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精髓的再现——《诺亚方舟》导读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374号

西方文化精髓的再现——《诺亚方舟》导读

阅读推广人 石头

一、内容简介

这是《圣经·创世纪》中广为人知的故事:为了惩罚人类的恶行,上帝想在世间降下滔天的洪水,只留下善人诺亚一家。诺亚造了一艘巨大的方舟,带着家人和世上的动物登舟避难,整整40天,上帝降下倾盆大雨,覆盖了整个世界。洪水退去后,他们走下方舟,生息繁衍,子子孙孙重新遍布了这个世界。诺亚被上帝选中,也只有他才能拯救地球上所有的生命,这个救世主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几个世纪的人们。

二、绘本信息

书名:诺亚方舟

文图:[美]杰里·平克尼

适读年龄:3-7岁(仅供参考,并非绝对)

奖项: 2003年凯迪克银奖

选题策划:森林鱼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6年5月

三、绘本导读

【封面】


西方文化精髓的再现——《诺亚方舟》导读

解析:

标题为“诺亚方舟”(Noah's Ark),可封面却只看见山顶上方舟的一角,诺亚和一群成双成对的动物,大象、老鹰、长颈鹿、蝴蝶、棕熊、羚羊、鸽子等,和谐友好地聚集在一起。画面中还有一头倔强的小毛驴,这可是故事中那头极不情愿上船的主角。

这个老人叫诺亚,朴素的打扮、坚定的眼神、结实的身体,站在这些动物的中间,似乎成为它们的主人。两只小白鸽则成为动物中的明星,成为主角外的主角。一只安然匍匐在诺亚的肩头,就像是依偎在母亲的怀抱,而另一只在诺亚张开的大手中徐徐落下。鸽子和诺亚亲密的守候在一起,这要出于鸽子信使的本能,让诺亚知道世间的变化。

整个画面明亮而斑斓,徐徐落下的太阳余辉照亮着山脊、绿地、方舟以及诺亚和他的动物朋友们。

之所以把诺亚和他的朋友们大篇幅地展示给读者,其意思大概想让我们把视线聚焦在人和动物身上,以示与版本众多的其它故事相区分而独树一帜。

杰里·平克尼从《圣经》这个古老的寓言故事中捕捉到了所有的勇气、戏剧性、美感,并呈现在辉煌的画作中。他的作品充满了敏感的细节和情感,带来新的生命意义和关于和平的重要性。这简练优雅的《诺亚方舟》版本即便在很多年之后,也会带给读者力量和希望。

关于方舟的作品实在太多了,尤其是1978年的凯迪克金奖作品《诺亚方舟》,作者是彼得·史比尔,那本书的封面正是一艘方舟,上面挤满了动物。图画生动地呈现出诺亚一家人对动物细心的照顾,以及动物间和睦相处的情形。由70幅大小不同的漫画格组成的画面,充满了对生命的跃动,场面宏大却细节突出,用丰富的颜色和惊人的细节传达出对作者一个喜乐和平天地的向往。

还有克罗地亚知名画家安德里亚·帕特丽珂的童话版的《诺亚方舟》和安徒生奖桂冠得主(奥)莉丝白·茨威格的漫画版《诺亚方舟》,这两本更适合低龄儿童接受。

【环衬】


西方文化精髓的再现——《诺亚方舟》导读

In the beginningGod created the heaven and the earth.Living things ran on the earth and flew inthe skies,and swam in the seas.And God saw that it was good.

万物初生,上帝创造了天空和大地。生灵遍布,在地上奔跑,在天空飞向,在海洋畅游……上帝心满意足。

解析:

作者用简单的水彩和铅笔描绘出一幅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场景,巨大的鲸鱼占据了大幅的画面,在水底展翅遨游。水面上方是一座绿茵的小岛,岛上有动物,身后的太阳散发光辉,山顶围绕着丛丛白云。

颇为奇妙的是,这幅插图左右两边分别为黑夜和白昼,寓意日夜交替,一天天过去。陆地、海洋、日月星辰,各种动物、植物生机勃勃,这是上帝创造的世界,这不正是这个世界的核心部分吗?中英文双语穿插在画面中,自然和谐,整个画面给人的感受恢宏大气。

一个日月同框日夜交替的画面,一个海底、水中、小岛和无垠的天空组合的画面,一个中英文混排、字体颜色跳跃、充满有限空间的编排,一个色彩斑斓、万物共生的和谐空间。但环衬四分之三的水面是否意在挤压陆生和空中动物以及人类的生存空间呢!故事从环衬就开始了。

万物初生,上帝创造了天空和大地。这是基督教的创世说,不敢苟同。我们是无神论者,相信自然演化的理论。之所以让孩子阅读这本书,是以爱与勤劳为立命的根本,人类是世界的主宰,而并非上帝主宰着我们的世界。

【扉页】


西方文化精髓的再现——《诺亚方舟》导读

解析:

扉页的跨页让两头大象几乎占满了全部空间,大象并肩站在池塘中,互相用鼻子喷着水花,一副乐得悠闲自在的心境,肚皮下有两只青蛙,也是悠闲的游动着,没有因为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的出现而惊慌失措。一只小鸟有些呆萌地站在大象的屁股上,而另一只飞临与那只小鸟汇合。一只蜻蜓头朝下飞抵大象的鼻子旁,翻飞的水花丝毫也没有对蜻蜓带来惊扰。

画面充盈着斑驳的暖黄色,而仅有的空白之处乃是绿色的草地和蓝色的水面。米黄色代表着温暖,会给人一种十分温馨的感觉。代表着明亮和富贵,鲜明的个性和沉甸甸的财富。黄色是“帝王之色”黄色是大地的自然之色,亘古不易。这种色彩代表了“天德” 之美,也就是“中和”之美。

大象力大无穷,却性情温和,憨态可掬,又诚实忠厚,且能负重远行,被视作吉祥、力量的象征,也被人们称为兽中之德者。

显然这也代表着上帝创造万物的本意,这是一个和谐共处的大家庭,这其中没有杀戮、没有纷争,是一个美好的世界。这也暗示,这样的大千世界让上帝心满意足。

东西方文化对人本性的诠释是有着巨大差异的,东方文化“人之初,性本善”,而西方文化的核心则是“人生而有罪”。

圣经中讲:人有两种罪——原罪与本罪,本罪是人今生所犯的罪。而原罪的产生,是因为亚当夏娃在上帝面前偷吃禁果犯了罪,作为他的后代,我们自出生以来,每个人都带有罪的痕迹,容易犯罪,也就是说,内在罪是一切实际犯罪的根源。原罪总共有七个,所以常说“七宗罪”,它们分别是: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贪食和色欲。

所以,在东方人追求“人性本善”的同时,西方人寻求的是“灵魂救赎”。

假使上帝的世界这番美好和谐,本罪皆无,原罪加持。而“灵魂救赎”又该别论了!

【赠页】


西方文化精髓的再现——《诺亚方舟》导读

原文:献给万物的守护者,无论伟大抑或渺小。

解析:

赠加版集中在一个由两边紫色花枝做支撑的巨大蜘蛛网营造的背景中,而底色更加明亮而透出淡淡的暖意。一只巨大的有着蓝色背部的黄色大蜘蛛趴在自己营造的家园中守株待兔。我们知道蜘蛛很小,是渺小的代表,而作者的赠言中的伟大无疑是大象,献给万物的守护者,不管是大象还是蜘蛛这样伟大抑或渺小的使者。

世间万物靠人类和所有的动植物一起来守卫,而通力合作、和谐共生就是根本的法则。世间万物不是靠某一个或一类掌控就能欣欣向荣,而是所有无论伟大抑或渺小的守护者齐力共担才能让万物共荣。但人类相互的杀戮、人类对其它动物的杀戮一刻都没有停止,这让上帝非常恼火,以至要清除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第1画面】


西方文化精髓的再现——《诺亚方舟》导读

原文:上帝厌恶人类,他们自私自利。不关心上帝创造的大地,也不信仰上帝。人类恶贯满盈,上帝痛心疾首。决定清除地上的所有生命。

解析:

《诺亚方舟》的故事源自《圣经》,由于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园,过着艰苦的生活。夏娃怀孕生下一子,名曰该隐。后又生下一个男孩,名曰亚伯。两兄弟常常在父母面前争强好胜,又总想在献祭供物上比个高低。造物主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而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该隐很生气,在旷野里兄弟俩个发生争吵,最后动起手来,该隐击杀了亚伯。该隐诛弟,揭开了人类自相残杀的序幕。此时,人间充满了暴戾、仇恨和嫉妒。看到人类的罪恶,上帝深感愤怒,决定惩罚这个败坏的世界……

后来亚当与夏娃又生下三子赛特,赛特多子多孙,有个九世孙,名曰诺亚。诺亚行事得体,深信上帝。这就是上帝选中诺亚造方舟拯救世界的来历。

很快,世界遭受了破坏,城墙烽火弥漫,飞禽扑翅远离,有些花儿颜色鲜艳,有些却已凋零枯萎。这幅景象的用意很明显,人类暴露出贪婪残忍的本性,为夺城池战乱不断,互相残杀。

但作者仅用一幅插图来描述这个过程,文字也很简单:看着人类的邪恶,上帝的心充满痛苦,于是决定清除地上的所有生命。这一句话为接下来制造方舟展开了铺垫。

根据《圣经》故事彼得·史比尔和杰里·平克尼分别创作了两本《诺亚方舟》,并分别荣获凯迪克金银奖,也可以说是顶尖的两个版本。

彼得·史比尔版更偏重于细节,采用分镜头和漫画格方式,用70多个大小不一的画面描述诺亚和其它动物的和谐关系。而杰里·平克尼版则画面宏大,给我们带来一场盛大的视觉盛宴。两者各有重点。为此,这里也插入彼得·史比尔版的画面以示比较。


西方文化精髓的再现——《诺亚方舟》导读

这是彼得·史比尔版人类征战厮杀的场面,而诺亚一家则过着悠闲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2画面】


西方文化精髓的再现——《诺亚方舟》导读

原文:但在上帝的眼中,诺亚行事得体,上帝爱诺亚。上帝叮嘱诺亚,诺亚放下篮子,认真聆听。上帝说:“用柏木造一艘方舟。我将让大地洪水滔天,吞噬所有的生命。”上帝说:“每种生物,各带一对上方舟。给你自己和他们带上食物。我想你承诺:你和你的家人,还有你带上的动物,将会安然无恙。”

解析:

诺亚只是一个农民,但他热爱生命、热爱自然、不怕苦累、辛苦播种。正是他这种淳朴的品质感动了上帝,他决定眷顾诺亚。于是告诉他,大地会发一场大洪水,毁灭一切。并让他制造方舟,带上家人和一些动物,他们会安然无恙。

画面中巨大的橄榄树下,诺亚一家正在忙着收获橄榄,诺亚听到了上帝的呼唤,放下篮子聆听上帝的叮嘱,那昂头仰望苍穹坚定的眼神代表诺亚非常信仰上帝,旁边的儿子和骑驴的女人都看到了这一幕。诺亚是如何跟上帝交流的呢!

这本书的画风沿袭了杰里·平克尼一贯的写实风格。他用多色的水彩进行艺术涂染,再加上铅笔进行轻巧勾边,铅笔勾勒的肌肉线条,水彩的艺术感,毫无疑问,是平克尼最擅长的风格,极具代表性。画家笔下,铅笔和水彩融合产生的那种忧伤而磅礴的氛围恰到好处,水彩的明亮和铅笔的暗淡,结合起来真的是很有生命的底色的。

经典故事都会有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这个版本采用双语呈现,两种文字,大大的英文,小小的汉字,和画面有机融合在一起。

这是一个关于惩罚、善良和信仰的故事,“诺亚方舟”是一个避难所的代名词。

人是不完美的,总会有错误和罪过。所以即便生活在伊甸园这般天堂,因为原罪也会堕落。整个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信仰上帝,上帝就承担了你的罪过,灵魂也就得以救赎。

所以诺亚选择了无条件相信上帝。他内心善良,劝告他人,心中有无比坚定的理想和信仰。他尊重生命,守护动物,伸开双手拥抱所有生灵。他懂得感恩,善待万物,敞开心胸迎接全部的美好与希望。

【第3画面】


西方文化精髓的再现——《诺亚方舟》导读

原文:上帝的话,诺亚照办了。家人们帮他建造方舟。一天天,方舟越来越高。高过头顶。高过树梢。坚固的木梁直入云霄。

解析:

仅用一个画面完成了诺亚建造方舟的过程,整个跨页布满了方舟的木质框架,里边的楼梯都清晰可见,方舟的穹顶正在搭建,诺亚正刨制木梁,家人们也都各司其职忙碌着。从画面中可以找到8个人影,代表全家齐动员。两只红嘴鸟惊奇地看着这壮观的一幕,两只山羊也来凑热闹。蓝天白云环绕,绿树尾尾相随,斑斑黄色点缀。

一艘根据上帝的指示而建造的大船,其依原说记载为方形船只,但也有许多的形象绘画描绘为近似船形船只,其建造的目的是为了让诺亚与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种陆上生物能够躲避一场上帝因故而造的大洪水灾难,记载中诺亚方舟花了120年才建成。


西方文化精髓的再现——《诺亚方舟》导读

这是彼得·史比尔版建造过程,轮廓初现的方舟、指指点点的过往路人、一家人生活的帐篷、远处的群山、炊烟袅袅的农舍、放牧的羊群,好像并没有建在山顶上。相比这个远景显得更辽阔、更有生机,而杰里·平克尼版是近景,细节更醒目,更加强调全家人的努力。

【第4画面】


西方文化精髓的再现——《诺亚方舟》导读

原文:终于,方舟建成了。诺亚装上一篮篮谷物,三个儿子装好葡萄橄榄。儿媳把水灌到瓶子里,拿到方舟上。方舟上放满为每一个生命准备的食物。

解析:

方舟已就,开始向上搬运为每一个生命准备的食物。画面中心是父子三人的对话,诺亚拿着饱满的葡萄和儿子讨论着今年的收成吗?还是说葡萄是为谁准备的呢!满地的谷物和水坛。背景是已经完工的方舟,右上角漆黑的进口儿子正在用肩扛搬运,女人们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体现出一家人团结互助、休戚与共的和谐关系。

诺亚一家是否也暗示地球上的每一个大家庭的应有的关系呢!是否也暗示人与人间的相亲相爱呢!

我们共同生活在大家庭中,这个大家需要我们共同去爱护。如果摧残必将受到惩罚,就如同绘本里所描写的上帝要摧毁整个世界一样。庆幸的是还有个善良的诺亚让上帝滋生了恻隐之心,让诺亚造一艘船,到时候带上各种生物来繁衍。

这个简单的绘本故事蕴含着深奥的意义,正如现在有很多濒危灭绝的动物,除了自然灾害还有我们人类的无尽摧残,甚至因为我们的过度打猎而导致某个食物链断层。我们会因为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受到相应的惩罚,善良值得被尊重。

画面颜色沉稳而凝重,画面暖面多以赭石、土黄这类暖色且沉着的颜色为主色调,有些做旧的效果,有着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特征,有着过往的厚重感。

【第5画面】


西方文化精髓的再现——《诺亚方舟》导读

原文:人们前来观看这艘停在山顶的方舟。“陆地这么干燥,哪个傻瓜在这里造了一艘船呢?”他们嘲笑说,“海洋就在不远处啊!”但诺亚相信上帝。云朵开始积聚……

解析:

诺亚照做了,他花费了无数日夜制作方舟,但却引来人们的嘲笑:那个傻瓜在干燥的地上造船呢?可是诺亚保持自己的信仰,坚持把方舟造成。

一边是嘲笑的人群,一边是把食物装上方舟。凸显诺亚坚定的信心和不畏人言的决心。

插画有种灾难大片的质感,寥寥数语交代了整个故事的过程。

人总得对一切报以希望,看着插画里的出现的人,想着他们马上要被洪水夺去生命,再者,总觉得稚子无辜,诺亚方舟应该带走一些孩子会更好吧。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包括上帝也一样。

绘本里只远远隐约有个孩子的形象出现,其他都是大人,也许这又是插画家的另一种慈悲吧。

正在人们的嘲笑中,云朵已经开始积聚……

看混杂的画面,你能分辨出诺亚的家人吗?忙碌的都是诺亚的家人,包括梯子下方箩筐里装水罐的女人。左下角捂嘴似乎伤感的男人也是诺亚的儿子,他看到不时赶来且不知底细的人们,瞪大眼睛表现出了怜悯让我很感动。上桥板的两头负重的驴子扭头和挥手的两个男女互动着,说了什么呢!那个身穿蓝色上衣秃顶的男人显然是嘲笑着这类似愚蠢的举动,其他人要么窃窃私语、要么大声嘲弄着,但都没有影响诺亚一家人的行动。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第6画面】


西方文化精髓的再现——《诺亚方舟》导读

原文:上帝开始召唤动物,从土豚到斑马,陆续赶到。鹿在高高的草丛中跳跃,大象势若奔雷,鸟儿展翅高飞,巨大的阴影笼罩着大地……

解析:

上帝从各处把带走的动物召唤而来,磅礴大气的跨页上,嗜睡的熊让人难忘;而清醒的兔子嗅了嗅三叶草,跑到小溪边,快要跳出去了;青蛙弓着身子一路跳跃而来;斑马在拥挤中长鸣;犀牛坚定地走在前头;长颈鹿独具优势领略着逃生的壮美;高大动物奋力向前,弱小动物也力挽狂澜,空中飞鸟另辟蹊径,一幅熙熙攘攘听命适从的流亡大军,巨大的阴影笼罩着大地。

【第7画面】


西方文化精髓的再现——《诺亚方舟》导读

原文:一对接着一对……地上所有的动物到齐了,聚到诺亚跟前。诺亚欢迎他们。动物们跟着诺亚进入方舟,上帝关上了他们身后的大门。

解析:

陆续赶来的动物都是成双成对的,上帝还敞开着世纪繁衍的大门,只是为了惩罚恶贯满盈的人类,倒也对所有的动物打开了杀戒。就像911不但惩罚了应得的人,而更多的无辜也不可幸免。

诺亚的背后就是山脊上逃生的方舟,天空中已经乌云滚滚,动物们一对接一对进入方舟,上帝关上他们身后的门。

但每样只能带一队,诺亚铭记于心,当外界取笑,他还是依稀信仰者上帝的指示。最终,他们躲过一劫。如果诺亚有所怀疑没有遵从上帝的指示,生命或许不再延续。

用一个画面造船,用两个画面搬运食物,用一个画面聚集,再用一个画面上船。没有看到上船的过程,只用了一段文字:动物们跟着诺亚进入方舟,上帝关上了他们身后的大门。


西方文化精髓的再现——《诺亚方舟》导读

这是彼得·史比尔版上船的过程,船下已经聚集了大量的动物和人群,该上的和不该上的被诺亚分成两部分,那些无辜的动物与人类看着自己的同类去逃离,当然他们浑然不知上帝的打算。

两个版本两个走法,一个一带而过,一个判若两军对垒。哪一个更胜一筹自有判断。

【第8画面】


西方文化精髓的再现——《诺亚方舟》导读

原文:天降暴雨。湖泊、河流、溪水……漫过堤岸。海平面开始上升。慢慢的,水漫陆地,水位越来越高。

解析:

诺亚把食物都搬上方舟,还有无数动物飞奔前来,大雨倾盆而落,诺亚一家人和动物们挤上了方舟。

乌云压顶、电闪雷鸣、暴雨如柱、大树倾覆、家园将灭,暴雨覆盖了整个大地,方舟等待启航。斑驳陆离的山脊和四周上升的积水,没有人烟、没有生灵,世界变得这般清冷、无情,但大雨磅礴的气势已经沁人心扉震撼无比了。

一项研究证实,早在8000多年前北大西洋巨大冰盖的融化曾使海平面大幅上升,科学家指出,这一事件可能是《圣经》当中记载诺亚方舟拯救人类故事的起源。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和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的科学家指出,发生在距今8740年至8160年间的北美劳伦太德冰盖融化,造成了近10万年来地球上最大规模的淡水增加,地中海海平面也因此上升了1.4米,大约112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水淹没。这一切造成了14.5万农民(以东欧为主)向西迁移,寻找更适合的耕地。这一事件被代代相传,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全世界都发生了大洪水,这也可能是诺亚方舟的故事起源。


西方文化精髓的再现——《诺亚方舟》导读

这是彼得·史比尔版的暴雨袭来的瞬间,不能上船的动物站在雨中,能上树的已经占据了最好的位置,两幅小图来慢慢展示这一水淹地球的过程,所有动物不复存在,是不是显得很可怕呢!也是让罪恶满盈的人类留下一个永恒的记忆。相反杰里·平克尼版更具隐晦,让人回味。

【第9画面】


西方文化精髓的再现——《诺亚方舟》导读

原文:洪水淹没了城市乡村。鲸在摧毁的街上游动。一群群鱼在空空的窗户间穿梭。

解析:

方舟被洪水托起,一座座建筑被洪水摧毁,一幢幢城堡成为水下宫殿,鲸在摧毁的街上游动,一群群鱼在空空的窗户间穿梭。蓝色的海洋连成一起,这头巨大的鲸鱼突然晕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否有海底世界的感觉呢!


西方文化精髓的再现——《诺亚方舟》导读

彼得·史比尔版的洪水采用四个横式小格细腻地说明洪水突涨和家园被淹的过程,而杰里·平克尼版则用残垣断壁来说明对人类的惩罚。那为什么水中生物就幸免于此呢!是否有些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呢!

【第10画面】


西方文化精髓的再现——《诺亚方舟》导读

原文:但上帝记得诺亚和他的家人,以及方舟上的所有动物。方舟漂浮在水上,里面的生灵安然无恙。斑马大声咀嚼干草,鹅咯咯地享受谷粒,猴子细细地吃着甜美的葡萄,然后盘上屋顶,麻雀也站在那里,栖息歌唱。

解析:

天降暴雨,海平面上升,水漫陆地,城市、乡村全部摧毁,而方舟里面所有的生灵都安然无恙。

一家八口两代人首次近距离出现在画面中,女主人们都身穿长袍,头戴围巾,严严实实地包裹着自己,男人们长发短须,只有诺亚长须飘飘风范犹存。他们席地而坐由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分配的饮水和食物,一家人其乐融融。他们身后的斑马、猴子、驼鸟、小熊、猫头鹰和长颈鹿都按照各自的习性有条不紊地生活着,他们和诺亚一家非常融洽。老鼠也不在害怕、小蛇穿行在人流中、斑马大声咀嚼干草、鹅咯咯地享受谷粒、猴子细细地吃着甜美的葡萄、小老鼠趴在诺亚肩头、蝴蝶飞来飞去,人、动物和昆虫没有防备、没有杀戮,平等地相处共生。

还有唯美壮丽的诗化语言,如散文一般美丽的诗句,读来气息顺畅,节奏舒缓,内容唯美不失大气,波澜与柔波并存,让人久久回味。


西方文化精髓的再现——《诺亚方舟》导读

彼得·史比尔版方舟内更加清楚看到每一个动物都有适合自己的场所,方舟内特地分隔开大大小小的格子,船舱中被安排得妥妥的,每个角落都没有浪费,狮子老虎锁在笼子里、牛身在围栏里、小蛇盘在廊柱上、小鸟排在木楞上、老鼠满地开跑、长颈鹿住所的高大,诺亚和家人辛勤的照料着这些动物们。

【第11画面】


西方文化精髓的再现——《诺亚方舟》导读

原文:四十个日日夜夜后,雨停了。上帝给大地送来一股大风。慢慢的,慢慢的,水位开始下降。终于,方舟停泊在高山之巅。可周围除了水,别无一物。

解析:

暴雨整整持续了四十个日日夜夜,除了方舟上的一切生命,其他的所有都被毁灭了,一切都如上帝所言。画面中方舟孤独的浮在水面上,一条鲸鱼在其左右游戈,还有大海堆起的浪花和大风卷起的乌云成为世间的风景。

诺亚方舟这个《圣经》中的传说,在基督徒看来应该是深信不疑的,但科学却不能因为传说或者信众众多就认为这个事实,科学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明这个是否是历史事实!

传说中的诺亚方舟长约136米,宽约23米,高约14米,这个尺寸在现代也不算是小船了,何况在古代,还是木结构的大船!

2010年4月28日,香港和土耳其人组成的诺亚方舟的探索队伍在北京宣布,他们在土耳其东部的亚拉拉特山上发现了诺亚方舟遗迹,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位置!

即使有那么多证据和其中所暴露出来的破绽,但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证明诺亚方舟不存在,不过要寻找一艘5000年前的大木船,这难度可想而知!而世界各地都有类似大洪水的传说又似乎指向这艘船真的存在!在现阶段我们并不能轻易下一个结论传说中的诺亚方舟存在与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迄今为止,我们找到的所有遗迹应该都不是传说中的诺亚方舟!

【第12画面】


西方文化精髓的再现——《诺亚方舟》导读

原文:诺亚打开一扇窗户,放出一只乌鸦,但它找不到一片干爽的陆地。只能在眼前打转。诺亚放出一只鸽子,在水面飞翔。可是找不到一片干地。

解析:

方舟停泊在高山之巅,可周围除了水,别无一物。长期在水上漂浮坐吃山空也不是办法,诺亚要替大家找到一片干爽的陆地。

首先放出了一只乌鸦去找寻陆地,乌鸦是人类以外具有第一流智商的动物,乌鸦具有逻辑推理的能力,所以诺亚首先想到了让乌鸦打头阵。但乌鸦不远飞,只在眼前打转。

诺亚没办法又放出了鸽子,人们往往利用鸽子有较强的飞翔能力和归巢能力等特性,来实现传信往来的目的,但诺亚放出的鸽子还是没有实现诺亚的目的。

诺亚放出乌鸦和鸽子采用背影和正身,背景一暗一明。前者更多的是探路,后者寄托着是希望。

诺亚放出鸽子的瞬间,眉眼间非常明亮,对将来充满了希望,但鸽子的出行也未带来光明。

【第13画面】


西方文化精髓的再现——《诺亚方舟》导读

原文:诺亚相信上帝,再次派出鸽子。鸽子重新回到身边时,衔来一枝橄榄。诺亚知道,陆地出现了。慢慢的,慢慢的,洪水消退。慢慢的,大地干爽。太阳再次升起,青草茂密地生长。该离开方舟了。

解析:

诺亚是上帝的忠实信仰者,他坚信上帝的诺言,也履行着自己的承诺。

诺亚再次派出鸽子寻找陆地,鸽子衔着一支橄榄回到方舟上。于是诺亚知道,上帝为他们准备了栖息之地。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习惯性地用方舟象征避难所,用鸽子和橄榄枝象征和平,即是源于这一段。

《诺亚方舟》已成为一种信仰符号,在西方文化中是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即便对于我们东方人而言,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

当画面中鸽子衔着橄榄枝出现在船头时,鸽子周围泛起道道黄色的光束,且渲染着水面和天空,这是一种希望之光。巨大而栩栩如生鸽子的身影占据了一个单页的大部分空间,可见鸽子在诺亚心中的形象陡然突兀起来,水中出现两个跳跃的鲸鱼,它们看到这种结果也欢呼跳跃。诺亚和妻子一起等候在船头,翘首以待。


西方文化精髓的再现——《诺亚方舟》导读

彼得·史比尔版寻找大陆的过程采用了4个跨页,7个单页,14个分镜头,可见寻找一片干爽的陆地让诺亚茶不饮、饭不思、夜不寝、坐立不安了。这个插页中二次放飞鸽子后,在船舷来回踱步可见不寻常的心扉。而看见鸽子衔着一根橄榄枝飞回,则喜出望外张开双臂可见其内心激动狂奔的体现。

反观杰里·平克尼版也在寻找陆地上费了笔墨,用了2个跨页,当鸽子衔着一根橄榄枝飞回时,当做英雄凯旋一般迎接就是佐证。

【第14画面】


西方文化精髓的再现——《诺亚方舟》导读

原文:鹰和猫头鹰展翅翱翔。黑豹跳到松软的地面,蚂蚱轻轻的一跃,蜥蜴急促移动……诺亚和家人仰望太阳,赞颂上帝。

解析:

鹰、猫头鹰、黑豹、蚂蚱和蜥蜴都在船上呆久了,从它们的系列动作看也已经跃跃欲试了。诺亚和家人遵照上帝的叮嘱,实现了众生的救赎,他们都非常感谢上帝的眷顾,凝望着太阳出没的地方,也期待新生活的到来。

其它动物也纷纷走出甲板和诺亚一家看着太阳的天空,期待美好的未来不再残杀、要相互包容,共同在地球上生存。

【第15画面】


西方文化精髓的再现——《诺亚方舟》导读

原文:诺亚和家人,为第一个丰年播种,善待上帝创造的土地。上帝说:“我不会让洪水,再次毁灭大地。从今天开始,地上的所有生灵,将蓬勃生长。”上帝从天堂送来一道彩虹。作为对诺亚和他的家人,以及每一个生命的承诺。

解析:

诺亚和家人为第一个丰年播种,善待上帝创造的土地。上帝送来彩虹,作为对诺亚和他的家人,以及每一个生命的承诺。

诺亚开始播种,为未来谋篇布局,远方不断回头眺望的是他的三个儿子和家人离去的身影,也代表人类的重新繁衍与繁盛。

《创世纪》记载了诺亚方舟的故事。创造世界万物的上帝耶和华见到地上充满败坏、强暴和不法的邪恶行为,于是计划用洪水消灭恶人。同时他也发现,人类之中有一位叫做诺亚的好人。“诺亚是个义人,在当时的世代是个完全人”。耶和华神指示诺亚建造一艘方舟,并带着他的妻子、儿子与媳妇。同时神也指示诺亚将牲畜与鸟类等动物带上方舟,且必须包括雌性与雄性。

《创世纪》如此形容洪水刚开始的景况:“当诺亚六百岁,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四十昼夜降大雨在地上”。洪水淹没了最高的山,在陆地上的生物全部死亡,只有诺亚一家人与方舟中的生命得以存活。

在220天之后,方舟在阿勒山附近停下,且洪水也开始消退。又经过了40天之后,阿勒山的山顶才露出。这时诺亚放出了一只乌鸦,但它并没有找到可以栖息的陆地。7天之后诺亚又再次放出鸽子,这次它立刻就带回了橄榄树的枝条,诺亚这时知道洪水已经散去。又等了7天之后,诺亚最后一次放出鸽子,这次它便不再回方舟了。诺亚一家人与各种动物便走出方舟。

离开方舟之后,诺亚将一只祭品献给神。耶和华闻见献祭的香气决定不再用洪水毁灭世界,并在天空制造了一道彩虹,作为保证。在《创世纪》中,神如此保证:“我使云彩盖地的时候,必有虹现在云彩中,我便纪念我与你们和各样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约,水就再不泛滥、毁坏一切有血肉的物了”。


西方文化精髓的再现——《诺亚方舟》导读

彼得·史比尔版的结局是一片播种耕耘的忙碌场面,旧的世界逝去,新的世界到来!又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天空中出现了一道靓丽无比的巨大的彩虹,诺亚又在勤劳地种植葡萄,远处都是人们农耕、放牧、丰收的美好情景。画面的一角那艘伟大的方舟静静地搁浅在高高的山峰之上。

草屋前,看似几个孩子在玩耍,生命生生不止,世界锦绣又现。

【第16画面】


西方文化精髓的再现——《诺亚方舟》导读

Seeding and havest,cold and heat summer and winter,night and day,shall never cease as long as theearth eadures.

春种秋收,寒暑冬夏,昼夜交替,永不停息,万物与大地长存。

解析:

最后这幅图,中心点是我们居住的地球,左边是黑夜,右边是白昼,依然是日夜交替。但地球上面围绕白云和彩虹,暗示了大自然的脆弱以及生命的奇迹。绿地漫布,大自然展露新生,正如上帝最后所言:“我再也不会让洪水来毁灭大地,从今天开始,地上的所有生命将蓬勃生长。” 象征着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我们所希望看见的完美世界!

平克尼为这个家喻户晓的圣经故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用水彩和彩铅创造了一个充满生命的世界,文字部分的叙述多半来自创世纪故事,但插图告诉我们更多的信息。

两本凯迪克奖的《诺亚方舟》,彼得·史比尔版以几乎无字的形式,用了70多张漫画格画面细腻完美地把故事呈现给读者,当故事完全由图像述说时,是需要更多解说性的图绘来演述故事的,当一本图画书中抽离掉文字后,其图像必须负担更大的叙事责任,且更具备解说性和前后联系性。

而杰里·平克尼版的《诺亚方舟》则用宏大的场面、磅礴的气势、简约而不失细节地诠释了《圣经》故事对自私自利、恶贯满盈的人类的惩罚。

开篇道出了上帝的抱怨:“上帝厌恶人类,他们自私自利。不关心上帝创造的大地,也不信仰上帝。人类恶贯满盈,上帝痛心疾首。决定清除地上的所有生命。”惩罚人类的理由有三,一是自私自利,二是恶贯满盈,三是不关心上帝创造的大地,四是不信仰上帝。所以大开杀戒,只留下诺亚一家。纵观人类即是文明的创造者,也是地球的毁灭者。我们要铲除罪恶,更要倡导文明,我们人类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也必将长期存在,这就需要当下的我们去恶存善,善待一切生命。“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人能自爱,就爱一切众生,美好和谐的人类就会显现。至于信仰是一个人行动的指南,信仰上帝是一回事,信仰自由是一回事,但要把世界大同、敬畏生命、和谐共生、关爱他人当做人生的准则去行事。

【封&底】


西方文化精髓的再现——《诺亚方舟》导读

解析:

这是一个关于惩罚、善良和信仰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要学会感恩,所有穿的、吃的、住的,没有任何一样是平白无故出现的。如果不懂珍惜,不抱着感恩的心态,或许,那场灾难性的大洪水不知道什么时候降临在头上呢。

每个人都应该抱着一个信仰,从一而终。如果诺亚对上帝的信仰产生动摇,在制造方舟的过程中仅仅因为几句嘲笑就放弃了,那么,他不就和别人一样被大洪水淹没了吗?反过来看,我们不应该用世俗的眼光去嘲笑任何人、任何事,我们没有这个资格,因为我们都只是旁观者,不明白这件人事的背后意义,但偏偏还是有很多人乐于嘲讽,讥笑,并且擅长这些,他们觉得几句嘲笑是可以不负任何责任的……或许,上帝正在天上看着你呢!

在我们前往梦想的道路上,信仰,坚持,是唯一可利用的“工具”,没有任何外挂和捷径。或许“诺亚方舟”已然是避难所的代名词,它何尝不是“梦想、信念”的代名词呢?

四、作者信息

文字作者:南茜·威拉德(Nancy Willard),出生于1936年6月26日,1982年凭借《夜访威廉·布莱克旅馆》一书,获得纽伯瑞金奖。她曾创作数卷儿童小说与诗歌,包括《飞床》《扫梦》《灰姑娘的裙子》。此外,她还创作过2本成人小说《看那不可见的》和《沃特妹妹》,12本诗集,如《游泳课:新作选集》。她与丈夫居住在纽约。

绘画作者:杰里·平克尼(Jerry Pinkney),著名非裔美籍插画家。1939年出生于美国费城,4岁开始画画,毕业于费城艺术学院,有史以来受欢迎的童书插画家之一,从1964年开始为儿童书画插图。他是多种奖项和荣誉奖的获得者,曾6次获得凯迪克奖,作品分别为《丑小鸭》《约翰·亨利》(1995年凯迪克银奖)《米兰迪和风哥哥》(1989 年 凯迪克银奖)《会说话的鸡蛋》(1990年凯迪克银奖作品)《狮子和老鼠》(2010年凯迪克金奖)《诺亚方舟》(2003年凯迪克银奖),还曾4次获得《纽约时报》插图奖,5次获得科丽塔·斯科特·金奖(其中2次获得金奖章),另外获得美国插画家协会的2枚金质奖章和4枚银质奖章。平克尼的画连年在美国国内和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展出,他在1998年成为国际安徒生插图奖的美国候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