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生儿(3~12个月),做哪些形式的教育或者训练?

Power_G


您好,我是育婴师睿睿妈,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是一件又幸福又美好的事情,宝宝的到来相信给每个家庭带来了欢声笑语。宝宝的每一个进步和发育都会让家人很欣喜。其实,宝宝从出生到12个月,生长发育速度非常快,学习和适应能力也会迅速增长,宝宝0-12个月,家长如何辅助宝宝的健康成长,让宝宝可以在当下月龄学习到相对应的技能和练习。

01

0-12个月宝宝大运动发育的训练有哪些?

1、0-3个月:抬头踢腿

正常情况下,宝宝出生后几天可以俯卧,手脚自主活动,1个月内宝宝还不能自主抬头,到2个月才能稍抬起头和前胸部,家长喂完奶后,可用手轻扶其头部,让宝宝自然竖直片刻,锻炼宝宝的头颈部力量,3个月左右宝宝头可以抬得很稳。宝宝3个月后,会开始喜欢踢腿了,家长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个健身架或者可以练习踢腿的东西,让宝宝锻炼。

2、4-6个月:翻身坐立

宝宝4个月,已经开始尝试翻身,如果发现宝宝往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侧躺着,且脚往上扬,家长可以用手轻轻扶着宝宝的腰部,引导宝宝翻身,宝宝学会翻身后,家长在开心的同时要注意宝宝的安全,在床上不要放坚硬物品,到6个月,宝宝又拥有了一项新技能,就是可以靠着坐或是独立坐,家长扶着宝宝,可以独自坐起来一会儿,等宝宝再大点以后,就可以自己坐起来了。

3、7-9个月:爬行

7个月的宝宝手脚变得有力,骨骼开始硬朗,开始学习爬行了,一开始宝宝也许只能趴着玩,不会向前爬,或只是在原地扭转,此时家长可以在宝宝面前,拿宝宝喜欢的东西去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让宝宝爬过去取,引导宝宝向前爬。

4、10-12个月:行走

行走是婴儿大运动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10个月的宝宝手脚都已经比较协调,这时可以让宝宝扶着床沿或者沙发,家长在另一头用玩具吸引宝宝,不停用语言鼓励他行走,宝宝走路有早晚,家长不需要太强求,一开始给宝宝训练走路的时间不宜太长,循序渐进,让宝宝一步步学会走路,同时学习走路的宝宝会经常跌倒,家长要时刻在宝宝身边,如果宝宝跌倒了,家长要鼓励宝宝爬起来再尝试,并对每一次的独走成功立即给予表扬,宝宝才会对行走更加有信心。

看着宝宝每天成长,一点点掌握运动新技能,是家长最开心的事情,宝宝是家里人的心头肉,在宝宝成长中,家长要为宝宝保驾护航,抓住宝宝每一个成长阶段的关键点,及时为宝宝提供舒适的装备和引导支持。特别宝宝3个月时,是宝宝大运动发展的关键时刻,家长要多多关注宝宝。

02

0-12个月宝宝精细动作的训练有哪些?

1、1-2月的宝宝

新生儿时期,宝宝的动作都是通过原始反射完成的,拳头也总是握的很紧,如果轻轻的把他的手指打开,放一个摇铃在宝宝掌心里,会反射性的牢牢抓住,这种抓握反射通常会持续到2个月,在此期间家长可以这样做:

  • 不要给宝宝带手套,让他自由的挥舞。

  • 在宝宝醒着或吃奶时,用手轻轻帮宝宝松开小手,按摩刺激手掌心。

  • 放摇铃在宝宝的掌心,家长的手握着宝宝的手轻轻晃动,当摇铃进入宝宝视线时,宝宝会很感兴趣的盯着看,注意家长的幅度不要太大。

2、3-4个月的宝宝

宝宝3个月,手突然会放开,很开心的要去拥抱整个世界,这时宝宝大部分时间手会处于半开半合的状态,宝宝时常会试着张开小手又握起来,这时放个摇铃在宝宝掌心里,依然会立刻握住,甚至可能塞进嘴巴里,等玩腻就松开手丢掉,除此之外,宝宝开始会尝试将自己的手塞进嘴巴里,到第4个月,宝宝他们可以自由的抓握摇铃,还可以摇晃用嘴巴啃,在此期间家长可以这样做:

  • 不要给宝宝带手套,注意把宝宝的手洗干净,让宝宝品尝自己的手,这是宝宝探索世界的开始。

  • 给宝宝准备颜色鲜艳、声音适当的摇铃,让宝宝抓在手里摇。

  • 把玩具悬挂在宝宝头顶,或利用健身架,鼓励宝宝去抓,有利于宝宝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 准备不同材质的东西如羽毛、毛绒玩具、毛线、毡布、塑料等,让宝宝去触摸和感受。

3、5-7个月的宝宝

这个阶段的宝宝可以抓住面前的物体,甚至将悬挂的东西拽下来,所以这时不建议在床头悬挂玩具,避免宝宝拽下来被砸伤,这时期宝宝抓握物体主要用全手掌抓握较大的物体,像泡芙类这种较小的物体还不是特别会抓,因为这个对宝宝的手指灵活度要求会更高,还有在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可以开始靠坐甚至独坐了,为精细动作的训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此期间家长可以这样做:

  • 把宝宝放在床或沙发的一角坐好,面前摆放一些鲜艳的玩具,鼓励宝宝伸手去抓握和触摸。

  • 纸板书、布书、洞洞书等都可以给宝宝阅读,可以让宝宝爱上阅读,宝宝翻页的同时,对手指精细度也是很好的锻炼。

  • 随着宝宝辅食开始添加,适当给一些柔软的棒状或棍状的手指食物,宝宝开始可能会捏烂,经过锻炼能够很好的掌握力度,最后成功吃到手里的食物。

4、8-9个月的宝宝

这个月龄的宝宝可以准确抓起面前的物体,同时还可以用积木敲打桌面、摇晃或者将玩具扔出去,除了这些,可以训练宝宝用拇指和食指的掌面来夹类似葡萄干样的小物体,如果能够达到,说明宝宝的手指灵活性有了进一步提高,在此期间家长可以这样做:

  • 准备些可敲击的玩具,如玩具鼓,敲打不同的部位发出不同的音调,其实家长也可以拿家里的锅碗瓢盆给宝宝玩,宝宝会非常开心练习敲打。

  • 准备一个桶,在中间开个洞(注意打磨边缘别刮伤宝宝),让宝宝将积木块放进去,随着手指灵活度的锻炼,可以逐渐将洞口缩小,将积木块换成圆棒来锻炼宝宝。

  • 用食指伸进洞里拉物品出来,家长可以拿家里的纸巾盒,里面塞上纸巾或是各种布料,鼓励宝宝用手指把这些东西拉拽出来。

  • 和宝宝玩抓珠子或豆子的游戏,让宝宝练习用拇指和食指夹取,当大的珠子夹取熟练后,再更换小的珠子或者红豆,来锻炼宝宝的手部能力。

  • 这时手指食物可以准备块状或片状的,日常在玩较大物体时,鼓励宝宝短时间独立玩耍,培养宝宝的专注力。

5、10-12个月的宝宝

这个月龄的宝宝抓握物体更加准确,同时开始用拇指和食指远端来夹小物体,到了12个月末,有些宝宝可以模仿家长进行涂鸦,正常情况下,家长会发现宝宝出现扔东西的现象,喜欢把所有物品扔到地上,并尖叫着让家长帮取回来,在此期间家长可以这样做:

  • 和宝宝玩戳洞游戏,这阶段的宝宝对洞洞十分着迷,可以准备些橡皮泥或面团,用手指去戳。

  • 给宝宝买可以用手指按压发出声音的玩具,能吸引宝宝不断的用手指去戳

  • 让宝宝看照片指人物也能很好的锻炼手指灵活性:在看绘本时,可以问宝宝小猫在哪儿,小狗在哪儿,让宝宝给指出来。

  • 玩倒出来-放回去的游戏,可以给宝宝一个小瓶子,让宝宝把瓶子里的豆子倒出来,然后一个一个再捡回去,宝宝吃的星星泡芙零食可以用来这么练习。


  • 玩滚球游戏:和宝宝面对面坐着,将球向宝宝那滚过去,接到球后宝宝开始会乱拍,但尝试几次后就可以给家长再推回来,如此反复的可以锻炼宝宝的手臂和视觉的协调能力。

  • 涂鸦游戏:有些宝宝已经可以模仿涂鸦了,给宝宝一张纸和彩笔,开始先抓着宝宝的手画,等宝宝掌握了握笔姿势后,就随着宝宝挥洒自如就可以(其实就是乱涂乱画,家长不要在此期间去训斥宝宝等)。

03

0-12个月宝宝的语言发育训练有哪些?

1、新生儿

刚出生的宝宝,哭泣是宝宝和家长交流的主要方式。这时候宝宝哭闹时,家长要及时回应和观察,看宝宝是否渴了、饿了、还是尿了,做好相应的措施。

2、2-3个月宝宝

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可以辨认出妈妈的声音。如果向宝宝说话或微笑,ta会做出类似微笑的表情,还会发出一些单音节音,如a或o,这种声音虽然不是语言,但是一种发音的练习。

宝宝喜欢用叫声来表达自己的感觉,还会逐渐拉长音调来引起家长的注意,这些都是宝宝语言学习的开始,宝宝的语言发育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听、看等运动相互联系的,宝宝说话的能力要综合训练,所以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开始和宝宝沟通,尽管宝宝的回应比较单一,但实际上宝宝心里都很清楚和了解。

3、4-5个月宝宝

宝宝渐渐开始进入咿呀学语的阶段,发出的语音也越来越丰富,当宝宝看到熟悉的人或物时,会主动发声,听到有人叫名字时,会注视和微笑。

这个阶段家长可以带宝宝多出门遛弯,去感受不同的风景和地点,让宝宝接触更多更丰富的人和物。

4、6-7个月的宝宝

这个阶段宝宝常常会自言自语,并且可以用语音来表达自己的情绪(高兴或是不高兴等),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尝试用宝宝的语调和宝宝说话、玩耍,此时的宝宝大多都会回应。

这个阶段宝宝已经开始主动模仿说话声了,在开始学习下个音节前,宝宝会整天重复这个音节,家长在日常除了可以教宝宝叫爸爸、妈妈等,也要耐心地教宝宝一些其它的简单词汇。

5、8-10个月的宝宝

宝宝会自然的发出各种声音,开始模仿别人的嘴和下巴的动作,在理解大人语言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能听懂大人的一些简单指令和话语。

这个阶段宝宝开始有明显高低音调出现,会用声音加强情绪的激动,有些宝宝已经开始会叫爸爸妈妈等词语,还可能会说一两个发音还不清楚的字或词。

6、11-12个月的宝宝

宝宝可以长时间的咿呀学语,可能会说惯用语,也可以控制音调,会发出接近爸爸妈妈说话时的声音,会说简单的单词,还会模仿动物叫声。

这个阶段,宝宝准确的运用妈妈、爸爸两词,模仿新的声音,模仿字、词发音,近似准确,会主动与别的小朋友或是成人进行极简单的语言交流。

【总结】

宝宝在对应的月龄,家长可以给予相对应的辅助,帮助宝宝更好的练习各方面的能力,让宝宝可以在大运动、精细动作和语言方面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提升,让宝宝可以更加的健康成长。切记不要揠苗助长,过于心急,每个宝宝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特点,所以家长在宝宝顺其自然的发展过程中,给予辅助就可以,让宝宝在自我探索和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健康成长每一天。

以上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希望我的解答能够帮助到您。

如果大家喜欢睿睿妈的回答,欢迎关注、点赞和转发,让更多有需要的人都可以看到,愿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的成长!(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育婴师睿睿妈


3个月

1、大动作:让宝宝练习趴和抬头。

标准:宝宝趴着,会努力用四肢支撑自己起来,有时能达到1分钟左右,头随之转动。

2、精细动作:锻炼宝宝双手互握、抓东西的能力,比如衣服、头发、脸等。

3、听觉视觉:这个月份的宝宝听觉和视觉相比刚出生,已经有了比较大的进步,可以继续锻炼宝宝的追听追视能力,也可以给宝宝听小段的柔和的音乐了。

4个月

1、大动作

腿和脚:锻炼宝宝仰卧时,用脚够东西的能力,这个东西可以是高处的,也可以和宝宝身体水平的。推荐玩具“健身琴”。

上身和头:锻炼宝宝,俯卧时,支撑着抬起上半身的能力。继续练习抬头,有的宝宝竖抱着,头已经能竖直,并自由转动了。

翻身和坐:发育的快的宝宝可以在大人的帮助下翻身了。可以多鼓励练习翻身、拉坐。

2、精细动作

手的握持反射已经消失,应锻炼宝宝小手灵活张开、或合拢的能力,纠正孩子的拇指内扣。继续锻炼宝宝的抓握能力。婴儿健身琴,此时依然是一个好帮手。

3、听觉视觉语言能力

视觉上能分辨色彩了,可以有意识的给宝宝看彩色卡片、彩色布书,以及不同颜色的物品,继续刺激宝宝的视觉发育和大脑发育。但是教给宝宝认知色彩时,建议一次只教一种。

听觉上:听力明显增强,会寻找声音的来源,会因为声音的过大、过于刺耳而受到惊吓。可继续锻炼宝宝的追听能力,给宝宝放轻柔的音乐。

语言上:锻炼宝宝发出baba、mama、dada的音节,此时,要多给宝宝说话,并且在和宝宝的交谈中,有意识的多给宝宝重复这几个音节。

5个月

1、大动作:可以继续练习翻身,此外还可以加入直立练习了。

2、精细动作:锻炼宝宝双手撕纸的能力,双手拿2个玩具的能力,以及把玩具从一个手递到另一个手的能力。

3、手眼协调:锻炼宝宝准确的用手拿到,自己眼睛看到的感兴趣的东西。

4、听觉:锻炼宝宝听到自己名字会转头的能力。

5、其它:可以教宝宝认知物品了。

6个月

1、大动作

锻炼宝宝连续翻身、前倾坐、直背坐的能力。发育的早的孩子可以开始模拟爬行了。

2、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

可锻炼宝宝用手指捏物、双手握物对敲、转手拿物的能力。

7个月

1、大动作

锻炼宝宝初步俯卧爬行的能力,以及不用大人帮助自己从卧位转变成作为,并能保持坐姿平衡的能力。

2、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

可以教孩子拍手、将球投进纸盒等动作能力;也可以锻炼宝宝将2块积木摞起来,摇摇铃等。

8个月

1、大动作

这个月龄的宝宝基本都会熟练的爬行了,可加强宝宝隧道爬行和转向爬行的能力。此外,此月龄的宝宝应该可以独坐很久,部分宝宝已经能够拉着东西自己站起来。

2、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

会用三根手指捏起较小的物体,会观察大人的动作,能找到大人当面藏起的玩具,会两指抓握物体,会用手指按键。

3、认知方面

可以开始教孩子认识自己和家人的五官。

9个月

1、大动作

能熟练的使用四肢爬行,可以随意改变方向,甚至是爬高,此时的爬行训练大人可故意给宝宝设置些障碍,提高宝贝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随意的从各种姿势换成坐姿,由坐姿换成其它姿势。此时,大人可以扶着宝宝的腋下,让宝宝练习站立。

2、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

这个月龄的宝宝能熟练的用2根指头捏起东西,还喜欢用食指抠东西。可以和宝宝玩“捏豆豆”的游戏,也可以继续和宝宝玩“撕纸”游戏,在锻炼宝宝手指灵活性的同时,还能锻炼宝宝的观察力和手眼协调力。

10个月

1、大动作

这个月份的宝宝能够独立站起来,扶着东西或者拉着大人的手时,还能慢慢的走几步。这个阶段宝宝的主要运动还是爬行,但是可以继续加强对宝宝的站立训练,以增强宝宝的腿部力量和对身体平衡能力的把握。

可以和宝宝玩:拉坐再拉站、以及让宝宝蹲下捡物的游戏。

2、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

这个月龄的宝宝,每只手都可以拿2块积木了。不仅手指的灵活性增加,两只手,还学会了分工合作。比如,宝宝能做到,一只手拿着玩具,另一只手玩另外的玩具。

可以和宝宝玩套杯子、分装物品的游戏,进一步宝宝手拿物品的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

此外,这个月龄的宝宝喜欢扔东西,这是正常的,并不是在故意搞破坏,大人可以引导孩子,把扔掉的东西再捡回来。并教会孩子,什么东西能扔,什么东西不能扔。

3、语言训练

这个月龄,是宝宝学说话的萌芽阶段,是宝宝语言能力增长的关键时期。大人可有意识的,多跟宝宝沟通、交流。让宝宝听到更多的词汇、句子,同时要注意放慢语速,说的更清晰一些,确保宝宝听清楚。

11个月

1、大动作

宝宝已经可以站立、爬楼梯,但是独立站立走路的话,平衡感还不是太好。大人可以用手扶着宝宝的胳膊教孩子跳摇摆舞、或让孩子靠着墙、家具,引导孩子踢球,也可以和宝宝玩走路游戏(不是教/锻炼孩子走路)。

2、精细动作

宝宝已经可以熟练的使用手指,还可以做出招手、摆手等简单的动作。此阶段可以和宝宝玩堆积木、滚皮球的游戏,还可以教宝宝学习翻书,来进一步锻炼宝宝的精细动作发展。

3、语言训练

此时,可以给宝宝加入睡前故事、给宝宝讲有故事情节的绘本故事了。

12个月

1、大动作

这个月龄的宝宝已经能够熟练的站起、坐下、绕着家具走,喜欢将摆好的东西推倒。可以帮助宝宝玩“蹦床游戏”,让宝宝体会身体离开地面的感觉。

2、精细动作

继续引导宝宝将小丸子装进瓶子,串珠、搭积木等。现在的宝宝串珠玩具很方便,可以给宝宝准备一套,不过玩这些小的玩具时,大人一定要在跟前看护着孩子,避免宝宝不小心吞进去、或将小珠子塞进鼻孔、耳朵里。

3、语言能力

教宝宝认识人类和不同动物的五官、认识不同的动物、水果、汽车、颜色等。可以使用实物,可以使用玩具,也可以使用卡片和绘本。


皮皮妈育学园


竖直头部 2个月~3个月时,成人一手将婴儿竖直抱,另一手托住头和背部,训练婴儿将头竖直向左右转头观望,以锻炼颈椎支撑力,每次3分钟左右,逐渐延至5分钟,时间不宜过长。4个月~5 个月时可训练背靠成人胸部而坐,头竖直左右转动180°。

抬头 每天将婴儿空腹俯卧在床上,用响铃逗引婴儿抬头,1个月开始训练几秒钟,以后逐渐延长时间,使头抬起离开床面。2个月时抬头达45°。3 个月~4个月可达90°,并支撑前半身,挺起胸部。抬头训练可锻炼颈椎和背肌、胸肌

翻身 3个月时训练婴儿从仰卧转向侧卧。开始训练时,成人用手托住婴儿一侧的手臂和背部,缓慢推向另一侧,使其侧卧。4个月时将玩具放在婴儿一侧逗引他抓玩具而顺势自动翻成侧卧位。5个月时用铃声逗引训练婴儿从仰卧位先翻成侧卧,再推动他翻成俯卧位。每日训练数次。6个月时训练婴儿从俯卧位翻向仰卧位。先用手推动婴儿的背部帮助他翻身,训练多次后,用玩具或铃声逗引婴儿自己翻身。翻身是变换体位的全身运动,为以后婴儿学爬行动做做好准备。

3个月时将仰卧在床上的婴儿双手轻轻拉起,缓慢地拉成坐势位。4个月时成人用双手扶着婴儿的髋部训练坐起。5个月时训练婴儿背靠成人胸前坐在大腿上,或坐在童车靠背椅上。6个月训练婴儿独坐片刻,但需成人在旁照顾,以免跌倒。但独坐时间不可过长。

扶站 2个月~3个月时双手抱婴儿身体两侧,向上举高,然后放下,站立在成人大腿上或桌上,训练婴儿腿和脚的支持力。4个月时可扶腋下站立片刻。5个月~6个月在扶站时婴儿双腿有力、不弯曲。


推文达人summer


宝宝在3-12个月有一个敏感期,就是大运动敏感期,而对于大运动有非常精细的划分,家长可以对照进行,发展孩子很好的生体机能。

宝宝的大运动,通常就是从抬头开始,然后翻身、坐、爬行,以及独立行走,攀爬、跳跃等等,一般可分以下几个阶段:

01

0-3个月

宝宝最重要的大运动就是控制头部,抬头训练。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让宝宝做俯趴。

因为孩子对于器官的掌控常熟程度,取决于他使用频率,只有让宝宝多趴下来,他才有机会去抬头,去使用自己的脖颈力量练习抬头。

我家小宝现在2个月23天,现在已经可以熟练抬头,而且宝宝非常乐意抬头。在我把她翻过来的时候,刚开始抬一会就会坚持不住了,前后也就半个月时间,随着脖颈肌肉与力量的发展,现在可以很顺利抬头了。

02

3-6个月

这个阶段重点是翻身。


如果妈妈不会做的话,可以对照视频学习,或者去专业的早教中心学习。自己在家能做的就是多让宝宝俯趴,可以帮助宝宝兴趣一侧手臂,抬起对侧的大腿,弯曲90度,拍拍小屁股,一般孩子就能翻过去了。


03

6-9个月

训练重点是爬。

这里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我家以前秋天收玉米的时候,用的是牛车,当牛不愿意走的时候,就把青玉米棒扔在前面适当位置,牛拉着车自己就走过去了。

同样道理,在宝宝面前放喜欢的玩具,一臂距离,因为太完了她够不到,然后弯曲对侧小腿,然后让宝宝的大拇脚趾扣住地面,产生摩擦力,给宝宝一些支撑和训练。


04

9-12月

手心爬行期,训练的重点是空间爬行,可以给宝宝提供高矮、上下、楼梯等有空间变化的场所,让宝宝去爬行。


05


1-2岁以后

1岁以后宝宝就会走路了,主要是宝宝的身体平衡训练,我们一定要记得,宝宝的平衡能力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要让宝宝坐学步车,也不要过多的牵手,让宝宝去摸索自己的平衡能力,怎么样去掌控。


1岁半-2岁以后,就是宝宝跳跃和攀爬,这个时期的很多孩子,喜欢跳台阶,从高处往下蹦。这个很多家长会担心有危险。通常的话,宝宝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合适的跳跃运动,所以家长不必太担心。

(以上内容,观点来自早教中心课程记录)


欢迎[关注]@杨杨爸亲子驿站,我是杨杨爸,探索育儿之道,轻松育儿,做有心爸妈。

杨杨爸亲子驿站


3~12个月触觉训练游戏(抓住触觉敏感期)

触觉是孩子未来感知世界和培养能力的基础,很多父母依靠每周一节的早教班,其实相比昂贵的早教班费用,自己在家就可以给宝宝做训练。

现在给大家讲讲适合一岁内宝宝触觉训练的游戏有哪些呢?

1.塑料袋涂鸦

对于涂鸦,很多家长不敢给宝宝玩,担心宝宝年龄小误食颜料,又害怕宝宝玩的到处都是,那就试试这个游戏吧,让宝宝小手充分感知颜料带来的快乐。

材料准备:A4卡纸一张,塑封袋一个,颜料一盒

游戏方法:把多种颜色的颜料挤到A4卡纸上,然后把卡纸放入透明的塑封袋中,这样颜料不论怎么玩,都不会挤出来,宝宝就可以开心的玩弄颜料了,除去教宝宝用手感知外,还可以用脚踩的方式来帮助宝宝感受,这样不仅触觉得到训练,也对颜色有了认知。





2.温度水盆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有羊水的包裹,很安全很温暖,没有机会触碰到别的温度,但其实感受温度的变化对宝宝的触觉训练是很重要的。

材料准备:温水和冷水各一盆

游戏方法:在爬爬垫上把准备好的水拿给宝宝,先让宝宝感知冷水,再感知热水,冷热水交替的刺激可以训练宝宝的触觉。(可以在晚上进行,宝宝很喜欢玩水,衣服都打湿了,可以给宝宝更换好准备睡觉)



3.踩大米

宝宝的脚底是触觉神经分布最多的区域,每天除了给宝宝按摩脚底外,也可以通过踩大米的游戏来刺激宝宝大脑,对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很有帮助。

材料准备:一盆大米

游戏方法:家长扶着宝宝腋下把宝宝举高,让宝宝的脚踩在大米里面,刺激宝宝触觉感官均衡的发育。



4.沐浴泡泡

泡泡对于宝宝来说,热爱程度不亚于水,吹泡泡游戏不仅仅可以训练宝宝的触觉,还可以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

材料准备:无毒泡泡游戏机一个

游戏方法:可以在宝宝洗澡的时候,吹出来很多泡泡给宝宝玩,宝宝用小手抓破泡泡感知快乐,又可以理解“抓”与“破”之间的关系,泡泡在空中飞舞,宝宝感觉非常神奇。

(注意:要购买宝宝专用的无毒泡泡液)



5.玩转橡皮泥

材料准备:无毒橡皮泥一罐

游戏方法:让宝宝用手去抓、去玩橡皮泥,橡皮泥粘在宝宝手上,可以锻炼宝宝的手部精细动作,宝宝在玩弄橡皮泥的过程中,触觉得到很好的锻炼,对以后的抓握力量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注意:游戏过程中家长做好监护,小心宝宝误食,游戏结束请记得给宝宝洗手)


栋果妈育儿


宝宝从出生到3岁,是身体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很多妈妈善于抓住各个阶段的特点,进行有效引导刺激宝宝的大脑发育,进行他们的智力开发。

对于新生儿(3~12个月),做哪些形式训练?

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婴儿出生时大脑有1000亿个神经元、50亿突触,大脑重约400克,智力水平达到成人的25%,一年后突触的数量增加20倍。

可见,0-1岁是宝宝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如果父母对此一无所知,不对孩子进行引导刺激,可能会失去开发其大脑发育的良好机会。父母应尽早与孩子互动交流,有利于智力发展。

03-12个月的宝宝由于身体各肢体功能还不成熟,对他们来,能自然使用的是眼、口、耳朵,在这个阶段,他们主要依靠眼看、口尝、耳朵听来感知认识世界,所以主要是感觉上的学习,也就是视觉、味觉和听觉。

1)、视觉 :3-12个月的宝宝视线会“跟物”,跟随运动的物体移动,逐渐建立立体视觉,视网膜在这个时期也得到很好发育,同时眼睛也达到了成人的三分之二大,视力的发展让眼、手及身体的协调更自然。

2)、味觉 :其实宝宝出生不久就会有味觉,一个月就能分辨香、甜味等不同味道,到了4个月加入辅食后对细微的味道更加敏感,随着接触的辅食不断增多,味觉发展达到高峰期。

3)、听觉 :开始辨别声音,会注视说话人,或者停止其它动作,专注于听你的声音,对熟悉声音感知灵敏,逐渐会听懂一些指令,从而做出相应的动作。比如问宝宝:哪个是鼻子,他就会用小手指向自己的鼻子。

重视四方面的培训,刺激宝宝大脑发育

根据宝宝的发育情况,妈妈可以做一些相应的早教活动,刺激宝宝大脑发育。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父母的陪伴。

一、动作模仿

宝宝天生就具有模仿能力,他的所有技能来自于模仿学会的,妈妈在与孩子面对面互动时,通过张口,吐舌头、伸舌头等动作,让宝宝进行口腔动作模仿,同时发出声来吸引他的注意力以及引起他的兴趣,对于这个阶段的宝宝来说,口腔的动作比任何肢体都灵活,所以他会很快学会这种口腔动作技能,为将来的语言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Tips:切莫通过饶痒痒或触碰宝宝身体敏感部位比如颈部,腋窝等,来引发宝宝发笑,这是一种被动的笑,不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笑,宝宝受不了,就会大笑不止,瞬时窒息、缺氧造成不良的后果。

二、语言刺激

都说一个沉默寡言的女子,当了妈妈后,会成为一个“唠叨妈”,那是为了奠定宝宝学习语言的基础,妈妈在照顾宝宝时,嘴巴会不停地跟宝宝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照顾宝宝过程中,妈妈通过不断向宝宝描述正在做的事情,引导宝宝通过发出不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需求,帮助他更快学会用声音、姿势、语言,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

比如我家小宝出生开始,当我抱起他喂养时,我会跟他说:喝奶咯,咕噜咕噜,真好吃,味道好极了。开始我说这些话时,他会专注地看着我笑,经过一段时间不断的语言刺激,就用“啊、呀”等回应。

三、辅食进行时

一般4个月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这个时候婴儿的肠胃已具备一定消化和吸收功能,给宝宝添加辅食,辅食的多样性,可以刺激他的味觉发育,避免未来出现挑食、偏食的现象,也可以锻炼他的咀嚼、吞咽能力,进入长牙期也更利于牙齿的生长。

四、歌声熏陶

宝宝最喜欢听到妈妈的声音,尤其温柔甜美的歌声,他喜欢躺在妈妈的怀里,边听妈妈的歌声边感受来自妈妈唱歌时的胸部震动,这样会让他感到平静快乐。或者妈妈抱着宝宝哼着歌儿随着节凑轻轻舞动,让他感觉到音乐的节凑感,也让宝宝的平衡器官得以锻炼,为将来的坐、立、走的打好平衡的基础。

我经常抱着宝宝,边有节凑地轻拍边哼歌儿,往往这个时候,小宝特别的安静或看着我开心地笑。一般宝宝一个多月的开始,当妈妈逗乐时,都会笑了。妈妈经常与孩子互动,逗乐,或者自己大声笑出来,让他学会模仿,也笑出声来。宝宝笑声往往能感染全家人,不仅自己开心,家人也快乐。

总之,早教是人生的启蒙教育,对宝宝的人生具有奠基的意义,父母要善于抓住宝宝的发育关键期进行正确的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个人品质。

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高级育婴师,一位儿童心理学专业的二胎妈妈,专注孕期、育儿、早教、喂养与护理知识分享!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IF枕边育儿



3—12个月的小孩,还谈不上做哪些教育,孩子那么小,你教育她也听不懂。

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做很多训练,来培养孩子的一些能力,这些能力对孩子的成长,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追视能力的训练

追视能力是视觉追踪能力的简称。指以协调的眼动跟随和追踪物体的能力。

追视能力是学习的入门。很多孩子在上学后看书时只是匆匆瞥一眼、拼图时总是拼不到一块、考试时963抄写下来就成了693、读课文时总是加字漏字,这些都是在孩子一岁前追视能力没发展好。

所以,在宝宝出生后到一岁之间的这段时间父母要多给宝宝做这方面的练习。


你可以这么做:

  1. 拿一个摇铃吸引宝宝的注意力,然后移动摇铃到不同位置。 让宝宝根据声音用眼睛寻找物品。
  2. 和宝宝做躲猫猫的游戏,让宝宝在不同位置找到你。
  3. 抱着宝宝一边告诉宝宝家里的东西的名称,一边用手指给宝宝,让宝宝跟随你的手指来回移动、寻找。

大运动训练

大运动是指大肌肉群共同参与的运动。具体包括抬头、抬胸、翻身、坐、爬、站、走、跑等运动。

对于0-1岁的宝宝来说,主要是抬头、翻身、坐、爬、站5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很重要。

宝宝大运动的发展遵循从上到下的顺序。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的动作,其次是躯干,再次是四肢,最后是手和脚。



你可以这么做:

  1. 1—3个月时,你可以拿一个颜色鲜亮的玩具在宝宝视力稍高的地方晃动,让宝宝练习抬头。
  2. 3—6个月时,你可以多给给宝宝做身体操,帮助宝宝练习翻身。
  3. 6—9个月时,你可以在宝宝后背放上靠垫,让宝宝练习坐,也可以轻轻推动宝宝双腿,多让宝宝练习爬行,前后爬行都要练习哦。
  4. 9个月以后,你可以搀扶着宝宝,让宝宝学着站立、走路。

精细动作训练

精细运动主要指手指的运动。俗语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 精细动作是大动作的一种延伸。

1岁以内是精细动作发育的关键时期。

你可以这么做:

  1. 对着宝宝说话,让宝宝观察你的嘴唇,或者用食物轻轻触碰嘴唇,示意儿童用舌头舔食。
  2. 用不同质地、不同体积、不同形状的能吸引宝宝注意的物体来引导宝宝抓握。锻炼宝宝的手指协调能力。
  3. 每天坚持给宝宝做手指操。
  4. 让宝宝自己抓、拿食物,往嘴里喂。

总之,宝宝的每个阶段都有他的敏感期,父母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多训练宝宝的各种能力,让宝宝变得更灵活、更聪明。


希望今天遇见的育儿记


您好,我是「做80分妈妈」,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

的确如此,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在他们看来,所有事情都是游戏,甚至吃饭、睡觉也是玩。游戏也是孩子解决矛盾的主要形式,通过游戏,孩子学习、模仿,甚至模仿社会生活,并从中获取知识和经验。可以说,被剥夺了游戏权利的孩子是不完整的孩子,而善用游戏无异于掌握了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

因此,要教育3~12个月的孩子,同样也是以游戏的方式开始,以游戏的方式结束,通过游戏开发孩子的智力。

3~12个月的孩子能够玩的游戏比较有限,因为他们真的还太小了,这就要求父母来主导游戏,非常有耐心地引导孩子来合作完成游戏。

下面我从创意方面来说说,如何调动1岁以下孩子的五感探索能力。

0~3个月:

《刷脚丫》

这个游戏需要5分钟左右

活动准备:画画用的小颜料刷1把。

步骤:

1.宝宝躺在毯子上,妈妈拿着准备好的小颜料刷,坐在宝宝对面。

2.妈妈先用颜料刷刷宝宝的手指,一边刷,一边哼着宝宝爱听的儿歌,或者轻轻说着“这是宝宝的手指”。

3.妈妈拿着颜料刷刷宝宝的脚心、脚背,同样哼着儿歌或轻轻说着“这是宝宝的脚心”“这是宝宝的脚背”之类的话。

4.如果宝宝很开心,就可以继续刷,比如刷宝宝的小脸颊、胳膊和背部等。

注意:

小颜料刷一定要选择质量好的,干净、较轻柔且不能掉毛。如果觉得颜料刷效果不好,可以选择羽毛、丝巾或毛绒玩具,甚至是妈妈的长头发,都可以作为这个游戏的道具。

点评:

在和宝宝做这个游戏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选择不同材质的道具,每次换这道具和宝宝玩游戏,让宝宝感受不同的触感。此外,爸爸或妈妈一定要一边刷一边和宝宝对话式唱歌,让宝宝感到心情愉快,和爸爸妈妈真正互动起来。这个小游戏有利于宝宝的触觉发育,可以增强宝宝的感知能力。

另外适合这个月龄宝宝的创意游戏还有:和宝宝玩玩水、追火车、握握手、表情搞怪集合。

4~6个月:

摸摸看、滚动的泡泡瓶、揉面团、宝宝的陪餐小伙伴儿、和宝宝一起撕纸。

7~9个月:

丝巾去哪儿了、宝宝倒面粉、颜色认一认、猜猜“我”是谁、我要我的味道

10~12个月:

寻找小红球、宝宝独立了、妈妈宝宝一起讲故事、澡盆里的小游戏、齐步向前走。

总结: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0~1岁的宝宝处于感知运动期,他们通过感官功能和动作协调,一方面认识自己的身体,一方面积累对外在环境的认知经验。

爸爸妈妈在挑选游戏的时候,要特别注重锻炼宝宝的大运动能力,同时让宝宝自由去探索,提高他对世界的认知能力。

以上就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希望可以帮到您,祝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是@做80分妈妈 ,专注育儿,儿童心理学,家庭教育。家有3岁暖男宝一枚,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走。
愿你的生活,有诗歌可下酒,有梦想可实现!

做80分妈妈


3-12个月的婴儿表面上虽然稚嫩,但是学习能力超强,各项本领都在悄悄地快速发展。从教育训练的角度来说,应该根据宝宝的表现和进展,及时更新游戏活动内容,而且教育训练“怎么做”很多时候比起“做什么”更加重要。

1、 宝宝的身体运动和控制能力的发展是最显著的,从抬头转头、翻身、坐起坐稳、爬行到站立和迈步,可以循序渐进加以引导,重要的原则是支持和鼓励宝宝主动配合,这样比起单纯被动的活动要好很多。

2、 宝宝小手操作能力也不要忽视,从伸手够、拍打、抓物到手指抓捏、双手配合可以变换出很多具体游戏,重要的原则是激发宝宝的兴趣和积累成功的信心,所以每天少量多次的游戏比起“一次玩到够”要好很多。



3、 认知和交往方面在半岁前后藏猫猫是非常经典的游戏,之后可以玩藏找玩具的游戏,9、10个月后还可以指物认物等,重要的原则是由易到难、不断重复和变换花样,宝宝会用自己的情绪告诉家长你的游戏方式好不好玩。

如前所述,这个阶段需要特别注意游戏的灵活性,千万别刻板地规定游戏方式或者设定游戏时长,根据宝宝的能力、兴趣、状态和情绪反应,家人还可以随时随地设计和创造互动游戏,比如叫名字、扮鬼脸(变换表情)、学动物叫等等,只要宝宝每天都能高高兴兴地玩儿,心智的发展就一定错不了;相反若是游戏太难、每次玩得太久、形式太过刻板,宝宝就很难快乐轻松地学习本领。 最后啰嗦一句,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满月的小宝宝,出了满月就要改称呼了哈。 (图片来自网络)


冯国强老师谈新早教


小宝宝每个阶段的发育是有所不同的,家长们平时可以运用一些“手段”帮助宝宝来完善这种发育。一般来说,宝宝的大动作发育和精细动作发育能够达到要求的话,那说明宝宝全面发育是没问题的。

那么,对于3-12个月的宝宝,做哪些形势的教育或者训练呢?

宝宝的训练不在乎语言能力的训练和运动能力的训练,因为1周岁以内的宝宝他们接触的事物会比较少,所以训练的范围就没那么大了。


语言能力训练如下:

  • 3个月宝宝: 妈妈们可以引逗宝宝发音,试着对宝宝发出阿、哦、鹅的音,逗着宝宝笑一笑,多玩一会,以刺激他们的早日发音。
  • 4个月宝宝: 妈妈们要养成与宝宝说话的习惯,平时见到什么就说什么,干什么就讲什么,在每次吃完奶后可以一边将宝宝扶起来,拍拍后背告诉宝宝这是拍嗝,以促进宝宝早日说话。
  • 5-6个月宝宝: 六个月的宝宝虽然还不会说话,但他们常常会发出简单的音调,有时候就像是自言自语,有时候就好像在跟妈妈对话。这时候家长们一定要对此做出反应,和宝宝一对一的搭话,这样可以促进宝宝说话的积极性。
  • 7-8个月: 爸爸妈妈给宝宝玩具或者吃东西时,妈妈就要在旁边告诉宝宝,要讲“谢谢”,并且要求宝宝模仿点头或者鞠躬的动作以表示感谢。当家里人要出门的时候,妈妈们要教会宝宝说再见,或者是挥动着小手表示再见。如此训练,可以让宝宝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也能促进宝宝早日说话。
  • 9-12个月: 这个阶段的宝宝有的会叫爸爸妈妈了,有的还不会叫,但无论叫与不叫,家长们都不用过于担心,每个宝宝都是个体的。家长们可以多跟宝宝说话,多教宝宝认知小动物以及它们的叫声,这样宝宝会去模仿,从而促进说话的能力。


运动能力训练

宝宝几个月坐、几个月爬、几个月走路等都不是固定的,每个宝宝发育的时间有所区别,但家长们还要要多锻炼宝宝肌肉,促进宝宝的肢体协调能力。

宝宝运动能力的锻炼,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宝宝安全,同时也不要去约束宝宝的肢体动作,不要觉得有危险就拒绝他们的活动。因为1岁以内小宝宝外出的机会会比较少,在家里活动的时间比较多,所以家长更应该让宝宝自由活动,以促进他们全方面的发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