確定為搬遷點,楊銷芬家也跟著全村一起搬到了城子林場集中安置點。由於田地都在山上,搬下來後無事可做,有時閒得發慌。

“現在黨的政策真是好,不僅讓我們搬出了大山住進新房子,還建設蔬菜基地讓我們在家門口務工賺錢,也方便接送孩子讀書和照顧老人,開心,滿意!”楊銷芬高興地說到。

易地搬迁贫困户家门口务工领薪美滋滋

在田間勞作

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脫貧攻堅以來,隴川縣創新幫扶方式,改變簡單送錢送物的做法,採取以獎代補、以工代賑、勞務補助等“造血式”扶貧方式,鼓勵和引導搬遷群眾深度參與安置點民房、基礎設施、扶貧產業項目建設,讓搬遷群眾在積極參與中實現自力更生、脫貧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