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的荊州格局:興於劉表,敗於劉備

在來探討劉備三分天下的時候,我們很自然的忽視了蜀漢內部的一支強勁勢力,即荊州勢力

。不可否認的是,劉表時期的荊州勢力中的張允、蔡瑁、蒯越等人在《三國演義》之中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基本都是被一帶而過的角色,但是我們在探討劉備勢力的時候,荊州勢力卻又不得不提,這股勢力在劉備三分天下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那應該是很強的,但這股勢力到底是如何興起的呢?最後又是如何消失的呢?請聽嘩嘩君為您道來。

一、荊州的強盛時期

在談論荊州的興起時,我們就要將時間線追溯到劉表進入荊州之前了,在劉表進入荊州之前,荊州有兩大豪族,就是襄陽中廬蒯氏代表人物蒯越,加上蔡氏代表人物蔡瑁。當中又屬蔡氏更強大,蔡氏有多強呢?我弄了一個簡圖,大家看看就一目瞭然了。

東漢末年的荊州格局:興於劉表,敗於劉備

蔡帽關係圖

從圖中可以非常明瞭的看出,蔡氏的名氣有多大,上到朝廷,下到荊州名士。就是這麼一股地方豪族,也是沒有能力獨領荊州的,而他們所在乎的不外乎利益,所以面對亂世,他們想要穩定的發展,前提就是要荊州穩定。

他們需要一個既有能力,又有聲望的人來統領荊州,在這個時候,初平年間(190年)劉表受董卓的指派,“單騎入荊州”。劉表的出現可謂是恰到好處,民心所向。面對荊州當時的爛攤子,劉表和荊州的地方大族的目標是高度一致的,這也是劉表能夠快速平定荊州的重要因素。

東漢末年的荊州格局:興於劉表,敗於劉備

劉表

首先劉表是一個人,沒有兵馬,沒有人脈,沒有財力,所以他要藉助當地大族,而大族也需要劉表的個人聲望,所以劉表“ 單騎入荊州 ”沒問題,但要說“ 單騎平荊州 ”就是不對的了,當然這樣的合作也是有很大的弊端的,導致後期的權利太過分散,間接導致荊州的覆滅。

在穩定荊州的問題上,劉表是和荊州大族站在同一條陣線上的,但是是不是他們從始至終都是這樣和睦呢?當然不是,在對待曹操的問題上,荊州大族和劉表的態度就迥然不同,蔡瑁、蒯越、韓嵩是徹頭徹尾的親曹派,有一次韓嵩在許都見過曹操後,居然直接讓劉表遣子入質,劉表憤怒不已。

那麼劉表對待曹操是什麼態度呢?他不親曹嗎?不見得,建安元年(196年)時,獻帝剛剛到許都的時候,劉表既向許都朝貢,但是又私下和袁紹相通。這說明劉表既親曹,又疏曹。在剛到荊州時,劉表聽取了蒯良的建議,他提議劉表施仁政,安撫好百姓,才能擴展自己的實力。

蒯良認為“眾不附者,仁不足也;附而不治者,義不足也”

而關於部隊的事情,劉表聽取了蒯越的建議,蒯越提議劉表誘降宗帥,收編他的部隊,隨後佔據江陵和襄陽重鎮,其他各郡定可望風而降。劉表權衡再三後,非常認可蒯越的提議。

東漢末年的荊州格局:興於劉表,敗於劉備

蔡瑁

蒯越認為“治平者先仁義,治亂者先權謀。兵不在多,在得人也”

過程非常的順利,誘降了宗帥後,接著劉表又派蒯越去襄陽勸降了張虎和陳坐。至此劉表的整體實力天下聞之顫抖。

《後漢書》“諸守令聞表威名,多解印綬去。”

這還不算,他又和蔡瑁進行政冶婚姻,為劉表坐穩荊州提供了另一道保險。接著他又做了一件事,讓荊州實力真正達到了鼎盛。

二、荊州是全國的學術聚集地,彙集八方人才

前面我們說了劉表是怎麼一步步控制荊州的,當然,僅僅是控制還不能讓荊州立於這亂世之中,所以劉表接著在荊州大興學校,引得大批的人才匯聚荊州,一時風光無限。

《後漢書》:遂起立學校,博求儒術,綦母闓、宋忠等撰立《五經》章句,謂之《後定》。愛民養士,從容自保。

至此,在劉表統治的時間裡,與外面其他諸侯爭霸的場面恍如兩個世界,荊州獲得了短暫的安定局面,就是這樣的環境,從關西、兗、豫來到荊州的人才非常之多,

劉表在荊州開設的學校,教書的先生多達300多人,而學生更是數以千計,使得當時的荊州比之洛陽、長安也不遑多讓

東漢末年的荊州格局:興於劉表,敗於劉備

司馬徽

《三國志》:潁川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鑑,統弱冠往見徽,徽採桑於樹上,坐統在樹下,共語自晝至夜。徽甚異之,稱統當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漸顯。

而其中的佼佼者當屬司馬徽了,經過他點評的學生,都是有經天緯地之才的,龐統就是因為他的一句評價而名聲大噪。

史料記載司馬徽的學員有龐統、向朗、劉廙、李撰、尹默等,龐統、向朗、劉廙是荊州大族子弟,而諸葛亮、徐庶、石韜、孟建、尹默、李仁等則是從外面來到荊州避難的年輕才俊

這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從老師的數量和學生的數量,再加上這些在後來都鼎鼎有名的人才,不難想象當時荊州的實力有多強。

陳壽:“劉表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

如果這些人才都能為劉表所用,何談漢室不興,在劉表時期的荊州,非常的強盛,通俗的一句話形容就是:有錢有糧有權有勢有兵有將,但獨獨少了一顆爭霸天下的心,這也為荊州的敗亡埋下伏筆。

三、關羽死後荊州迅速沒落

劉表的好日子可並沒有過多久,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在穩定了北方之後,把戰略方向瞄準了南邊,準備一鼓作氣,拿下南邊,統一全國。而荊州作為南邊的門戶,就首當其衝了,中原的局勢後,開始向南方發展,荊州成為他的第一個進攻目標。

劉表在後期時候,沒有妥善的處理後嗣繼承的問題,導致了荊州內部鬥爭不斷,在曹操準備南下之際,荊州內部卻還在為誰來繼承荊州在爭論不休,最後還是得到荊州大族蔡瑁等人支持的劉琮成功繼承劉表官爵,前面也說了,蔡瑁等人是徹頭徹尾的親曹派,所以在曹操南下之時,劉琮直接就投降了,曹操不費吹灰之力就獲得了荊州。

東漢末年的荊州格局:興於劉表,敗於劉備

劉表兩個兒子

隨即發動了赤壁之戰,但卻敗得一塌塗地,還險些把自己也給搭進去了,只得拱手又把荊州讓了出來,按理說經過這個動盪,荊州實力應該很受打擊了才對,其實並不然,劉琮投降的決定很大程度上保存了荊州實力,戰火併沒有燒在荊州。

而荊州直接丟給了關羽;關羽這個人呢,他很親近部下,但卻不懂團結士族和鄰居,得罪了很多荊州士族,並且還惹毛了旁邊的聯盟孫權;

在劉備奪得荊州後,並沒有待多久,就很快去攻打益州了,劉備還是太小看荊州的重要性了,荊州作為三國時期的四戰之地,戰略意義不言而喻,諸葛亮在隆中對中也曾經為劉備說過荊州的重要性。

“奪得荊州,則可以西取益州,北上中原,東平揚州”

可以看出荊州是多麼的重要,可以說有荊州,對曹操和孫權都是一種威懾力,西川可以徐徐圖之,並不急於一時,可是劉備卻著急得很,不僅進攻受阻,連帶著龐統也死了。

其實在這時候劉備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回師荊州,從長計議,而不是直接抽調荊州的大部兵馬,留關羽一人,是說劉備兄弟情深呢?還是愚蠢呢?

關羽的軍事實力還是有的,但是內政可不是他擅長的,在劉表時期的一些安邦定國的政策,都被擱淺了,得罪了很多荊州士族,軍事實力雖然很強,但是卻掩蓋不了荊州實力的漸漸衰敗。而在這個時候,關羽為配合劉備攻取漢中,直接北上攻打襄樊,悍然發動了襄樊之戰,並且順風順水,一度打得曹操要遷都。

東漢末年的荊州格局:興於劉表,敗於劉備

關羽身死

而關羽在水淹七軍後,變得非常自傲,識天下英雄如草芥,東吳孫權終於按捺不住了,直接白衣渡江就輕鬆的拿下了荊州,關羽這時候才如夢初醒,但也沒辦法了,最終兵敗麥城身亡。

我們可以看出來,劉備時代的荊州早就比不上劉表時期了,首先就是軍隊的戰鬥力,本身經過赤壁之戰後,荊州水軍就消耗殆盡,沒過幾年,陸軍又被關羽消耗一空。打仗是需要錢和糧食的,所以劉備時代的荊州實力已經大不如前。

在關羽敗亡之後,荊州當時的實力已經排在倒數了,荊州成為了三國時代的戰爭之地,你想吧,天天都在打仗的地方,能好到哪裡去,原本劉表時期荊楚名士是非常之多的,但到了劉備時期,荊楚人才就越來越少了。

東漢末年的荊州格局:興於劉表,敗於劉備

荊州地圖

荊州不再是安逸之地,所以很多人都逃到了相對穩定的東吳和曹魏,這也間接的導致劉備後期人才匱乏的問題,也導致荊州人口銳減,在三國這個時代,人口比什麼都重要。這也是讓荊州從天下第一,變成倒數的重要原因。

在晉朝統一三國後,荊州的實力還沒恢復完全,又經歷了八王混戰,從此之後,荊州再無翻身之地,在後面的很多荊州人心裡,都非常的懷戀劉表時期的荊州。

總結

總的說來,荊州的的實力由盛變衰,無外乎三個主要的原因:

1、劉表優柔寡斷,在後嗣繼承的問題犯了嚴重錯誤

2、劉備急功近利攻取西川,導致荊州剛剛有所起色,又陷入戰亂之中

3、劉備留關羽一人大錯特錯,關羽強於軍事而疏於內政

荊州的興盛起源於劉表,但劉表不會用人才,只重門第,不重德才,導致自己身死後,沒人能壓得住當地大族,再到後來的劉備入住荊州,並沒有勵精圖治,而去攻取西川,進攻受阻後,急了眼,派關羽一人鎮守荊州,導致後來荊州連年戰亂,最後關羽身死,也讓荊州從此衰敗下去了。


參考文獻:

《後漢書》

《三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