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对孩子们说得话——《艾玛画画》导读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379号

想对孩子们说得话——《艾玛画画》导读

阅读推广人 石头

一、内容简介

作者以老人为主题,平实地描绘艾玛奶奶老年生活的孤寂与落寞,面对老伴死亡、子孙不在身边的日子,的确让人感伤,唯一的陪伴就是她的猫和往事的回忆了。尽管如此,艾玛奶奶没有向孤单低头,反而成功的将生活重心转移到绘画上,创作出一幅又一幅的精彩作品,而这些画不但是她最好的朋友,也是生命中最美的收藏了。

二、绘本信息

书名:艾玛画画

图:[美]芭芭拉·库尼

适读年龄:4-8岁(仅供参考,并非绝对)

选题策划:启发文化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9月

三、绘本导读

【封面】


想对孩子们说得话——《艾玛画画》导读

解析:

封面的老人叫艾玛,72多岁的她,虽然子孙满堂,虽然她们会经常来探望艾玛,不过独自一人在家,艾玛感受到孤寂和落寞。直到在她生日那天,孩子们送了她一幅画,她开始思索画里的山庄不该是这样……就这样开始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画画。

封面的画面是故事的内页也是转折点,小孙子发现了原来送给奶奶的山村画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幅,惶恐中的艾玛急忙要摘下这幅,换上孩子们的送的那幅画,但孩子们说画的很好呀!这无形中催生了一个业余画家,让孤寂的灵魂从此有了安放。

年龄是很多女人的天敌。20多岁,即便不是天生丽质,那一脸满满的胶原蛋白,足够让人羡慕了。过了30岁,每长一岁,似乎就越靠近油腻中年大妈,到了50岁好像不跳广场舞那就是不合群了。那么70岁的女人呢?奶奶啊,好好在家呆着,千万别乱走,小心摔着呀!

可艾玛却上树去救困在树上的猫,买来画具描摹记忆中的山村,她喜欢做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她喜欢坐下来让思念飘过山的另一边。这是一个不一般的老人,她活出了老人的风采。

【前环】


想对孩子们说得话——《艾玛画画》导读

解析:

把环衬的前后页合在一起,上图是艾玛和小孙子的亲情的拥抱,为什么是这个穿蓝色衣服的孩子,只有他和奶奶最亲近,代表隔辈间亲密的关系。下图则是整个故事的转折点,艾玛和一个瘦弱女子抬着一个木质画架,手中端着一桶画笔,面带微笑,兴致盎然。

从此艾玛开始了新生活,环衬已此两图来诠释她人生轨迹的变化,上图是原有生活的温情,下图则是新生活的开始。

艾玛高大威猛富态,穿带时尚气质非凡,而后面负重的、瘦弱的中年女人,驼背弯腰很是吃力。相比之下艾玛已经是人生的赢家了。

【扉页】


想对孩子们说得话——《艾玛画画》导读

解析:

扉页中与文字佩饰的那幅画是一个小鱼塘,翠绿的色彩、恬静的氛围,让一对野鸭静穆以对,也让一对青年男女脉脉含情,这就是艾玛记忆中的小山村的美景吗!从艾玛的画作中看到这幅田园图,与书名《艾玛画画》呼应成篇。

【第1画面】


想对孩子们说得话——《艾玛画画》导读

解析:

一看就是个时尚的老太太,高大、富态、简约、利索且对生活充满向往。艾玛要过72岁生日了,她要买鲜花来装点家庭氛围,来表达对孩子们的爱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与向往。浅灰色的装束与棕色的背景,凸显艾玛心态充满阳光。

艾玛的出场表现出她爱花,因为她以花接待亲人。她嗅着花香懂得欣赏“美”和“生命”,享受它们带来的乐趣。

【第2画面】


想对孩子们说得话——《艾玛画画》导读

艾玛有四个儿女、七个孙子、孙女和十四个曾孙子、曾孙女。

当他们来探望艾玛时,艾玛会为他们烤布丁,做奶油巧克力派,还会在屋子里摆满鲜花。她非常快乐。

孩子们带来很多礼物,可是,他们从来不会待太久。所以,艾玛经常都是独自一个人。有时候,她觉得很寂寞。

解析:

这是艾玛独居的家,布置温馨,无论是一桌一椅,还是一花一画,都是那么有味道。

房子里有温暖的红黄两色调,但她和孩子们的空间距离似乎暗示着一种心理距离,三个孩子紧贴在大人身边,没有天真的热情,倒是怀抱中的孩子伸出一只手在向艾玛示爱。唯有和她拥抱的这个小孩,表现出亲昵的行为,也是后来注意到她画的变化。

屋子里摆满了鲜花,鲜花怒放,色彩娇艳,代表着主人的情感和兴致。靠在边角的一串串珍珠般晶莹美丽的紫色鲁冰花,出现在作者的另一部作品《花婆婆》中,芦菲丝遵循爷爷的教导“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让满山遍野的鲁冰花簇拥心灵的家园。纵观花婆婆“芦菲丝”的一生,都是在发现美、寻找美、制造美,“让世界变得更美丽”。而艾玛把紫色鲁冰花摆放于厅堂,同样是用最美的鲜花代表自己的内心,她爱晚辈,希望给晚辈们最美的一面。

墙上挂着一个大幅男女双人照,一个穿着礼服的结婚照,前面摆着一把椅子。嗷!这是其中一个孩子的结婚照,那把椅子是留给艾玛的。艾玛非常看重这张照片,眼前这一家人中的中年男女应是照片上的年轻人,现在他们已经也已经儿孙满堂了,此时此景应该是四代同堂了。

摆在架子上的五幅相框是有些模模糊糊发白的老照片,是艾玛记忆中的美好瞬间,有自己、有家人、有孩子、更有逝去的老伴。

这似乎可以说艾玛留恋今天,更有抹不掉的记忆。

【第3画面】


想对孩子们说得话——《艾玛画画》导读

只有她那只橘黄色的猫——“南瓜籽儿”——一直陪在她的身边。

她们一起坐在屋外,弯着脚趾头晒太阳,她们一起听啄木鸟在老苹果树上打拍子。

“南瓜籽儿”有时候被困在树上,艾玛就得爬上去救它。

艾玛一点儿也不怕,她很喜欢爬树。

解析:

一个72岁高龄的老太太居然还会爬树,只为解救困在树上的猫。真是身手敏捷啊,我似乎听到了一颗少女心在跳动。

她脱下鞋袜站在树上的画面,显示了她的童心、慈善,令人觉得有趣又可亲。一身黑色着装的她稳稳站在绿底白点的画面中央,轻松中仍是一贯沉稳的气质。

正是这样的艾玛,注定她不是一个普通 “安分”的老人,屈就于日渐衰老的身躯,听天由命,等待着天堂里的美妙生活。其实,类似艾玛这样的奶奶,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女人活成这样才算高级!

这只橘黄色的猫已经成为艾玛不可或缺的陪伴了,他们一起坐在屋里、一起晒太阳、一起看啄木鸟捉虫子。

在作者库尼以写实技法创作的图画里,缤纷的颜色让画面显得明亮清新。同时她的画风朴素高远,有摒弃繁冗雕饰后的简约,也有精心铺陈的安详。在《艾玛画画》中,普遍呈现的粉色基调,让画面多了许多无声而悠远的静谧感,在真实之外又多一份浪漫。

库尼在《艾玛画画》画面的形式上倾向于二维空间的表现,就是在画面的描绘上不强调立体和透视,当库尼要画一位像艾玛这样的业余画家的时候就相得益彰了。他们是基于对艺术的爱好与抒发情感的需要而拿起画笔的一批人,他们并不在意学术性的评价或市场反馈,而更多把眼睛看到的直接表现出来,画面效果会倾向于用二维视觉空间表现自己的意境。就像艾玛的画作,清一色是平面视角、正面视角的构图,大面积的单色平涂和不作空间远近处理的手法随处可见。

虽然库尼的画风也类似这样的风格,不过在细节上她仍然精心地加以区别,如在非艾玛画作的地方,她会刻画一些肌理纹路,比如树干和墙壁等。在构图上,库尼善于把完整的场景画出来,把一些细节均衡地展现在画面里,让读者掌握故事场景的空间感。

【第4画面】


想对孩子们说得话——《艾玛画画》导读

她喜欢各种看起来简单的事情。

她爱看积雪爬上门前的台阶。

她爱坐下来让思念飘过山的另一边,她在那边的小村庄里长大。

可是,每当她和孩子们聊起这些事,他们只是笑着说:“可怜的艾玛,她真的老了。”

解析:

艾玛把生活过得像诗一般,却得不到孩子们的理解。冷色调的画面,让站在窗前的艾玛显得无比落寞,她眼巴巴地看着窗外,似乎很想走出来。

窗前赏雪的单纯画面,呼应她简单、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她是旁观者,温和优雅地接受身边的一切。

作者没有称艾玛是老奶奶,虽然画面告诉我们艾玛是位微胖的老太太,文字也再三提及艾玛快过七十二岁生日了,可能是出于图文分工的考量,避免重复,另一方面我想可能是因为“画者童心,画者痴心”的艾玛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那是一种萌生于心底的美,所以依然年轻。

这个故事可分为两个大的板块,前四个页面讲的是老太太艾玛没有开始画画前的生活,第一个页面告诉读者艾玛要过七十二岁生日了,画面上画的是艾玛在买花。第二个页面告诉读者艾玛的子孙来看望艾玛,艾玛会用鲜花来装饰房间来迎接孩子们,此页的文字中提到孩子们走后,艾玛经常又是独自一人,有时候觉得有点孤单。第三个页面的文字告诉读者谁来陪伴孤单的艾玛?一只橘黄色的叫“南瓜籽儿“的小猫。他们一起听啄木鸟在老苹果树上打拍子,还说艾玛一点也不害怕,她喜欢爬树。第四个页面,艾玛老太太除了喜欢爬树,她还喜欢什么呢?艾玛喜欢简单的事物,“她爱看积雪爬上门前的台阶,她爱坐下来让思念飘过山的另一边,她在那边的小村庄里长大。”内涵没有琐碎之事,而是用几段文图勾落出艾玛的形象。而后面的十二个页面则是讲艾玛开始画画这件事。

【第5画面】


想对孩子们说得话——《艾玛画画》导读

孩子们为了庆祝艾玛的七十二岁生日,送给她一幅画,画的是山那边的小村庄。

艾玛把画挂在墙上,对他们说:“它很美丽。”可是,她在心里对自己说:“它一点儿也不像我记忆中的样子。”

每天,她看着墙上的画皱起眉头。

一天又一天,她的眉头越皱越紧。

解析:

孩子们看艾玛如此思念山那边的小村庄,在艾玛七十二岁生日时送给了艾玛一张绘有山那边的小村庄的画,艾玛表面上说画得很美,孩子们走后,她越看越觉得不是自己心里的小村庄,且一天又一天,她的眉头越皱越紧。

暗黄色的画面让人惆怅,衬托出此时此刻心境。画框四角像极了四只紧握的大手,那个抓心。作为生日礼物的画作没能重现艾玛对小山村的认知,无形中勾起了艾玛对自己生活的小山村无限的思念,使滚动的故事轮轴嘎然打住,之后再重新启动——艾玛的人生有了新的开始。

这张孩子们认为的艾玛记忆中的小村庄,艾玛认为不是她记忆中的样子。这在后面艾玛重新绘画的小村庄区别在哪儿呢!我们自有比较和鉴别。

【第6画面】


想对孩子们说得话——《艾玛画画》导读

原文:她终于拿定主意了。她从商店买回颜料、画笔和画架。

解析:

于是,她拿定主意,立即行动起来,买来了作画的画具,开启了画画模式,她要自己画出心中的那个小村庄。

这也是封面取材的画面,这也是艾玛与绘画为舞的转折点,过生日孩子们送的小村庄画作没能让她满意,这无形中激发出她对新生活的向往,而这又取决于她对那个心中的小村庄的留恋。她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心中的那个小山村实现最大的吻合,让她记挂的记忆留在她现实生活中。

一前一后,一胖一瘦,一高一矮,从气势上艾玛已经占了上风,头戴黑色礼帽、身穿绣花黑色大衣、手带白色手套、脚蹬高跟鞋,雍容富贵的形象跃然纸上。

【第7画面】


想对孩子们说得话——《艾玛画画》导读

艾玛坐在窗边,按照记忆中的样子画她的小村庄。

她的画完成了。

她取下孩子们送的画,挂上自己的这一幅。

每天,她看着自己的画,渐渐露出了笑容。

孩子们来了,艾玛就挂上他们送的那幅画。

等他们走了,她在换回自己的画。

解析:

她买来画具,拿起画笔开始绘制自己心中的小村庄。淡淡的黄色背景中,有几座小房子点缀其中,中间还有一座高耸的教堂。

艾玛刚拿起画笔时,她还不那么自信,也不敢把自己的画展现给孩子们看。此时,我们只看到一幅她正画着的画,其他什么也看不到。

画面中除了画具,就只有小黄猫陪伴她了,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显然作画成了她生活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任何其它能撼动她。

小黄猫是她永远的陪伴,这在故事中是除艾玛之外出镜率最高的。小黄猫也永远是她忠实的陪伴和读者。

【第8画面】


想对孩子们说得话——《艾玛画画》导读

有一天,她忘了。

大家正在吃晚餐,一个小孙子突然指着墙上的画问:“这幅画是怎么回事?这不是我们送您的那幅!”

艾玛抬起头来,又低下头去。

可是大家的眼睛还是盯着墙上的画,一直问:“怎么会有这幅画?”

“是我,”艾玛终于开口了,她轻轻地说,“是我画的。”

解析:

为了不让孩子们伤心,孩子们来时,艾玛就挂上孩子们送的那张画,孩子们走后,艾玛就挂上自己的画。

一日复一日,虽然艾玛内心满满的欣喜,但她依旧不敢在孩子们面前展示自己的作品。直到有一次,孩子们意外发现挂在客厅的话不是她们送的,后来艾玛承认是自己画的。

发现真相的总是孩子,可见孩子才是生活的观察者,大人对周围的环境早已麻木了吧。从孩子们而言,也是和艾玛最亲密的那个小孙子发现了这个天大的秘密,只因他最熟悉、体察和关心奶奶的一举一动,对奶奶的一个微小的变动都能洞察秋毫。

此刻,从艾玛张着大嘴表情看,她最惊恐,她不愿意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秘密,唯恐让孩子们产生歧义,她不愿意打破这个看似和谐的局面。

可孩子们看到这巨幅画作中的小山村都投以敬慕的微笑,开始他们很不解,且一直叮问和关注着这件事情。艾玛起先是惊恐地抬起头,之后又为自己的失误而低头懊悔,最后才是怯怯地承认是自己的所有。因为她不晓得孩子们的内心反响,她怕打破一直以来的表面的和谐共生。

《艾玛画画》讲的是一个七十多岁的孤独老人,虽然子孙满堂,但是只有猫咪作伴。每个周末,老人艾玛都做很多的糕点等待儿孙前来聚餐,对于老人而言和谐的家庭关系就是幸福。每次儿孙来之前,艾玛都要收起自己画的儿时山村图,换上孩子为他画的画,尽管画的内容不符合老人的心意,对于老人而言互相尊重就是幸福。

【第9画面】


想对孩子们说得话——《艾玛画画》导读

“您?”所有的人一起叫起来。

艾玛急忙要把画收进柜子里。

“不要!”孩子们大叫,“不要把它藏起来!”“多好看呀!再多画一些吧!”

“我有啊!”艾玛说。

她一下从柜子里拿出了二十幅画。

解析:

所有的人都不相信,暗示孩子们和老人的心理隔阂,对老人内心的揣测并不十分到位,以至于看到艾玛的画作都不约而同地惊叫起来。

艾玛急忙要收拾这意外的残局,摘下自己的画作,换上孩子们送的画框,不让孩子们失望和不解。但孩子们却认可了这个画作,并鼓励她再多画一些吧!

听到这些,艾玛很高兴,一下子从柜子中拿出了二十幅画。我们看到那唯一的一幅正面画的镜头,而柜子中存放大量的画作可见艾玛已经释放自己,表现出对作画浓厚的兴趣,也看出她从寂寞中已经找到了自我调解的阀点。

艾玛从惊恐中平静下来,微笑着打开自己收藏画作的柜门,有山村、有树木瓜果,颜色多彩多姿,尺寸大小不一,在枣红的柜子的衬托下大放光彩,这岂不是艾玛内心释放的色彩吗?

那幅艾玛所画的村庄鸟瞰图,从作画到悬挂再到收起,作者及细致地展现艾玛的心理历程。我们看到的艾玛专注倾心的描摹出过去自己经历的小山村的雏形,再到山村错落有致的布局和人员流动的生气,画面很满,足可见艾玛对过去过往的深深留恋。艾玛取下自己的画作,背着读者是对自己画作的爱怜。

当艾玛想把画藏起来的时候,发现孩子们觉得画得很漂亮,并鼓励她多画点。这无形中给艾玛注入了一颗安定剂和催生剂,让艾玛的业余生活公开化、正当化。

在风格上全书是以美式漫画的方式绘制,明显特征是人物的形体呈现为几何形。书中色调:整体上偏暗,当中用褐色做背景底色的手法频繁使用。色相在书中上总体是:暖、冷、暖的变化节奏,色彩随剧情发展和场景改变,进行冷暖色调的切换。最后,故事的背景发生在美国小乡村。

和谐是一种美好的享受,被人需要、被人尊重是最大的幸福。不论在爷爷奶奶那个大家庭里,还是爸爸妈妈这个小家庭里,或者在幼儿园这样的集体家庭里,互相尊重、互相爱戴、互相帮助,才能保持一个和谐的关系,在这样和谐的氛围里,每个人心情都会愉悦。相反,如果大家都互相指责、互相拆台、斤斤计较,生活就会变成一团糟。书中的艾玛老了,她百无聊赖地去逗猫、她闲着没事画画收藏起来,但是她倍感孤独,直到当大家都喜欢她的画,她才变得幸福起来、忙碌起来,这就是艾玛的幸福。

【第10画面】


想对孩子们说得话——《艾玛画画》导读

原文:从那天起,艾玛一直画个不停。她画积雪爬上门前的台阶。

解析:

以下连续三幅都是艾玛的画作,这个飞雪压顶的画作中,艾玛被困在房间内,她久久地注视着远方,表现的是被隔离的困苦吗?小黄猫也与她分在两个不同的房间,表明她很孤单,没有陪护和心灵的沟通。在颜色上,库尼也作了细心铺陈,用冷色或单色调,来烘托艾玛年老、孤单的心境。

得到孩子们的肯定以后,艾玛更加热爱绘画。从那天起,艾玛一直画个不停。这让我想到了一句特别励志的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只要你心里有信念,没有时间的差距,什么时候开始都可以。

这个故事来源于真人真事。作者凯塞尔曼在巴黎遇见80多岁的艾玛·斯特恩,一位在晚年才开始绘画的艺术家,却以高度的激情创作了四百多幅作品。凯塞尔曼由此获得灵感,创作了《艾玛画画》这个故事。书中艾玛的绘画作品,是库尼精心临摹艾玛原作的结果。芭芭拉·库尼当时63岁,能深刻体会这个故事的精神和书中角色的感受。她以无声的线条和色彩道出艾玛的性情,也运用有层次的画面情境,缓缓传递出一股宁静的力量。

作者以老人为主题,平实地描绘艾玛奶奶老年生活的孤寂与落寞,面对老伴死亡、子孙不在身边的日子,的确让人感伤,唯一的陪伴就是她的猫和往事的回忆了。尽管如此,艾玛奶奶没有向孤单低头,反而成功的将生活重心转移到绘画上,创作出一幅又一幅的精彩作品,而这些画不但是她最好的朋友,也是生命中最美的收藏了。

【第11画面】


想对孩子们说得话——《艾玛画画》导读

原文:她画老苹果树上花朵盛开,啄木鸟在树干上打着节拍。

解析:

艾玛从孤独的清冷的意境中渐渐走出来,春天苹果树粉色的花苞和白色的花序混杂与绿色装点着春天。艾玛的内心也渐渐从孤独中走出来,走向春天,走向未来。

这只雄性啄木鸟春天到来的时候,要么会发出响亮的叫声,那是它们在伸张自己的地盘,警告他人不得侵犯,这些叫声往往因为树洞的共鸣而特别响亮。其他季节啄木鸟显得特别安静。要么雄啄木鸟在求爱时,会用自己坚硬的嘴在空心树干上有节奏地敲打,发出清脆的“笃笃”声,以此向雌鸟求爱。作者用打着节拍来响应那求爱的行动。

以老人为主题的绘本,难免触碰到孤单、病魔、死亡的议题。本书虽也有触及此类议题,如在插画中,艾玛与孩子总有隔阂,艾玛是主,孩子是宾,主宾终散,象征着艾玛的孤寂。但本书更强调的是,人如何追寻自我。

书中几乎刻意地褪去其他角色的性格,专注在艾玛一个人身上,艾玛孤寂的眼神、作画时的温暖笑容,这些记忆与当下融为一体。父母带着孩子读本书时,不妨和孩子们一起思考:我是谁?什么事会让我觉得兴奋、快乐?陪伴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画板,而追寻自己的梦想,永远不嫌晚。

回忆与当下皆是人生的瑰宝,对于艾玛来说,她将回忆停留在美丽的画中,更享受每一个当下。欣赏院子里的画、台阶的雪、抱起猫坐在椅子上,享受平凡生活的每一天。不管是回忆还是现在,都是成为自己的一部分,都是最珍贵的瑰宝。

【第12画面】


想对孩子们说得话——《艾玛画画》导读

原文:她画“南瓜籽儿”弯着脚趾头晒太阳。

解析:

故事的这几幅画面用冷色或单色调,用单一的动物来烘托艾玛年老、孤单的心境。这张猫鼠图,画的边框是椭圆、圆圆的太阳、圆圆的脑袋和身体、弧形的草地和圆形的坐垫,这些都有圆润之感,和谐圆润成为艾玛生活的主题。

画中的猫和老鼠一起晒太阳,多有爱的画面哦!老人的世界有时和孩子是相通的。同时也暗示一个和谐的世界。

艾玛懂得欣赏生命中美与细节,但不懂得如何表达,直到遇见画板与颜料。她将回忆中美好的家乡、自己养的猫南瓜籽儿、窗外的雪、花等,生活中的细节化为艺术品,在画画的当下,艾玛找到了自己。

现代生活中,人们努力生活着,就是为了让自己得到像“普通人”一样的幸福与快乐。可越努力却越脆弱——好似外表坚固内部空洞的城墙,只需要最后的一推就可摧垮。于是,使得人们有时候可能不敢去回忆,因为回忆中那些美丽片段后面有着让人落泪的遗憾与痛苦。所以,人们心里清楚,这或许就是那双会摧垮城墙的手。总的来说回忆是一件浪漫的事,但也会是一种挣扎。

关爱老人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让老人做他们愿意做并且喜欢做的事,享受丰富的晚年时光。同样,也要让孩子们从小就认识到对老人的关爱有多么重要。和孩子一起来进入艾玛奶奶的精神世界吧!

【第13画面】


想对孩子们说得话——《艾玛画画》导读

原文:她画山的另一边的小村庄,画了一幅、一幅又一幅。

解析:

艾玛开心站在充满画作的房间。艾玛认为:画是她的朋友,也是她自己的一部分。

这是接近结尾的几幅画作,库尼大量采用多幅画框与暖色调来增强故事的温馨气氛,表达出因为绘画,艾玛找到了自信、温暖与友谊心情。与前面孩子们送的那副暗黄色的画形成鲜明的对比。

是啊,一个孤独老人,因为画画而不再寂寞。72岁的艾玛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梦,梦中有光,定能照亮生活。女人,在任何年纪都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为了记忆中的老家,艾玛拿起了画笔开始画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画了一幅又一幅的美丽小山村,门前的积雪落满台阶的样子,繁花盛开的季节,鸟儿停在树干的欢乐模样,还有那只弯着脚趾头晒太阳的小猫……

“过去”经由记忆的联系,成为“现在”的一部分,并诠释着我们是谁。艾玛决定忠于她的记忆,画出她的人生,她相信可以为自己做这个决定。她从旁观转为参与,决心为世界创造出美丽的图画,或者说,对她有意义的图画。相较她注视生日礼物的背影画面,当她看着自己的作品时,双手在背后划出微笑般的弧线,她已为自己创造出喜悦又有意义的世界,而且,这个世界充满了爱。

这个故事为“老年”注入了美丽和创造力。借由此书,可以让孩子了解: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不只是老人,更是一个人。他们有自己的兴趣、喜好,也同样经历过身为孩童、年轻的人生,借此拉近孩子与长辈间的距离。小孩多接触这类建设性的形象,有助于摆脱刻板印象的成见,对“老年”和老年人会有较活泼、更客观的想法。

画画是一件怎样的事呢?站在一个画者的身份,可能会有太多的浮想联翩,也许故事真的是孩子认知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也许年幼的、初入世界的孩子不会体会太多,它在孩子心中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其中有快乐,有田园山村的气息,有艾玛遗忘挂画的小吃惊,有对于画画启蒙的认识:像艾玛一样绘制自己心中的东西,可能会萌生绘画意义的思考。多年后孩子抑或会有更多的体会,而此时此刻在孩子心中播下了种子。

【第14画面】


想对孩子们说得话——《艾玛画画》导读

原文:没过多久,许多人陆续从四面八方来看艾玛的画。等他们走后,又留下艾玛独自一个人。

解析:

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种族的人仰慕艾玛的画和不甘寂寞的艾玛,或许他们是来丰富自己的感知、或许他们是前来取经,但还是不能掩饰艾玛独自一个人的现实。当然,那小黄猫就成为她永远的陪伴了。即使缺少孩子们的陪伴,但艾玛已经找到自己最好的陪伴。暗淡的背景表明拜访者的内心。

通过艾玛的故事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独居老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她是多么地渴望儿孙们的陪伴,然而,每一次的相聚却又是那么的短暂。她希望可以和最亲近的人分享心中所想,却被当成是一种"年老"的征兆。艾玛的内心该是怎样地失落。

和艾玛有着同样经历的美国的摩西奶奶是一个闻名全球的风俗画画家。是美国家喻户晓的老奶奶,典型的大器晚成代表。她76岁开始作画,80岁举办个展,100岁启蒙了渡边淳一。一生虽未接受过正规艺术训练,但对美的热爱使摩西奶奶爆发了惊人的创作力,共创作1600余幅作品,在全世界范围举办画展数十次,其清新淳朴、充满大自然气息的画作,像旋风一样引起了轰动,一夜之间成为美国画坛的“大神”。给无数年轻人带来最纯净的心灵启迪。

摩西奶奶的绘画作品,都散发着轻松乐观的精神,给我们展示出世界的美好和善良。她告诉所有年轻人:你最喜欢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不要给自己找借口,做想做的事,永远也不晚,哪怕你已经80岁了。


摩西奶奶在她的《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一书中写道:任何人都可以作画,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作画。如人人都可以说话一样,人人也都可以选择绘画这种认知及表达世界的方式。

不喜欢绘画的人,可以选择写作、歌唱或是舞蹈等,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寻找到你心甘情愿为之付出时间与精力,愿意终生喜爱并坚持的事业。

这两位奶奶的故事,让我想起一位朋友说过的话:你所谓的不可能,不过是懒惰的代名词。

【第15画面】


想对孩子们说得话——《艾玛画画》导读

原文:不过,艾玛现在不再孤单了。她每天坐在窗边,从早画到晚。她已经完成了好几百幅画。墙壁上、柜子里,还有厨房的碗橱下,到处都是她的画。

解析:

现在,艾玛再也不会害羞,她把自己的作品挂满了墙壁。纵深的画面,好像邀请我们走进她的画室,欢迎我们的欣赏!让孩子看到长辈的美丽人生。

本书以老人为主题,平实地描绘艾玛奶奶老年生活的孤寂与落寞,但没有向孤单低头,反而成功的将生活重心转移到绘画上,创作出一幅又一幅的精彩作品,而这些画不但是她最好的朋友,也是生命中最美的收藏了。

艾玛拾起画笔,一笔一笔画出记忆中那个美丽的家乡、生活中美好、记忆中的自己与家人。美好的回忆化为美丽的艺术品,抚慰了自己,也治愈了他人。

艾玛老奶奶可能就是我们生活中众多老人中的一个,他们有子女,有孙辈,但由于子孙们都忙于自己的事常常忽略了他们,使他们的生活日复一日地在孤独寂寞中度过。幸运的是,艾玛老奶奶在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

究竟老人需要什么?我从这个故事看到了爱和肯定。我们把所有的爱给了我们的下一代人,却忘了曾养育我们的上一代人。如果你真的很忙,没有时间陪伴他们,请不要吝啬给他们打电话问候的时间。我也在想怎么才能算爱他们,但能肯定的是不仅仅提供给他们足够的物质,或许还应该给他们自由。但自由不是不管,而是尊重老人的爱好,适当的时候多肯定他们。这个故事中艾玛老奶奶的孩子们,尽管他们没有时间陪伴老奶奶,但看到艾玛奶奶的画之后,他们及时给出了肯定!

非常喜欢这本书的文字,如诗一般,文字里透露出艾玛对生活的热爱。经常给孩子朗读这样的文字,不知不觉就会在他们心里埋下一颗诗的种子,以后面对各种柴米油盐的粗糙时,内心却有着诗人的敏感和细腻,生活就不会那么单调和无聊。

艾玛,一个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老人。虽孤独却不甘寂寞,敢想敢做,无论何事总能微笑以对。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信心中所想,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生活,爱生活,那么生活也一定会爱戴你。

【第16画面】


想对孩子们说得话——《艾玛画画》导读

原文:艾玛的身边,围绕着她喜爱的朋友和地方,她再也不寂寞了。

解析:

艾玛画了好几百幅画,有了她熟悉的人和小村庄的陪伴,她再也不感觉孤单了。

绘本真的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也适合年轻的父母,甚至是年迈的祖辈翻阅。

72岁的艾玛儿孙满堂,在孩子们来探望时,她会烤布丁、做奶油巧克力派,用漂亮的鲜花装点屋子。只可惜,这样的快乐太短暂,孩子很快就回去了。艾玛只能和她的伙伴,一只叫南瓜籽儿的猫相依相偎,过着孤独的老年生活。

不过,艾玛奶奶可不是普通老人,就那么晒晒太阳,发发呆过着暮气沉沉的生活就够了。其实,从书中插画就可以看出,艾玛是一个生活精致,审美品位不俗,还带点少女心的优雅身姿。

艾玛虽头发花白,可依旧梳着干净的发髻,穿着考究的服装,配上高跟鞋,一点也不胡乱将就,整个人的精神气特别好。

【后环】


想对孩子们说得话——《艾玛画画》导读

解析:

后环衬同样是一个合页,艾玛专注画画的侧影和小黄猫优雅的陪护与欣赏。

也许孩子还并不能真正理解这个故事的内涵,但是这如诗的文字、精美的画面和故事里传递出的对生活的热爱,一定会在孩子的内心播下一颗种子,多年以后,即使生活遇到挫折,也不会轻易放弃。

好的绘本,就是这样,画者童心,画者痴心。从文字、图画,再到故事,洋溢着旧日的温馨和优雅,给孩子带来全方位的滋养。

【封&底】


想对孩子们说得话——《艾玛画画》导读

解析:

作者以老人为主题,平实地描绘艾玛奶奶老年生活的孤寂与落寞,老伴死亡、子孙不在身边的日子确实让人感伤,唯一的陪伴就是她的猫和回忆了。尽管如此,艾玛奶奶没有向孤单低头,反而成功地将生活重心转移到绘画上,而这些画不但是她最好的朋友,也是她生命中最美的收藏了。

温暖而充满阳光的气息扑面而来。清新淡雅的画面,娓娓道来的故事,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波澜壮阔的人生,但艾玛老太太的可爱和坚持却深深地打动了孩子的心,我们的目光追随着遥远往昔的乡村和儿时天真烂漫情景的画页,绘本浅浅柔柔又轻而易举地穿透了我们的灵魂,飞向自己的少年梦想,仿佛回到曾经那个孩童,问问她,最初的梦想是什么!

艾玛,一个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老人。虽孤独却不甘寂寞,敢想敢做,无论何事总能微笑以对。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信心中所想,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生活,爱生活,那么生活也一定会爱戴你。

每一个老人都渴望着可以儿孙满堂、承欢膝下。然而,面对现在的生活却有太多太多的无可奈何,若不能时时陪伴,也请常回家看看!

爱老敬老都说是中国民族的优良传统,看了这部作品,让我们更加重视这方面问题,绘本可以用于重阳节或者与老年人有关的活动中讲解,年轻人与孩子们看了这故事也更应有爱老的心。

四、作者信息

芭芭拉•库尼1 9 1 7 年生于美国纽约,在东部沿海地区长大。从1924年为第一本童书创作插画开始,到她去世前将近六十年不间断的创作生涯中,库尼已有二百多部作品出版,获得许多图画书奖项。但她表示,她最好的作品是在得奖之后才诞生的,这是由于她和她的创作技巧都在不断地成熟。从1 9 8 2 年创作《花婆婆》开始,库尼一直精力充沛地创作着令自己和读者都满意的作品。即使是到了许多人都想要退休的年纪,她依然笔耕不辍,创造出许多卓越的成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