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常見症狀及其護理

臨床表現

1. 噁心、嘔吐:

約50%孕婦在妊娠6周左右出現噁心、晨起嘔吐等早孕反應,12周左右消失。

2. 尿頻、尿急、白帶增多:於妊娠初3個月及末3個月明顯,是妊娠期正常的生理變化。

3. 下肢水腫及下肢、外陰靜脈曲張:孕婦在妊娠後期常有踝部及小腿下半部輕度水腫,經休息後消退,屬正常現象。

4. 便秘:由於妊娠期間腸蠕動及腸張力減弱,巨大子宮及胎先露部的壓迫,加之孕婦運動量減少,容易發生便秘。

5. 腰背痛:妊娠期間由於關節韌帶鬆弛,增大的子宮向前突使軀體重心後移,腰椎向前突使背肌處於持續緊張狀態,常出現輕微腰背痛。

6. 下肢肌肉痙攣:是孕婦缺鈣的表現,發生於小腿腓腸肌,於妊娠後期多見,常在夜間發作。

7. 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徵:

於妊娠末期,孕婦若較長時間取仰臥姿勢,由於增大的妊娠子宮壓迫下腔靜脈,使迴心血量及心排出量驟然減少,出現低血壓。

8. 貧血:血容量增加導致血液稀釋,出現生理性貧血。

9. 失眠

護理措施

常見症狀的護理

1. 噁心、嘔吐:食用清淡食物,避免油炸、難以消化或特殊氣味的食物。

2. 尿頻、尿急:應排除真菌、滴蟲、淋菌、衣原體等感染。若因壓迫引起,且無任何感染徵象,可給予解釋,不必處理。

3. 白帶增多:每日清洗外陰或經常洗澡,以避免分泌物刺激外陰部,但嚴禁陰道沖洗。

4. 水腫:囑孕婦左側臥位,下肢墊高15°,避免長時間地站或坐。

5. 下肢及外陰靜脈曲張:孕婦應避免兩腿交叉或長時間站立、行走,並注意時常抬高下肢。

6. 便秘:應養成每日定時排便的良好習慣,並多吃含纖維素多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同時增加每日飲水量,注意適當的活動。

7. 腰背痛:疼痛嚴重者,必須俯臥休息(硬床墊),局部熱敷。

8. 下肢肌肉痙攣:發生下肢肌肉痙攣時,囑孕婦背屈肢體或站直前傾以伸展痙攣的肌肉,或局部熱敷按摩,直至痙攣消失。

9. 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徵:此時若改為左側臥位,使下腔靜脈血流通暢,血壓迅即恢復正常。

10. 失眠:每日堅持戶外活動,如散步。

11. 貧血:應適當增加含鐵食物的攝入,如動物肝臟、瘦肉、蛋黃、豆類等。

心理護理

瞭解孕婦對妊娠的心理適應程度。鼓勵孕婦抒發內心感受和想法,針對其需要解決問題。應保持心情愉快、輕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